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02页资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02页资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线性 系统 轨迹 102 资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本本章章内内容容1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2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34.3 广义根轨迹广义根轨迹44.4 系统性能的分析系统性能的分析1 1、正确理解根轨迹的概念;、正确理解根轨迹的概念;2 2、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法则,能熟练绘制根轨迹;、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法则,能熟练绘制根轨迹;3 3、了解广义根轨迹;、了解广义根轨迹;4 4、能根据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指标随参数变化的趋势;、能根据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指标随参数变化的趋势;5 5、掌握确定闭环零极点及计算系统动态指标的方法。、掌握确定闭环零极点及计算系统动态指标的方法。一、根轨迹定义一、根轨迹定义 开环
2、传递函数的某个参数由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个参数由0时,闭环特征时,闭环特征根在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平面上移动的轨迹。例例1:如图所示二阶系统,:如图所示二阶系统,试绘制其根轨迹图。试绘制其根轨迹图。解: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0.51)KG sss2(2)Ks s闭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22()22KsssK(0.51)Kss)(sR)(sC-jw-2-112-1-2s闭环特征方程为:闭环特征方程为:2220ssK1112sK 特征根为:特征根为:211 2sK 讨论讨论:.当当K=0时,时,s1=0,s2=-2当当K=0.125时,时,s1=-0.13,s2=-
3、1.866当当K=0.25时,时,s1=-0.29,s2=-1.707当当K=0.5时,时,s1=-1,s2=-1当当K=1时,时,s1=-1+j,s2=-1-j当当K=2.5时,时,s1=-1+2j,s2=-1-2j当当K=时,时,s1=-1+j,s2=-1-j二二.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根轨迹没有穿越虚轴进入根轨迹没有穿越虚轴进入s的的右半平面,则系统稳右半平面,则系统稳定,如果根轨迹越过虚轴进入定,如果根轨迹越过虚轴进入s s右半平面,此时根右半平面,此时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K K值,就是临界开环增益。值,就是临界开环增益。由坐标原点处的极点数确定系统类型;由
4、坐标原点处的极点数确定系统类型;若给定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则可以确定若给定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则可以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范围。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范围。1.稳定性稳定性2.稳态性能稳态性能jw-2-112-1-2s.3.动态性能动态性能K=0时,根轨迹均在时,根轨迹均在s平面的左半部分平面的左半部分,系统始终稳定系统始终稳定;(1)0K0.5时,时,一对共轭复根,一对共轭复根,欠阻尼系统欠阻尼系统,阶跃响应为阻尼振荡过程。阶跃响应为阻尼振荡过程。jw-2-112-1-2s.K=0.5K=1K=2.5K=0K=1K=2.5K K 三、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三、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典
5、型闭环系统结构图典型闭环系统结构图前向通路前向通路传函传函:)(sG)(sH)(sC)(sRqiifiiGGpszsKsTsTsTssssKsG11*222221212221)()()12)(1()12)(1()(:前向通路增益:前向通路增益 :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GK*GK22121*TTKKGG 2系统特征方程为系统特征方程为0)()(1sHsG反馈通路反馈通路传函传函:hjjljjHpszsKsH11*)()()(*HK:反馈通路根轨迹增益:反馈通路根轨迹增益1111()()()()()()()flijijKqhijijszszGsG s H sKspsp*,GHnq
