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一单元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一单元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哲学 生活 第一 单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2考点归纳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具体形态。5.哲学与时代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3高考回眸考查知识点题型试题来源哲学的基本派别选择题2011广东卷第32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选择题2010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选择题2010山东卷第25题世界观的指导作用选择题2010江苏卷第24题唯心主义的观点选择题201
2、0江苏卷第2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选择题2010江苏卷第26题考情分析从考查的力度来看,本单元知识点命题较少,考点主要集中在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等的考查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综合性较小,难度不大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4权威预测1.考生在进行复习时要注意运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分析党和政府提出的应对食品、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把稳定物价、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和目标。2.结合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或哲学家的言论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3.结合哲学的任务和作用、马克思主义
3、哲学的重要性分析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因。4.结合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说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性。5.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说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有关论断说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5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哲学源于人们对 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 。3.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
4、们正确地 和 。4.世界观是指人们对 以及 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考点考点哲学的产生及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产生及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65.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 和 的根本方法。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7.哲学是关于 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8.哲学是人类对 、和 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 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 和最普遍的 。9.具体科学是哲学
5、的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 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和 的指导。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7界整个世界人与世界关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世界观 方法论 世界观 自然 社会 思维 规律 本质 规律 基础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答案】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艺术认识世界改造世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8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
6、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9根本观点。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2.哲学的任务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因此,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
7、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10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可见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一,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界观或只有方法论都不能成为哲学。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二
8、,在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即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5.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统一”有两层含义:11警示警示: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哲学就是具体科学。警示警示: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科学知识共性的抽象和
9、概括,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哲学的智慧来源于实践,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无关。警示警示:哲学产生于实践,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产生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2.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正误之分,但哲学都是正确的。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12 例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10、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思路点拨】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也就是说哲学来源于实践,即实践决定认识。B、D与题干无关,C观点是错误的。【答案】A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13 例2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思路点拨】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排除;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C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D排除。【答案】B单元
11、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14 例2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思路点拨】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排除;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C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D排除。【答案】B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15 例3“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A.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
12、导作用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产生于自然科学【思路点拨】A、B、D表述是错误的,可用排除法,故选C。【答案】C 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161.(2011年广东卷,32)“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解析】试题引言为清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戴震的观点,“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说阴阳二气运动变化,永不停止,说明了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C与这一观点相通;A否定自然界中的质变
13、,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强调了运动,但认为是天地之心(即天理)的运动,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C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172.(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B.C.D.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做指导,钱学森并没有主张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排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14、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正是反映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正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不选;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来18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3.(【解析】材料中“上帝”与“核聚变”“向性运动”的对立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答案】AA.B.C.D.19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案】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单元整合单元整
15、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0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和 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和 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 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 的,就是唯心主义。考点一考点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16、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2(2)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肯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 论;凡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 论。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 和 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 还是 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 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和方向,决定
17、着它们对 哲学问题的回答。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3【答案】思维存在物质意识本原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正确认识可知不可知 生活 实践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哲学 基本性质 其他 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4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18、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5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
19、出明确的回答。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拓展: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这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6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
20、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警示警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7 例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全部哲学的基本
21、问题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思路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A是正确的。【答案】A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8 一、唯物主义考点二考点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 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
22、代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 。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9二、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的外化和表现。【答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本原物质意识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观精神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 客观精神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30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
23、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31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点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风等),把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朴素性,是物质观上的进步。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
24、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同点都认为物质是本原,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单元整合单元整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2.比较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323.比较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认识论根源总体评价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可取之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精神单元整合单元整
25、合第一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三课33四军对垒?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前一“对子”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展开斗争。哲学中的这“两个对子”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1)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