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考点4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5311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PPT
  • 页数:43
  • 大小:1.0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考点4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一轮 高考 复习 历史 人教版 课件 考点 45 师夷长技 维新 思想
    资源描述:

    1、文化发展历程模 块 三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考点4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02第2关对接高考03第3关精练高考栏目导航01第1关梳理考点 一、近代早期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01第1关 梳理考点派派别别抵抗派抵抗派洋务派洋务派背背景景清朝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清朝闭关自守,愚昧无知中国面临中国面临_的形的形势势主主张张“_”“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自强”活活动动编译书籍,介绍西方编译书籍,介绍西方创办创办_,开设,开设_内忧外患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企业 新式学堂 轻巧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可归纳为“一、二、二、三”一个层一个层面面学习西

    2、方技术。学习西方技术。两个派两个派别别抵抗派、洋务派。抵抗派、洋务派。两个口两个口号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三点影三点影响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迈出了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近代化第一步。资本主义 商战 君主立宪 2康梁维新思想(1)代表 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_和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发表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2)影响 起到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3、 思想启蒙 轻巧识记维新变法思想1魏源在魏源在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2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3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

    4、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没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答题术语 419世纪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5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

    5、强保种的目的。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6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却起制,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符合了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02第2关对接高考考向预测一:全面认识地主阶

    6、级的“中体西用”思想C解析:材料中“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说明它适合当时的中国,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技。中体西用思想具有社会进步性,是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体现。但是,它一经产生,就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排斥。近几年这个考向很少命题,如果从概念内涵角度命题,解题时需先理解中体和西用的关系及内涵再做具体分析。如果从碰撞与交流角度命题。解题时需从社会进步性角度分析。1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

    7、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他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全面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2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A儒家

    8、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考向预测二: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及特点D解析: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故D项正确。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必然会失败。主观原因:

    9、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主题:康梁维新思想(1)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提示: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目的和原因。提示: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表明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学。“透露出叛逆色彩”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学否定君主专制。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

    10、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1继承: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者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2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不同背景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

    11、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重学习重点点先进器物、科技先进器物、科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主张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行君主立宪实践实践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影响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一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潮流 1(2017全国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

    12、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03第3关精练高考B 解析:B对:广告宣传“思想日新”“谋卫生”,广告非常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A错: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之后。C错: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D错: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传的文明。2(2016全国丙卷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

    13、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C 解析: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3(2016全国丙卷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

    14、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D解析: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术,故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4(2015 全国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

    15、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C解析: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引介西方理论,着眼点太小,不是主旨,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康有为没有否定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5(2014全国卷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

    16、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梁启超请废八股取士之制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可知维新派的主张过于激进,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本题应选B项;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并非只有科举一路,故A项中“断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梁启超也属于知识分子,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新、旧学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1(2017海南卷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

    17、”“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C 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B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2(2017天津卷4)

    18、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A解析:从材料“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可知清代史籍著述开始注重研究本朝历史,针对社会危机,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从材料“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可知清代史籍也开始关注世界了,故A项正确。3(2017海南卷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

    19、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B 解析:材料科考试题反映出清末教育借鉴西方学校体育、德育、智育,这只是教育内容方面发生变化,不能推断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旨在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同时借鉴利用西方教育,反映出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朝廷借科举强调以国学为本,同时倡导借鉴利用西方教育,而不

    20、是仅仅回归国学,故C项错误;材料中朝廷仍然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西方教育思想还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4(2017北京卷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谜面谜面谜底谜底生涯在镜中生涯在镜中照相照相处处海军海军浜浜成汤国旗成汤国旗商标商标为他人作寄为他人作寄书邮书邮达尔达尔文文唐顺宗传位唐顺宗传位太子太子立宪立宪A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的器物的影响,“浜”受到了西方军

    21、事的影响,“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因此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化,故A项正确。5(2016江苏卷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B 解析: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22、”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目的是传播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对维新派活动是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6(2015海南卷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D 解析:材

    23、料中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外洋的主张,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7(2015四川卷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

    24、乏D 解析: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之间的交涉事务应该是呈增多的趋势,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总理衙门大臣交涉事务”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描述的对外交涉事务,而不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尚有色然以惊者”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从而说明了当时洋务人才的缺乏,故D项正确。8(2015江苏卷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

    25、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C 解析:“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当时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的确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考点强化练(三十六)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考点4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531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