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师-《中国地理》第七章-土壤与植被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47749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PPT
  • 页数:44
  • 大小:8.4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师-《中国地理》第七章-土壤与植被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地理 高师 中国 地理 第七 土壤 植被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第七章 土壤与植被动物土壤与植被动物123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的土壤类型中国的土壤类型第二节第二节 植被植被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土壤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布规律中国中国土壤土壤植被植被类型类型及形及形成的成的决定决定因素因素地形地形气候气候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的土壤类型中国的土壤类型v 土壤的形成过程实质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土壤的形成过程实质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统一的过程。盾统一的过程。v 19921992年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年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将中国的土壤,将中国的土壤分为分为1212个土纲、个土纲、2929个亚纲、个亚

    2、纲、6161个土类和个土类和233233个亚类个亚类。其中。其中1212个土纲分个土纲分别是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别是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和高山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和高山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1992)栗褐土、黑垆土半干暖温钙层土栗钙土半干温钙层土黑钙土半湿温钙层土钙层土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半湿温半淋溶土褐土半湿暖温半淋溶土燥红土半湿热半淋溶土半淋溶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灰化土湿寒温淋溶土暗棕攘、白浆土湿温淋溶土棕壤湿暖温淋溶土黄棕壤、黄褐土湿暖淋溶

    3、土淋溶土黄壤湿暖铁铝土砖红壤、赤红壤、红壤湿热铁铝土铁铝土土类土类亚纲亚纲土纲土纲寒冻土寒冻高山土寒漠土、冷漠土干寒高山土寒钙土、冷钙土、冷棕钙土半湿寒高山土草毡土、黑毡土湿寒高山土高山土灌淤土、灌漠土灌耕土水稻土人为水成土人为土碱土碱土草甸盐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漠境盐土、寒原盐土盐土盐碱土泥炭土有机水成土沼泽土矿质水成土水成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淡半水成土草甸土暗半水成土半水成土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石质土、粗骨土石质初育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风沙土土质初育土初育土棕漠土干暖温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干温漠土漠土棕钙土、灰钙土干温干旱土

    4、干旱土(接上表)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1992)v 中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类型;中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类型;v 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等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等4 4个土类;个土类;v 共性是:土壤经强不同程度的脱硅富铁铝化,氧化硅随碱金属和碱共性是:土壤经强不同程度的脱硅富铁铝化,氧化硅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经碱性溶解迁出土体,导致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遭受不同土金属经碱性溶解迁出土体,导致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游离氧化铁、铝不同程度累积,土色呈红或黄色,有程度破坏,游离氧化铁、铝不同程度累积,土色呈红或黄色,有1:11:1至至2:12

    5、:1型黏粒矿物形成,型黏粒矿物形成,pHpH均在均在4.5-5.54.5-5.5间。间。v 中国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区中具有淋溶特征的土壤;中国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区中具有淋溶特征的土壤;v 主要包括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主要包括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和灰化土等土类;漂灰土和灰化土等土类;v 共同特征表现:在湿润水分状况下,土体黏化,盐基不饱和并具有共同特征表现:在湿润水分状况下,土体黏化,盐基不饱和并具有一定的风化淋溶度和铁的游离度等。一定的风化淋溶度和铁的游离度等。(一)铁铝土(一)铁铝土(二)淋溶土(二)淋溶土v 属于弱度淋溶的土

    6、壤,土壤的共性是碳酸盐类已在土壤剖面中发生属于弱度淋溶的土壤,土壤的共性是碳酸盐类已在土壤剖面中发生淋溶与累积,但均未经充分淋出土体;淋溶与累积,但均未经充分淋出土体;v 包括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五个土类;包括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五个土类;v 燥红土是干热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碳酸盐累积或盐基饱和的土壤。燥红土是干热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碳酸盐累积或盐基饱和的土壤。v 钙层土是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草原土壤;钙层土是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草原土壤;v 包括黑钙土、栗钙土、栗褐土、黑垆土等;包括黑钙土、栗钙土、栗褐土、黑垆土等;v 共同特征是:腐殖质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二价