6、hmflKK KK*-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闭环传递函数为:闭环传递函数为:)()(1)()(sHsGsGs11*11()()()()fhijijGnmijijszspKspKsz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传递函数为:(1)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增益。(2)闭环零点由开环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零点和反馈通路传递数闭环零点由开环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零点和反馈通路传递数的极点所组成。的极点所组成。对于单
7、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3)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以及根轨迹增益均有关。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以及根轨迹增益均有关。根轨迹任务:如何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及根轨迹增益通过根轨迹任务:如何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及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方法找出闭环极点图解方法找出闭环极点结结 论论11*11()()()()fhijijGnmijijszspKspKsz四、根轨迹方程四、根轨迹方程闭环特征方程即令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闭环特征方程即令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11()1()mjjniiszKsp-根轨迹方程根轨迹方程Zj已知的开环零点;已知的开
8、环零点;Pi为已知的开环极点;为已知的开环极点;K*为为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从零变化到无穷。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从零变化到无穷。1 1、根轨迹相角条件根轨迹相角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根轨迹方程实质是向量方程,考虑到根轨迹方程实质是向量方程,考虑到 则相角条件为:则相角条件为:(21)11jke,2,1,0k11()()(21)mnjijiszspk,2,1,0k五、模值条件方程和相角条件方程五、模值条件方程和相角条件方程2 2、根轨迹模值条件根轨迹模值条件 用来确定根轨迹上各点得用来确定根轨迹上各点得 值值模值条件为模值条件为根据这两个个条件,可以完全确定根据这两个个条件,可以完
9、全确定s s平面上的根平面上的根轨迹和根轨迹上对应的轨迹和根轨迹上对应的 值。值。mjjniizspsK11*K*K11|()|1|()|mjjniiszKsp11()()(21),0,1,2.mnjijiszspkk 模值条件:模值条件:相角条件:相角条件:注释:注释:1.根轨迹上的点应同时满足上两个方程;根轨迹上的点应同时满足上两个方程;2.相角条件是决定根轨迹的相角条件是决定根轨迹的充要条件充要条件,s平面上一点平面上一点s1若满若满足相角条件即为根轨迹上的一点。足相角条件即为根轨迹上的一点。3.绘制根轨迹时只需使用相角条件;绘制根轨迹时只需使用相角条件;4.需要确定根轨迹上各点的需要确
10、定根轨迹上各点的K*值时,才使用模值条件;值时,才使用模值条件;11|()|1|()|mjjniiszKsp绘制根轨迹方法:绘制根轨迹方法:1.试探法:任选试探法:任选s1点看是否满足相角条件;点看是否满足相角条件;2.按基本规则按基本规则(如下节讲述如下节讲述)手工绘制;手工绘制;3.计算机绘制。计算机绘制。在根轨迹图中,在根轨迹图中,“”表示表示极点极点,“”表示开环表示开环零零点点。粗线表示根轨迹,箭头表示某一参数增加的方向。粗线表示根轨迹,箭头表示某一参数增加的方向。“.”.”表示根轨迹上的点。表示根轨迹上的点。一些约定一些约定:一、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一、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法则法则
11、1.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若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若nm,则有则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证明:证明:设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设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式中式中 可以从零变到无穷。当可以从零变到无穷。当 时,有时,有 说明说明 时,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就是开环传递时,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函数G(s)H(s)的极点,所以的极点,所以根轨迹必起于开环极点根轨迹必起于开环极点。mjjniizsKps1*10)()(*K0K;ips,2,1in,0K 将特征方程两边除以将特征方程两边除以 改写为如下
