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完整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完整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化 社会 中的 政治 秩序 完整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基本情基本情况介绍况介绍全书由一简短的前言和七章正文组成。此外,还有一个注释、索引、图表目录。全书共533页。正文共427页。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89年7月第一版,1992年2月第二次印刷。中中 译译 本本 序序这是译者对全书的简介和评价。在这里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1、该书的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3、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美国社会主流的现代化理论 4、亨廷顿理论的基本内容 5、译者对本书的评价 该书的写作背景该书的写作背景 在欧美少数大国支配或争霸全球形势下的其它民族的觉醒和独立,是20世纪最富有历史意义的世界现象。这一现象使一
2、大批第三世界国家获得独立,但其历史发展进程远未结束。实现现代化仍是这些国家的迫切要求。这些国家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向的走向,不仅决定着它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主要发达国家的地位和政策。正因为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学者对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现代化趋势和进程的关注和研究,就犹如雨后春笋。他们突破了殖民时代对各从属国的传统描述,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现代化学”,并先后构造出若干不同的理论模式或框架。作者简介 亨廷顿:1927年生,2008年12月逝世。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51年在哈佛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公职或充当顾问。亨廷顿在
3、国际政治学方面著述颇丰。他被认为是持保守观点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家。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是他的理论奠基之作。亨廷顿迄今仍活跃在美国的政治学界。据美国政治学季刊1986年夏季号所载统计资料,在国际政治理论领域,19811986年间,他被别人在学术著作中引用过1072次,遥居各家同行之首,其权威性和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美国社会主流的现代化理论 从二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一大批先前的殖民地摆脱了宗主国的统治而独立,并跃跃欲试地想早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对此,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先后提出了正统现代化理论和修正现代化理论。正统现代化理论把世界各国分为现代化国家和传统
4、国家两大类。早期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如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现代化国家,具有现代性;新独立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仍为传统国家,不具有现代性。后者经过发展和阵痛,逐步引进和采纳现代性的全部价值标准,抛弃传统社会的全部历史积累,从而过渡到现代性社会。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是阿尔蒙德。修正现代化理论传统性和现代并非是此消彼长的两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传统性不但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纳现代性的某些成份而获得新的生命,如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家族因袭、裙带关系和门阀政治等就是如此。这些传统的东西实际上构成了相当多的新兴国家的特定国情。问题不是去消灭它们,而是借助于它们来实现社会动员和整合,从而最终导致现
5、代化。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班迪克斯和艾森施达德。早期现代化理论的共同点(1)理论假设相同理论假设相同。这两种理论有一个共同的假设:从传统过渡到现代,其间的政治运作应该是多元化的民主模式。他们都把人类个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预设为只有一条道路,一样的过程和类似的结果,现在存在于西方国家的民主社会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样板。(2)发展顺序相同发展顺序相同。这两种理论还有一共同点,即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居于优先地位,政治现代化只是前者发展的结果或副产品。亨廷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亨廷顿根据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现实,针对上述两种理论提出第三种理论,即强大政府论或政治秩序论。这一理论建立
6、在以下三个基本事实之上:第一,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世界各国之世界各国之间的最重大差别不是他们的政府形式,间的最重大差别不是他们的政府形式,而是他们各自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的程度而是他们各自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的程度 第二个基本事实是,许多新兴国家在第二世界许多新兴国家在第二世界大战后经济上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些国大战后经济上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没有能够获得同步发展,反而出现家在政治上没有能够获得同步发展,反而出现了更加混乱的局面了更加混乱的局面;第三个基本事实是许多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许多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国家,反倒在政治上更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国家,反倒在政
7、治上更加动荡不安加动荡不安,而哪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却能保持相当程度的政治太平。据此,亨廷顿作出以下总体性评价:相对于并存的西方国家来说,第三世界国家,除了若干共产党国家外,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时期,就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防止政治衰朽的历史阶段。动荡和衰朽的根源不是这些国家的贫困和落后而是他们致富和发展的欲望。因为这些国家都企图在短期内实现西方国家在很长时期才实现了的现代化。亨廷顿的强大政府论就是建立在他对第三世界国家这种观察和估计之上的。因此,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必须建立强大的政府。强大政府的构建和维持依赖于强大政党的缔造和巩固。而政党的强大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力量。第三世界国
8、家实现现代化政治动荡(政治稳定或政治秩序)强大政府强大政党一党制译者对本书的评价“亨廷顿坚持从第三世界各国存在的实情出发来看问题,比起早期的诸种现代化理论来,这是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向前迈开了一大步”。应当书,这个评论是中肯的。亨廷顿的这本书已经成为研究现代化理论问题的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各大学现代政治理论系科学生的必读教材,对于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学者来说,本书也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 本书的局限其一,本书作者也没有摆脱“欧洲中心论”的窠臼,也认为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所走过的道路乃是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振兴的参照和归宿;其二,作者在强大政府和独裁统治之间没有划出一条明确的界
