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十六章奇经八脉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48001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PPT
  • 页数:96
  • 大小:1.4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六章奇经八脉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十六 奇经八脉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督脉督脉循行主干v难经六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指会阴),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甲乙经)”v同时有三条分支附v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后溪通于督脉。2络脉循行v“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脊旁肌肉)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灵枢经脉)。二功能与病候v1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有各阳经所交会的穴位。v2统领全身阳气,统帅诸阳经主干行于背部正中,入属于脑。v“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脊僵硬不得俯仰,或抽搐呈角弓反张之势)”(素问骨空论)。v灵枢经脉:“其络脉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头晕目眩,摇曳不定等

    2、)参考v1.奇经八脉考:督脉为病,脊强癫痫督脉主病纲领,脊柱强痛,角弓反张及抽搐惊风等。v2督脉上巅与肝脉相交,入属于脑,故主肝病指肝风内动之抽搐等病以及脑病。主病规律:v1421椎:肠道、妇科、前阴病及神志病。v714椎:肝、胆、脾、胃病。v17椎:头面、五官、神志病三 督脉经穴共28个(一名一穴)起止穴(长强龈交)1长强*络穴v命名为督脉之络,夹脊上顶,散头上,其分布“长”而作用“强”v定位跪伏或胸膝位,按取尾骨下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约尾骨尖下0、5寸处取穴。v取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v1消化系统病症:泄泻,痢疾,便秘;痔,脱肛肛门为消化道下口,因此,长强有治疗消化

    3、道病症的作用。据报道,本穴为治疗泄泻、痢疾的主穴。从此处施针,可增强肛门周围韧带的收缩力,使松弛的肛门括约肌和提肛肌、直肠周围组织收缩力增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治脱肛时多配百会(病在下,取之上)。对便秘、脱肛疗效肯定,所治脱肛以久泄、久痢所致者为宜。v2癃、淋,阴部湿痒清热利湿,调整下焦v3癫狂痫,惊风瘛疭、脊强反折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上述神志诸疾,皆为阳气亢盛所致,故为治疗癫痫等证的主穴之一。操作v针尖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v参考 对隐性骶椎裂引起排便困难者,取长强、会阴有一定疗效。2 腰俞v 命名 素问缪刺论:“腰尻之解是腰俞。”腰尻,指骶部,解指骶管裂孔处,穴位

    4、均可称“俞”,故名。v定位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v取穴 俯卧或侧卧,先取尾骨上方左右的骶角,与两骶角平齐的后正中线上取穴。(当用手从下向上推时,触不到棘突时即是穴,)主治v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督脉主一身之阳,主“脊强反折”。故本穴能治疗癫痫,腰脊强痛等证。v2癫痫。v3月经不调,白带,遗精本穴的前面即是泌尿生殖系统。根据腑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它能调治这两部分的病症。v4腹泻、便秘、痔疮、便血 3腰阳关*v命名 穴当腰部,内应丹田为元阴元阳交关之处。穴属督脉。为阳脉之海,关系一身之阳,故名。v定位 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v1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赤白

    5、带下,遗精,阳痿配关元、次髎、三阴交。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故可治疗生殖、消化系统病症,而消化系统病是以肠病为主。v2各种原因所致的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4命门*v命名 肾气为一身之本,穴当两肾俞之间,为生命的重要门户,故名。v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 俯卧或正坐,先取后正中线约与髂棘平齐的腰阳关,在腰阳关向上摸取两个棘突,其上方的凹陷处是穴。一说本穴在与脐孔相对的棘突下缘。主治v 1虚损腰痛,脊强反折等。v2泌尿系统病症:遗尿,尿频,小便不利。阳痿,早泄,赤白带下,痛经,胎屡堕。v3心肾不交之失眠,头晕,耳呜,五劳七伤,手足逆冷,恶寒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

