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

  • 上传人(卖家):gjxwyhcr
  • 文档编号:493242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5.9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由用户(gjxwyhcr)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乌江 两岸 青山 林带 工程 总体 实施方案 示范 文本
    资源描述:

    1、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为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与修复,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建设高质量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理念,通过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色彩,着力解决乌江段两岸水土流失难治理、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林相季相变化多彩、成片零星相间配置、疏密高低错落有致,逐步在乌江两岸形成“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百里乌江画廊美景。根据*要求,结合本区实际

    2、,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地处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东邻彭水县,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区、涪陵区,北与丰都县相连,距市区约130公里。2.地形地貌。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高原中国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区,大娄山与武陵山褶皱地带,境内多深丘、河谷,以山地为主。最高峰仙女山磨槽湾海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对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间。全区除高山和河谷外,只有少而小的平坝,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贯全境,两岸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形成狭窄的河谷。

    3、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全区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5.5%,低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30.3%,中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54.2%,并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3.地质土壤。区属中亚热带四川东北部盆地山地黄壤区。由于地质地貌构成和生物、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土类、土属、土种较多。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面积占58%。其后为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和棕壤,面积分别占14%、12%、12%和3%,另有少量红壤分布,仅占1%。其垂直分布显著:海拔200250米河谷地带分布冲积土,紫色土

    4、常在800米以下,黄壤主要分布在8001500米之间,1500米以上为山地黄棕壤,水稻土则在1000米以下水源较好的地方分布。4.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5,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大于300天,年日照总时数11001610小时。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其中四月至八月降水量占7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适宜众多动植物的生长繁育。主要气象灾害有冰雹、山洪、大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约有五个月的多雨季节,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秋风冷露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区,易遭旱灾。山上山下温差10左

    5、右,立体气候较显著。5.水系。区境内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一级支流乌江由东向西横穿全境,东起木棕河口,西至大溪河口,流程80公里。全区大小河流50多条,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全区流程50公里以上的河流总长度达203.7公里。6.森林资源概况。根据区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林地年度更新成果,全区林地面积227720公顷,其中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面积218818公顷,非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面积8902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281434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66%。林地面积按地类分:其中乔木林地152221公顷;竹林地4698公顷;疏林地2

    6、746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34914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32339公顷,其它灌木林地2575公顷;未成林地14337公顷;苗圃地117公顷;无立木林地2471公顷;宜林地15981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234公顷。(二)社会经济情况。1.行政区划及人口。区共辖26个行政区划单元:包括凤山街道、芙蓉街道、仙女山街道、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平桥镇、火炉镇、鸭江镇、长坝镇、桐梓镇、和顺镇、双河镇、凤来镇、庙垭乡、石桥乡、黄莺乡、沧沟乡、文复乡、土地乡、白云乡、后坪乡、浩口乡、接龙乡、赵家乡、大洞河乡,30个社区,184个行政村。2019年末,按公安户籍统计:全区年末户籍总户数为1

    7、40324户,总人口410520人,按城乡属性分城镇人口121470人,乡村人口289050人,按性别分其中男性214275人,女性196245人。出生人口3608人,死亡人口33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2.社会经济。2019年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965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9559万元,较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5386万元,较上年增长8.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1653万元,较上年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4:37.5:50.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42.8、49.8,分别

    8、拉动经济增长0.5、3.1、3.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613元,较上年增长7.2。二、空间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国土三调数据,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规划区幅员面积25477.4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3355.21公顷,农用地中林地面积18654.02公顷、耕地面积3907.3公顷(其中旱地3576.86公顷,旱地中25度以上坡耕地865.55公顷,水田330.44公顷)、园地425.96公顷、草地26.5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293.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坑塘水面及沟渠)27.57公顷、其它农用地20.1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

    9、791.95公顷,其中,商服用地50.48公顷、住宅用地766.9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3.99公顷、工矿仓储用地258.4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42.1公顷、特殊用地28.9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工建筑用地)108.95公顷、其它建设用地12.19公顷;未利用地面积330.29公顷,其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面及内陆滩涂)284.15公顷、其它土地(岩石裸露地)46.14公顷。(二)林地现状分析。根据区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规划区林地(包括可变林地)总面积19939.29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8.3%。其中,有林地13213