    7、离子盐类有一定淋溶共同特征是:腐殖质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二价离子盐类有一定淋溶迁移,碳酸盐在迁移,碳酸盐在B层明显淀积,都有一个明显的钙积层;一价盐类以层明显淀积,都有一个明显的钙积层;一价盐类以被淋失,在剖面中无累积。被淋失,在剖面中无累积。v 干旱土是由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土壤,介于钙层土与漠土之间;干旱土是由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土壤,介于钙层土与漠土之间;v 主要包括棕钙土和灰钙土两个土类;主要包括棕钙土和灰钙土两个土类;v 土壤形成主要特征是十分微弱的腐殖质积累,有较强的石灰聚积,土壤形成主要特征是十分微弱的腐殖质积累,有较强的石灰聚积,易溶盐一般淋失,有的有石膏淀积易溶盐一般淋失,有的有石膏淀

    8、积。(三)半淋溶土(三)半淋溶土(四)钙层土(四)钙层土(五)干旱土(五)干旱土v 漠土是指发育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的荒漠地区的土壤;漠土是指发育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的荒漠地区的土壤;v 主要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三个土类;主要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三个土类;v 共同特征是地表显黑色漆皮,砾幂及石灰、石膏的表聚,盐分的表共同特征是地表显黑色漆皮,砾幂及石灰、石膏的表聚,盐分的表聚或分层聚积作用。聚或分层聚积作用。v 主要包括土质初育土亚纲中的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主要包括土质初育土亚纲中的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风沙土,和石质初育土亚纲中的石灰(岩)土、火山灰土、

    9、紫色土、风沙土,和石质初育土亚纲中的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石质土、粗骨土等土类;磷质石灰土、石质土、粗骨土等土类;v 共同特征是土壤发育微弱,处于成土的初始阶段,剖面层次分异不共同特征是土壤发育微弱,处于成土的初始阶段,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母质特征显著。明显,母质特征显著。v 指在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毛管前锋浸润地表,土体下层经常处于指在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毛管前锋浸润地表,土体下层经常处于潮润状态下形成的土壤;潮润状态下形成的土壤;v 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等土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等土类,广泛分布于河流平

    10、原,如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类,广泛分布于河流平原,如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v 该土纲土壤共性是剖面具有腐殖质层和氧化还原交替形成的锈色斑该土纲土壤共性是剖面具有腐殖质层和氧化还原交替形成的锈色斑纹层。纹层。(六)漠土(六)漠土(七)初育土(七)初育土(八)半水成土(八)半水成土v地面积水或土层长期水分饱和状态,生长喜湿与耐湿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地面积水或土层长期水分饱和状态,生长喜湿与耐湿植被下形成的土壤;v包括沼泽土和泥炭土两个土类;包括沼泽土和泥炭土两个土类;v共性是土粒充分分散,还原作用强烈,有机质积累多,形成明显潜育层。共性是土粒充分分散,还原作用强烈,有机质积累多,形成明

    11、显潜育层。v主要包括干盐土和碱土两个亚纲,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滨海地区;主要包括干盐土和碱土两个亚纲,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滨海地区;v草甸盐土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活动,高矿化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到达地表,使草甸盐土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活动,高矿化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到达地表,使得地表盐分累积达得地表盐分累积达6g/kg6g/kg以上。以上。v人为土是指在长期的人为活动影响下,引起土壤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具有能人为土是指在长期的人为活动影响下,引起土壤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具有能够鉴别的新的发生层与属性;够鉴别的新的发生层与属性;v人为土可分为人为水成土亚纲,以水稻土为

