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串讲要点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德育原理串讲要点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原理 串讲 要点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德育原理串讲要点第一章 序论 一、基本概念 1、原理即基本理论;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科。P1 2、规律即法则,即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联系;德育规律是德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4 二、基本理论 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代表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论共产主义教育;4个要点: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B.集体教育;C.劳动教育;D.纪律教育。其特色是平行教育影响。P10 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4个要点:A.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意识;B.培养形成道德信念;C.德育
2、的原则方法;D.加强自我道德教育。P11-12 3、杜德海姆(教育社会学创始人)的道德教育思想:代表作是道德教育论,两个主要观点:个体品德社会化和道德内化过程;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P12 4、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民本主义教育、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四个主要观点:实用主义道德价值观;促进儿童道德生长的目的;提出了六条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主张在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P13-14 5、班杜拉等人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班杜拉的三个观点:A.模仿学习;B.环境是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C.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P14-11-14行 班杜拉和麦克唐纳的模仿学习。P14 沃尔斯的抗拒诱
3、惑。P14 米切尔的言行一致。P15 6、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A.前世俗水平:a.惩罚与服从,b.相对快乐主义;B.世俗水平:a.人际协调或好孩子,b.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C.后世俗水平:a.民主的承认法律,b.普遍伦理原则。P15-16 道德教育思想(四个观点):A.促进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目的;B.循序渐进进行道德教育;C.环境对道德发展的巨大影响;D.通过“两难法”进行道德教育。P16 三、基本知识 1、德育萌芽阶段的知识 原始社会产生了简单
4、的德育实践经验和德育思想,带有古朴性、融合性;代表性著作有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礼记大学、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小学重做事,大学重明理),核心内容在修已和治人。2、德育独立科学阶段知识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预示德育将成为独立学科 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 德国凯兴斯泰纳品德概念与品德教育 法国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论 杜威的道德上的教育原理 3、德育科学阶段 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文集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全集 4、德育原理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P17 5、德育原理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P17-20(对
5、六种方法内涵 的理解和掌握)6、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揭示德育规律;形成对德育规律的理性认识;为实际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为国家制定德育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四大任务)P4 7、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经验的关系:德育实践产生德育经验,德育经验(感性认识)上升到德育原理(理性认识);德育原理要回到德育实践中去检验,德育工作者要掌握德育原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 8、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现象的关系:前者的客观性,后者的主观性;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依据;后者不能违背前者的客观规律。(区别与联系)P7 四、综合运用 1、德育现象、本质、规律的区别与联系P2-3 2、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的关系P4-5第二章
6、 德育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德育:根据社会和个人需要,通过传修某种准则和规范,形成受教育者的品质。P22 2、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传修。P26 3、品德:个人按社会的政治、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P30 4、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哲学、政治思想、法权思想、道德、科学、文艺、宗教等形式。5、社会规范:调整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包括政策、法律、社团章程、公约、习俗、宗教等。6、道德: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社会乃至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P29 二、基本知识 1、德、育、道: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说
7、文;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道”即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现象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P22 2、品德:狭义的品德是道德品德,广义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法纪品质、道德品质P23 3、道德教育处于基础层次,法纪教育处于较高的基础层次,政治教育处于高层次,科学世界观教育处于最高层次。4、品德的“三维结构说”: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形成的有机整体,每一项又有自己的要素;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德形式包括知、情、意、行,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修养能力;品德三维相对独立,但彼此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P32-33 5、品德的“层次结构说”:外显品德行为由人