    6、阴、真阳,真阳即是命门火。本穴位于两肾俞之间,隶属督脉。督脉亦属阳。因此,本穴与命门之火相关密切,是补命门火的重要穴位之一。参考v1。泽田派命门,在肾俞上五分,夹脊穴上五分处。“命门乃生命之门也,小儿病多取之”。多取一侧或左或右,取其发紧的一侧,有时兼取两侧,(在十四椎棘突旁5分处,如穴处无发紧,灸之也有效。)泽田先生经验,此穴有灸一次就将无法医治的遗尿治好的。5 悬枢v命名“悬”指悬系;“枢”指枢机。此穴两旁为三焦俞,三焦为气机运化之枢纽,故名v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俯卧或正坐,先取腰阳关,从腰阳关向上摸取三个棘突,其上方凹陷处是穴。主治v1腹痛、泄泻腧穴具有

    7、局部和邻近主治作用。穴下正当胃肠,故为治疗胃肠疾患的常用穴之v2腰脊强痛不得屈伸,痢疾,脱肛。v 操作 斜刺051寸,可灸。6脊中v命名 胸椎、腰椎、骶椎共为二十一椎,此穴正当脊柱的正中,故名。v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 俯伏或俯卧,先取约两肩胛骨下角平齐的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从至阳向下摸取四个棘突,其下方凹陷处是穴,主治v1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癫痫;胃痛,腹胀,腹泻,痢疾,便血,小儿疳积。v 2黄疸、泄泻,便血、小儿脱肛其他病症:痔疮,脱肛。v操作 斜刺051寸,可灸。7 中枢v 命名“中”指中间,中部,“枢”是枢机,转动之意。穴当脊椎中部,为躯体转动之

    8、枢纽,故名。v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 俯伏或俯卧,先取约与两肩胛骨下角平齐的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下摸取二个棘突,其下方陷中是穴。主治v1黄疸、呕吐、腹满,胃痛。v2 腰背痛。v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8筋缩v命名 穴两侧为肝俞,肝主筋,该穴主治痉挛,抽搐等筋脉挛缩之病,故名。v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 俯伏或俯卧,先取约与两肩肿骨下角平齐的第七胸桩棘突下的至阳穴,从至阳向下摸两个棘突其下方凹陷中是穴。主治v1。胃脘疼痛,呕吐,黄疸。v2癫狂痫,抽搐、背痛、脏躁本穴下居肝脏,其两旁为肝俞。故本穴以治肝病为主。病多见上述神

    9、志病症,穴下体腔内有胃腑,故亦治胃脘诸疾。v 操作斜刺05一1寸,可灸。参考v针刺筋缩可调整胃收缩功能,使扭转解除。有报道,患胃扭转,针前x线摄片证明:胃呈虾状,大弯侧在上,小弯侧在下,针筋缩、足三里,得气麻胀达胃部,出现胃抽动、挛缩感,针20次后,x线片证明,胃大弯侧在下,小弯侧在上,症状消失而愈。9至阳*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平肩胛骨下角。取穴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与两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交点处,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方是穴。主治v1咳嗽,气喘,胸胁胀满疼痛v 2肢体沉重,身体赢瘦,少气懒言;胃酸过多;胸胁痞满,咳喘上述诸症多为水湿内停所致。该穴下的体腔内,上为肺,下为胃

    10、。肺主呼吸,脾主运化,主四肢,根据腧穴的局部相邻近主治作用,故为治疗消化和呼吸系统病症的常用穴,实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主治v3疟疾清热利湿,解表通阳。v4治疗疔疮疖肿之重点穴。v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参考v2健康报1986年9月13日报导按压至阳穴可缓解心绞痛。解放军266医院临床证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按压至阳穴可缓解疼痛,按压1次有效作用时间持续20分钟,用这种方法治疗心绞痛按压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按压4分钟即可。每天定时作预防性按压,还可预防心绞痛的发作。该院已用这种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11例,疼痛完全缓解率98%。至阳穴为督脉穴,操作时可用5分硬币一枚,将其边缘横