9、限;其三,作者在论述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时,没有充分论及强权大国对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上的控制和剥削;其四,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往往持有与我们不同的观点。这虽不是恶意攻击,只是一种学术探讨,我们可供参考,但不能完全苟同。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目录目录第一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第一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第二章:政治现代化:美国与欧洲之比较第二章:政治现代化:美国与欧洲之比较第三章:传统政体的政治变迁第三章:传统政体的政治变迁 第四章:普力夺社会和政治衰朽第四章:普力夺社会和政治衰朽第五章:革命和政治秩序第五章:革命和政治秩序第六章:改革与政治变迁第六章:改革
10、与政治变迁第七章:政党与政治稳定第七章:政党与政治稳定第一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第一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政治差距政治制度:共同体和政治秩序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衰朽城乡差距:城市突破和绿色起义政治稳定:公民政体与普力夺政体 1、分析了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动荡的主要原因 2、论述了现代化的含义及其现代化与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动荡、政治衰朽的复杂关系3、提出了划分政体的新标准,强调了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特殊使命 1、分析了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动荡的主要原分析了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动荡的主要原因因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的政府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有的国家政通人和,具有合法性、组织性、有效
11、性和稳定性,而另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则缺乏这些素质;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差异比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的暴乱和动荡?本书对此所持的基本观点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城市化,扫盲和教育的提高,工业化、大众传媒的推广扩大了政治意识,增加了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这些变革破坏了政治权威的传统根基和传统的政治机构;这些变革使得建立政治组合关系的新基础和缔造既有合法性又有效能的新政治机构大大复杂化了。社会的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扩大日新月异,而政治上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却步履姗姗。结果,必
12、然发生政治动荡和骚乱。政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化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于美国人来说,解决国内问题的基本公式就是政府应建立在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之上。“三权分立、制约和平衡、联邦制、定期选举、党派竞争”是政治的基本信条。“对于许多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这个公式是无济于事的。进行有意义选举的前提是要有一定水准的政治组织。问题不在举行选举,而在于建立组织。在许多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选举只会加强那些闹分裂的,并且常常是反动的社会势力,瓦解公共权威的结构。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在
13、那些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恰恰缺少了权威,那里的政府不得不听任离心离德的知识分子、刚愎自用的军官和闹事的学生的摆布。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式的运动恰恰就有本事来弥补这种短缺。历史证明,共产党政府在消灭饥荒、改善健康水平、扩大国民生产、开创工业和最大限度地创造福利方面并不比自由政府强。但有一件事共产党政府确实能做得到,那就是,它们能统治得住,他们的确提供了有效的权威。他们的意识形态为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他们的党组织为赢得支持和执行政策提供了权力机关的机制。制度及其政治制度化的含义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织和程序与其制度化水平成正比例。“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
14、定性的一种进程。任何政治体系的制度化程度都可以根据它的那些组织和程序所具备的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适应性:适应性:组织和程序的适应性就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和存活能力。复杂性复杂性具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一个组织必须具有数量庞大的下属组织,从上到下,隶属明确,职责不同。其二是这个组织不同类型的下属组织各具高度专门化水平。自主性自主性就是政治组织和政治程序独立于其它社会团体和行为方式而生存的程度内聚力内聚力就是一个组织的团结性和意见的一致性。一个组织越团结,越具有内聚力,其制度化程度也就越高。某种程度的意见一致是所有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 论述了现代化的含义及其
15、现代化与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动荡、政治衰朽的复杂关系 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是一个多方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现代化表现为城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普及、大众参与等方面。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现代化有助于政治参与。与政治现代化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动员;二是经济发展。社会动员是一个过程。通过社会动员,人们在价值观、态度和期望等方面就会与以往社会分道扬镳。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它可以用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来衡量,还可以用个人享受的福利水准来衡量,而确定福利水准又不外乎平均寿命率、热量摄取数、医院和医生平均占有量一类的指数。社
16、会动员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会渴求的变化;经济发展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会能力的变化。政治现代化最为关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权威的合理化;二是结构的离异性;三是大众参与化。现代化与政治动荡现代化与政治动荡现代化与暴力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来说,现代化程度高的社会较之现代化程度低的社会来得稳定,国内暴力事件也少。”“社会动员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两者与政治稳定直接相关。人口识字率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尤其密切。爆发革命的频率与整个社会受教育程度之间也成反比例。”“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政治上更稳定、更太平。现代性与稳定性是形影不离的。但不能由此得出经济和社会的落后是政治动乱的根源,现代化是通向
