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能源现状与展望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3416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PPT
  • 页数:101
  • 大小:2.6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能源现状与展望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能源 现状 展望 课件
    资源描述:

    1、能源格局与战略能源结构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能源格局与战略 能源结构发展演变 能源争夺 能源结构演变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的前景能源结构发展演变过程与现状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到近代的核能利用,始终贯穿着人类为寻找和获取新能源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新能源的发现与应用,配上技术进步往往会促成社会发展的一次飞跃。煤与蒸汽机的结合引发了18世纪举世闻名的英国工业革命,拉开了近代文明的序幕;石油与内燃机的结合为20世纪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曾经是毫无顾忌的动力源。化石燃料一直是近代世界能源的主角。经过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的大规模开发应用之后,各

    2、种能源的相对地位必然发生变化。由于涉及生存和未来的发展,世界能源的格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20世纪的能源概况 20世纪世界能源利用的主旋律 煤炭与石油两雄并立,石油后来居上;天然气、水电和核电三小龙急起直追,天然气脱颖而出。到20世纪末,形成了石油、煤碳和天然气三足鼎立的格局。煤的比重与地位煤作为世界的主要能源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二战后屈居石油之后煤的热值、效率和运输、使用的方便性均不如石油,加之煤燃烧时排放出大量的SO2、N02以及固体微粒。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煤改油的热潮。到了7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煤在能源中的比重降到了20以下。“伟大的黑色希望”煤的价值被重新发现起因于1973

    3、年的一场中东战争。各国开始重新调整煤炭与石油的战略格局。美国卡特政府于1977年发表了以煤为主的国家能源计划。从1973年到1992年,全世界煤的产量增加了55。由于利益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原因,煤依然没有恢复昔日的风采,只不过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有所回升。近年来煤在总能源中的份额为2728特别应当指出,直到20世纪末,煤仍然是发电的主要燃料,世界电力的40是以煤炭为能源的。石油的地位 石油是20世纪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其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二战后跃进为第一。热值高、储运使用方便、排污少 石油的性价比高 石油危机前,供应不受限制。60年代末,波斯湾的石油价格低到每桶只需l1.2美元,而且可以源

    4、源不断地供给。到了1973年每桶油价为3美元,仍然相当低廉。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6日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对石油实行限产禁运,原油因供应不足价格飙升到每桶12美元。对世界各国的工业结构和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煤改油的进程发生逆转。石油在能源中所占份额迅速增加的势头被遏制。现代意义的能源革命 各国都致力于节约石油能源消耗和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天然气 天然气因价廉好用,在世界能源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排行,1994年达23,正向排行第二的煤炭靠拢。水能和核能 水能和核能也属于世界五大常规能源,虽然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所占比例较小,1994年分别占总能源消费

    5、的2.5和7.2。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新能源是未来世界能源系统的基础,但目前它们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相当微不足道。20世纪能源特点 能源主要分为化石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有核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在当前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约占总能源的90。就全球而言,化石能源中煤炭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占化石能源总当量的比例分别为62.8、19.6和17.6。21世纪的世界能源 决定能源格局的因素十分复杂,甚至包括变幻莫测的政治因素,但它只能影响一个时期,长远

    6、的最终的决定因素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21世纪的世界能源格局 21世纪的世界能源格局依然由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构成。21世纪能源格局的特点预计是:石油的重要性日趋下降,再过二三十年将失去领头羊的地位;煤炭、天然气、核能和水能等常规能源将得到更为充分的应用;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面临大规模的开发。21世纪能源模式展望 就整个21世纪总体而言,较难形成类似于20世纪的超级能源引领大盘的局面,呈现于人们面前的将会是一个多种能源你追我赶、你消我长的多极式能源格局。经过近百年的消长蕴酿,到21世纪后期,以太阳能为首的新能源有可能

    7、脱颖而出,并由此开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纪元。对能源的预测 King Hubbert1949年发表论文:以指数曲线上升的能源消耗只是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 在千年为坐标的人类文明史上,以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为特征的时代就象华盛顿纪念碑一样,其宽度充其量只有三个世纪Hubbert Curve曲线的意义 简略地讲,其思路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将怎样被耗净?初期,其采掘量主要取决于需求,因而其累计采掘量呈指数增长;随着累计采掘量的增加,资源极限对采掘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增长率将越来越低,直至降为零。于是可以用Logistic函数来拟合其累计采掘量数据,进而预测逐年的采掘量,这就是Hubbert曲线对本国的石油预