    11、放在至阳穴上,适当用力按压,266医院医务人员,现试用一种微型助压器,将其穴位埋藏后,可自行按压治疗。10灵台v命名灵台是上古君主宣德布政之地,在人体则为心神表达之所。庄子桑庚楚篇注文:灵台者,心也。此穴可治心所主这神志病,故名。v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俯伏或俯卧,先取至阳,从至阳向上摸取一个棘突,当棘突下凹陷中是穴主治v1咳嗽,气喘,项强、背痛。v2治疗急性胃脘疼痛的要穴至阳、灵台在发病时常与此处出现过敏压痛,针之可止痛。v3热病之身热恶寒,疟疾,疔疮,痈疽心属火,主血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火亢盛则生疗疮,痈疽。穴当心处,故本穴为治疗疗疮痈疽的常用效穴。

    12、v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参考v1。至阳、灵台治疗胃痛的经验最初是焦树德老师所传,胃痛时此处多有过敏性压痛,尤其是溃疡病更是如此。在具体应用时,压痛点也有上下移动者,只要针着敏感点,多能立即止痛。v2针刺灵台穴配合拔火罐治疗疖肿痛。中级医刊(11)709;1965年11神道v命名“神”指心神,穴两侧为心俞;作用与心相关,故名。v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推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俯伏或俯卧,先取至阳,从至阳向上摸两个棘突,当棘突下方处是穴。主治v1咳嗽,气喘穴下两旁为肺之分野,故亦为治疗呼吸系统的常用穴v2心痛,心悸,怔仲;癫痫,瘛疭,失眠健忘,恍惚,善悲易愁心主血,藏神。心主失常,

    13、则见上述心血管系统和神志病症v操作 斜刺051寸,可灸。12身柱v命名支撑为“柱”,意指其重要。穴当两肩胛间,为荷重之撑柱,故名。v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v取穴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与两肩胛冈高点连线之交点处。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主治v1身热头痛,咳嗽气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百日咳等所致),胸下烦热等肺系疾患穴近肺脏,两侧为肺俞,清热止咳平喘。v2癫狂,痫证,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疗疮发背本穴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止痉作用,故为治疗的常用效穴。v 操作斜刺051寸,可灸。身柱灸v3在日本,身柱为一般小儿必灸之穴,俗称“身柱之灸”。多在出生

    14、后75天施灸,在身柱穴灸粒大的艾柱三粒左右,施行2-3日或十数日不等。变可用于小儿惊风、疳疾、痨瘵等。日本针灸家代田文志在长野县40多所学校对学令儿童进行保健报告“灸过身柱穴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故虚弱儿童家长应格外注意给自己的孩子灸身柱。13陶道v 命名“陶”指陶灶(窑),意指阳气通行有如陶灶的通道,故名。v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v取穴俯伏或俯卧,先取大椎次,从大椎向下模一个棘突,当棘突下凹陷中是穴。主治v1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汗不出,咳嗽、气喘。v2癫狂痫,抽搐,脊强反折经脉所过,主治所及。v3骨蒸盗汗,疟疾等热病清热除疟。本穴为

    15、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从临床实验证明,本穴的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作用与大椎极为相似。14大椎*v命名 第七颈椎棘突隆起最高,穴在其下,故名大椎。v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v 取穴 俯伏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且能屈伸转动者为第七颈椎于其下间处定取。该处约与肩平。说明vC7棘突,末端一般不分叉。在低头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可作为检查椎骨序数的基点。应注意的是:有20%的个体,第六颈椎棘突长度超过第七颈椎,应注意区别。沿有个别的第一胸椎棘突长于第七颈椎棘突。主治v1各肿热病:发热(外感发热、炎症发热、疟疾、骨蒸潮热),恶风寒,头痛,项强,咳嗽,喘逆此对热度高者降热明显。本穴

