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感染总论(七年制)新.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感染总论(七年制)新.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大学 精品 课件 感染 总论 七年
- 资源描述:
-
1、感染病学总论感染病学总论 福州市孟超肝胆医院 ICU 杨世达 20150831 概述概述 overview 感染 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斗争的过程 感染病感染病 是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包括可传播和非 传播疾病,通常系因各种致病的或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500多种) 引起。 呼吸道感染病(流感、麻疹、腮腺炎) 消化道感染病(霍乱、菌痢、蛔虫病) 血液感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 虫媒感染病(鼠疫、疟疾、登革热) 体表感染病(砂眼、破伤风、淋病) 传染病传染病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 (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 立 克
2、次体或螺旋体等)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 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 疾病。 为什么把传染病学科改成感染病学科? 感染病和传染病的专科基础一致感染病和传染病的专科基础一致 感染病和传染病之间实无绝然界限感染病和传染病之间实无绝然界限 感染病经常向传染病转化(冠状病毒、猪感染病经常向传染病转化(冠状病毒、猪 链球菌链球菌) 与国际学科接轨与国际学科接轨 更名有利于增加学科完整性更名有利于增加学科完整性 感染病的发展简史 至至20世纪末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感染病世纪末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感染病 19世纪末细菌学几乎占领了整个医学舞台世纪末细菌学几乎占领了整个医学舞台 抗生素应用被誉为抗生素
3、应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 20世纪世纪70年代西方医学界曾认为,感染病学学科正在消亡年代西方医学界曾认为,感染病学学科正在消亡 1981年艾滋病(年艾滋病(AIDS)等新发感染病()等新发感染病(EID)敲响了警钟)敲响了警钟 目前目前EID与民众与民众/政府、政治政府、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密不可分 感染病的过去感染病的过去 历史上的重大感染病爆发流行 感染病爆发的历史启迪 图图 十十 四四 世世 纪纪 欧欧 洲洲 鼠鼠 疫疫 大大 流流 行行 图 鼠疫大流行期间的戴口罩讽刺画 Fiegel J, et al. DDT. 2006, 11(12): 51-57
4、图图 19181940年的国际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年的国际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感染病的现在感染病的现在 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微生物、免疫、抗生素) 科学理论/定律的摇篮 感染病防控的成就 新发感染病的涌现和经典传染病的回潮 新发感染病新发感染病 人群中新出现的感染,或过去存在但在发病率或地 理分布上正在增加的感染病 感染病的未来感染病的未来 挑战和希望 研究前沿 第二节第二节 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 细菌的致病性 第三节第三节 感染病的宿主应答感染病的宿主应答 感染病免疫的一般特征感染病免疫的一般特征 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是控制病原体的两个方面 机体针对不同的病原体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 病
5、原体的致病性与其侵袭免疫效应系统密切相关 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控制病原体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 损伤 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图图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宿主因素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宿主因素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第四节第四节 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概述 感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一类疾病,它 有3个关键因素:感染源(病原体)、感染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 分为4个阶段 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 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感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感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 从病
6、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 床症状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发病期) 恢复期: 复发(relapse): 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 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 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再燃(recrudescence): 病情进入恢复期时,体温未 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称为再燃。由于 病原体暂时受到抑制未被杀灭而再度生长繁殖所 致。 后遗症(sequela): 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 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 感染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感染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
7、热 代谢改变 感染中毒症状 皮疹 肝脾大 复发(relapse): 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 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 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再燃(recrudescence): 病情进入恢复期时,体温未 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称为再燃。由于 病原体暂时受到抑制未被杀灭而再度生长繁殖所 致。 后遗症(sequela): 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 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 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 当产热当产热 散热散热
8、 体温体温发热发热 feverfever 发热及热型发热及热型 发热发热 感染性:感染性: 占发热病因的占发热病因的 50%50%60%60% 细菌:细菌:43% 43% 病毒:病毒:6%6% 非感染性:非感染性: 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15%15%18%18% 血液病、肿瘤等血液病、肿瘤等 (一)感染性发热(一)感染性发热 病原体引起的发热病原体引起的发热 病原体及代谢产物病原体及代谢产物 或炎性渗出物或炎性渗出物 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产生内源性致热原 发发 热热 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
9、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 外源性致热原激活白细胞, 外源性致热原激活白细胞, 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白细胞致热原)分子量较小,(白细胞致热原)分子量较小, 可直接作用于体温可直接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调节中枢。 调定点调定点调定点调定点 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 通通 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体液因素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体液因素骨骼肌阵缩骨骼肌阵缩产热产热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收缩 , ,竖毛肌收缩竖毛肌收缩 排汗排汗 散热散热 发热的分度发热的分度 低低 热:热: 37.37.5 53 37.97.9 (持续(持续
10、 4 4 周以上者为周以上者为 长期低热,长期低热,40%40%感染;感染; 57%57%非感染;非感染;3%3%原因不明。)原因不明。) 中等度热:中等度热:38.38.0 03 38.98.9 高高 热:热: 39.39.0 04 40.90.9 超高热:超高热: 41 41 以上以上 发热的热型特点和意义发热的热型特点和意义 1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 (1 1)骤升型:数小时内达)骤升型:数小时内达39394040或以上,或以上, 常伴寒战。常伴寒战。 (2 2)缓升型: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缓升型: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 2 2、高热期、高热期 持续一段时间,长短因病因
11、不同而异。持续一段时间,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 3、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 (1 1)骤降型)骤降型 (2 2)渐降型)渐降型 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及临床意义 1 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s fevercontinus fever) 393940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1 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高热期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高热期 体温曲线的形态体温曲线的形态 热型热型 fever typefever type 2 2、驰张热(、驰张热(remittent feverremittent fever) 又称败血症
12、热型、体温常在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 39 39 以上,以上, 波动范围大,波动范围大,2424小时内波动幅度可超过小时内波动幅度可超过 11, 但均在正常水平以上。但均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败血症 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炎症 风湿热风湿热 3 3、间歇热、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可骤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可骤 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 1 1天至数天,天至数天,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 疟疟 疾、败血症疾、败血症 4 4、波状热、波状热 (undulan
13、t feverundulant fever) 体温逐渐上升达体温逐渐上升达 3939或以上,数天后或以上,数天后 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可反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可反 复多次。复多次。 布鲁菌病布鲁菌病 5 5、回归热(、回归热(recurrent feverrecurrent fever) 体温急骤上升至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或以上,持续数天 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 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回归热回归热 、Hodgkins diseaseHodgkins diseas
14、e 6 6、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irregular fever) 体温曲线无规律可循体温曲线无规律可循 结核病、风湿热、癌性发热结核病、风湿热、癌性发热 此外还有: 马鞍热saddle type fever: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 发热数日。见于登革热。 发疹 皮疹skin eruption:疹子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和先后次 序形态及数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斑丘疹 斑疹:鲜红,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面, 1cm,见于斑疹伤寒。 斑丘疹:小片红色丘疹,高出皮面,压 之退色,见于麻疹。 玫瑰疹:类似斑丘疹,但色淡,边界不清,见于 伤寒。 瘀点、瘀癍: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