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堂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3979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PPT
  • 页数:73
  • 大小:3.8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堂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苏轼词 新天下 耳目 东坡 课堂 课件
    资源描述:

    1、1“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2苏轼(1037 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与其父苏洵,其弟苏澈称为“三苏”。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3公元公元1037 年

    2、年1月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的父亲苏洵,其弟苏澈,其弟苏澈,3人称为三苏。人称为三苏。1056 年,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只得第二。1061 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所谓的“三年京察三年

    3、京察”,入第三等,为,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苏轼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不容于苏轼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 杭州通判。苏轼在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三年,任满后,被调往,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41079 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 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

    4、,苏轼被降职为 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检校水部员外郎。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5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

    5、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6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以 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

    6、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也就是著名的“苏堤”。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1091 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因为政见不合,外放 颍州(今安徽阜阳市治)。第二年6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1097 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 海南儋州。为古代儋州的文化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 1101年8月24 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7坎坷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京城京城-杭州杭州-密密州州-徐州徐州-湖州湖州-黄州黄州-登州登州扬州定州扬州定州惠州惠

    7、州-儋州儋州“问汝平生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8苏轼苏轼定风波定风波9解解 读读 小小 序序了 解 背 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思考:小 序 交 代了哪些信息?10时间:三月七日 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故,交代写作缘由。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11定风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8、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整体把握整体把握初步鉴赏初步鉴赏疏通词意上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下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131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置之不理无所畏惧气定神闲雨大轻松欢快神态自若俏皮的挑战色彩这两句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

    9、。14竹杖芒鞋轻胜马?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轻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闲散马奔波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劳碌。15一蓑烟雨任平生?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烟雨:自然界的风雨政治的风云变幻(一语双关)任:镇定洒脱从容旷达1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1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10、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18讨论:“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洒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

    11、隐逸。19“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中的“风雨风雨”和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明确:“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20“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21总结总结?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22卜算子卜算子苏苏轼轼23一、简介本词写作背

    12、景: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24卜算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5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词的意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

    13、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26三、品读鉴赏: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273、“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28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结合具体词句说说

    14、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 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295、前人认为、前人认为“恨恨”字是全词关键。词字是全词关键。词中中“恨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关键”之说?为什么?之说?为什么?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306、

    1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 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 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31以下四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请分析苏轼在这五首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1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2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时间词作诗句思想感情1080卜算子1080西江月1082念奴娇1082定风波1083浣溪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一蓑烟雨任平生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幽独凄清失意自伤人生空幻壮志难酬时运不济超脱旷达不畏坎坷笑看风雨热

    17、爱生活、旷达乐观33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失意自伤低沉苦闷随遇而安洒脱旷达乐观豪迈积极向上前期中期后期3435?公元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 岁的岁的四川才子四川才子苏东坡苏东坡,新娘是,新娘是16 岁的岁的王弗王弗。新郎羽。新郎羽扇纶

    18、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而且是文文学上的知音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事业上的贤内助。36?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

    19、的打击。?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37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38诗歌大意诗歌大意?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

    20、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39诵读上阕诵读上阕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题为“记梦”,那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3、“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前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4、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 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

    21、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40?1、题为、题为“记梦记梦”,那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那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明确:不能,这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明确: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41?3、“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前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22、??明确:“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4、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 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明确: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这尘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42诵读下阕诵读下阕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相顾无言”好不好?为什么??2、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

    23、呢??1、明确: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和爱。?2、明确:“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43小结?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

    24、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44王弗,苏轼18 岁时娶的发妻。嫁给苏东坡时才 15岁,他们共同生活了 11 年。可以说王弗的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直互补。并为苏轼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余,充当了良师益友的角色。可惜,王弗因病早逝。传说王弗死后,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了三万棵青松。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为后人感慨他们的爱情并历久传诵。三位红颜45王弗死后,苏轼续娶王弗堂妹王弗死后,苏轼续娶王弗堂妹 王闰之王闰之。作为进士之女,嫁一个前途无量的书生应该不成问题;作为

    25、王弗的堂妹,她是应该了解甚至见过苏轼这个姐夫的。能以十一岁的年龄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大概就是感动于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了。他们一起生活了感动于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了。他们一起生活了 25 年,年,陪着苏轼经历了宦海的大起大落,更追随苏轼贬谪黄州。死后苏轼亲写祭文,承诺“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死后百曰,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在 10 年后苏轼死后由弟弟苏辙完成了他对“老妻”“老媳妇”闰之的诺言。46苏轼最后一个妾室是曾做过歌伎,却多才多艺聪苏轼最后一个妾室是曾做过歌伎,却多才

    26、多艺聪明乖巧的明乖巧的王朝云王朝云。她堪称苏东坡的 红颜知己红颜知己,并陪伴了苏轼的余生。苏轼非常宠爱小他二十多岁的爱妾,并昵称朝云“老云”。据说苏东坡有次在饭后抚着肚子问身边的人,说知据说苏东坡有次在饭后抚着肚子问身边的人,说知道肚子里是什么吗?有人说那是先生一肚子学问,有人说那是先生一肚子文章,朝云却说,那是先生你一肚皮的的不入时宜不入时宜。苏轼哈哈大笑,眼里满是会心与柔情。他。苏轼哈哈大笑,眼里满是会心与柔情。他们一起生活了们一起生活了23 年,却是苏轼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朝云死后,苏轼在墓上筑亭纪念,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不合时宜,惟有朝云