    16、为诸阳之会,可退各经之热。v 2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等此穴通手足三阳经,统一身之阳气,针之有疏解表邪的作用。v3癫、狂、痫、癔证。肝风内动所致的抽搐及大脑发育不全督脉上脑,入巅交于肝经。主治v4配足三里、曲池治白血球减少或升高双相良性调整作用。v5虚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自汗,盗汗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后大椎”。治疗疟疾可使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本穴为诸阳经交会穴,故本穴为纯阳主表的穴位,为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并可用于自汗、荨麻疹等属于在表的病症。张景岳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盗汗、骨蒸潮热等阴虚之证亦可选用本穴。v 操作 正坐,头略低,针尖微向上方斜刺051寸,亦可用

    17、合谷刺法。高热时常用放血疗法。参考v1。大椎穴下为脊髓,不可深刺或大幅度提插捻转,出现针感后不宜复施手法,督脉第一腰椎以上均应注意。针刺中若出现肢体麻电感受,应立即出针提示刺激了脊髓。参考v2据报道:对一些因“放疗”或“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症,针刺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可收显著效果。针后30分,白细胞吞噬能力开始上升,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减弱,72小时消失。对白细胞增多者,可使降至正常。v3针刺大椎治疗癫痫。中国针灸(2)4;1982v4。北京中医研究院陈应龙院长曾用艾灸大椎穴治疗两例畏寒,夏天也穿棉衣之人,足见大椎壮阳之功。v5。三穴五针一火罐。15哑门*v命名本穴主治音哑不能言,

    18、因而得名。v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l颈椎下。v取穴正坐头稍前倾于后正中入发际05寸处取穴。主治v1聋哑及各种原因所致之语言障碍:如舌肌麻痹、中风后遗症等致的舌强不语。v 2神志病症: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癔病,瘛疭本穴为醒神清脑之要穴,故可治疗因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障碍,因惊吓引起的乏力神呆,亦多用于癫狂癔病。v 3头痛,颈项强急,音哑 操作v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针尖对准结喉或下颌方向压入式进针,深05l寸。行针时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下颌内收过胸骨柄上缘,致使后项绷直,颈椎间隙增宽,便于触清穴位,不提插,不捻转,切勿向上针刺。说明v哑门在第一、第二颈椎之间

    19、,正坐低头,从枕骨正中往下摸,首先摸到的骨突即第二颈椎棘突,针沿此突的上缘向喉的方向刺入,缓进勿捣,深达12寸,针经皮肤项肌和项lig黄lig硬膜外腔(内有丰富的静脉丛)坚韧的硬脊膜。进针一般有两个阻力感,第一为项lig,然后是落空感,第二个阻力是硬脊膜,针尖不要穿过硬脊膜,并避免偏上刺入枕骨大孔,以致损伤延髓。16风府*v命名风指风邪,府指聚会之处。意指穴处为风邪侵袭的部位。主治一切风证,故名。v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v取穴 正坐,头微前倾,于后发际正中上I寸,当枕外粗隆直下凹陷处。主治v1感冒、头痛,眩晕、颈项强急。v2癫狂、痫、癔病,悲恐惊

    20、悸风府穴是治疗精神病的有效穴位,但针刺时应注意神志不清、动作不能自主的人,特别要小心,不留针。v3中风不语用语言障碍。舌急难言,其他病症:下肢瘦痹,双足麻木不仁,黄疸,感冒,发热。参考v1风府、哑门手法三禁:v禁止粗针深刺,一般不超过两个同身寸;v禁止向上方斜刺,以防刺入枕骨大孔;v禁止大幅度提插捻转及抽刺(针刺深时,快速出针)。区别v风府与哑门作用的区别:风府偏于驱风,治内外风邪为患;哑门偏重于通窍治耳聋、哑、舌强。17 脑户v命名 脑之门户指枕骨大孔处,该穴位于枕骨大孔之上方,故名。v定位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v取穴正坐或俯卧,于后正中线上,当枕