    8、测Hubbert预测美国本土48州的石油产量可能在1971年达到峰值。当时美国的石油备用产能非常巨大,实际生产只动用了不到65%的总产能。在这样的背景下,预测美国的产量将在 10年内达到峰值,很难让人们接受。而事实上,1970年1月,美国本土48州的石油生产达到峰值,此后美国的石油生产商再也没有生产出这么多的油,而美国的石油需求却一如既往,持续上升,导致石油进口剧增Hubbert曲线修正 理想模型中因限产而未动用的产量,在峰值前的部分标为A区,之后的部分标为B区,这部分未动用产量可推迟峰值,却无法阻止峰值的来临。储采比的趋势预测 全球储量石油1500亿吨,天然气150万亿立方 预测的前提:全球

    9、石油耗量以2/年递增(由于人口大国的崛起,中国每年递增510),天然气耗量以每年5/年递增(由于应用的普及)新探明储量为年耗量的10(中东已连续三年无新探明储量)预测的结论:全球石油在2032年耗尽,天然气在2028年耗尽耗量曲线与储量曲线在2020年相交石油储采比曲线天然气储采比曲线煤的储采情况预测 全球煤的储量可供开采200年,但煤不能完全替代石油及天然气。将煤转化为油(通过加氢)或其他燃料会损耗一半的能量。中国:形势更为严峻 储量 石油:38亿吨,消耗量2004年为2.5亿吨,每年以510增加 天然气:1.37万亿立方 煤:1145亿吨 如果不依赖进口,在15年内中国的石油将会耗尽。目前

    10、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50。中国的煤可开采100年,也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关于预测的说明 对石油、天然气产量的预测:采储比是动态值,它并不意味着石油真的会在2032年耗尽,实际上远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将被迫大幅度降低开采量 关于产量的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20年至2030年间见顶。在2100年左右,石油产量将降至1/51/10。这意味着能源的替代过程将延续到本世纪末化石能源紧缺意味着什么在规模性新能源工业建立之前,能源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油价的高企可能导致经济的衰退,各国政府为了抢夺或控制稀缺的最后能源而发生利益冲突、摩擦,甚至战争建设节约性的社会,将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利用能

    11、量成为优化各种系统的最高目标新能源工业将会崛起,并最终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要的能量供应者。但化石能源的退出将经历数十年乃至百年的时间就象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给今天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样,新能源技术及其产业也将给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带来巨大的变化能源的争夺 战争与军事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而能源是其中十分突出的重要因素。研究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2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将增加58%。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动力消耗的燃料增加了20倍,能源危机的红灯已经在急促闪烁,一方面是能源的日渐匮乏,另一方面又是追求安逸奢华的非理性消费。能量占有和分配的严重不公潜伏着极大的危机,能耗大户若不肯节制无度挥霍,必然走向强

    12、取豪夺,而为此维持庞大的军事实力又要以不堪重负的能源投入为前提。中国的能源需求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对世界煤炭(包括动力煤和炼焦煤)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50年内中国将成为能源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中,我国正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加工制造基地,一些高耗能制造业正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的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需要煤炭工业增加两个以上的百分点。换句话说,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只有在高于GDP增长速度两倍以上的情况下才能确保GDP的增长。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在16亿多吨,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煤炭产量需要翻番,达到30亿吨左右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战争史是一定意义上

    13、的能源争夺史 美国作家丹尼尔耶金所著的报告文学“石油风云”生动地描述了二十世纪的石油发展史,认为二十世纪战争多为能源的争夺而引发的,而战争的胜负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双方最终对能源的占有。能源是战争的基础 无论是过去的机械化战争,还是现在的所谓信息化战争,能源都是进行战争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战争潜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一个想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它必千方百计地把夺取和控制能源纳入自己的战争准备之中。当年的希特勒把夺取罗马尼亚油田,作为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战略步骤之一;今天的美国把控制波斯湾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这方面的证明。即使现在的“信息化战争”。如果没有电能,那些计算机、雷达等

