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由用户(gjxwyhcr)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乌江 两岸 青山 林带 工程 总体 实施方案 示范 文本
- 资源描述:
-
1、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为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与修复,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建设高质量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理念,通过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色彩,着力解决乌江段两岸水土流失难治理、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林相季相变化多彩、成片零星相间配置、疏密高低错落有致,逐步在乌江两岸形成“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百里乌江画廊美景。根据*要求,结合本区实际
2、,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地处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东邻彭水县,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区、涪陵区,北与丰都县相连,距市区约130公里。2.地形地貌。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高原中国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区,大娄山与武陵山褶皱地带,境内多深丘、河谷,以山地为主。最高峰仙女山磨槽湾海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对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间。全区除高山和河谷外,只有少而小的平坝,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贯全境,两岸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形成狭窄的河谷。
3、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全区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5.5%,低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30.3%,中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54.2%,并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3.地质土壤。区属中亚热带四川东北部盆地山地黄壤区。由于地质地貌构成和生物、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土类、土属、土种较多。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面积占58%。其后为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和棕壤,面积分别占14%、12%、12%和3%,另有少量红壤分布,仅占1%。其垂直分布显著:海拔200250米河谷地带分布冲积土,紫色土
4、常在800米以下,黄壤主要分布在8001500米之间,1500米以上为山地黄棕壤,水稻土则在1000米以下水源较好的地方分布。4.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5,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大于300天,年日照总时数11001610小时。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其中四月至八月降水量占7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适宜众多动植物的生长繁育。主要气象灾害有冰雹、山洪、大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约有五个月的多雨季节,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秋风冷露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区,易遭旱灾。山上山下温差10左
5、右,立体气候较显著。5.水系。区境内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一级支流乌江由东向西横穿全境,东起木棕河口,西至大溪河口,流程80公里。全区大小河流50多条,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全区流程50公里以上的河流总长度达203.7公里。6.森林资源概况。根据区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林地年度更新成果,全区林地面积227720公顷,其中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面积218818公顷,非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面积8902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281434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66%。林地面积按地类分:其中乔木林地152221公顷;竹林地4698公顷;疏林地2
6、746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34914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32339公顷,其它灌木林地2575公顷;未成林地14337公顷;苗圃地117公顷;无立木林地2471公顷;宜林地15981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234公顷。(二)社会经济情况。1.行政区划及人口。区共辖26个行政区划单元:包括凤山街道、芙蓉街道、仙女山街道、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平桥镇、火炉镇、鸭江镇、长坝镇、桐梓镇、和顺镇、双河镇、凤来镇、庙垭乡、石桥乡、黄莺乡、沧沟乡、文复乡、土地乡、白云乡、后坪乡、浩口乡、接龙乡、赵家乡、大洞河乡,30个社区,184个行政村。2019年末,按公安户籍统计:全区年末户籍总户数为1
7、40324户,总人口410520人,按城乡属性分城镇人口121470人,乡村人口289050人,按性别分其中男性214275人,女性196245人。出生人口3608人,死亡人口33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2.社会经济。2019年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965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9559万元,较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5386万元,较上年增长8.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1653万元,较上年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4:37.5:50.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42.8、49.8,分别
8、拉动经济增长0.5、3.1、3.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613元,较上年增长7.2。二、空间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国土三调数据,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规划区幅员面积25477.4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3355.21公顷,农用地中林地面积18654.02公顷、耕地面积3907.3公顷(其中旱地3576.86公顷,旱地中25度以上坡耕地865.55公顷,水田330.44公顷)、园地425.96公顷、草地26.5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293.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坑塘水面及沟渠)27.57公顷、其它农用地20.1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
9、791.95公顷,其中,商服用地50.48公顷、住宅用地766.9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3.99公顷、工矿仓储用地258.4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42.1公顷、特殊用地28.9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工建筑用地)108.95公顷、其它建设用地12.19公顷;未利用地面积330.29公顷,其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面及内陆滩涂)284.15公顷、其它土地(岩石裸露地)46.14公顷。(二)林地现状分析。根据区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总体规划区林地(包括可变林地)总面积19939.29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8.3%。其中,有林地13213
10、.46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2698.37公顷、竹林地515.09公顷)、疏林地286.97公顷、灌木林地2885.53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2606.42公顷、其它灌木林地279.11公顷)、未成林地1436.2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未成林地1434.58公顷、封育未成林地1.69公顷)、苗圃地33.94公顷、无立木林地267.84公顷、宜林地1811.65公顷、辅助生产林地3.96公顷。(三)规划区内各子项目土地空间分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2434号)精神,下达区202203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总任务13.77万亩
