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劳动关系学常凯第七章劳动者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54384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PPT
  • 页数:47
  • 大小:106.1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劳动关系学常凯第七章劳动者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劳动 关系学 第七 劳动者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第七章 劳动者劳动者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者的概念劳动者的概念一、劳动者定义(一)不同学科劳动者定义 马克思主义:因丧失生产资料被迫把劳动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的无产者。他们在资本家的监督下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还有:1劳动社会学、2从就业劳动管理角度、3劳动经济学等定义。(二)劳动关系学对劳动者的定义 劳动关系学的理论基点之一。反映和体现现代产业中的劳动关系特点。现代产业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投资专业化。一般劳动群众只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因此,现代产业的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劳动者:受雇佣者、以工资为基本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包含体力与脑力劳动者)。工资收入作为生活主要来源,表明是劳动

    2、者。农民、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企业主、代表企业的经理人员,不是(劳动关系学中的)劳动者。为什么?直接行使管理权、决定雇佣条件,管理支配劳动者,是与劳动者相对立的一方。例:美国劳资关系法相关规定,说明了哪种人是、哪种人不是劳动者(雇员)。(三)各国劳动法律关于劳动者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日本、西班牙、韩国、加拿大、我国台湾。特征:1受雇于他人,2获得工资,3具有独立身份的自然人。史尚宽:“受雇人(劳动者)谓服劳动法上劳动之人。何谓劳动法上之劳动,乃指基于契约之上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有偿的劳动而言。”这仍是今天关于劳动者的最权威定义。总结劳动者的特征:1、是劳动力的所有者。2、是自由的。3、

    3、工资是其基本的生活来源。自由独立性与雇佣性是劳动者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者的法律、社会地位。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特征指标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定义与其它学科关于劳动者的定义的区别是劳动动关系学非常重视的。一般所指劳动者,比劳动关系学中的劳动者范围更大。例如个体劳动者虽然是劳动者,但并不是劳动关系学中的劳动者。劳动关系学中的劳动者必须是雇佣劳动者。全面地说,劳动者具有若干指标。美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19个指标。见表7-1.这19个指标从劳动者收入的性质、劳动者劳动受支配性等角度对劳动者进行了界定。当然,实质认定中并非缺一不可。不同情境中不同指示的重程度也并非完一样。指标的重要性

    4、在于,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劳动关系中所关注的劳动者特征,以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劳动关系实务。第二节第二节 当代中国劳动者的社会结构当代中国劳动者的社会结构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分析中的劳动者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权利利益结构发生重组、调整,劳动关系、利益关系、阶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有必要将劳动者放在这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目的是明确劳动者在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地位的变化情况,指导劳动关系的管理实践。:把中国社会成员分这10大阶层,并进行排序。分析的依据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具有四个特征:工业化导致职业分化、特殊制度安排的显著影响、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作用、转轨

    5、过渡期的影响。分析理论框架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按定义,黄色部分为劳动者。图中标示劳动者所占比重为45.3%,产业工人在劳动者中占比最高,目前仍是劳动者的主力军。,把中国社会分成四个利益群体:特殊获益者群体(如民宫企业家、经理等)、普通获益者群体(如知识分子、干部等)、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如失业、下岗职工群体等)、社会底层群体。反映了利益获得与受损的动态状况。从两种观点看,劳动者处于中国社会的中下层阶层。部分处于弱势群体中。二、工人阶级结构分析中的劳动者 下表中3、6、9外的人员属工人阶级。在国企中,劳动关系的雇佣双方都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正在分化。

    6、厂长经理从行政官员与工人阶级独立出来。进入“企业家阶层”,成为独立的阶层。人国总工会调查,工人阶级由四个部分组成(以社会资源占有和支配为标准)。1工人54.8%,2专业技术人员43.1%,3管理人员2.02%,4高级管理者0.07(不属于劳动关系学中的劳动者)。(中华全国总工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工人阶级。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三、劳动关系学中的劳动者的内部分层 标准:素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劳权是否获得制度性保障。他们的诉求不同。1、白领工人。有知识有文化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蓝领工人。有一定技能,直接操作工具。3、没有技能(农民工大部分)。劳权得不到制度性保障。4、失业或

    7、下岗工人。为劳动力后备军。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一、劳动者权利的性质与分类 权利:是劳动者的权利、与劳动相关、相对于雇主的产权与经营权而言。本质上是生产要素权利的社会化。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之一,其承载者是劳动者。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条件之一。生产过程的实现是生产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劳动者权利是一种经济权利。当然,经济权利离不开政治权利。劳动者权利只能实现于劳动过程中。因此可以说它是劳动者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同时,劳动者权利是在具体劳动关系中得以实现的。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关系。资本一方的权利是劳动使用权。劳动者让度使用权,得到劳动者权利。总之,劳动权利实现