    14、信息化装备都会失去作用。为能源而战战争需要能源,所以为实现战争的最终政治目的,在某一阶段又必须为能源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在北非参战,1941年2月14日德国隆美尔装甲部队进入北非,主要战略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夺取中东石油;而英国之所以不顾本土有遭受德国入侵的危险,竭尽全力,不惜血本地与德意军队大战,美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参预非洲战争乃至如今要建的“非洲司令部”,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保住与它们的利益关系极大的石油供应线。法西斯德国在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得手后,希特勒不顾前线将领的反对,悍然决定将主攻方向调头南下,主要就是为了夺取乌克兰的经济资源,其中主要是高加索的石油产

    15、区和顿巴斯工业及煤矿区,其次是夺占克里木半岛,使苏联这个“袭击罗马尼亚油田的航空母舰”失去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东地区争端迭起,接二连三地爆发战争,成为世界最动荡的地区之一,主要的仍然是因为那里盛产石油。能源的危机就可能引起战争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深陷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能自拔之时,又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英国、荷兰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使日本石油需要量的88断绝了来源,迫使日本不得不用战争手段夺取爪哇、苏门答腊和隶属东印度群岛的油田,以满足其侵华战争、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战争的需要。这一战争史实提醒我们,今天的超级大国,以及具有相当军事实力的国家,在出现能源危

    16、机时同样会铤而走险,发动战争。有石油或天然气的地方就会有战争 伊拉克:由于伊拉克地处海湾地区中心,华盛顿将会牢牢抓住中东石油的龙头并垄断油价。随着美国军队对伊拉克的占领,美国石油公司将会无止境地开发已探明和未探明的油田。阿富汗:美国入侵阿富汗的真实目的,是为铺设横穿阿富汗的里海输油管道开路。中亚: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地理交叉点。谁控制了中亚地区,谁就将扼制整个欧亚高原的咽喉,继而降伏整个世界。同时,里海又是世界第二大物美价廉的油田。非洲:对非洲忽视几十年之后,美国开始在非洲大陆积极活动。原因当然也是石油。美国高官说:非洲石油已成为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一部

    17、分。战争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石油的影子 有军事专家认为,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好多战争都是和石油联系到一块的。比如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它向南进攻乌克兰,进攻巴库地区,主要是为了夺取石油资源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也是和石油联系在一起。日本是一个石油进口国,二战前,它一直从美国进口石油,由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影响了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日本看形势不妙,就向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想获取石油资源。日本为了保障向东南亚地区扩张,就想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所以就偷袭了珍珠港。海湾战争 1991年的海湾战争,实际上就是美国为了争夺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动10

    18、万大军,入侵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的科威特,如果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它将拥有左右中东地区,甚至世界石油价格的能力。这样,美国的石油经济命脉就有可能被伊拉克掌握,因此美国立即组织多国部队,在1991年1月15号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 1999年,科索沃战争也有石油争夺的影子。美国之所以指挥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空袭,实际上,美国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石油。因为,美国设想从高加索地区铺设一个石油管道,经过保加利亚、巴尔干地区,其中就有一段要经过南联盟的科索沃,如果南联盟在科索沃地区制造危机,就无法保证美国这条石油管道的安全。因此,美国就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

    19、8天的空袭。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其实也是美国争夺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的一部分,美国对阿富汗进行打击,实际上他是想通过阿富汗作为跳板,进入中亚地区。阿富汗是不产石油,但阿富汗北部的邻国却石油资源丰富,这对美国控制中亚地区石油资源非常的有利。第二次海湾战争 美国借口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扶植起了一个亲美政权,这样一来美国就控制了伊拉克石油。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已在科威特扶植了亲美政权,这样一来美国就基本上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在中亚地区,美国也极力扩大它的影响,这样一来,从中东到中亚的石油带,基本上掌握在了美国的手里。美国通过战争,使它的石油得到了保障。石油改变了

    20、战争的形态 石油是机械化的保证,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没有石油,飞机上不了天,舰艇出不了海,坦克、汽车无法行驶。因此,可以说,石油已成了武器装备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换句话说,离开了石油,武器装备的战斗力将无法发挥,甚至成为一堆废铁。与石油有关的两个著名战例 1942年,英军严密封锁北非德军的油料供应线,造成德军500余辆坦克因断油、不能机动而被歼。1944年至1945年,苏联红军和同盟国军对德国80几个炼油厂和石油供应线进行了大规模战略轰炸,使德军油料供应严重不足,大批飞机、坦克不能作战。石油成为打击重点 1980年的两伊战争中,石油及其设