    12、主,另外一种为灌耕土亚纲,包括灌淤人为土可分为人为水成土亚纲,以水稻土为主,另外一种为灌耕土亚纲,包括灌淤土和灌漠土两个土类。土和灌漠土两个土类。v主要指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地森林带与高山冰雪带之间广阔无林地带形成分布的土主要指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地森林带与高山冰雪带之间广阔无林地带形成分布的土壤类型系列;壤类型系列;v高寒是高山土壤发生环境的共同特点;高寒是高山土壤发生环境的共同特点;v主要包括草毡土(高山草甸土)、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寒钙土(高山草原主要包括草毡土(高山草甸土)、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寒钙土(高山草原土)、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寒漠土(高山漠

    13、土)、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寒漠土(高山漠土)、冷漠土(亚高山漠土)和寒冻土(高山寒漠土)。土)、冷漠土(亚高山漠土)和寒冻土(高山寒漠土)。(九)水成土(九)水成土(十)盐碱土(十)盐碱土(十一)人为土(十一)人为土(十二)高山土(十二)高山土第二节第二节 植被植被v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和环境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v 现代植被是植物界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年龄。现代植被是植物界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年龄。v 外界因素,

    14、特别是人类活动常引起植被的明显变化。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常引起植被的明显变化。n 许多学者认为:热带雨林形成的历史最早,第三纪始新世已出现;极地荒漠冻原和泰加林最为年青,第四纪冰川退后才形成。n 原生植被(原始植被):未被人类改变的植被。n 次生植被:原生植被遭到人类破坏后所自然产生的,与原来植被 不同的植被。n 经过一定时间,有些次生植被又可以往复为原生类型。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v 据资料统计,中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目约有据资料统计,中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目约有30 00030 000种,种,仅次于马来西亚(约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 00045 0

    15、00种)和巴西(约种)和巴西(约40 00040 000种),居世界第种),居世界第三。三。(一)植物种类丰富(一)植物种类丰富n 现有维管束植物约353科,占世界科数的56.9%。n 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 科、属、种总数的66.6%、41.5%和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 丰富的国家。n 被子植物全世界有470余科,10 000多属,260 000余种;中国约有300余科,近3100属,30 000多种,分别占世界 被子植物的75、30和10,位居世界第三。v 由于中国地质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所以中国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国地质历史悠久,地形复

    16、杂,所以中国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含有大量古老的孑遗植物或原始科属。含有大量古老的孑遗植物或原始科属。(二)起源古老(二)起源古老n 如裸子植物中的某些特有类群,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古生代。n 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吴征镒 2005)。n 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科、银杏科、麻黄科和买麻藤科,在系统发生上是 古老而孤立的,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等号称活化石。n 中国特有的种子植物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型属的比例也占95%以上。因此,从中国种子植物所含单种属和少种属的统计也可看出中国植物区 系的古老性v

    17、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甚为复杂,分布交错混杂。根据对中国现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甚为复杂,分布交错混杂。根据对中国现知知29802980属种子植物的比较分析,可划分为属种子植物的比较分析,可划分为1515个分布区类型。个分布区类型。(三)地理成分复杂(三)地理成分复杂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布区类型分布区类型属数属数占总属数(占总属数(%)1 1 世界分布世界分布1081083.63.62 2 泛热带分布泛热带分布37237213133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89893.13.14 4 旧世界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1631635.

    18、75.75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501505.25.26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511515.25.27 7 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分布54254218.818.88 8 北温带分布北温带分布29629610.310.39 9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1171174.14.110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1751755.55.511 11 温带亚洲分布温带亚洲分布63632.22.212 12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1661665.85.813 13 中亚分布中亚分布1121123.