    10、.46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2698.37公顷、竹林地515.09公顷)、疏林地286.97公顷、灌木林地2885.53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2606.42公顷、其它灌木林地279.11公顷)、未成林地1436.2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未成林地1434.58公顷、封育未成林地1.69公顷)、苗圃地33.94公顷、无立木林地267.84公顷、宜林地1811.65公顷、辅助生产林地3.96公顷。(三)规划区内各子项目土地空间分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2434号)精神,下达区202203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总任务13.77万亩

    11、,包括森林数量提升2.65万亩、质量提升11.12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0.8万亩、农村“四旁”植树0.3万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1万亩;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35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0.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涉及景观示范林建设0.5万亩、森林抚育8.94万亩、低效林改造1.48万亩、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0.2万亩。1.森林数量提升土地空间分析。(1)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依据国土三调耕地、林地、园地等地类认定标准,本项目优先在园地中实施,园地数量不足的,可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中实施,项目区园地面积6389.4亩,25度以上坡耕地面

    12、积12983亩,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项目空间充足。(2)农村“四旁”植树。本项目主要在耕地和园地的田间地旁上营造生态林或特色经济林,其次在农民房前屋后、农村道路两旁、江河两侧、农村塘库堰周围及村镇周边见缝插绿,尽量利用零星边角空闲土地开展“四旁”植树。项目区耕地和园地的田间地旁,加上农民房前屋后、农村道路两旁、江河两侧等空闲地面积约有6000余亩,项目总任务为3000亩,实施农村“四旁”植树项目空间充足。(3)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本项目主要是在疏林地及未成林地中通过抚育、补植等措施进行营造林,项目区疏林地及未成林地总面积为25848.6亩,项目总任务10000亩,实施疏林地及未

    13、成林地营造林项目空间充足。(4)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本项目主要是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和坡度小、土质相对好能培养乔木林的灌木林地块开展植树造林。项目区宜林地面积为27174.75亩,项目总任务3500亩,实施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项目空间充足。(5)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本项目主要是在岩溶石漠化生态脆弱区域培育专门用于水土保持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40%的的灌木林。项目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39096.3亩,本项目总任务为2000亩,实施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项目空间充足。2.森林质量提升土地空间分析。(1)景观示范林建设。本项目是在江河两岸重要节点、重要

    14、生态景观区域的有林地,城镇建成区滩涂地和其他可绿化地块等,通过多树种配置,提升生态景观,增加森林观赏性,扩大生态容量。通过调查,项目区重要节点、城镇建成区滩涂地面积约6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5000亩,实施景观示范林建设项目空间充足。(2)森林抚育。本项目主要是在林木生长差、目标树生长受到影响的中幼林地块,通过选择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割灌、割藤、除草等辅助作业,结合松材线虫疫木除治,通过疫木清理、块状或带状采伐、卫生伐、透光伐等方式,实施更替抚育、补植抚育、抚育间伐,提升林分质量。通过调查,项目区中幼林面积达180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89400亩,实施森林抚育项目空间充足。

    15、(3)低效林改造。本项目是在林木生长衰退、地力退化、功能与效益低下,无培育前途,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下的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中实施。项目区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约30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14800亩,实施低效林改造项目空间充足。(4)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本项目主要是在江河两岸沿线城镇的建成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交通码头(港口)的荒裸地、拆迁留下的零星空地、道路及斑块节点空地、需破硬复绿空地和景观差的地块,开展绿化美化,完善绿地系统,不断提升江河两岸绿化品质和生态效果。经调查,项目区包括主城区和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3个建制镇街以及1个白马工业园区,城镇

    16、建成区面积达20000余亩,可绿化面积约3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2000亩,实施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项目空间充足。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保护耕地与造林绿化、生态林与经济林培育、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统筹结合起来,整体谋划乌江干流两岸景观廊道建设,为乌江河岸两侧植被增色添彩,提升乌江沿岸植被益林、护山、固土、涵水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有力推动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二)工作原则。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17、共生,遵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生态,保障民生。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高度关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切实保护江河两岸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良法,推动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绿化与美化、生态与产业、林相与品相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相统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实施,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完善机制,加强科技支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工作。(三)实施范围。乌江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

