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资质 认定 评审 准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1.3本准则所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注:定义1.4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原则。注:评审原则 1.5对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同时申请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
2、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和本准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注:说明与实验室认可的关系及评审准则的19条特定条款 2参考文件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1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号)3术语和定义 本准则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GB/T15481:201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4管理要求4.1组织 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
3、法律责任,保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3条原条原则则 注: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由个人承担 4.1.1 4.1.1 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4.1.2 4.1.2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测和/或校准
4、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或校准设备设施。1固定场所,提供房产证明,租赁场所提供三年以上的正式租赁合同。2能独立调配使用的设备、设施,需出示相关证明。3一般不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以外的设备,特殊情况下可以租用、借用或使用客户的设备,但比例受严格控制。10%且仅限于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和特种项目参数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注:1评审时覆盖所有场所2管理体系外的检测项目不在资质认定范围内,证书也不包括管理体系外的场所。3实验室管理体系应按部门、岗位的职责以及每一项
5、管理活动的程序,覆盖(申请资质认定的)项目涉及的场所,不允许出现不受控制的场所。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注:1人员相对稳定2查验在册人员的证明,人事关系、劳动合同一证三金:劳动合同、工资关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确保无虚假职工或非法用工。3人员与工作相适应包括:体系运行、检测数据和结果出具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技术知识应当与体系建立与运行相适应;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检测校准的领域向适应。适应可理解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所学专业、工作经历和技术业务能力应符合工作需要;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应适
6、应工作要求;人员的数量与工作相适应;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资格。4.1.5 4.1.5 实验室及其人员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
7、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注:保证公正性注:保证公正性1 1三个不得。三个不得。2“2“不受和防止不受和防止”要有措施:公正性声明;要有措施:公正性声明;员工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员工签字确认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员工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员工签字确认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度。4.1.6 4.1.6 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或校准
8、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注:注:措施措施1 1:保密制度:保密制度措施措施2 2: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措施措施3 3: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措施措施4 4:文件记录管理程序:文件记录管理程序措施措施5 5:使用和参观实验室的规定:使用和参观实验室的规定 要求:组织机构框图包括内部的、外部的内部组织结构图应与岗位职责的设定一致。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将管理体系的要求分解落实到不同的部门或岗位上。四种人员有任命文件 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单
9、位或部门出具任命文件 无上级主管部门的独立法人,不需要任命文件 变更要到授权部门确认。4.1.9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1 职责和权限并重,避免只有职责无权限 2 代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受影响。代理人签字识别手册重要体现 3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4.1.10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1 监督员的资格:资深的检测人员,四个熟悉。2 监督员的数量:1:51:10 3 监督的任务:检
10、测的全过程从取样到报告的发出,特别是关键环节 4 监督的对象:检测人员、校准人员主要是在培人员、签约人员、新上岗人员 5 目的和时机:保证检测工作的初始能力和持续能力;日常和专项 6 方式:多样主要是旁观。例如:提问、做盲样等 7 监督的结果:留下记录,并提交管理评审。8 当发现检测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监督人员可责令操作人 中止检测工作。4.1.11 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1 技术管理者可以是一名“技术主管”亦可是一名“技术主管”和多名“技术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
11、决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设备使用操作指导书及各类技术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并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人员、设施、及信息。2 质量主管负责“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守的职责和权力,且保证质量主管能与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以决策和解决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4.1.12 4.1.1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验收的实验室)。收的实验室)。制定计划保证质量按时完成 4.2 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
12、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公正性、独立性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1管理体系的功能:a:能够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b:能够注重并且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 c:具有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加以纠正。2 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对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方面通过系统性的优化整合为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以增强其整体的系统性、部门间的协调性和运行的有
13、效性。管理体系是把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形成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总体的作用大于各分系统作用的之和。3 管理体系文件化: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符合性。4掌握实验室自己的特点,体系要与检测活动相适应。5 保证公正性、独立性:有制度、措施、组织机构、职责权限。6 传达至每一名员工。7 7 目标要可测量、可操作,要考核和评价。目标要可测量、可操作,要考核和评价。P112P1128 8 承诺:两条四方面承诺:两条四方面a:a: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质量的承诺;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质量的承诺;B B对遵循本准