    19、93.914 14 东亚分布东亚分布29829810.410.415 15 中国特有分布中国特有分布1961966.86.8(引自:吴征镒,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1983)v 从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和统计,可以看出中国植物区系与世界各部分有着从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和统计,可以看出中国植物区系与世界各部分有着广泛的联系;广泛的联系;v 同时,各类地理成分在中国境内分布是相互渗透交错的。同时,各类地理成分在中国境内分布是相互渗透交错的。v 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加以未受第四纪大陆性冰川期破坏性袭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加以未受第四纪大陆性冰川期破坏性袭击,因而特有树种资源十分丰富,中国有

    20、樟科击,因而特有树种资源十分丰富,中国有樟科420420种种,其中特有种就有其中特有种就有192192种。种。v 中国特有属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以秦岭中国特有属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以秦岭 -淮河以南的湖北、湖南和广西淮河以南的湖北、湖南和广西的西部至四川和云南的西部种类最多。的西部至四川和云南的西部种类最多。(四)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四)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n 如中国与热带亚洲共约有542属,占全国属数的18.8%。n 一方面,典型的泛热带分布的326属中,只有约60属限于热带,150属 分布到亚热带,110多属分布到温带,达到其分布区的北界。n 另一方面,许多温带分

    21、布的科属在中国分布广泛,但往往产于南方山地,如槭属(Acer)和栎属(Quercus)等。(五)特有植物繁多(五)特有植物繁多二、植被类型二、植被类型v 具有共同植物群落特征且有明显地域特点的植被,为同一植被类型。具有共同植物群落特征且有明显地域特点的植被,为同一植被类型。v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 植被类型。植被类型。v 中国地形复杂,兼有寒带、温带和热带三种类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中国地形复杂,兼有寒带、温带和热带三种类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生态生理条件,与此相应,也有不同的植被类型。生态生理条

    22、件,与此相应,也有不同的植被类型。n 全国可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荒漠、草原、草甸、草本沼泽等八个植被型。v 针叶林(针叶林(coniferous forestconiferous forest),又称泰加林,或北方针叶林,是由耐),又称泰加林,或北方针叶林,是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类型,为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类型,为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v 分布:中国的针叶林分布于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大兴安分布:中国的针叶林分布于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大兴安岭的北部和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山地。中国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岭的北部和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山地。中

    23、国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也有分布。内也有分布。v 群落结构简单,外貌特殊,森林组成树种较贫乏,主要是冷杉、云杉、群落结构简单,外貌特殊,森林组成树种较贫乏,主要是冷杉、云杉、松和落叶松的一些种类,并显示出地域间差异。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松和落叶松的一些种类,并显示出地域间差异。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v 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是落叶阔叶)是落叶阔叶

    24、林和寒温带针叶林之间的过度类型,通常由针叶树(如松属、冷杉属林和寒温带针叶林之间的过度类型,通常由针叶树(如松属、冷杉属等)和落叶阔叶树(栎属、山毛榉属等)混交组成,是等)和落叶阔叶树(栎属、山毛榉属等)混交组成,是温带地区的地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带性森林类型。v 分布:东北山地和西南高山,以中国东北的东部为中心,包括小兴安分布:东北山地和西南高山,以中国东北的东部为中心,包括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及长白山脉,其北界为寒冷气候下的北方针叶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及长白山脉,其北界为寒冷气候下的北方针叶林带,南与温暖和半干旱气候下的落叶阔叶林或森林草原相接。林带,南与温暖和半干旱气候下的落叶

    25、阔叶林或森林草原相接。(一)(一)针叶林针叶林(二)针阔混交林(二)针阔混交林v 阔叶林(阔叶林(broad-leaved forestbroad-leaved forest)是以阔叶树种为建群种的森林,中国阔)是以阔叶树种为建群种的森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1000属之多,经济价值较高的约属之多,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1000种,许多是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特有属和特有种。v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是我国温带地区最主要的)是我国温带地区最

    26、主要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与中国华北和东北。构成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是冬季落森林类型,主要分布与中国华北和东北。构成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是冬季落叶的喜光阔叶树。叶的喜光阔叶树。v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是中国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v 季雨林(季雨林(monsoon forestmonsoon forest)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