    8、于劳动过程并依赖于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构成和特点,直接决定了劳动者权利实现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体制与制度的社会中,劳动关系不同,决定了其中劳权的实现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就业权等等,最初只是工资工时等方面权利,后来不断发展为以劳权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内容的广泛的社会权利。现代劳动者权利已经形成了一个权利体系或权利束。根据内容与实现方式的不同,劳动者权利可以为分个别劳权和集体劳动权两类。个别劳动:是劳动者个人的权利,体现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的关系,由个人享有并行使,直接与劳动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集体劳权:是劳动者集体的权利。集体劳动权一般由工会代为行使。包括团结权、集

    9、体谈判权、集体争议权和民主参与权等。集体劳动权是个体劳动的程序保障,而个别劳动则是集体劳动直接目标。集本劳权是劳动的基本权,它反映了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劳动者是弱者,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抗衡资方,才能限制劳动关系的实质不平衡。集体劳动权的实现程 度是劳动关系成熟度的标准之一。二、我国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和特点二、我国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和特点 以法律规定进行认可和保障。体现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上。(一)个别劳动权的认可和保障 我国宪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

    10、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委规定的其它劳动权利。”这些权利规定,属于个别劳权的范围。1、劳动就业权 是其它劳权的基础和条件。法律特点:个人权利,他人不得干涉或代行;劳动与不劳动都是劳动者的自由;作为工作的权利的两重含义:一是自由工作或就业的权利;另一是请求提供有酬工作的权利,即职业保障权。2、劳动报酬权 因付出劳动而获得。是个人劳动权中基本和核心的权利。具有债权性质,是雇主必须支付的;是劳动者生存地基本内容之一,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劳动报酬问题是个别劳动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3、休息休假权 这一权利实质是劳动者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是关系到劳动者本人以及生命延续的基本人人权。保证健康及生命,就要给予一定的

    11、休息休假时间,为此必须限制工作时间。劳动时间的确定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原则:一是保证劳动者健康;二是劳动者能够完成相当量的工作任务。总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根据生产任务和健康生命的要求,综合权衡,对生产时间及休息休假时间作出安排,取得平衡。现实中主要要重视对劳动时间做出必要限制,对休息休假给予硬性规定。4、社会保险权 因各种原因失去生活来源时按照社会保险制度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包括失业、养老、工伤、疾病、生育等险种。是公民保障权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的重要个体劳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公平在法律中的体现。5、劳动安全卫生权 在工作场所获得职业安全和卫生保护的权利。雇主非过失责任原则。

    12、是涉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一项重要人权。具体标准由国家颁布的劳动基准法确定。6、职业培训权 指在就业过程中及就业后,为提高技术技能而参加国家和企业举办的各种职业培训的权利。由国家强力保障,由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承担义务。与就业权相联系。但相当部分的就业者有劳动意愿及能力,但未能就业。这部分人仍有职业培训权。7、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 当劳动者遇到劳动争议时,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享有身行政部门、劳动争议处理部门和司法部门提出和申请依法公正处理的权利。是程充权,是特别诉权,即劳动诉权。当劳动者权利受到侵害,这一权利也使劳动者获得请求公权力救助的请求权利。(二)集体劳权的内容和特点 我国劳动法第7条规定“劳

    13、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第33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 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1、团结权 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的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具体来说就是指劳动组织并参加工

    14、会的权利。团结权是一种特定的结社权。是为维护或扩张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利益而组织团体的社会法上的权利。团结权的特定性:1、主体特定。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2、目的特定。只能是为了改善劳动待遇和社会经济地位。3、组织形式特定。即只能是工会。团结权作为一种特定的结社权,具有生存权的性质,它直接关系到劳动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因而这一权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它也是一种宪法权利。劳动者是权利主体,国家是权利的诉求对象。积极与消极:参加与不参加都有权。团结权还具有对抗第三方主体的性质,即对抗雇主的性质。雇主具有不作为的义务。团结权在劳动的权昨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团结权是确保劳动者生存权得以实施的

    15、手团;是实施集体劳动的前提权利和基本权利。2、集体谈判权 指劳动者通过工会或代表等劳工组织,与雇主谈判,并签订集体协议,以保障自己的利益的权利。含对等介入权、劳资立法权、劳资共决权。此权是工会运动的直接结果,也是近代以来劳动立法最主要的内容。谈判以劳动者权益保障为中心和出发点,协调企业劳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为目的。是劳资自治的契约形式。3、民主参与权 是指参与企业和社会管理的权利。企业层面指对原属于资本的领地的介入和分享,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权。其中,对劳动管理权的参与是基础和重点。这种介入可以提高劳动者对于自身利益的实现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劳资合作。宏观层面的参与通常指通过工会参与劳工立