    21、外粗隆上缘之凹陷处取穴。主治v1头面五官病症:头痛,颈项强急。v2神志病症:癫狂,痫证,瘛疭,暗不能言,中风本穴具有清头目,利关窍的作用。督脉又通于脑,故为治疗头面及神志病症的常用穴之一。v3其他病症:瘿瘤,黄疸。v 操作 平刺0508寸,可艾卷灸,禁直接灸。18强间v命名“强”指强急;“间”指间隙或处所。此穴主头顶强痛,故名。v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v取穴正坐或俯卧,于后正中线,当枕外粗隆上缘之凹陷处上15寸取穴主治v1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左右不得回顾。v2神志病症:癫狂,痈证、瘛疭本穴具有清头目,安神志的功能,是治疗神志病,眩晕,呕吐的常用穴v3

    22、其他病症:呕吐,烦心。v 操作 平刺05一08寸,可灸。19后顶v命名穴在头“顶”部,以百会为中,在其后方,故名。v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v取穴正坐或俯伏,于后正中线,当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向后o5寸处取穴主治v1头面五官病症:头顶痛,偏头痛,眩晕,目视不明,项强痛腧穴所在,主治所在。v2神志病症:癫狂痫,烦心,失眠督脉腧穴大多具有治疗神志病的功能。v操作 平刺05一08寸,可灸。20百会*v 命名“百”形容多;“会”指聚会。意指百脉聚会,头为诸阳之会,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故名。v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v 1正坐,于前、后发际

    23、连线中点向前1寸处取穴。v 2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主治v1头痛,眩晕主穴v 2脏器下垂诸症:脱肛,久泄久痢,胃下垂、肾下垂,遗尿,阴挺头为诸阳之首,百会为诸阳之会,具有升提下陷固脱之力。为“病在下取之上”。百会位置最高,为阳气所聚。针灸本穴即可调阳气,治疗各种脏器下垂症。v3中风昏迷,休克,虚脱可用灸法,有升压、醒脑、抗休克 参考v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v参考1。小儿囟门末合者及脑积水者禁用。v2百会、劳宫、涌泉合称“五心穴”,可清心醒神,多用于卒然昏迷。v3艾柱直接灸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v4针刺百会可使大部分癫痫大发作的脑电图趋于规则化。21、前顶 v命名入居顶部,百会之

    24、前,故名。v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v主治正坐或仰靠,于前、后发际连线的前战折点向后o5寸处取穴。21、前顶v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v主治1头面五官病症:头晕,目眩,鼻塞流涕,鼻渊,鼻巅本穴具有清头目,安神志的功能v2神志病症:癫狂,瘛疭,小儿急、慢惊风,中风治疗神志病症是督脉所共有的。v 操作 平刺05一08寸,可灸。22。囟会 v命名穴当囟门所在,故名。v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v取穴正坐或仰靠,于前后发际连线的前1/6折点;或于上星穴后1寸。v主治 1。鼻疾:鼻渊,鼻痔,鼻痈,脑虚冷痛。v2癫痫,小儿惊风。v操

    25、作平刺05一08寸。小儿前囟末闭者禁针。23上星*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v主治1。头痛,眩晕,癫狂痫,小儿惊风,中风。v2目疾;鼻疾本穴目前用于鼻疾、热病较突出。v操作 平刺05一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24神庭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v若无发际时,先取百会后,向前量取 5寸处是穴。v主治v1头痛,眩晕,癫狂痫。v2目疾:如目赤肿痛,v3鼻疾:如鼻渊,鼻流清涕,鼻塞,鼻衄。25素髎*v命名 白色称“素”,肺应白色,开窍于鼻,“素”又有原始之意“髎”泛指孔穴,穴当鼻尖,故名。v 定位 在面部,鼻尖正中。v 取穴 正坐仰靠或仰卧,当鼻背下端之鼻尖处取穴。主治v 1鼻疾