14、则以及持续改进有效性的承诺;对遵循本准则以及持续改进有效性的承诺;4.3 文件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1文件控制的三个基本 目的: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的文件;手段:编制控制清单和文件发放记录;名称、编号、批准人、发布和实施日期、状态、印数、存档数 要求:发的出去,收得回来;2 编制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P18;文件的标识;文件的发放、登记、使用、保管;文件的修改(包括修订、换版、废止)尤其是计算机中文件的受控,受控是指管理受控而不是版本受控 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
15、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1分包实验室的资质(分包实验室应通过资质认定、以合同形式确定、申请书中填写分包一览表)2分包的比例三个限制 a 实验室具备同类产品检测项目的90以上检测能力 b 分包比例控制在10以内,最多不超过3个参数。c 分包项目参数仅限于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参数。3 征得客户同意。4分包的责任由发包实验室承担。5分包的记录。注册记录、情况记录。6符合认监委文件规定。4.5 服务和供应品的
16、采购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1 服务和供应品A 检定和校准单位B 仪器、设备、设施C 试剂、消耗材料。D 抽样、样品包装、制备、运输。E 安装调试、维护修理。F 其他,如:教育培训等。2 对服务方和供应商的评价、调查、选择并给出合格供方名录。3 要由采购文件,采购文件经过审批技术主管审核、领导批准。4 所有的服务和供应品必须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必须验收、确认后归档。5 服务和供应质量记录 要求供货质量稳定,验收:包装、外观、铭牌、合格证等,验收还有委托验收和仪器验收 4.6
17、合同评审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1合同的类型:简易合同、正式合同。2合同的评审方式和内容:A 要求是否充分明确。B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C 选择的方法。D 法律考虑。E 财务考虑。F 进度、时间安排。3合同评审的时机:应在合同签订前。4 合同更改的要求:重新评审。5 合同评审应留下记录。特别是发生偏离时,应签订正式合同。4.7 申诉和投诉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1 申诉和投诉的区别:A 申诉是客户对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校准服务或数据、结果的异议不同意。B 投
18、诉是客户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表达对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校准服务的不满意或抱怨。2 来源是多方的:被动获取;主动获取:征求客户意见、了解客户意见、倾听客户意见,不断改进工作。3 编制程序文件,明确岗位部门、职责,对其识别和界定、分析和处理、记录并善后。4 流程:一次 二次 调解 法律、仲裁。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纠正措施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室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不符合与偏离:不符合与偏离:不符合是不满足要求;偏离是与规定不一致。不符合来源来源于检测校
19、准和服务的各个过程和结果。通过监督、内审、管理评审、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量评价、期间核查、申诉和投诉、顾客意见调查等活动。发现不符合的处理:不要让不符合发展下去,必须停止当前的工作;纠正不符合;界定不符合性质和程度;处置处理后果;调查根本原因,必要时启动纠正措施程序。纠正和纠正措施:纠正和纠正措施:纠正对已产生的不符合处置或补救;纠正措施是针对不符合的原因,为防止再次发生采取的措施。执行纠正措施需要调查根本原因;纠正措施选择的原则是成本低、效果好;执行纠正措施后要验证效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纠正措施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预防措施针对潜在的发现潜在的比较困难。在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出现是不可避
20、免的;造成不符合的潜在原因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论是管理还是技术工作,一旦出现不符合就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时要执行纠正措施。一旦确定了潜在不符合原因,应当及时制定预防措施。目的就是实施改进,不断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保证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改进的宗旨增强客户满意的程度;如何实施持续改进:实施方针目标的考核评价:日常监督 内、外审核结果,发现类似的不符合,寻找改进的机会;数据分析,进行风险和趋势分析,发现潜在的不符合,寻找改进的机会;根据管理评审的决议,制定改进计划。4.9 记录 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实验室质量记录
21、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所有工作应应当时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记录贯穿于全过程,能完整的反映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产品的质量状况,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文件,是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他如实的记录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和最终状态
22、,为正确、有效控制和评价产品(服务)质量提供了客观证据,同时如实的反映了管理体系的每一要素、过程和活动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为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客观证据。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得以实现,为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还为评价和验证质量改进活动提供了信息。作用 记录有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可以是任何一种媒体形式:如照片、录像、计算机磁盘,主要以表格形式出现。记录的要求:及时性、原始性、充分性、真实性、记录的要求:及时性、原始性、充分性、真实性、正确性、规范性、唯一性、安全性、保密性。原正确性、规范性、唯一性、安全性、保密性。原则:则:“做有痕、追有
23、踪、查有据做有痕、追有踪、查有据”。体现客观、。体现客观、规范、准确、及时。记录的填写必须规范、正确、规范、准确、及时。记录的填写必须规范、正确、清楚、以满足证实与质量改进的需要。归档和保清楚、以满足证实与质量改进的需要。归档和保存要符合规定要求,便于检索。易于贮存、查阅、存要符合规定要求,便于检索。易于贮存、查阅、分析和控制。分析和控制。记录的保存期限: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至少能在一个评审周期内提供足够的证据;可以分类规定不同的保存期限。应规定过期或作废记录的处理方法。4.10 内部审核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
24、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全部要素素和所有活动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1内审的性质:检查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有效性,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2内审的特点:计划性、系统性、周期性、独立性、突出一个“查”字。3内审个部门职责:序号工作步骤负责人部门工作内容及要求1审核策划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最高管理者审批计划;指定内审组长;2成立内审组内审组长质量管理部门确定审核组成员、分组、编制检查表;质量负责人确认;通知有关人员准备。3制定内审实施计划内审组长质量负责人批准;召开内审组会,明确分工;准备审
25、核工作文件;分发4首次会议内审组长明确要求;到会人员签到。5现场审核内审组收集、记录证据。6碰头会内审组汇总分析审核结果;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受审核方确认、拟定纠正措施。7末次会议内审组长通报审核情况;宣读不符合项报告、结论;提出建议纠正措施要求;分发不符合项报告。8编制审核报告内审组长内审员签字;质量负责人审批;分发。9纠正措施实施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包括完成时间;内审员认可。10跟踪验证内审员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向组长报告;提出建议。11内审报告内审组长内审过程;内审结论;不符合项及整改情况 4.11 管理评审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