    16、法,参与政府政策制定和咨询,参与社会保险机构、经济、政策咨询机构等活动。4、集体争议权 又称集体行动或工业行动权。指依采取罢工或闭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作的集体对抗行为的权利。集体争议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劳资双方共有的权利,但在劳动法律中,主要是指劳动者一方的争议权。劳动者一方的集体争议权形式有罢工、集体怠工、占有领工厂、设置纠察线等。其中,罢工是最基本的手段。所以,狭义的集体争议权又指 罢工。集体争议一般因集体协议的争议而引起,例如合同签订失败,合同变更等。其目的仍然是经济目的,即提高工人的经济待遇。我国法律对于罢工权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既没有明确规定工人和工会享有罢工权,也没有规定禁止罢工权。为保障

    17、劳动者的劳动基权和规范罢工行为,我国亟需进行罢工立法。三、劳动者义务的内容和特点三、劳动者义务的内容和特点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之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1、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约定的劳动任务。临时的符合行业习惯的也 应当完成。超出约定的可以不完成。2、忠实的义务 一是服从的义务。二是保密的义务。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者阶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劳动者阶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当代劳动者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有制企业工人及转制到其它所有制去的工人。二是农民工。一、原公有制企业工人的转变及现状一、原公有制企业工人的转变及现状 工人的原

    18、有状态:计划经济中工人出让自己的劳动力给国家,获得很高的政治地位。国家保证工人获得国家企业的各种待遇。实际上相当于国对工人一身一切事务的承诺。但是,计划经济本身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是劳动力配置低效率,并且压抑了工人发展自己能力的积极性,也没有这种可能性。因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历史的必然。改革的背景:劳动者被推入市场的5个阶段。改革时国家先行对劳动力所有权进行改革,使劳动力进入市场,还劳动力所有权于劳动者自身。但是,这时国家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建立起来。同时,国家对原公有企业内的劳动者的终身权益承诺还没有实际对现,而且,现在改革是要违背承诺。工人失去了国家身份,同时也失去了后

    19、半身的依靠。从劳动力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公平的。劳动者现状: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的社会机制没有建立。社会还没有从制度上对劳动者的身份进行充分确认。劳动者虽已实际处于弱地位,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制度对他们的权益予以保障。特别是,劳动的集体权利,如结社权利、游行示威权利、罢工权利、集体谈判权利等,还有相关的机制保障。有的甚至还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如罢工权等。二、由农民转变而来的农民工现状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现象。当前,我国农民工有1.5亿以上。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说明,我国农民工占有全国工人总数的50%以上,产业工人中占57.5%,第三产业中占37%。农民工的出现是我国社会进步

    20、的产物,但又反映出我国社会特有面貌,可以认为是一种社会畸形。一方面,相对于计划经济,农民工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利益,但另一方面,农民工仍然是社会体制外群体,多种权益被社会排斥在外。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两个制度性隔离 其一,劳动力市场制度性隔离和二元劳动力市场,在社会和企业两个层次同时存在。农民工处于次级或体制外劳动力市场上。其二,社会隔离和二元社会。从户口受限开始,农民工在打工地的政治和社会权利受到各方面限制。被歧视,没有被视为当地的一员。户口、居住、饮食、子女上学等方面没有社会安排。三、劳动者阶层的发展趋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受雇佣者的劳动者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社会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

    21、城镇化使这一队伍越来越壮大。1999年,现代意义的劳动者2.5866l亿,其中公有制1.0284亿,其它非公有制1.5582亿。其中作为雇员的约2.2亿。2005年劳动者达3.17亿,其中受雇2.8亿。中国的三个利益阶层的形成:一层:所有者阶层。经济力量日益扩张,并向政治领域扩张。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已进入社会主流阶层。二层:经理阶层。已形成明晰的经营权、收益权,已从工人阶级中彻底分化出来。三层:劳动者阶层。从两个途径。第一是公有制转制。被低价置换为单纯的劳动力所有者。第二是农民工。两者都是被雇佣的劳动力所有者,有人身自由。但除此而外一无所有。决定了其经济与社会地位。劳动者阶层形成的社会关系表现:劳动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同时,劳动者正逐渐进入意识觉醒,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已经慢慢具有自己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求和主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法律上,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是对劳动者身份的正式确认。我国劳动者的发展趋势 我国劳动者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现正在继续向市场经济过渡。劳动者阶层已经形成,并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劳动者阶层成熟的关键标志是争取与形成集体劳权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尚没有从个别劳动过渡到集体劳动权,因此尚未成熟。劳动者阶层成为成熟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劳动关系学常凯第七章劳动者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543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