17、稳定的康庄大道的结论。按此逻辑,普及教育、扩大扫盲、提高大众传媒、加速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就能获得更大程度上的政治稳定。这种貌似合理的推理其实不然。“事实上,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如果贫穷的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一般说来,纯正的传统社会虽然愚昧、贫穷,但却是稳定的。但是,到了20世纪中叶,所有传统社会都变成了过渡性社会或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正是这种遍及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促使暴力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人越是向他的宿敌贫穷、疾病、愚昧开战,他也就
18、越与他自己过不去。”作者列举了拉美、非洲和亚洲国家的事例,来证明其观点:贫穷和动乱之间没有直接比例关系。处于两极的国家比较稳定,而处于中间状态的国家更容易产生动荡。这一理论不仅适应于国际社会而且也适应于一国内部,即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达地区和比较落后的地区政治上比较稳定,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则容易出现动荡。“不仅社会和经济现代化产生政治动乱,而且动乱的程度还与现代化的速度有关。西方的历史经验决定性地证明了这一点。”“政治动乱所以在20世纪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蔓延,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那里的现代化进程过快,其速度远远超过早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1)社会动员与动荡或动乱;(2)经济发展和动乱;(
19、3)不平等和动乱。经济增长和政治动乱之间的关系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低,两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中等,两者之间无明显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两者之间呈反比例关系。较之经济发展,社会动员乃是一个更不稳定的因素。这可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现代化对经济不平等以及随着而来的动乱有两种影响方式。第一,贫穷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通常比经济发达国家更不平均。”这种不平等在传统社会被认为是自然的,但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里,却增加了人们的恼怒。“第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经济发展将产生比传统社会现有的收入分配更加均衡的
20、方式。但是在近期看来,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常常是扩大收入的不平等。经济迅速增长的集中受益者往往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却蒙受损失;结果,社会上日益贫穷的人便会增加。现代化与政治衰朽或政治腐败的关系腐化的含义及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腐化腐化是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腐化乃是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化的一种表征。公职官员没有自律感,缺乏操守,妄取份外之利不尽职内之责。”显然,在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着腐化。但同样明显的是,某些国家的腐化现象比另一些国家的腐化现象更为普遍;某个国家处于变革时期的腐化现象比该国在其他时期的腐化现象更为普遍。大致看来,有理由认为,腐化程度与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有关。现代
21、化容易滋生腐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现代化涉及到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其次,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的来源,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腐化行为;第三,现代化通过它在政治输出方面所造成的变革来加剧腐化。在实践中,这种腐化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变为现实,基本上取决于这些法令享有多大程度的民众支持,要看违法而能逍遥法外的难易程度以及违法所得到的好处有多大。贸易、海关、税收方面的法令和管理那些牵涉面广而又有利可图的行当,诸如赌博、卖淫和贩卖烈性酒等方面的法令,就成了刺激腐化的温床。所以在一个腐化成风的社会里,采取严厉的反腐在一个腐化成风的社会里,采取严厉的反腐化的法令只会增加腐化的机会化的法令只会增加腐化
22、的机会。如何消除腐败?在一个国家里要肃清腐化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降低衡量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另一方面则要使这些官员的行为大体向此准则看齐。这样做,行为和准则虽都有所失,但却能获得准则和行为在总体上的更大和谐。”腐化的效应和原因与暴力冲突的效应和原因是彼此相似的。两者都受到现代化的鼓励;都是政治制度软弱的征兆。”“一个社会能容忍腐化的程度高,该社会发生暴力冲突的能量也一定高。”从一定意义上,一种形式的越轨行为的发生,有可能使另一种越轨行为免于发生。但也有可能相互影响,同时发生。不过,“暴力冲突的盛行比起腐化的盛行,给体制的运转构成更大的威胁。”“腐化的形式大多涉及到政治行为和经济财富之间的
23、交易。至于腐化采取哪种形式,这就要看哪种形式容易办得到了。在一个生财有道而做官无门的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腐化形式将是利用前者换取后者。在美国财富通常是通向政治权势的道路,而想通过当官去发财则是找错了门。反对利用公职谋取私利的规定比反对利用财富获取官职的规定要严厉得多,而且人们也普遍遵守这些规定。”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情况恰恰相反,由于人们获取财富的机会受到限制,跻身于政坛就成为许多精英的选择。腐败的作用:“一定量的腐化不失为一种打通现代化道路的润滑剂。发达的传统社会能因有少量的腐化而使自身得到改善至少可以使它现代化;但在一个腐化已经盛行的社会里,腐化进一步蔓延就与社会无所裨益了。”3、提
24、出了划分政治体系的依据和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政治体系可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加以区别。根据制度化程度低:发达政体与不发达政体;根据政治参与程度:现代政体与传统政体;根据政治参与程度与政治制度化程度之比:普力夺政体与公民政体。前者高于后者普力夺政体。反之则为公民政体。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工具。当然,在不同国家,政党的作用也不完全一样。“在那些传统政治制度或崩溃或软弱或根本不存在的政体中,政党的作用就完全不同于那些生存于具有传统政治制度延续性的政体中的政党了。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政党组织是唯一能最终排除腐化型的或普力夺型的
25、或群众型的社会动乱的选择。政党就不仅仅是一个辅助性组织,而是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源泉。在缺乏合法性的传统根基的情况下,人们就只好在意识形态、领袖魅力和主权在民论中去寻求合法性。为了能够长期存在下去,意识形态、领袖魅力或主权在民论等各种合法原则又都必须体现在一个政党的身上。不是政党反映国家意志,而是政党缔造国家,国家是党的工具。政府的行为只有反映了政党的意志才是合法的。政党是合法性的根基,因为它是国家主权、人民意志或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化身。”“在传统政治制度软弱或根本不存在的地方,稳定的先决条件至少得有一个高度制度化的政党。有了这样一个政党的国家,比没有这样一个政党的国家显然要稳定得多。没有政党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