    21、施成了打击破坏的重点目标。双方都将对方的油田、油管、炼油厂、石油装运站及其他石油设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就伊朗而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为伊朗提炼23原油的炼油厂被夷为平地;石油日产量由战前的600万桶锐减到50万桶,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亿美元。伊拉克8个炼油中心一半遭受袭击;石油日产量由350万桶减到100万桶,出口全部陷于停顿,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消除南联盟的战争潜力,对其油料生产、储存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了精确打击。仅4月13日一天,就轰炸了南联盟的7个油库。空袭结束时,南联盟的炼油能力全部丧失,炸毁或严重破坏了南联盟41%的军用油库和57%的

    22、民用油库,连接前后方的所有油料补给线被切断,南联盟的油料供应量减少了70%。拼石油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石油消耗仅为3600万吨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石油消耗已达3亿多吨,占各类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38%。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石油的重要性体现得更为充分。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军消耗石油达60万吨,占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60%;42天的海湾战争,美军消耗石油625万吨,占物资消耗总量的70%以上。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石油,不受外国的控制,就不大可能因此发生战争。而当一个国家的石油受到其他国家的控制,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安全时,这个国家就有可能通过战争手段,来消除其他国家对本国石油

    23、的控制,以缓解本国的石油危机。石油安全是各国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靠进口石油生存的国家,对运送石油的航道都非常的重视。比如日本,日本是100%靠石油进口生存的国家,日本在冷战结束后,极力地扩大他的军事影响,他提出要保护1000海里的海上航线,其目的就是要保护他的海上石油通道。现在美国以反恐为借口,正在将势力向马六甲海峡进行渗透。而印度已经在马六甲海峡北部的一个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三军联合司令部,建立这个司令部的意图就是要控制马六甲海峡。中国人民海军在第一次全球航行的时候,就在马六甲海峡进行了反海盗的军事演习,这个军事演习实际上也是打击恐怖主义,显示中国人民海军保卫中国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决心和能力。二十

    24、一世纪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考虑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因素 建立必要的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储备 统一安排全国的能源供给系统,进口要考虑国际地缘政治 加强军事建设能源的战略储备能源储备主要是指一次性能源(石油、成品油和煤)的储备,以及能源资源的储备。国外的石油储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政府的战略石油储备;二是石油公司的库存储备;三是销售者和消费者拥有的库存储备。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大约为6亿桶,希望将这种储备保持到2025年。这些石油存放在墨西哥湾美国沿岸的地下油库里。只有美国总统有权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做出动用这个储备的决定。在1991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沙漠风暴”行动时动用了这个石油储备。由总统命令能源部通过

    25、公开竞标向一些公司出售部分储备石油,每天约出售500万桶,成功地平抑了石油价格的上涨。据一些报告说美国政府在储备油库和石油上的投资达200亿美元。日本是世界四大石油消费国之一,自70年代起开始建立大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并于1975年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在1992年日本的石油总储备量为8000万吨,相当于其111天的石油消费需要,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储备国(仅次于美国)。建立必要的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储备 我国石油和石化企业共有原油储罐容量2107万立方米,全部用于生产周转,全系统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均为生产周转性库存,没有战略储备库存,对石油长输管线输送设计上只考虑25天的储存量,对铁路运

    26、输只考虑1525天的储存量。中国目前不可能完全追寻西方国家的能源储备方法,应该根据自己的可能性建立能源储备。能源资源储备 能源资源储备是指国家储备油田和天然气气田。我国目前没有战略储备油田或天然气田。我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目前探明的储量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未来20年中国能源消耗需求较之目前增长一倍左右,其中煤炭将会达到26亿吨,石油3亿吨,天然气800亿立方米。中国自己的资源前景并不乐观,除煤炭资源尚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需求外,如果不考虑进口,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资源只能维持到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长。在1996年中国石油进口达到2262万吨,超过出口,从而使中国成为石油净进