    18、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面积约38.3万亩,涉及凤山街道、芙蓉街道、仙女山街道、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火炉镇、鸭江镇、和顺镇、沧沟乡、文复乡等11个乡镇(街道)和国有白马山林场(零星国有林),46个行政村。(四)工作目标。在全面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3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用10年左右时间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任务13.77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2.65万亩、质量提升11.12万亩。其中,202年启动示范建设0.95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0.35万亩、质量提升0.6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营造林7.05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2.3万亩、质量提升4.75万亩

    19、;20262030年巩固阶段,质量提升5.77万亩。通过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色彩,力争到2030年,实施范围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得到严格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益林、护山、固土、涵水、拦污和维护生境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更加凸显。努力实现林相季相变化多彩、成片零星相间配置、疏密高低错落有致,逐步在乌江两岸形成“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千里江山乌江画廊美景。四、主要任务发挥好规划管控引领作用,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位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建设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协调统一的空间

    20、规划管控体系。重点实行“三类”分类指导、落实“四带”空间布局,着力提升森林数量、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民生保障。总建设任务13.77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2.6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1.12万亩。其中,202年启动示范建设0.95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0.35万亩、质量提升0.6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营造林7.05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2.3万亩、质量提升4.75万亩;20262030年巩固阶段,质量提升5.77万亩。(一)按照“三种类型”分类指导。1.陡峭峡谷地带生态屏障类。在大溪河口至白马电站、白马加油站至羊角朝阳、羊角九里十三湾、羊角鹅岭至乌江二桥、中咀至江口焦村

    21、坝、银盘电站至黄草、银厂坝至彭水界等陡峭峡谷地区,全面保护峡谷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充分挖掘利用独特气候资源和地理条件,重点布局红枫、黄栌、黄花槐等彩叶林,重塑“千里乌江画廊”,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质量。2.缓坡产业生态屏障类。在石梁河与乌江交汇区、羊角街道朝阳至九里十三湾,羊角街道鹅岭段,乌江二桥至中咀段,江口焦村坝至银盘电站段,黄草至银厂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夯实绿色本底基础,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布局猪腰枣、笋竹、黄腊李、脆冠梨、日本甜柿等特色生态产业,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建设森林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3.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在城区和沿江城镇(白马镇、羊角古镇、江

    22、口镇),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污染防控治理和城乡生态修复,开展城镇及各类园区绿化、零星间隙地植树和林相提升改造,建设江河岸线近绿亲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沿江(河)生态绿化品质和生态屏障功能水平。(二)落实“三带”空间布局。1.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在消落线以上50100米范围,结合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和“乌江岸线整治保护工程”,在城镇搬迁和港口码头整治后腾退的土地、江河两岸公共空间、非城镇建设用地后退蓝线控制区域等开展造林绿化和林相改造,建设生态缓冲隔离带,修复保护两岸生态系统,打造沿江生态廊道。2.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在海拔300800米区域,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23、经果林、中药材、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实施一批特色效益林业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3.高山生态防护林带。在海拔800米以上区域,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加强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实施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补植阔叶树和珍贵树木,增加森林植被,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防护效能。(三)着力提升森林数量。总建设任务2.65万亩,其中202年示范推动阶段0.35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2.3万亩。1.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主要内容:优先选择园地等非耕地实施,园地数量不足的,按照耕地坡度由高到低顺序依次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

    24、要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中实施,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依据国土三调耕地、林地、园地等地类认定标准,采取粮与非粮间作(套种)方式种植农作物。对原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重新种植经济价值高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树种。建设规模:0.8万亩。实施阶段:20222025年攻坚阶段。2.农村“四旁”植树。主要内容:以绿化、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在耕地和园地的田间地旁上营造生态林或特色经济林;在农民房前屋后、农村道路两旁、江河两侧、农村塘库堰周围及村镇周边见缝插绿,尽量利用零星边角空闲土地开展“四旁”植树。农民房前屋后植树应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村道路两旁、塘库堰周围及村镇周边植树由村社统筹组织