    27、成,且有明显的的一种森林类型。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季相变化。v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tropical rain forest)通常是指耐荫、喜湿、喜高温、结构通常是指耐荫、喜湿、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为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海洋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为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性气候的典型植被。v 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

    28、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三)阔叶林(三)阔叶林v灌丛(灌丛(shrubshrub)主要是由丛生木质高位芽植物构成。)主要是由丛生木质高位芽植物构成。v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v此

    29、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v荒漠(荒漠(desertdesert)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的地区或地段上超旱生半乔)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的地区或地段上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灌木和肉质植物所组成的稀疏植被。木、半灌木、小半灌木、灌木和肉质植物所组成的稀疏植被。v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部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缸地、东疆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部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缸地、东疆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额济纳高原、阿拉善高原、西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区。走

    30、廊、额济纳高原、阿拉善高原、西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区。v为造抑制沙漠边缘流沙再起和风沙危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有甘家湖梭梭林为造抑制沙漠边缘流沙再起和风沙危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唯一以保护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唯一以保护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v草原(草原(steppesteppe)是温带半干旱至半湿润环境下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地带性植被)是温带半干旱至半湿润环境下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类型。v广布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西北荒漠地区山地和青藏高原大广布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西北荒漠地区山地

    31、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v中国草原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中国草原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4 4个亚型。个亚型。(四)灌丛(四)灌丛(五)荒漠(五)荒漠(六)草原(六)草原v 草甸(草甸(meadowmeadow)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一般不呈地带分布。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物为主的植被,一般不呈地带分布。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v 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分布特别广泛。草甸在中国主要

    32、散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分布特别广泛。草甸在中国主要散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类型多样,尤其是青藏高原上大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类型多样,尤其是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高寒草甸是中国植被的特点。面积的高寒草甸是中国植被的特点。v 根据草甸优势植物的生态特性,可以分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根据草甸优势植物的生态特性,可以分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泽化草甸、盐生草甸和高寒草甸。泽化草甸、盐生草甸和高寒草甸。v 典型的低位沼泽就是草本沼泽,是由在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典型的低位沼泽就是草本沼泽,是由在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湿生

    33、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v 经常极度湿润,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占优势,几乎全为多年生植物;经常极度湿润,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占优势,几乎全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是根状茎,常聚集成大丛,如芦苇丛、香蒲丛、苔草丛等。由很多植物是根状茎,常聚集成大丛,如芦苇丛、香蒲丛、苔草丛等。由于处于积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泽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态于处于积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泽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学特性。v 草本沼泽可进一步划分为温带草本沼泽,高寒草本沼泽和亚热带、热带草本沼泽可进一步划分为温带草本沼泽,高寒草本沼泽和亚热带、热带草本沼泽。草本沼泽。(七)草甸(七)草甸(八)草本沼泽(

    34、八)草本沼泽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土壤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布规律v 中国土壤分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水分条件,并与气候、生物带的地理中国土壤分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水分条件,并与气候、生物带的地理 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受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影响,存在着土壤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受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影响,存在着土壤的 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水平地带分布规律、垂直地带分布规律垂直地带分布规律、垂直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水平复合分布规律和和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等。等。一、土壤分布规律一、土壤分布规律v 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是土壤发生性状与大气候带和生物的地带性分布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是土壤发生性

    35、状与大气候带和生物的地带性分布 相吻合的土壤类型,是成土因素的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相吻合的土壤类型,是成土因素的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v 土壤水平地带在中国境内分布是比较完整的。土壤水平地带在中国境内分布是比较完整的。(一)水平地带分布规律(一)水平地带分布规律n 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季风湿润气候下的森林土壤,主要发育铁铝土和淋溶土,属湿润海洋性土壤地带谱;n 中国西部内陆地带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干旱中心,主要发育干旱土和漠土。属于大陆类型土壤地带谱n 两者之间为多种类型的过渡性土壤地带谱,例如半淋溶土和钙层土。中中国国土土壤壤植植被被的的水水平平地地带带性性规规律律v 中国全境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的规

