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64篇复习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64篇复习资料.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理解 默写 64 复习资料 doc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 篇)(带为高考真题(带为高考真题) ) 年份年份 试卷试卷 出处出处 作者作者 朝代朝代 20122012 全国卷 孟子 告子上 (先秦) 师说韩愈(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 20132013 全国卷 观刈麦白居易(唐) 阿房宫赋杜牧(唐) 赤壁赋苏轼(宋) 全国卷 劝学荀子(先秦) 三峡郦道元(北魏) 琵琶行白居易(唐) 20142014 全国卷 离骚屈原(先秦) &nbs
2、p; 蜀道难李白(唐) 春望杜甫(唐) 全国卷 离骚屈原(先秦) 行路难李白(唐) 赤壁赋苏轼(宋) 20152015 全国卷 离骚屈原(先秦) 使至塞上王维(唐)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宋) 全国卷 逍遥游庄子(先秦) 琵琶行白居易(唐) 赤壁杜牧(唐) 20162016 全国卷 劝学荀子(先秦)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 全国卷 鱼我所欲也孟子(先秦) 蜀道难李白(唐) 阿房宫赋杜牧(唐) 全国卷 曹刿论战
3、左丘明(先秦) 琵琶行白居易(唐) 赤壁赋苏轼(宋) 20172017 全国卷 观沧海曹操(三国) 阿房宫赋杜牧(唐) 全国卷 逍遥游庄子(先秦) 陋室铭刘禹锡(唐) 全国卷 劝学荀子(先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 20182018 全国卷 论语(先秦) 师说韩愈(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 全国卷 鱼我所欲也孟子(先秦) 琵琶行白居易(唐) 赤壁赋苏轼(宋) 全国卷 劝学荀子(先秦)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4、) 虞美人李煜(南唐) 20192019 全国卷 逍遥游庄子(先秦)蜀道难李白(唐)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宋) 全国卷 邹忌讽齐王纳谏阿房宫赋杜牧(唐)赤壁赋苏轼(宋) 全国卷 论语子罕师说韩愈(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 规律总结: 篇目考查频率: 劝学4 次赤壁赋4 次琵琶行4 次离骚3 次; 阿房宫赋4 次师说3 次赤壁怀古 3 次蜀道难2 次逍遥游2 次; 京口北固亭怀古2 次出师表2 次鱼我所欲也2 次 作者出现频率:屈原 3 次、荀子 4 次、庄子 3 次、孟子 2 次+白居易 5 次、杜牧 5 次、李白 4 次、韩愈 3 次、杜甫 2 次、 苏轼 8 次
5、 近 8 年考查规律为:先秦诗文+唐诗文/宋诗文形式。 默写内容指向:积极向上正能量句子、环境描写场景描述句、议论评价抒情句。 错别字来源:形旁相近的、读音相近或相同的、笔画复杂的、通假字; 考查最多的五篇:考查最多的五篇: 一、劝学 荀子(7 年 4 考) 君子曰:学丌可以工。 青,取之二蓝,而青二蓝;冞,水为之,而寒二水。朐直中绳,輮以为轮,关曲中觃。虽有槁暘, 丌复挺者,輮使之然乔。敀朐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丌如须臾之所学乔;吾尝跂而服矣,丌如登高之博见乔。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乔,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乔,而闻者
6、彰。假舆马者,非利趍乔,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乔,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乔,善假二物乔。 积土成山,风雨共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敀丌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丌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丌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丌舍。锲而舍之,朽朐丌折; 锲而丌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飢黄泉,用心一乔。蟹六跪而事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寀托者,用心躁乔。 【20162016 年课标年课标卷】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0172017 年课标年课标卷】卷】文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
7、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20182018 年课标年课标卷】卷】 荀子劝学 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 终日殚精竭虑思考, 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文中印证了这句话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文中与刘禹锡诗“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的诗句 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文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
8、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文中论述学习的意义时,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错,从而全面改变并提升自我。 6、文中荀子先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随后引出了论断: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能够超过一般人不是秉赋特异,而是因为君子“善假于物也”。 8、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文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的观点是:君子
9、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文中表达上述意思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荀子善于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他在劝学中用“假舆马”“假舟楫”等有力地说明了“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的观点。 12、文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 13、文中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 的境地的两句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老子中“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10、足下。”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这与文中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观点相同。 15、文中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两句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文中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文中强调“思”不如“学” ,即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11、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劝学中,也直接提到 了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1、荀子在文中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断反思自我并积累善行就会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表达观点的诗句。如荀子劝学中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 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
12、无以至千里。 24、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很重要,“不积跬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积小流”就没 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从反面设喻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25、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26、文中以螃蟹作为反例说明学习要专心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7、文中用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和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来比喻论证的句子是:“用心一也。” 28、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广泛学习与不断思考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君子只有通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才能达到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效果。 29、荀子在劝
13、学中认为学习需要坚持。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就会“金石可镂” ;若半途而废,就会“朽木不折”。 30、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要想让别人在远处能看得见,就要“登高而招”;要想让别人在 远处能够听得清楚,就要“顺风而呼”。 31、荀子劝学中说,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泉水的原因是“用心一也”,接下来又说螃蟹,虽有六腿二钳,但 因其不专心,结果落 得个“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情形。 易错字: 1.吾尝(常、曾)终日而思矣(已),不如须(需)臾(谀)之所学也。 2.青,取之于蓝(篮),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醒)乎己,则知(智)明而行无(勿)过矣(也)。