12、形式:改写为如下形式:当当 时,由上式可得时,由上式可得 所以所以根轨迹必终于开环零点根轨迹必终于开环零点。nimjiizspsK11*0)()(1*K;isz1,2,jm*K若若n=m,n条起始于极点,条起始于极点,m条终止于零条终止于零点,那么剩余的点,那么剩余的n-m个终点在哪里?个终点在哪里?答案:在无穷远处。答案:在无穷远处。n-m个无限远点个无限远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若若nm,则有,则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若若nm),或与开环,或与开环有限零点数有限零点数m相等相等(nm时:时:n-m条根
13、轨迹沿着条根轨迹沿着渐近线渐近线趋向无穷远处。趋向无穷远处。这些根轨迹趋向无穷远的渐近线由与实轴的夹角和交点来确定这些根轨迹趋向无穷远的渐近线由与实轴的夹角和交点来确定与实轴的交点:与实轴的交点:(21)0,1,.,1akknmnm与实轴的夹角:与实轴的夹角:180as1mn090902mnas060601803mnas045454mnas011mnijijapznmsnm例例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根轨,试确定根轨迹分支数、起点和终点。若终点在无穷远处,求渐近线与实迹分支数、起点和终点。若终点在无穷远处,求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和夹角。轴的交点和夹角。()(1)(5)
14、KKGss ss解解:(1 1)根轨迹有)根轨迹有3条;条;(2)起点为)起点为开环极点:开环极点:p1=0,p2=-1,p3=-5;因无有限值零点,所以因无有限值零点,所以3条根轨迹条根轨迹都趋向无穷远都趋向无穷远,就有就有3条渐近线条渐近线(3)与实轴的交点:)与实轴的交点:(21)60,180,300aknm与实轴的夹角:与实轴的夹角:零极点分布和渐近线如图所示:零极点分布和渐近线如图所示:606018001251 523 11mnijijapznmsnm法则法则5.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分离点:将根轨迹离开实轴进入复平面的点称分离点分离点:将根轨迹离开实轴进入复平
15、面的点称分离点会合点:将根轨迹离开复平面进入实轴的点称会合点会合点:将根轨迹离开复平面进入实轴的点称会合点 一般常见的分离点多位于实轴上一般常见的分离点多位于实轴上,但有时也产生于共轭但有时也产生于共轭复数对中复数对中(即在复平面上即在复平面上).分离点在两极点之间,会合点在两零点之间。分离点在两极点之间,会合点在两零点之间。AB1p2p1z*0K*0K*K*K A-分离点分离点 B-会合点会合点注:(注:(1 1)根轨迹出现分离点说明对应是特征根出现了重根。)根轨迹出现分离点说明对应是特征根出现了重根。(2 2)若实轴上的根轨迹的左右两侧均为开环零点(包括)若实轴上的根轨迹的左右两侧均为开环
16、零点(包括 无限零点)或开环极点(包括无限极点),则在此无限零点)或开环极点(包括无限极点),则在此 段根轨迹上必有分离点。段根轨迹上必有分离点。(3 3)分离点若在复平面上,则一定是成对出现的。)分离点若在复平面上,则一定是成对出现的。1111mniijidzdp例例3例例4-1.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绘制该系统概略根轨迹。试绘制该系统概略根轨迹。1.开环零极点:开环零极点:12310231pppz ,解:解:分离角:分离角:(21)dklql-根轨迹分支数根轨迹分支数分离点的坐标分离点的坐标d是下列方程的解:是下列方程的解:当开环传递函数没有有限零点当开环传递函数没有有
17、限零点时时,分离点分离点d的值由下式计算的值由下式计算:011njjpd90(21)2702ak3.渐近线:渐近线:(023)(1)23 1as 2.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的根轨迹:-3,-2 -1,04.分离点:分离点:实轴区域实轴区域-2,-3 必有必有一个根轨迹的分离点一个根轨迹的分离点d,d 满足分离点方程:满足分离点方程:1111123dddd 解得:解得:247.d (21)dklq法则法则6.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ipq起始起始(出射出射)角角pi:起始于开环极点的根轨迹在起点处的切线与起始于开环极点的根轨迹在起点处的切线与正实轴正实轴的夹角的夹角11(21
18、)();0,1,2.ij ij imnpz pp pjjj ikkqq 终止终止(入射入射)角角 zi:终止于开环零点的根轨迹在终点处终止于开环零点的根轨迹在终点处的切线与的切线与正实轴正实轴的夹角。的夹角。11(21)();0,1,2.ij ij imnzz zp zjji ikkq iz例例6.如图,试确定根轨迹离开复数共轭极点的起始角。如图,试确定根轨迹离开复数共轭极点的起始角。p1=-1+j1,p2=-1-j1,p3=0,p4=-3,z1=-21(21)459013526.6226.6pkkq根据对称性,可知根据对称性,可知 p2点的出射角为:点的出射角为:注意:注意:相角要注意符号:
19、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相角要注意符号: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注意矢量的方向。注意矢量的方向。解:解:tan 1 1=1 1 1=452=903=135tan4=0.54=26.6取取k=0(考虑到周期性考虑到周期性):p1=-26.6p2=-p1=26.61p2p4p3p1z11pq2q4q3q1123*(1.5)(2)(2)()(2.5)(0.51.5)(0.51.5)KK ssj sjG ss ssjsj 例例7例例4-3.系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该系统概略根轨迹。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该系统概略根轨迹。3.渐近线:渐近线:解:解:12341230,2.5,0.51.5,0.