    27、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思卿”。更一生为她作词作诗二十余首。更一生为她作词作诗二十余首。47苏轼一生接触过的女人不止这三位。叶廷琯鸥波余话说:“衡山王泉之曾至都昌,见都昌县志载坡公南迁时,遣妾碧桃于县。”意思是苏轼被贬惠州,为了让侍妾碧桃少受罪,到都昌后,将她留在那里自谋生路。陈鹄耆旧续闻又说:辰州陆知州曾对他说朝云死后,苏轼身边还有侍妾榴花相伴。关于碧桃、榴花的记载比较缺乏,其真实性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苏轼贺新郎词提到“榴花”,人皆不知其意。他曾在晁说之家见过东坡手稿。晁说之告诉他:“东坡有妾名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岭外,惟榴花独存,故词多及之。”48水水龙龙吟吟苏轼49写作

    28、背景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50水龙吟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 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 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缀。晓来雨过,遗

    29、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 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51理解词意理解词意?像花又不像花,也没有人怜惜,任凭它飘荡坠落。杨花离开柳枝,飘落路旁,无家可归。细细思量起来,它看似无情,却也有意。杨花像多情的美人,她温柔的心肠为离思折磨,愁肠回绕,娇媚的双眼困倦刚要开眼醒来,又沉入了梦乡。杨花随风飞舞,像梦中美人的游魂随风飘荡,要寻觅自己郎君所在的地方,忽又被莺啼惊醒一样。?不怨恨这杨花飞尽,只恨西园落花不能重新连缀到枝头。天明雨后,杨花踪迹在哪里?杨花落水变成一池零乱的浮萍。如果杨花代表春天,那么,春光同杨花一样,三分之二委于尘土,三分之一随流水而去了。仔细看来,那浮萍

    30、不是杨花一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52?上阕首句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似花还似非花”如何理如何理解?解??它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似花非花”的独特的独特“风流标格”:?说说它它“非非花花”,它它却却名名为为“杨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53?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如何理解“惜”、“坠”二字??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

    31、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54?“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其手法是什么?作用何在??这里采用 拟人手法,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实则“有思”。?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55?“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写作技巧是什么??承上文“有思”,采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由杨花写到树,又把树比喻成思妇、离人,明写思妇,暗赋杨花,花人合一。56?以下以下“梦随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中什么诗句?这种写法有何春怨中什么诗句?这种写法有何作用?作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32、,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 怀人不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情景交融,咏物至引发的恼人春梦。情景交融,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57上片上片借杨花,抒发惜春之情。借杨花,抒发惜春之情。58?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写落红是什么用意??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表达什么情感??进一步 烘托出离人的春恨。(惜花、伤春、伤别)59?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这是一种 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 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

    33、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60?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有何作用??总收上文,它由眼前的杨花,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这一 情景交融 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 全词的主旨。61?下片下片?写花尽难见,春归无迹,表写花尽难见,春归无迹,表达惜春之情。62思想感情?此词为借物抒情之作,借咏杨花写思妇,表现思妇伤春伤别之情。63艺术手法?1.借物抒情?借杨花抒发惜春伤别之情,花人合一。?2.虚实结合?结

    34、句,由眼前杨花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64总总结结?苏轼的词以拟人手法,想象奇特,把杨花比为一个风飘万里、梦寻情郎的女子,又把杨花飘落同伤春之情交织起来,写春雨过后,杨花一夜飞尽,化作“一池萍碎”;又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合春花于一炉,结尾把杨花比做点点离人泪,传出思妇伤春伤别之情。全词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借咏杨花写思妇,于物象不离不黏,而以言情为主,韵味丰厚,情满全篇,体现了苏词风格婉约缠绵的一面。65比较鉴赏水龙吟水龙吟章质夫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

    35、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毯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66比较鉴赏理解大意:理解大意: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67比较鉴

    36、赏?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 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 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68比较鉴赏?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 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 神(“萦损”句)、杨花之 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

    37、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69全篇有三个特点?一是作为次韵和作,比原作立意更高。?章的原作对物象刻画极见特征,构思新颖,栩栩如生,且颇见传神。苏轼更是写物而不黏滞于物,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全篇可谓以情感为统率,以奇思妙想为筋骨,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70?二是构思奇妙。?作者以惜春、惜别的感情为统率,以物拟人,从“似”与“非似”两个角度来写,通过一系列奇思妙想,达到“离形得似”的地步,充分注意到了离合问题,有离有合,极尽缠绵缱绻之致。71?三是借鉴前人,推陈出新

    38、。?如化用韩愈、金昌绪诗意,不露痕迹,如同己出。“抛家”三句: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章词原作的“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即此意。苏轼这里反用其意,意思是说杨花离家(从树上飘下)而飘落路旁,看似无情,而自有愁思。“梦随”三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处以杨花拟人,故写梦,又以有形比无形,如宋秦观亦有“自在飞花轻似梦”之句。72苏轼词总结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拓宽了婉约词的视野。苏轼词以清新明快、沉挚深永的婉约词为主。他的婉约词不再是“花间”式的绣幌绮宴席,不是宴殊式的小园芳径,也不是柳永式的依红偎翠,他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等狭小的圈子引开,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从樽前带向世前。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游仙谈禅、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无不摄入笔端。73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宴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的长篇铺叙,都能达到高度成就,词坛的正宗婉约词,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群芳竞放,可说是蔚为大观。然而,苏轼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堂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397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