    36、律大致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受季中国全境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大致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v 土壤类型基本也随着纬度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基本也随着纬度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褐土黑土砖红壤、红壤、黄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草毡土寒钙土寒漠土黑毡土冷钙土冷漠土栗褐土灰色森林土灰漠土北东干旱类型土壤带湿润类型土壤带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褐土黑土砖红壤、红壤、黄壤黄壤黑钙土栗

    37、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草毡土寒钙土寒漠土黑毡土冷钙土冷漠土栗褐土灰色森林土灰漠土北东干旱类型土壤带湿润类型土壤带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 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常绿阔 叶混交林黄棕壤叶混交林黄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 黄壤黄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 红壤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自自南南而而北北v 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

    38、东而西,干燥度逐渐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东而西,干燥度逐渐增加,土壤按东西近乎经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增加,土壤按东西近乎经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干湿带性分布规律干湿带性分布规律。v 中国土壤水平分布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经线与纬线作东西或南北向排列,中国土壤水平分布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经线与纬线作东西或南北向排列,还有一定的偏转,这是由于大地形关系和我国季风特征等综合作用形成还有一定的偏转,这是由于大地形关系和我国季风特征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带性不是截然分开的,的结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带性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干湿带性分市中仍有纬度地

    39、带性差异在干湿带性分市中仍有纬度地带性差异v 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指土壤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指土壤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范围内递增并此后又随高程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降水则在一定范围内递增并此后又随高程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的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的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律的更替的特性。v 中国山地面积广阔,山地土壤类型丰富,其分布服从于垂直地带性中国山地面积广阔,山地土壤类型丰富,其分布服从于垂直地带性规律。规律。v 中国土壤垂直带谱也可分为湿润海洋型和干

    40、旱大陆型,两者之间为中国土壤垂直带谱也可分为湿润海洋型和干旱大陆型,两者之间为一些过渡类型,一些过渡类型,如半湿润海洋性垂直带谱与半干旱大陆性垂直带谱等。(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n 垂直带谱: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n 基带: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相一致的土壤带。n 垂直带谱中的主要土壤带称建谱土带,其土类叫建谱土类。n 土壤垂直带谱由基带土壤开始,随山体高度增高,依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带 (或较湿润地区)相应的土壤类型。中中国国山山地地土土壤壤植植被被的的垂垂地地带带性性规规律律v 西北干旱内陆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气温降低而湿润程度在一定

    41、高西北干旱内陆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气温降低而湿润程度在一定高度内逐渐增加,影响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湿润状况。度内逐渐增加,影响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湿润状况。v 东部湿润地区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湿润程度虽有一定增加,但其东部湿润地区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湿润程度虽有一定增加,但其变化不甚显著,这里热量条件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变化的主要因素。变化不甚显著,这里热量条件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变化的主要因素。n 常见的土壤垂直带谱结构是从山地灰漠土依次递变为山地棕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黑钙土、山地灰褐土和山地草甸土。n 土壤垂直带谱自下而上逐渐从暖热地区的类型过渡到寒冷地区的 类型。如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土壤垂直

    42、带为从山地红、黄壤依次 递变为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等。v 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山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山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的变化。纵观中国主要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可看出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的变化。纵观中国主要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可看出如下特点:如下特点:地理位置不同,亦即基带土壤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亦不同,而在相同的生物、地理位置不同,亦即基带土壤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亦不同,而在相同的生物、气候、土壤带内,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和排列规律较接近。气候、土壤带内,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和排列规律较接近。在

    43、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有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有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有由高降低的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趋于复杂,最后又趋向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谱先是趋于复杂,最后又趋向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山地坡向不