    27、口国。预计在下世纪中期,中国的能源进口将超过能源总需求量的50%以上。在一个能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国家,资源的战略储备就更加重要。统一安排全国的能源供给系统 煤炭运输系统 石油运输系统 天然气运输系统 海上运输通道煤炭运输 煤炭的产运销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经营和发展,年产量已达13.7亿吨,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相对成熟的系统。近来从山西的神俯到河北省黄骅市的煤碳铁路运输线已经在建设,煤炭可从黄骅大规模装船南运,其煤炭年运量可达3000万吨。每年通过海路从中国北方港口运往南方各港口的煤超过2亿吨。天然气运输 近年来,中国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天然气田,铺设输气管线,将分布在陕甘宁、四川和新疆的天然气田和上海

    28、、北京等大城市连接起来。沿海城市,如广州,上海,天津在规划大规模地进口LNG。目前LPG的年进口量已超过4百万吨。沿海地区已建和在建的LPG储罐很多,汕头和青岛的两个大型LPG地下储罐(均为20万立方米以上)都在建设之中。将俄罗斯伊尔库兹克天然气送到中国的输气管线和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的管线工程均可能在近年内启动。中国原油进口总量在迅速增长,1986年只有220万吨,1996年已达2262万吨。进口能源的通道 进口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在战争状态下这种能源的补给,特别是通过海路的补给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规划中国的能源体系时必须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下述是有关专家的几点考虑:中国能源

    29、工业的管理目前是通过按行业划分的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各专业局实施的。应建立独立于各能源行业和企业的统一的能源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管理,同时考虑可能发生的战争的因素。在规划中国能源的发展和能源进口应考虑国际地缘政治,应考虑合理地安排海上进口和从北方陆路进口的关系,以及与国内能源供给系统的相互配合。石油和LNG从海上进口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从陆路进口应相互协调。在规划大量从海上进口LNG和石油时应考虑到一旦遇到战争威胁和海上禁运后应怎样应付。对中国的主要经济城市,应考虑综合的能源供给系统,即煤、天然气、石油,以既进口和国内供给。应配合进口建立能源和能源资源的战略储备加强军事化建设 逐步

    30、强化中国海军空军力量使其具备保卫中国海上资源和能源补给能力 通过军事手段,对一个国家长期进行制裁和封锁,也是现代帝国主义经常使用的手段,比如美国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封锁。帝国主义对中国可能进行的封锁将主要通过其海空力量来实施。中国能源在二十一世纪中会越来越依靠进口。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发展我国海军和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以打破对中国可能进行的经济和能源补给的封锁,保卫自己海上的石油利益和陆上的能源设施。二十一世纪中期,中国GDP有可能将超过美国,能源的需求量也将为世界第一,能源将主要依靠进口。在此期间,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减小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

    31、少走弯路,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必须重视美伊战争和历史的经验,认真考虑未来战争的因素。能源结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能源需求增加 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对环境的预测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当今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资源都是亿万年前古代太阳能的积存,远古的生物质吸收了太阳辐射能而生长,但是经过地壳变化,翻天覆地,把这些生物质埋藏在地下,受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影响,慢慢地变成了碳氢化合物,这是一种可以燃烧的矿物质。然而,这种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地壳的巨大变化,已不可能在地球上重复出现。地球本身早已进入了稳定期。所以说,现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

    32、源,只能是用一点,少一点,这种天赐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值得人们十分珍惜。能源需求增加 发展经济需要能源,但是从能源有限性看,经济增长不能无限增加能耗。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一些靠消耗别国能源资源的国家,不加节制地增加能源用量不是长远之计,明智的办法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能源。因此,美、日、德、法等国,在节能和开发新能源方面加大了投入。节能降耗成为主流 实际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从70年代后期以来,已逐新做到经济有增长,能耗不增加,甚至有的国家总能耗还略有下降。他们已经认识到天赐资源有限,多数发达国家的能源大部分靠进口。如日本,国家小,资源不足,不能靠拼能源去增强经济实力

