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51536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PPT
  • 页数:134
  • 大小:5.2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件
    资源描述:

    1、2022年11月19日星期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充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分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掌握社会主义市践基础;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掌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目标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目标的确立;确立;2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度;3 3、社会主

    2、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本章的逻辑结构本章的逻辑结构第四节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的选择过程选择计划经济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计划经济的主、客观条件u客观条件:客观条件:1 1、我国

    3、的生产力水平十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2 2、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的运行。较顺利的运行。3 3、u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要特征。(一)(一)计划经济的弊端计划经济的弊端P152P152l第一,第一,所有制形式单一,片所有制形式单一,片面追求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一大二公三纯”

    4、,违背,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l第二,第二,政企不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活力。业缺乏活力。(二)(二)计划经济的弊端计划经济的弊端l第三,第三,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违反了经济律和市场的作用,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l第四,第四,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吃大锅饭吃大锅饭”的局面,挫伤了劳的局面,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动者的积极性。(二)(二)1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著作中,开始对高

    5、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

    6、过分单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4、毛泽东在纠正、毛泽东在纠正“大跃进大跃进”中中的错误时,针对有人提出要消灭商的错误时,针对有人提出要消灭商业货币的错误观点,提出要发展商业货币的错误观点,提出要发展商品生产的论断。后来又提出价值法品生产的论断。后来又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论断。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论断。3、毛泽东提出要搞、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经新经济政策济政策”,怀疑俄国新经,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济政策结束得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二、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的形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成和发展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1 12 2社会主义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的形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的内理论的内涵涵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的意理论的意义义3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会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有市场。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二年,邓小平提出计划邓小平提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相结合。十二大提出以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市场经济为辅。1 1第二阶段第二

    8、阶段 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四年党的十二届三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商品经济,第一次肯定了社一次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十三大十三大指出社会主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义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国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市场引导企业。业。第四阶段第四阶段 十四十四大提出我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目标是建立社会主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义市场经济体制。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理论的内涵P156P1562 2第一,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邓小平邓小平第二,第二,计划和市场作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段,各有自己的优势和

    10、长处,但两者都有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第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

    11、体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

    12、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形成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三、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体制的基本特征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性:主义经济的共性:P157P157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的 一般特征一般特征 1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市

    13、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 3、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4 4、从、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本的保障作用1 1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自身特征的自身特征P157一是在所有制基础结构上,一是在所有制基础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三个有利于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

    14、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义服务。二是在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分配制度上,以按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存的分配制度。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行宏观调控归宿,进行宏观调控。2 2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一

    15、、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立(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建国建国50多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多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1949年年1

    16、0月月1956年年9月)月)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私人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个体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与私人合作)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与私人合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1956年年9月月)1956年年9月月1978年年12月月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这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这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不符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不符合我国生产力低水平、多合我国生产力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状况,严层次、不平衡的状

    17、况,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经经 验验 教教 训训我国所有制结构确立和调整过程我国所有制结构确立和调整过程u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党的十二大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党的十二大:开始肯定:开始肯定“劳动者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u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营经济、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u党的十四大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

    18、期的方针。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u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针。u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确立我国社会:第一次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共同发展”。第一,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19、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基本根据:P159-160P159-160第二,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种所有制

    20、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力的要求第三第三,一切符合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P160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P160“两个毫不动摇两

    21、个毫不动摇”和和“一个统一一个统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的进程中。二、二、坚持公有制经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行使共同对生产资料行使共同所有权或由部分劳动所有权或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形式。它包括国有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济和集

    22、体经济,还包,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正确理解公有制含义:正确理解公有制含义:1 1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P16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P1622 2 涉及国家涉及国家 安全的行业安全的行业 资资 源源 垄垄 断的断的行业行业提供重要产品和提供重要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要骨干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扩权让利,重扩权让利

    23、,重点是调整国家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利关系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实行承包经营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责任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生产经营积极性性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使国有企业真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债务和社会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负担沉重经营机制经营机制不活不活多余人员多余人员过量过量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下降下降生产经营生产经营艰难艰难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能力不强一些职工一些职工生活困难生活困难一部分国一部分国有企业有企业一些深层矛盾和问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题集中

