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课件:三叉神经痛.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科大学精品课件:三叉神经痛.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大学 精品 课件 三叉 神经痛
- 资源描述:
-
1、三叉神经痛 (Trigenminal Neuralgia)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刘 楠 定 义 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 复发作性剧痛。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脑桥脑桥 基底部基底部 小脑中脚小脑中脚 交界处交界处 卵圆孔 圆孔 眶上裂 眶内结构和 眼裂以上 皮肤 鼻粘膜和 鼻背 口裂和 眼裂之间 皮肤 及深面结构 口裂以下和 颞区皮肤 口底结构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1) 三叉神经为第V对颅神经,是混合神经 感觉核自上而下分为3部分: 脊束核接受同侧颜面部的温、痛觉 主核同侧颜面部触压觉 中脑核同侧颜面部本体感觉 运动核在桥脑主核旁支配咬肌等咀嚼肌 的运动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2)
2、三叉神经感觉支周围分布: 眼神经(经眶上裂入颅)接受结膜、角膜、眼 睑皮肤、前额皮肤、眼旁颞区、鼻、蝶窦和额窦 粘膜的感觉冲动 上颌神经(经圆孔入颅)接受眼下方和鼻下方 的面部皮肤、上唇、和前颞区皮肤、中颅凹硬膜、 上颌窦与蝶窦粘膜、鼻中隔粘膜、硬腭、上颌牙 齿等部的感觉冲动 下颌神经(经软圆孔入颅)接受舌前2/3、下颌 牙齿、面颊内粘膜、面下部、耳廓前部皮肤等的 感觉冲动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3)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 自桥脑中部运动核发出,支配咀嚼肌、颞 肌、内外翼状肌、鼓膜张肌、下颌舌骨肌 等。运动纤维的核上通路在皮质脑干束内, 大脑皮层对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双侧支配。 流行病学 多发于中老年人
3、,发病高峰在5070岁 王忠诚等1984年报告北京市区患病率为 18.28/10万,男15.17/10万,女21.18/10万 国外资料统计发病率数人/10万到100万不 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周围病原学说: 1 局部刺激学说:三叉神经支配区组织器官炎性病灶(如 副鼻窦炎、牙源性炎症等)刺激使神经发炎、纤维化 2 局部压迫学说: 血管性压迫: 硬膜鞘、硬膜带或骨性压迫 3 缺血学说: (二)中枢病因学说:癫痫样放电 (三)变态反应学说: (四)病毒感染学说: (五)家族遗传学说:多数学者不赞同 临床表现 (1)发作性疼痛: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一支或多支电灼、针刺、 撕裂样短暂剧烈疼痛(天
4、下第一痛),可出现“痛性抽搐” (2)疼痛部位:多单侧发作,右多于左,严格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 内 (3)扳机点和诱发因素:口唇、鼻翼、牙龈、口角等“扳机点”, 洗脸、刷牙、刮胡须等触发因素 (4)疼痛发作时限与周期:疼痛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 间由开始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每次发作周期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以后症状常常可逐渐减轻而消失或明显缓解(数天到数年)。缓解期 无发作。 (5)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受累半侧面部可出现痉挛性歪扭,发作终 止后出现交感神经症候,表现为患侧面部血管运动紊乱,如面部先发 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伴有流泪、流涕,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 面神经和交感神经三联症:
5、疼痛+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 (6)神经系统检查:局部皮肤粗糙、局部触觉、痛觉轻度减退。 三叉神经痛(2,3支)的范围 三叉神经痛发作 诊断要点(一) (1)性别与年龄:中老年好发,男女无性别差异 (2)疼痛部位:右多于左,以第二、第三支最易 受累,范围绝对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区(不超过 中线) (3)疼痛性质:刀割、针刺、撕裂、烧灼、电击 样剧痛(天下第一痛) (4)疼痛规律:发作无预兆,疼痛发作一般有规 律,每次发作时间由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而 止。夜深人静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诊断要点(二)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刮胡 须、刷牙等均可诱发 (6)扳机点:又叫“触发点”,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