    33、,只能从技术上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综合利用,使物尽其用,毫不浪费。我国的差距 我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能源资源的紧迫感还不强,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我国比欧洲国家的能源利用,总效率约低20左右;在农业方面约差10,工业方而约差25,民用商业方面也差20。发展中国家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技术越落后,浪费也越大。合理支配能源 化石能源资源不仅有限,而且同时也是多用途的宝贵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除作为燃料使用外,就经济价值而言,作为化工原料更为合理。剖析这些物质的成分,它们都属于碳氢化合物,是有机合成的好原料,可以制造合成纤维、塑料、橡胶和化肥等等。为了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珍惜有

    34、限的自然资源,人类应有长远的考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如果70年代节约使用化石能源,是从防止世界产生石油危机考虑,进入90年代以后,则不仅是考虑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问题,而且更突出的是世界环境保护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恶化产生的影响。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出席了会议,会上发表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并提出了21世纪议程。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1993年)国 家 排放量(兆吨碳)人均碳(吨)人均消耗(标准吨煤)美 国 原苏联 中 国 日 本 德 国 英 国 加拿大 意大利 法 国 1617

    35、806 751 348 270 67 144 123 120 6.27 2.75 0.64 2.80 3.35 2.89 4.99 2.15 2.09 7.86 4.19 0.6l 3.64 4.18 3.75 7.67 2.74 4.07 世界总计 6420 1.16 1.44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一些大国因为使用化石能源量大,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多。我国人口多,人均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虽低于外国,但是绝对排放量却居世界第三位,当然不可忽视。亚洲地区新兴国家较多,能源消耗量大,预计到2010年,亚洲总能耗将比1992年翻一番,届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占全球的14,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二氧化硫

    36、的排放问题 不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直线上升,其实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令人忧虑,我国几乎40%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威胁。主要是因燃煤过多而使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过高引起的。酸雨对农林业影响巨大,仅南方江浙等七省,因酸雨减产的农田就达1.5亿亩,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受害面积128亿平方米,林业及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发展与环保 现在国际上每年都有能源环境方面的会议,对于使用化石能源的排放标准已有许多限制议案。世界各国能源与环境政策制订者正在研究对策。协调发展与环保的关键还是要在技术上采取必要措施。21世纪的能源与环境 在21世纪,能源与环境将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世界生态平衡和人

    37、类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国际上许多国家政府都把21世纪议程当作制订政策的依据。各方面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类迫切需要解决能源问题的焦点上,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目的,进行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攻克难关,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防止环境退化,各国共担责任。”中国在21世纪议程中提出:“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由于大规模地使用化石能源,导致碳元素的失衡,CO2可在大气中存在数千年,甲烷仅约12年,故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在过去人类历史中大气中CO2的平均含

    38、量为280ppm,而在1994年已经达到358ppm。根据预测CO2浓度增加一倍将导致地表温度上升1.55oC。浓度增加三倍时,其温度将上升4.515oC,此时地球要暖于白垩纪时代恐龙灭绝的时代(比现在的气温高69oC)。由于海水的膨胀及冰山的融化,孟加拉国等大片的土地将会消失,可能发生威力空前巨大的灾难。对环境的预测Unsustainable Energy ConversionEnergy ConverterSKYFossil(CH)EarthGreen House EffectPowerCO2、H2O大气7500森林6100土壤15800海洋表面10200深海381000化石燃料煤4000

    39、0石油5000天然气5000地球上碳的储存形式及存量/亿吨自然界的碳 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约为大气中碳含量的7倍 深海中的碳含量基本平衡,不能吸收 排至大气至的CO2大约一半可被吸收 当化石能源耗尽后,大气中CO2的含量可能增加3倍,达到11001200ppm 可能使地表温度上升310oC 碳元素在煤燃料中蕴藏量最大占80。因此,环境保护的需要将成为煤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氧化碳的减排 对于环境的预测已经得到科学家及各国政府的普遍认同,其结果是京都议定书的签定。由于CO2对环境的影响是积累性的,因此目前的变暖、灾变主要应归罪于发达国家。但中国目前已是CO2排放的第二大国(美国第一)。蒙特利尔会议已经

    40、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也应提出减排CO2的计划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森林草场减少森林草场减少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1)厄尔尼诺现象;(2)土地沙漠化和土壤流失;(3)水资源危机;(4)森林锐减;(5)物种灭绝;(6)“温室效应”明显;(7)酸雨污染日渐普遍;(8)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9)有毒化学物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10)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其发展道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充足的、可靠的洁净能源供应。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是一个富煤、缺油