    26、:鼻塞,鼻血,鼻流清涕,鼻渊,鼻痔,鼻痈,酒槽鼻。v2神志病症:惊厥,昏迷,休克,小儿惊风,新生儿窒息,心中烦乱据现代临床研究,本穴具有升血压和调整呼吸衰竭的作用。本穴治疗休克,新生儿窒息,可能与此作用有关。v 操作 向上斜刺03一05寸,或点刺出血。26水沟*v命名 是穴位于人中沟中,状如“水沟”,故名。v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v取穴正坐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中线的上、中1/3交点处取穴主治v1癫狂痫癔病发作,惊风子痫,牙关紧闭督脉连脊入脑,络心,针时能流泪效佳。v2神志病症:休克、昏迷、窒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使大脑功能活动得到加强,皮层兴奋性提高,并使大脑血流得以改

    27、善,故可开窍醒神,宣通气血。v3急性腰扭伤,脊膂强痛,挫闪腰痛,落枕醒脑开窍,升阳通气,舒筋利脊v4面瘫(中枢、周围性)均可。v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一般不灸。讨论:水沟穴的急救作用有哪些?v水沟穴又称人中,位于上唇人中沟上三分之一折点处。这一定位是根据针灸甲乙经所载“在鼻柱下,人中”而来。这是手、足阳明与督脉交会穴,具有醒脑开窍、升阳通气、舒筋利脊的治疗作用,常用于急性病症。v (一)醒脑开窍 对于猝然晕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或神识不清、哭笑无常的病症,常取用本穴以醒脑开窍。水沟穴v(二)升阳通气 在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搏沉细、呼吸微弱的情况下,可用本穴来升阳通气,临床上有用以治疗一氧

    28、化碳中毒、中毒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等(盛灿若上海针灸杂志,1982年第2期)。水沟穴v(三)舒筋利脊 本穴对于急性的闪腰、落枕等症,还具有舒筋利脊作用。通玄指要赋:“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玉龙歌说:“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指闪挫所致的脊背强痛、腰酸、屈伸不利,均可用人中治疗。这从督脉的分布来说,也是循经远道取穴。27兑端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v1口,唇动,口疮臭秽,牙痛,齿龈肿痛、鼻疾。v2昏迷,癫狂癔病。v 操作 斜刺0203寸,禁灸。28 龈交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v 主治1头面五官病症:齿龈肿痛、口、口噤、口臭、齿衄、鼻渊。

    29、v 2癫狂、项强本穴为督脉任脉二经之会,故可主神志病症。v操作 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不灸。参考v1。针治龈交异点治疗腰扭伤。v2。穴位挑割治疗痔疮100例(五五)本经小结本经小结v 1循行要点:v督脉起于小腹内,主要循行腰背正中,络脑。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2取穴要点v长强位于尾骨端下;腰俞适对骶管裂孔;腰阳关、命门、悬枢分别位于第4、2、1腰椎棘突下;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分别位于第11、10、9、7、6、5、3、1胸椎棘突下;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哑门、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枕外隆凸上缘是脑户;强间、后顶在脑户上;耳尖连线中点是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在前发际正中直上;鼻尖正中是素髎;水沟位于人中沟;上唇尖端是兑端;龈交位于唇系带与上齿龈的连接处。3主治要点v 长强主治肛肠病;腰俞、腰阳关、命门主治腰痛及下肢痿痹;至阳主治胸胁痛;神道主治神志病;身柱主治脊背痛;陶道主治疟疾和热病;大椎主治热病及外感;哑门治疗以舌强不语及中风为主;风府治疗以中风及癫狂痫为主;脑户主治头项强;百会治疗以神志病和内脏脱垂为主;上星以治鼻病为主;神庭主治神志病;素、水沟升血压。4操作要点v长强穴针尖宜向上斜刺;哑门、风府穴宜向下颌方向缓慢刺人,不可深刺;素髎、水沟、兑端、龈交穴宜向上斜刺并浅刺,一般不灸。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十六章奇经八脉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480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