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一综述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认知语言学一综述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语言学 综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八讲 认知语言学之一 绪 论 一 关于认知?英语“认知”(cognition、cognitive)一词源自拉丁语,旧译名是“认识”。其中,作为名词的“认知”,辞海(1999年版)释义为:“认知就是认识,指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认知心理学对于认知有五种定义:(1)认知是信息加工;(2)认知是心理上的符号运算;(3)认知是解决问题;(4)认知是思维;(5)认知是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概念化、范畴化、判断、推理、思维及语言运用在内的一组能动的活动。其中,(1)、(2)是狭义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理解,即一般所说的“信息加工论”,把人脑等同于电脑;(3)、(4)指出了认知的核心内容是思维
2、、推理;(5)是广义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的理解。?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是广义的,指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是通过心智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行组织,并将其概念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学界对“认知”一词的认识包括两大类型:仅限于人的,包括机器在内的。即使是仅限于指人的认知,理解也各有不同。?桂诗春(1991)认为,“认知”这一概念的最简单定义是“知识的习得和使用,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袁毓林(1996)则认为,认知是人脑最高级的信息处理过程,贯穿于问题求解、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复杂的人类行为之中。认知活动最本质的特点是利用知识来指导人们当前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1)信息
3、的获取、表征并转化为知识;(2)知识的记忆(存贮和提取);(3)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等心理过程。?沈家煊(2004)、王寅(2005),对认知的理解可以分为狭义、广义和高级层次的理解。?狭义认知,等同于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对符号进行心理上的处理,认知被分解为知觉、记忆、想像、言语及问题解决或思维等系列阶段,各个阶段可以假定为一个单元,这些单元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特定的操作。?广义认知与认识相同,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是解释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高级层次认知,是一个在旧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接纳新知识的系统,是新知识被旧有知识结构所接纳和吸收后,旧有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与发展
4、的过程,是一种吐故纳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力。这种心理能力相当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4个过程。?以下是包括人、动物、机器在内的解释。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战略发展研究小组(2001)的定义如下:?“认知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智能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知觉、学习、记忆、推理、语言理解、知识获得、注意、情感和统称意识的高级心理现象。”?对于认知科学的性质,该小组说:“认知科学是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基础科学及哲学的交界面上发展起来的高度跨学科的新兴科学,其中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是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认知科学的创立标志着以
5、现代科学为基础,人类对自身特有的心理活动、脑和心智关系、人工智能的研究已进入到一个的新阶段。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二 哲学基础 一、经验主义、唯理主义、体验哲学 在西方哲学研究中一直贯穿着感性与理性、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的争论。哲学观的对立也反映在语言研究中,反映在对语言的两种研究方法的对立上。(1)基于经验主义(Empiricism)哲学的传统语文学、对比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描写语言学,都将语言视为一种“身(脑)外之物”,通过可观察到的语言用法从外部对语言进行研究;(2)基于理性主义(Mentalism)哲学的普遍语法、思辩语法、生成语法,都把语言看作人的天赋能力
6、的一部分,看作人类理性的表现,从人类心智内部研究语言(Robins1997:145)。(3)基于体验(Embodied Philosophy)哲学的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被认为是对西方传统思想的巨大挑战,对哲学、认知科学以及认知语言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被视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该理论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1 心智的体验性 心智的体验性认为,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身体经验(特别是由我们的感觉运动系统)形成的;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概念;身体、大脑与环境的互动,提供
7、了日常推理的认知基础。?人类祖先从认识空间和自身开始认识世界,空间概念和身体部位是我们形成若干抽象概念的两个主要基础,成为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也是人类最重要的隐喻源。因此,先民的思维具有“体认”特征,即经常把人的身体和经验作为衡量周围世界的标准。?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概念和范畴(语义同时形成)。这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认知和概念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靠认知结构和范畴知识,就无法接近现实。因此,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而人类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物。?他们还认为,大部分抽象概念都通过隐喻建构,不是自治的,不可能独立于身体的心智能力,而是基于身体
8、经验。?心智的体验观彻底批判了笛卡儿和乔氏的“心智与身体分离”的二元论。心智和推理基于身体经验,概念通过身体经验而获得意义,它们不是纯心智的,也不是一种独立于身体的先天能力,但也不是纯客观的,“主体-客体”二分法不能成立。?意义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构造,认知结构和感知机制密切相联。人类因自身的生理构造用特殊的方法来感知世间万物,理解其间的各种关系,概念和意义是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它们通过体验而固定下来,决非基于符号;思维和推理也基于体验,决非基于符号运算。?意义通过身体经验和大脑而产生,而不是通过符号与世界的连接产生,也不是通过模型理论
9、产生,这与基于客观主义的真值对应论、真值条件论针锋相对。?2 认知的无意识性 认知的无意识性是指,对心智中的所思所想没有直接的知觉,即使理解简单的话语也需要涉及许多认知运作程序和神经加工过程,是人无法觉察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加工过程都无法被意识到,大部分推理也不能被意识到,语言习得也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人类的范畴根据原型进行概念化,每个原型就是一个神经结构,它能使我们进行与此范畴相关的推理和想像。基于原型的推理十分常见,但不为我们所意识,占据了实际推理的很大比例。?传统英美分析哲学认为所有思维都是有意识的,通过先于经验的反思就能完全知晓,体验哲学认为这办不到,而认为大部分认知和推
10、理是无意识的,它决定了全部知觉思维的结构。没有这种无意识思维,就没有有意识思维。?3 思维的隐喻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不是概念性的,而是词语的用法,而且是其非常规性用法,不适合日常言语,仅适合于修辞和诗歌;对隐喻的理解基于“相似性”,即相似于外部世界某一客观特征。但他完全忽视了隐喻的巨大认知作用。(1)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Lakoff&Johnson 1999:468),日常经验中的相关性会引导人类获得基本隐喻,所以隐喻是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只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如:红色首先引起视觉反应,引起血流加快,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充血,情绪兴奋等等,因而就有了各种比喻:眼红:生理-心理 脸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