20、51.51.5,2,2pppjpjzzj zj 2.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的根轨迹:1.开环零极点:开环零极点:n-m=1,只有一条,只有一条180o渐进线。渐进线。4.分离点:分离点:无分离点。无分离点。(,-2.5 -1.5,0起始角:起始角:5.起始角起始角和终止角和终止角:-1.5-2+j108.59059371956.5-0.5-2-j-2.5-0.5+1.5j-0.5-1.5jp1p2p3p4z1z2z342156 519591008 5903779q()(.)(.)()pkk 取取3794pq终止角:终止角:9012115319963.5117-1.5-2+j-0.5-2-j-2
21、.5-0.5+1.5j-0.5-1.5jp1p2p3p4z1z2z33219011763515319912151149()()(.)-.()zkk 取取25.1493z概略根轨迹图概略根轨迹图 法则法则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和虚轴相交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则根轨迹和虚轴相交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则闭环特征方程至少有一对共轭虚根,这时的增益称为闭环特征方程至少有一对共轭虚根,这时的增益称为临临界根轨迹增益界根轨迹增益。交点和交点和临界根轨迹增益临界根轨迹增益的求法:的求法:(1)由劳斯稳定判据求解;由劳斯稳定判据求解;(2)令令s=jw w,代入闭环特征方程中,
22、使实、虚部分,代入闭环特征方程中,使实、虚部分别为零,求出别为零,求出w w 和和K*。解:解:方法一方法一32*650jjKwww2*36050Kwww*()(1)(5)kKGss ss例例8.,单位负反馈系统,试求根轨迹,单位负反馈系统,试求根轨迹 与虚轴的交点。与虚轴的交点。*0,50,30KwK*=0 w w=0 舍去舍去(根轨迹的起点根轨迹的起点)*1 25(30)sjjKw ,此时与虚轴的交点与虚轴的交点:*32*(1)(5)650s ssKsssK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jw w方法二:用劳思稳定判据确定方法二:用劳思稳定判据确定交点交点的值。的值。劳思表
23、为:劳思表为:3*2*10*15630060sKsKssK s2的辅助方程:的辅助方程:2*266300sKs1,25sjjw K*=30 当当s1行等于行等于0时,时,特征方程可能出现纯虚根。特征方程可能出现纯虚根。*3006K即即法则法则8.根之和根之和当当n-m2时:时:11nniiiisp常数对于任意的对于任意的K*闭环极点之和等于开环极点之和为常数。闭环极点之和等于开环极点之和为常数。表明:表明:当当K*变化时,部分闭环极点在复平面上向右移动变化时,部分闭环极点在复平面上向右移动(变大变大),则另一些极点必然向左移动则另一些极点必然向左移动(变小变小),以保持代数和为常数。以保持代数
24、和为常数。该规则的作用:该规则的作用:(1)定性判断根轨迹的走向定性判断根轨迹的走向(2)已知几个闭环根可以求出其他一个或两个根。已知几个闭环根可以求出其他一个或两个根。小结小结需掌握绘制根轨迹的需掌握绘制根轨迹的8 8个准则个准则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迹的渐近线;根轨迹的渐近线;实轴上根轨迹;实轴上根轨迹;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根轨迹的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起始角和终止角;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根之和。根之和。(21)0,1,.,1akkn mn m11mniji
25、japznmsnm11(21)();0,1,2.ij ij imnpz pp pjjj ikkqq 11(21)();0,1,2.ij ij imnzz zp zjji ikkq (21)dklq1111mniijidzdp1.标注开环极点和零点标注开环极点和零点(纵、横坐标用相同的比例尺纵、横坐标用相同的比例尺);2.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的根轨迹;3.n-m条渐近线与实轴交点和交角;条渐近线与实轴交点和交角;4.根轨迹的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起始角和终止角(复根情况)(复根情况);5.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6.根轨迹的分离点和分离角;根轨迹的分离点和分离角;结合根轨迹的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