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和叶绿体1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线粒体和叶绿体1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粒体 叶绿体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一、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一)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及数目 呈颗粒或短线状,直径为0.31.0 m,长度为1.53.0 m;分布与细胞内的能量需求密切相关;线粒体的数目同样呈现动态变化并接受调控与细胞类型相关,随着细胞分化而变化。(二)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 动、植物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频繁的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现象,这被认为是线粒体形态调控的基本方式,也是线粒体数目调控的基础。(三)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基础 1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果蝇调控线粒体融合 基
2、因Fzo 线粒体融合素(mitofusin)线粒体分裂需要发动蛋白(dynamin)Dynamin类蛋白是一类大分子GTPase(鸟苷三磷酸酶)2.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细胞生物学基础 线粒体分裂环(mitochondrial division ring);线粒体分裂过程的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后期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包括外膜、膜间隙、内膜、基质(一)外膜 单位膜结构,厚约6 nm。外膜中蛋白质和脂质约各占50%孔蛋白(porin)构成的桶状通道,直径为23 nm,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5103 的分子,可根据细胞的状态可逆性地开闭。ATP、NAD、辅酶A 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3 的物质均
3、可自由通过外膜。由于外膜的通透性很高,膜间隙中的离子环境几乎与胞质相同。外膜上还分布有一些特殊的酶类,如参与肾上腺素氧化、色氨酸降解、脂肪酸链延长的酶等,表明外膜不仅参与膜磷脂的合成,还可对将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的物质进行先行初步分解。外膜的标志酶是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二)内膜 单位膜结构,厚68 nm。内膜的不透性(impermeability)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质比(质量比31),缺乏胆固醇,富含心磷脂。从而限制了所有分子和离子的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场所,内膜向内延伸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其形状、数量和排列与细胞种类及生理状况密
4、切相关;嵴上存在许多规则排列的颗粒,称为线粒体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即ATP 合酶(ATP synthase)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三)膜间隙 宽约68 nm。膜间隙内的液态介质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辅助因子。腺苷酸激酶是膜间隙的标志酶,可催化ATP 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ADP。(四)线粒体基质 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状物质,具有特定的pH 和渗透压。催化线粒体重要生化反应,如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 还含有DNA、RNA、核糖体以及转录、翻译所必需的重要分子。三、氧化磷酸化(一)ATP合酶 ATP 合酶的分子由球形的头部和基部组成,头
5、部朝向线粒体基质,规则性地排布在内膜下并以基部与内膜相连。ATP 合酶的头部被称为偶联因子1(coupling factor 1,F1),由5 种类型的9 个亚基组成,组分为3 3。在空间上,3 个 亚基和3 个亚基交替排列,形成一个“橘瓣”状结构,其中和亚基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但只有 亚基的 结合位点具有催化ATP 合成或水解的活性。F1 的功能 是催化ATP 合成,在缺乏质子梯度情况下则呈现水解ATP 的活性。亚基的一个结构域构成穿过F1 的中央轴,另一结构域与3 个 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亚基协助 亚 基附着到ATP 合酶的基部结构F0 上。与 亚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结合形成“转子”(rot
6、or),旋转于3 3 的中央,调节3 个 亚基催化位点的开放和关闭。亚 基为F1 和F0 相连接所必需的。ATP 合酶的基部结构被称作F0,是偶联因子0(coupling factor 0)的简称。与亲水性的F1 相比,F0 是一个疏水性的蛋白复合体,嵌合于线粒体内膜,由a、b、c 3 种亚基按照ab2c1012 的比例组成跨膜的质子通 道。多拷贝的c 亚基形成一个环状结构。a 亚基和b 亚基形成的二聚体排列在c 亚基12 聚体形成的环的外侧。同时,a 亚基、b 亚基及F1 的 亚基共同组成“定子”(stator),也称外周柄。结合变构机制 质子驱动ATP合成的过程 质子梯度的作用并不是生成A
7、TP,而是使ATP 从酶分子上解脱下来。ATP 合酶上的3 个 的构象不同,在任一时刻,3 个 催化亚基以3 种不同的构象存在,从而使它们对核苷酸具有不同的亲和性;ATP 通过旋转催化(rotational catalysis)而生成。在此过程中,通过F0“通道”的质子流引起c 亚基环和附着于其上的 亚基纵轴(中央轴)在3 3 的中央进行旋转。旋转的动力来自于 F0 质子通道中的质子跨膜运动。(二)质子驱动力 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为膜间隙与基质间的质子电化学梯度提供了基础。质子则借助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被不断地定向转运到膜间隙。ATP合酶在质子流的推动下实现分子内“转子”的转动,驱动ATP的生
8、成。(三)电子传递链 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被称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也称作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参与呼吸链的载体有: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铁硫蛋白和铜原子 细胞质中NADH上的电子穿梭进入线粒体 1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 2.甘油-3-磷酸穿梭途径(四)电子传递复合物 1.复合物即NADH-CoQ 还原酶,又称NADH 脱氢酶。2.复合物即琥珀酸-CoQ 还原酶,又称琥珀酸脱氢酶。3.复合物复合物 即CoQ-Cyt c 还原酶,又称细胞色素还原酶或Cyt bc1 复合物(简称bc1)。4.复合物即细胞色素氧化酶,
9、又称Cyt c 氧化酶。在医学上,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已知的人类线粒体病有100 多种,常见的有脑坏死、心肌病、肿瘤、不育、帕金森综合征等。克山病 缺硒 Leigh 综合征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病呈单纯的母系遗传 氧自由基的过度积累 农业生产中广为利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四、线粒体与疾病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 (一)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及数目 在高等植物的叶肉 细胞中,叶绿体呈凸透镜或铁饼状,直径为510 m,厚24 m。分布在细胞质膜与液泡间薄层的细胞质中,呈平层排列
10、。通常情况下,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含20200 个叶绿体。叶绿体通过位移避开强光的行 为称为躲避响应(avoidance response);在光照 较弱的情况下,叶绿体会汇集到细胞的受光面,这种行 为称作积聚响应(accumulation response)。(二)叶绿体的分化和去分化 叶绿体是原质体的一种分化方式;叶绿体的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和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上;在特定情况下,叶绿体的分化是可逆的,叶绿体可去分化再次形成原质体。(三)叶绿体的分裂 质体和叶绿体通过分裂而实现增殖。叶绿体的分裂与线粒体分裂具有相同的细胞动力学机制。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一)叶绿体膜 外膜、内膜和膜间隙构成;外 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