14、 4.锲(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褛、漏)。 5.君子生(性)非异也,善(擅)假于物也。 6.蚓无爪牙之利(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哀)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离骚 屈原(7 年 3 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夗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朎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甲之 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乓歨关尤朑悔。怨灱修之浩荡兮,终丌察夫民心。伒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巟巡兮,偭觃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乔。宁溘歨以流亡兮,余丌忇为此忏乔!鸷鸟之丌群兮,自
15、前丐而固然。何斱圜之能周 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忈兮,忇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歨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丌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朑远。步余马二兮皋兮,驰椒丑丏焉 止息。进丌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丌吾知关亦工兮,苟余情 关信芳。高余冝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不泽关杂糅兮,唯昭质关犹朑亏。忍反顼以游目兮,将彽 观乎四荒。佩缤纷关繁飣兮,芳菲菲关弡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览吾犹朑变兮, 岂余心之可惡? 1、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两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文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
16、爱祖国的两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文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文中写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两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文中表达自己虽然遭遇不公,但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6、文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文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17、” 8、文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模样的两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9、文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0、文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文中写古代圣贤推重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诗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2、文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两句诗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3、文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4、文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
18、不失正义的两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文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两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6、文中表明诗人忠贞不移,即使遭受分解肢体的酷刑也不改心志的两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7、文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志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8、文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9、文中表现了屈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高尚品质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0、文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
19、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 21、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两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2、文中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的两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诼谓余以善淫。 23、文中描写诗人喜好修养美德、自我约束,早上被诟骂晚上就被贬谪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4、文中写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5、文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26、文中
20、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两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7、文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8、文中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轻信谣言而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9、文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两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0、文中借凶猛的鸟与一般的鸟不合群而居来比喻自己不为世俗所容的句子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1、文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两句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32、文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
21、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33、文中说明当时世俗小人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地投机取巧,钻营逢迎的两句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 规矩而改错。 34、文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5、.文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36、文中诗人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7、文中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两句是:制芰荷以
22、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8、诗中为表达自己高洁品格,对身穿衣服都十分注重,选择特定意象入诗两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9、文中表明即使没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40、文中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的两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41、文中通过加高自己帽子和加长自己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2、文中表明自己即使芬芳的香草和污浊的汗衣混杂在一起,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是
23、:芳与泽其 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43、文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5、文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6、文中用方和圆不相合的比喻,引出志趣不同者无法相安的两个反问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7、文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48、文中写自己因入朝为官遭受责骂就退而修服来加强品德修养的两句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49、文中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是:悔相
24、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50、文中表明自己服饰芳香,品行弥彰的语句是: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51、文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52、离骚中屈原长长地叹息,不断拭泪的原因是“哀民生之多艰”,但由于骄横放纵的楚怀王“终不察夫民心”, 屈原最终不被理解和接纳! 53、离骚中,“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美好德行的坚定信念,至死不悔;但“众女嫉余 之蛾眉兮”一句却写诗人受到众人的嫉妒,因而谣诼蜂起,使他受谗被疏。 54、离骚中世人投机取巧、法度随意歪曲,但诗人“宁溘死以流亡兮”,宁愿突然死去,也不同流合污
25、;同样, “伏清白以死直兮”一句,表达了诗人要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决心。 55、离骚中,屈原用了很多花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其德行、思想,如“制芰荷以为衣兮”,是以“荷花”表 明自己的高尚德行;“又申之以揽茝”,是以“白芷”作比说明自己遭贬是因为德行高尚。 56、屈原在离骚中用“不吾知其亦已兮”表明没人理解我,那就随他去吧!随后又用“苟余情其信芳”表明自己要 保持高洁的情操。 易错字: 1.既替余以蕙(惠)纕(镶、香)兮,又申(伸)之以揽(蓝)茝(彩)。 2.众女嫉余之蛾(峨)眉兮,谣(遥)诼(啄)谓余以善淫。 3.余虽好修姱(夸)以鞿羁(机)兮,謇朝谇(碎)而夕替。 4.忳(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