    25、,结合乡村振兴,主要栽植珍贵树种、彩叶树种、观花树种、特色水果、木本油料(香料)、木本中药材等有生态、经济、景观价值的树种。建设规模:0.3万亩。实施阶段:20222025年攻坚阶段。3.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主要内容:在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0.2的林地、造林成效验收后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株数80%且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地块,通过抚育、补植等措施促进郁闭成林。建设规模:1万亩。实施阶段:20222025年攻坚阶段。4.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主要内容: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和坡度小、土质相对好能培养乔木林的灌木林地块开展植树造林。建设规模:0.35万

    26、亩。实施阶段:202年示范建设阶段0.15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0.2万亩。5.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主要内容:对“岩溶地区专门用于水土保持防护用途的灌木林和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为主要经营目的、树种为经济林”标准的灌木林地块,开展封禁、抚育、补植、巡护等措施培育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建设规模:0.2万亩。实施阶段:202年示范建设阶段。(四)着力提升森林质量。1.景观示范林建设。主要内容:在江河两岸重要节点、重要生态景观区域、城镇建成区滩涂地和其他可绿化地块等,通过多树种配置,提升生态景观,增加森林观赏性,扩大生态容量。建设规模:0.5万亩。实施阶段:20

    27、2年示范建设阶段0.1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0.4万亩。2.森林抚育。主要内容:对林木生长差、目标树生长受到影响的中幼林地块,通过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割灌、割藤、除草等辅助作业,结合松材线虫疫木除治,通过疫木清理、块状或带状采伐、卫生伐、透光伐等方式,实施更替抚育、补植抚育、抚育间伐,提升林分质量。建设规模:8.94万亩。实施阶段:202年示范建设阶段0.5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4万亩,20262030年巩固阶段4.44万亩。3.低效林改造。主要内容:对林木生长衰退、地力退化、功能与效益低下,无培育前途,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下的低质低效有林地和

    28、灌木林地,通过更新造林,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提升林地质量,提高林分效益。建设规模:1.48万亩。实施阶段:20222025年攻坚阶段0.25万亩,20262030年巩固阶段1.23万亩。4.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主要内容:包括江河两岸沿线城镇的建成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交通码头(港口)的荒裸地、拆迁留下的零星空地、道路及斑块节点空地、需破硬复绿空地和景观差的地块,开展绿化美化,完善绿地系统,不断提升江河两岸绿化品质和生态效果。建设规模:0.2万亩。实施阶段:20222025年攻坚阶段0.1万亩,20262030年巩固阶段0.1万亩。(五)着力提升综合效益。1.增加岸线植被覆盖,增强生态防

    29、护功能。围绕“两岸青山、一江碧水”生态建设目标,优化营造林方式,强化生态经济效益兼具的复合经营,乔灌草结合,丰富江河岸线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稳定、健康的林草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千里林带在江河生态修复中降水拦蓄、污水净化、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系统性作用,以及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综合屏障功能。2.丰富两岸生态景观,提高生态景观品位。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总体布局,选择适宜的有较高季相变化的树种开展营造林,丰富森林层次结构,凸显四季自然变化,将乌江段建设成风景带、旅游带、经济带,促进乌江沿线生态旅游业发展,为经济绿色发展开拓新路径。3.实施系统综合治

    30、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修复保护和乡村规划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沿江城镇坡地绿化和公园建设,农村山体和“四旁”绿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发展木本油料、特色林果、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六)着力加强生态保护。1.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强化林地分级和差别化管理;严格执行公益林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公益林监管;全面保护天然林;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探索古树名木保护体制机制,做好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灾害防控,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抓好森林火险、重大有害生物等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及

    31、大数据平台建设。2.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统筹谋划江河溪涧库塘堰渠等湿地生态系统,突出对现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保持湿地面积不减少。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加强对山体、河谷、半岛、江心岛等近湿地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确保湿地及周边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3.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完善管护设施和管理机构,提高监管能力。开展自然保护地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监察等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重点水域生态修复、珍稀濒危

