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课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概课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人类社会 及其 发展规律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觉性和能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社会形
2、态发展的一般规律5.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学要点教学要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生
3、活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决定决定决定决定(一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动因和经济根源。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
4、作用。展中的决定作用。3 3、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马克思18591859年在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
5、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段话深刻地表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这段话深刻地表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
6、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唯物史观的建立,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唯物史观的建立,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统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长期统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卡尔卡尔马克思马克思(18181883)弗里德里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 (18201895)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二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
7、、矿藏、动植物分布。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2005 2005年发布的年发布的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说明:说明:我国水资源紧缺且污染严重,河流断流,湖泊退化,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667,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均遭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亿多人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大气环境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80,2亿多人生活在空气质量
8、不达标的环境中。生态安全令人担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1,土地沙化、酸化、盐渍化问题严重,耕地持续减少,质量不断退化;草地、森林、湿地生态功能衰退,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森林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湿地大面积消失;外来物种入侵、物种资源流失问题都很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7年5月份在华东发生了太湖蓝藻事件。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当地大规模发展化工业和轻工业,造成湖水污染,使200万人的生活用水中断。太湖污染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政治报告生态文明首次写
9、入党代会政治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综合范畴。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表现在: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议会议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2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包括各种社会心理现象,也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个体意识个体意识是对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一定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就社会意识的主体
11、范围看就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看,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家庭意识家庭意识团体意团体意识识阶级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民族意识 就社会意识反映社就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看,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低层次、不系统的社会意识,如,人的情感、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形成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又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形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形成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社成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社
12、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想、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指属于上社会意识形态:指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等。非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指不属于上层建筑指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语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言学、逻辑学。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个体意识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存在社会
13、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3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第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例:原始社会公有制为基
14、础的生产方式 族群公有观念 阶级社会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私有观念 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例:例: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就业观念的 新变化:从追求 单一的“铁饭碗”转变为选择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多种工作岗位。“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学习理念有了新延伸:把“毕业”当成新的起点,“终身学习”。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民众理财观念发生转变。从原有的提前消费习惯,转而注重储蓄和保持收支平衡。人才招聘会 党的十七大报
15、告的新提法: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到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上述新提法突出体现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上述新提法突出体现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党的执政理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的新变化,党的执政理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
16、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经济水平经济水平:德国德国法国法国英国英国哲学水平哲学水平:低于低于低低于于德国德国法国法国英国英国高高于于高高于于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其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其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其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落后于落后于超前于超前于近代艺术艺术道德道德宗教宗教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哲学第
17、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先进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实践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8、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9、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 建设特别是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建设的建设讨论讨论 树立树立”八荣八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重要现实意义义荣辱观有何重要现实意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
20、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包括工具系统、动力系统、能源系统、信息传递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1 1、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的基本要素:骨稆 新石器时代农具战国时期农具现代农具传统农具水车和耙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马克思劳动对象: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21、。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未经加工的自然物,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如地下矿藏、原始森如地下矿藏、原始森林。林。经过人类加工过的物经过人类加工过的物体,如钢材、棉布。体,如钢材、棉布。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自动化轿车生产线美国艾奥瓦州的大豆农场中,农民正在工作第二,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第三,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2、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到2006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产稻谷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500多万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决策。2005年,国外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约200万公顷。第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时间为时间为100100年年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时间为时间为5757年年电视机从发明到应用电视机从发明到应用时
23、间为时间为1212年年激光器从发明到应用激光器从发明到应用时间为时间为1 1年年(二)生产关系(二)生产关系1 1、生产关系的涵义、生产关系的涵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产品分配关系最基本2 2、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生产资料资料氏族成员共同占有奴隶主所有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生产关系中有决定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
24、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关系的基本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类型以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为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制为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基础的生产关系3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工具原始工具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是工业资
25、本家为首的社会。的社会。”马克思马克思原始工具原始工具青铜器青铜器铁器铁器大机器大机器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力适合适合不适不适合合(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