    24、暴露出来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之根本区别:实现形式之根本区别:1 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作为生产。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关系的基础,有“公、私公、私”“”“社、社、资资”区别。区别。3 32 2、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采取怎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不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不具有具有“公、私公、私”“社、资社、资”区别。区别。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同样的所有

    25、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相同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形式。邓小平邓小平 股份制公有制经济实现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 股份合作制 承包制 租赁制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提出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大力发展混合

    26、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私有制,关键看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谁的手里。P163鼓励、支持和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三、三、(一)非公有(一)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非公经济(非公有制成分)有制成分)中外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外商独资 十五大对我国的非十五大对我国的非公

    27、有制经济作出了新公有制经济作出了新的定位:的定位:非公有制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2、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3

    28、、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借鉴。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展 P164 P164 第三节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基本经济

    29、制度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决定了与此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作是指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按照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不劳不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产品。(一)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一)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这一公有制

    30、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的前提条前提条件。件。1 1(一)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一)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这一分配是实行这一分配 制度的制度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2 2(一)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一)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及社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及社会分工的存在是实行这会分工的存在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3 3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

    31、主体的分配原则主体的分配原则第一,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第一,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保第二,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三,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保第三,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按劳分配以外的多

    32、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其实质是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各种物质各种物质生产条件生产条件土地等自然资土地等自然资源、生产厂房、源、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设备、原材料等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人的劳动人的劳动活劳动活劳动技技 术术信信 息息管管 理理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二是劳动以外的生

    33、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所有者参与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配方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素参与收益分配。”1997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与收益分配。”这是对我国现实分配状况这是对我国现实分配状况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突破。突破。党的十

    34、六大报告党的十六大报告 提提出:确立劳动、资本、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江泽民在十六大(江泽民在十六大上作报告)上作报告)深化分配制度深化分配制度三、改革,健全社会改革,健全社会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正确认识第一、正确认识“先富先富”与与“共富共富”的关系的关系 P16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

    35、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P168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度的不同。1 1(1)2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富裕程度的不同。3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

    36、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上必然出现差距。4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1、“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富裕。”邓小平邓小平 先富起来的条件先富起来的条件诚实劳动和合法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经营。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2)1 1 “两个两个“大局大局”的战略构想:的战略构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拥有两亿人口的

    37、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邓小平 2 2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P169 效率与公平 效率效率: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公平:公平:是一定社会人们之间利益和权是一定社会人们之间利益

    38、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是社会的公平。利分配的合理化,是社会的公平。1)取得收入的机会均等)取得收入的机会均等 2)分配尺度统一)分配尺度统一 3)公平分配必须消除剥削)公平分配必须消除剥削 4)承认差别,差距适度)承认差别,差距适度(1)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要进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一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同时,提出要配方式的同时,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极分化。(1)(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2)(2)取缔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3)整

    39、顿不合理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4)(4)调节过高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第三,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第三,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应使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应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的范围内。P171P171 1、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2、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3、建立健全保证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保证体系的要求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P17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1)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

    40、制度的主要内容:P172(1)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制度(1999年开始年开始实行)实行)(2)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好”与与“快快”有机结合有机结合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统筹区域发展五、统筹区域发展六、建设资

    41、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节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发展,要求“好好”与与“快快”有机结合有机结合1、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就为前提的。2、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求。3 3、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重重要要依依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据:重要依据:P173 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

    42、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

    4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

    44、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P17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导方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导方针:P17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必须坚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增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增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为此,应该在以下三个方战略基点。为此,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取得突破性进展P176 1 1、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原、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有更多的科学始创新能力,要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关键领域发现和技

    45、术发明,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一席之地。2 2、必须注重提高国家集成创新能力,使各种、必须注重提高国家集成创新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和产业。3 3、要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继、要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继续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增强国家续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2006年初,国务院制订了年初,国务院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国家

    46、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出了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任务。P176-177 到到2020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显著增强,取得

    47、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P17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十七大报告提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重大的战略任务。1988年年9月,

    48、邓小平同志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命题。这一著名命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济增长效益。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

    49、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其其实质是实质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的发展方式。即即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坚持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投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经济增长由主要投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转变,由主要依靠第,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

    50、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带动转变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两个坚持个坚持”和和“三个转变三个转变”:P178 P179 党的十六大指出: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5153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