    32、物种拯救与救护等工作,开展乌江段林业资源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建立林业物种资源数据库。4.加强林业执法监管。完善林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建立与公安机关的协同配合机制,加强林业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草原和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推进执法机制创新。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林草资源损害、生态价值损失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七)着力强化民生保障。针对乌江两岸城镇聚集,人口稠密,生态承载超负荷,坡耕地水土流失较重等实际问题,引导居住在生态脆弱地区的原住居民实施生态搬迁,加大生态搬迁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生态公益岗位供给。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大政策、

    33、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强化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有机联结。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完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非国有林生态赎买,增加农民生态林财产性收入。五、投资估算(一)投资概算。1.测算标准。根据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渝林生20211号)、市林业局关于印发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营造林市级、国家级补助测算标准的函(渝林函202123号)规定,建设内容和

    34、投资补助标准,结合实际,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补助标准为:(1)森林数量提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建设补助标准每亩15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600元,区县统筹每亩900元。农村“四旁”植树:建设补助标准每亩15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300元,区县统筹每亩1200元。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建设补助标准每亩8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200元,区县统筹每亩600元。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建设补助标准每亩5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200元,区县统筹每亩300元。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建设补助标准每亩5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200元,区县统筹每亩300元。(2)森

    35、林质量提升。景观示范林建设:建设补助标准每亩45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2000元,区县统筹每亩2500元。森林抚育:建设补助标准每亩10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600元,区县统筹每亩400元。低效林改造:建设补助标准每亩10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400元,区县统筹每亩600元。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建设补助标准每亩3500元。其中,市级补助每亩2000元,区县统筹每亩1500元。2.测算结果。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建设投资共16095万元,其中:(1)按建设内容分:森林数量提升2725万元。其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1200万元、农村“四旁”植树450万元、

    36、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800万元、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175万元、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100万元。森林质量提升13370万元。其中景观示范林建设2250万元、森林抚育8940万元、低效林改造1480万元、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700万元。(2)按实施阶段分:示范推动阶段(202年)1125万元,攻坚阶段(20222025年)8950万元,巩固阶段(20262030年)6020万元。(二)资金来源。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建设投资共16095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奖补资金和区县统筹植被恢复费返还资金。其中,市级及以上奖补资金8236万元、区县统筹植被恢复费返还资金7859万元。

    37、六、效益分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生态效益。1.调节气候。森林对于调节气候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森林庞大起伏的树冠,拦阻了太阳辐射带来的光和热,大约有20%25%的热量被反射回空中,约35%的热量被树冠吸收,树木本身旺盛的蒸腾作用也消耗了大量的热能,所以森林环境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据测定,夏天有林荫的地方要比空旷地气温低35,而在冬季,有林地区要比无林地区的气温高出24。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建成后,全区的森林资源面

    38、积进一步增加,森林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会对区的气候起到明显的调节作用。2.净化空气。森林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主要表现在吸收污染物、阻滞粉尘、杀灭病菌、降低噪声、提供负离子等方面,按等量替代方法计算,每亩森林每年可释放氧气12吨,吸收二氧化碳1.332.66吨。项目实施完成后,全区森林面积将增加13.77万亩,每年可释放氧气1428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8.336.6万吨。可提升区域内空气质量,平衡区域内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气候变暖、环境变差等负面效应。3.涵养水源。森林具有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作用,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资料,每亩森林可蓄水

    39、100立方米/年。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增加蓄水1377万立方米/年,将大大增加森林调控水资源的能力。4.水土保持。森林凭借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及强壮且成网络的根系截留大气降水,减少或免遭雨滴对土壤表层的直接冲击,有效的固持土体,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蚀,使土壤流失量大大降低。(二)经济效益。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防灾减灾及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全面的促进作用。1.直接经济效益。一是林产品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通过实施科学培育、定向经营、政策扶持和科技兴林等措施和手段,巩固、提升和发展用材林及林产品、

    40、花卉和林木种苗、高效经济林及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化了林业产业结构,林业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将得到提高。二是森林生态景观效益。区域内生态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森林游憩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改善区生态景观风貌,有利于推动区旅游产业发展。2.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约经济效益上。一是节约自然灾害防治费用。实施后,本辖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大气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等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有效防止洪涝灾害、滑坡及山石塌方等自然灾害。二是节约健康治疗费用。规划实施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健疗养功能得到全面增强,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将有效减