    44、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同类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特别是有些山地山地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同类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特别是有些山地界于两个水平地带之间,不同坡向基带完全不同,因而坡向的影响尤为显著。界于两个水平地带之间,不同坡向基带完全不同,因而坡向的影响尤为显著。总之,由于温度和水分的地区差异,在不同水平地带,山地垂直带谱不同,土壤的总之,由于温度和水分的地区差异,在不同水平地带,山地垂直带谱不同,土壤的垂直分布虽然干扰甚至破坏水平地带分布规律,但也打上了水平地带的烙印,可以垂直分布虽然干扰甚至破坏水平地带分布规律,但也打上了水平地带的烙印,可以说,垂直带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土壤及其它自

    45、然地理特征的水平分异规律。说,垂直带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土壤及其它自然地理特征的水平分异规律。v 在高原面水平基带土壤上又出现垂直分布规律,称之为土壤垂直在高原面水平基带土壤上又出现垂直分布规律,称之为土壤垂直-水平复水平复合分布规律。合分布规律。v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指受地形、母岩和母质、水文条件、时间和人为活土壤的区域性分布:指受地形、母岩和母质、水文条件、时间和人为活动等的影响,在广域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土壤上发生相应的变异,地带性动等的影响,在广域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土壤上发生相应的变异,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在短距离内呈镶嵌分布。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在短距离内呈镶嵌分布。v 包括土壤中域分布

    46、和微域分布两类包括土壤中域分布和微域分布两类:(三)垂直(三)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水平复合分布规律n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面积巨大,地势高耸,其上的土壤垂直-水平 复合分布非常典型。从基带向上,是一系列具有垂直结构的高大山地,而到达 高原面上,则是一望无际的辽阔高原面。其上分布一系列切割的河谷和更高的 山地,从而在其周围山地出现了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而广阔的高原面上又形 成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四)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四)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n 土壤中域分布是指中地形范围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按其发生演变方向呈有 规律地更替的现象。n 土壤微域分布则主要是因小地形的变化以及

    47、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差异,而呈现的土壤分类基层单元的分布。二、植被分布规律二、植被分布规律v 一个区域的植被类型的出现,主要决定于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一个区域的植被类型的出现,主要决定于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v 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配合状况,是决定许多植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配合状况,是决定许多植被型成带状分布的根本因素。被型成带状分布的根本因素。v 有人将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合称为“三向地带性”。植被分布的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三向地带性”是形成地球陆地上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和是形成地球陆地上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和地带性分异的普遍规律,是决定植被分

    48、布格局的函数式,因而也是地带性分异的普遍规律,是决定植被分布格局的函数式,因而也是植被区划最根本的原则。植被区划最根本的原则。v 中国的植被分布规律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随着海洋季风和湿润气中国的植被分布规律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随着海洋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逐渐减弱。候影响逐渐减弱。n 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南北方向)有规律更替的植被分布。n 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植被因水分状况大体按经度方向(东西方向)成带状的 依次更替。n 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n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指随着山体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 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n 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

    49、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分中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n 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n 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多分布着无林的旱生性草原和荒漠。l寒温带针叶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l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l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l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带l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l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l热带季雨林与雨林带热带季雨林与雨林带(一)水平地带分布规律(一)水平地带分布规律东部湿润森林区东部湿润森林区 中国东部(约中国东部(约120E110E)植被纬向地带变化)植被纬向地带

    50、变化(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自自北北向向南南n 寒温带针叶林带是寒温带典型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在欧亚寒温带针叶林带是寒温带典型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构成一条非常明显的针叶林带,其北部界线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构成一条非常明显的针叶林带,其北部界线就是地球森林带的北界。就是地球森林带的北界。n 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包括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两大林区,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包括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两大林区,为中国现有森林中唯一有红松林分布的地带。为中国现有森林中唯一有红松林分布的地带。n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包括辽东、山东两半岛和华北山区。暖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师-《中国地理》第七章-土壤与植被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477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