    41、、少气的国家 截止2002年末,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分别是9971亿吨、227亿吨、4.5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分别是2040亿吨、64亿吨、2.5万亿立方米。200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煤占66.1,油占23.4,天然气占2.7,水能占7.8。因此,无论是能源资源储量,还是能源消费量,目前中国一次能源都是以煤为主,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我国能源的形势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工业的发展,能源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但随着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要求,能源行业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能源资源量的极大不平衡造成能源结构的

    42、不合理,资源量的地域不平衡又造成能源开发利用的困难 作为中国能源的大头,煤炭行业技术条件差,缺乏自我完善的能力。能源利用和开发效率低。能源资源量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与实现小康目标的矛盾。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环保的矛盾依然突出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困难 中国的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具有逆向分布的特点,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及太阳能等均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能源消耗最低的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化石能源。对煤炭而言,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在西部,西部不仅经济发展滞后,而且自然条件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部开采出的煤炭必须长距离运输到我国煤炭消费的重点区域东南沿海地区。尽管煤炭早

    43、已占据我国货运量的首位,但运量需求和运力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资源分布的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也使中国的能源存在诸多问题。能源利用和开发效率低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从产值能耗看,每千克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目前仅为0.36美元,世界平均为1.86美元,日本是5.58美元,法国为3.24美元,韩国为1.56美元,印度为0.72美元。日本是中国的15.5倍,法国是中国的9倍,韩国是中国的4.3倍,印度是中国2倍。从产品能耗看,中国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至90%

    44、,加权平均高40左右。例如,2001年我国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85克每千瓦时,国际先进水平为310克,约高出25;我国吨钢可比能耗平均比围际先进水平高约45;我国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约55。同时,我国国内企业主要产品的能耗,落后的与先进的相差1到4倍。资源与发展的矛盾 能源资源量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与实现小康目标的矛盾。中国化石能源勘探程度低,资源量严重不足。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平均值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天然气更低,仅为二十五分之一。能源消费猛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源消费也快速增加。1990年至2001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

    45、长率为2.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中国能源消费且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份额也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8.4增加到2001年的9.2。200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3.2亿吨标准煤,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需矛盾增加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煤炭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供稍大于求;天然气生产基本满足需求;电力供应总体平衡,局部时有短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使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1993年起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石油净进口量达到7185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10.7,石油净进口量已占我国石油产量

    46、的42.5,占中国石油消费量的29.8。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用汇达165.7亿美元。长远看来,我国的能源供给,煤炭可基本满足要求,油气缺口较大,特别是石油,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的缺口量分别达到1.35亿吨和2.2亿吨左右。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环保的矛盾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酸雨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4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据估计,二氧化硫等对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达GDP的2以上。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85。尽管近几年来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已得到控

    47、制,2000年与1995年相比,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已由2370万吨降至1995万吨,但总量仍然很大。矿山开采往往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废矿废渣占地,从而引起地下水、空气的严重污染。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这种影响更为突出。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亟待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2l世纪行动纲领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群众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也

    48、就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因此,如何保障能源供应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当前迫切需受解决的问题。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供应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近期应把节约放在首要地位。把能源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清洁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要立足国内资源,对紧缺的石油资源,要狠抓替代。特别是要把煤炭液化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同时要鼓励“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解决我国石油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在能源发展中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节能是我国能源可

    49、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积极扶持煤炭工业的发展 大力支持煤炭液化 节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已探明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天然气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发达围家的1/5到1/10。而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很低,节能有很大潜力。我国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40左右。我国发电厂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7.4,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7.3,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58.1。产值能耗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 要在提高热效率降低损耗

    50、的基础上搞外延发展;要在降低厂用电率的基础上搞外延发展;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降低线损,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采取系列措施,降低高峰负荷,减少峰谷差;要提高煤炭开发效率和煤炭质量;要大力开展原材料行业节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开发效率,坚持环境保护,从而使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呈大比例降低,力争做到能源翻一番使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能源结构调整要有序地扩大非煤能源比例,充分利用水能,积极开发油气资源,适度利用核能,积极发展再生能源。能源结构调整措施 推广洁净煤技术,发展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煤炭转化,将其转化为洁净的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能源现状与展望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341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