    41、少住院看病支出和社会保险支出等。(三)社会效益。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力从事植树造林、苗木培育、抚育管理等生产活动,为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促进脱贫攻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社会参与、全民植树造林,大力宣传生态文化,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意识。1.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绿化提升,形成以森林组团和生态廊道为主的森林网络系统。随着这一绿色、健康的生态系统建成,将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游憩、娱乐场所。置身于广阔的绿色海洋之中,享受着回归自然的生活乐趣,浴净身心,消除疲劳。同时,

    42、还能丰富生物科学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爱护环境、崇尚自然的氛围越来越浓,城市森林作为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的最直接载体,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动植物和森林文化的机会和场所。2.提升城市形象。优美的环境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城市的竞争力,推动区域建设发展。实施完成后,将为区构筑功能完善的生态屏障,使区城市形象进一步彰显,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生态文明进一步提高,使宜居宜业的城乡一体生态环境成为区一张靓丽的名片。3.巩固扶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现代林业建设实施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为人民提供许多直接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

    43、上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很多项目都位于脱贫村区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优先使用脱贫户劳动力,这将直接增加当地脱贫户的经济收入。此外,项目的实施,也会拉动种苗、花卉、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间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通过国土绿化提升建设,坚持林业产业扶贫与林业生态扶贫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林业产业,巩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乡村振兴建设。4.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绿化建设的深入,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效益的发挥,一大批特色经济林基地的建立,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森林资源的增长,也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森林

    44、旅游业的兴起,将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开展新农村绿化美化、通道河道绿化,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对提升兴林富民水平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七、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把“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纳入全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工作重点内容,全面推行“林长制”和“河长制”,落实乡镇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完善细化配套政策措施,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考核“五到”乡镇,确保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二)强化用地和资金落实。积极争取国家核减我区长江两岸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植树造林空间创造条

    45、件。充分利用各类园区绿化用地和农村“四旁”土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地适树种植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果林,切实破解生态修复任务重与绿色生态廊道空间不足的用地矛盾。积极争取国家三峡后续、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等重点项目支持,市、区县落实财政预算资金用于“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统筹使用生态转移支付、森林植被恢复费返还等资金,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多元投入和市场运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确保“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资金足额到位。(三)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开展造林栽培、复合经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技术集成研发,筛选一批适宜不同区域的营造林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加

    46、大森林火灾、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灾害防控、林特资源开发加工利用、森林旅游康养等实用技术运用。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和保障性苗圃建设,做好种苗生产和调剂,严格使用良种壮苗,实行种苗管理“一签两证”制度。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构建远程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确保造林绿化质量和效益。(四)强化考核与宣传。加强和改进国土绿化工作考核,建立完善工作督查、情况通报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各级领导带头参加全民义务植树,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介加强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深入宣传“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

    47、附件: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区级部门任务分解表附件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区级部门任务分解表总体任务空间区划实施项目目标任务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一)着力提升森林数量生产空间调结构农业种植结构调新(改)造林新(改)造特色经果林0.8万亩。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对生产空间中的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进行补植管护,人工促进郁闭成林1万亩。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生活空间增绿量农村“四旁”植树在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在水系周边种植护岸及水源涵养林,在田边土坎栽植珍贵经济树种,在房前屋后和乡村公共区域种植经果林或彩叶树种,开展“四旁”植树0.3万亩。区林业局

    48、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利局生态空间挖潜力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通过对项目区内宜林地实施人工造林,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补植管护和封山育林等措施,申请认定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0.2万亩。区林业局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实施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35万亩。区林业局(二)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生态空间促提升景观示范林建设在江河两岸的重要生态景观节点区域,围绕体现森林季相变化、提升森林景观价值进行综合改造,建设季相变化示范林0.5万亩。区林业局低效林改造对规划区内林分系统功能退化的有林地和经济效益差的经济林进行提升改造1.48万亩。区林业局区农业农村委森林抚育对生长不良的中幼林和近熟林,通过抚育、补植、间伐等人工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3242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