8、的意向引起,意向受品德认识和情感决定,决定品德认识和情景外界诱因和内部的动机需要,知、情、意、行之间形成了某种层次,一环套一环。P34 三、综合运用 1、德、智、体、美的关系:德育的本质是育德,而智、体、美的本质是育智、育体、育美。其关系:统一于培养人的活动中;相对独立,有本身的特点;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促进。P27 2、德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德育多种多样,个性是共性的基础,离开个性,就不能抽象出德育的共性。P24-26四个要点 3、关于品德结构的认识和趋向:指导思想是辨证唯物主义;品德由多因素构成;内部动机与外显行为相联系;品德各要素相对独立,相互联系、影响、作用;动态性、阶段性、开放性;
9、统一性和差异性;受生物社会、教育及个人的影响和制约。P35-36第三章 现代德育和我国德育现代化 一、基本知识 1、德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起源生产劳动 2、原始社会德育的三个特点:融合性;内容、形成、手段简单;没有阶级性。3、学校德育产生:教育现象文字学校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产生于奴隶社会。4、古代学校德育的三个特点:学校化组织,阶级性和等级性,基本目标为“明人伦”。P39-40 5、现代德育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包括资本主义的德育和社会主义德育(前者以私有制为基础,后者以公有制为基础)6、现代德育存在的基础:生产力、经济的大发展;无产阶段和资产阶级并存;政治民主化和社
10、会法制化;现代人和特点P41 7.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与继承:劳动人民反专制,“均贫富”思想;老子、荀子、论语、墨子关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贵和”、“社会责任”的思想;民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民贵君轻(孟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全民性、利民性思想;古代德育中的勤、检、信、廉、诚、勇和奢、谎、贪、伪、懦等对立概念。二、综合运用 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P42-46(参见P305)(对每个要点的简单理解及综合阐述)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特点P。47-51(参见P306)(对六个特点的理解及综合阐述)。第四章 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1、品德发展:个体随着年龄的
11、增长,其品德循着一定规律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广义包括个体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发展变化,狭义则指前两个阶段。P57;2、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在儿童期间,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品德特征。P74;二、基本知识 1、历史上关于品德发展的四种观点:神定论、先验论、主观自生论、环境机械论。P58 2、生物因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前提;生理成熟;生物因素的差异性;有影响,不决定。(四个要点)P58-60 3、社会精神文化在哪四个方面影响人的品德发展。P63(简答)4、德育与品德发展内部的关系:内因是根据、动力,环境教育是外因,是 条件,内容通过外因而起作用;人的品德发展依赖于教育
12、,德育在品德发展上起重要作用。P67-70 5、举例说明品德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P69-70 6、人的品德发展顺序性和阶段性是什么?P71 7、儿童品德发展的几个“关键年龄”:2.5-3岁;5.5-6岁;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P75 7、儿童年阶段划分的六个时期及主要特征:乳儿期(适应性)、婴儿期(两义性)、幼儿期(从他性和情境性)、童年期(协调性)、少年期(动荡性)、青年初期(成熟性)。P74-75 三、综合运用 1、社会因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活条件;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精神文化;家庭、邻里、社区;学校德育的主导。(五个要点)P60-66 2、为什么说学校德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3、:(四个要点)P65-66(重点注意)3、简述人的品道德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P72 4.人的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顺序性和阶级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第五章 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辩证关系(参见P310)1、“社、科、商”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P79-81 2、德育对“社、科、商”的反作用及影响,表现在六个方面P82-85 二、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辩证关系(参见P310)1、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P86-88 2、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P89 三、德育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参见P3
14、11)1、社会意识对德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P91-92 2、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表现在三方面P93-94 四、简述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1、什么叫相对独立:德育有自身特殊矛盾性、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积极能动性,同时它与其它社会因素既相区别,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影响。P94 2、德育的继承性:对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和反映德育普遍规律的德育理论的批判继承。P95第六章 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一、基本概念 1、德育目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P97 2、德育内容:用以形成人们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
15、总和。P105 二、基本知识 1、德育目标的六个特性:主观性、客观性、实践性、社会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P97-98 2、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社会需要;德育对象的需要与可能;教育目的及其理论。P99-100 3、建国以来中小德育目标的演变 1952年颁布中小学暂行规定(草案)提出了德育目标;1954、1958又提出了德育目标;1963年的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提出了德育目标;1986-1996提出“四有”人才;当今提建设者、“按班人”。4、中小学德育目标的主要内容:行为习惯;政治素质;世界观;品德修养能力;心理品质。(五个要点)P102-104 5、1993年和1995年国家颁布小学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