11、,包括森林数量提升2.65万亩、质量提升11.12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0.8万亩、农村“四旁”植树0.3万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1万亩;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35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0.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涉及景观示范林建设0.5万亩、森林抚育8.94万亩、低效林改造1.48万亩、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0.2万亩。1.森林数量提升土地空间分析。(1)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依据国土三调耕地、林地、园地等地类认定标准,本项目优先在园地中实施,园地数量不足的,可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中实施,项目区园地面积6389.4亩,25度以上坡耕地面
12、积12983亩,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项目空间充足。(2)农村“四旁”植树。本项目主要在耕地和园地的田间地旁上营造生态林或特色经济林,其次在农民房前屋后、农村道路两旁、江河两侧、农村塘库堰周围及村镇周边见缝插绿,尽量利用零星边角空闲土地开展“四旁”植树。项目区耕地和园地的田间地旁,加上农民房前屋后、农村道路两旁、江河两侧等空闲地面积约有6000余亩,项目总任务为3000亩,实施农村“四旁”植树项目空间充足。(3)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本项目主要是在疏林地及未成林地中通过抚育、补植等措施进行营造林,项目区疏林地及未成林地总面积为25848.6亩,项目总任务10000亩,实施疏林地及未
13、成林地营造林项目空间充足。(4)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本项目主要是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和坡度小、土质相对好能培养乔木林的灌木林地块开展植树造林。项目区宜林地面积为27174.75亩,项目总任务3500亩,实施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项目空间充足。(5)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本项目主要是在岩溶石漠化生态脆弱区域培育专门用于水土保持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40%的的灌木林。项目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39096.3亩,本项目总任务为2000亩,实施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项目空间充足。2.森林质量提升土地空间分析。(1)景观示范林建设。本项目是在江河两岸重要节点、重要
14、生态景观区域的有林地,城镇建成区滩涂地和其他可绿化地块等,通过多树种配置,提升生态景观,增加森林观赏性,扩大生态容量。通过调查,项目区重要节点、城镇建成区滩涂地面积约6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5000亩,实施景观示范林建设项目空间充足。(2)森林抚育。本项目主要是在林木生长差、目标树生长受到影响的中幼林地块,通过选择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割灌、割藤、除草等辅助作业,结合松材线虫疫木除治,通过疫木清理、块状或带状采伐、卫生伐、透光伐等方式,实施更替抚育、补植抚育、抚育间伐,提升林分质量。通过调查,项目区中幼林面积达180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89400亩,实施森林抚育项目空间充足。
15、(3)低效林改造。本项目是在林木生长衰退、地力退化、功能与效益低下,无培育前途,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下的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中实施。项目区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约30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14800亩,实施低效林改造项目空间充足。(4)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本项目主要是在江河两岸沿线城镇的建成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交通码头(港口)的荒裸地、拆迁留下的零星空地、道路及斑块节点空地、需破硬复绿空地和景观差的地块,开展绿化美化,完善绿地系统,不断提升江河两岸绿化品质和生态效果。经调查,项目区包括主城区和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3个建制镇街以及1个白马工业园区,城镇
16、建成区面积达20000余亩,可绿化面积约3000亩,本项目总任务为2000亩,实施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项目空间充足。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保护耕地与造林绿化、生态林与经济林培育、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统筹结合起来,整体谋划乌江干流两岸景观廊道建设,为乌江河岸两侧植被增色添彩,提升乌江沿岸植被益林、护山、固土、涵水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有力推动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二)工作原则。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17、共生,遵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生态,保障民生。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高度关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切实保护江河两岸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良法,推动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绿化与美化、生态与产业、林相与品相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相统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实施,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完善机制,加强科技支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工作。(三)实施范围。乌江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
18、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面积约38.3万亩,涉及凤山街道、芙蓉街道、仙女山街道、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火炉镇、鸭江镇、和顺镇、沧沟乡、文复乡等11个乡镇(街道)和国有白马山林场(零星国有林),46个行政村。(四)工作目标。在全面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3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用10年左右时间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任务13.77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2.65万亩、质量提升11.12万亩。其中,202年启动示范建设0.95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0.35万亩、质量提升0.6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营造林7.05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2.3万亩、质量提升4.75万亩
19、;20262030年巩固阶段,质量提升5.77万亩。通过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色彩,力争到2030年,实施范围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得到严格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益林、护山、固土、涵水、拦污和维护生境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更加凸显。努力实现林相季相变化多彩、成片零星相间配置、疏密高低错落有致,逐步在乌江两岸形成“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千里江山乌江画廊美景。四、主要任务发挥好规划管控引领作用,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位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建设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协调统一的空间
20、规划管控体系。重点实行“三类”分类指导、落实“四带”空间布局,着力提升森林数量、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民生保障。总建设任务13.77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2.6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1.12万亩。其中,202年启动示范建设0.95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0.35万亩、质量提升0.6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营造林7.05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2.3万亩、质量提升4.75万亩;20262030年巩固阶段,质量提升5.77万亩。(一)按照“三种类型”分类指导。1.陡峭峡谷地带生态屏障类。在大溪河口至白马电站、白马加油站至羊角朝阳、羊角九里十三湾、羊角鹅岭至乌江二桥、中咀至江口焦村
21、坝、银盘电站至黄草、银厂坝至彭水界等陡峭峡谷地区,全面保护峡谷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充分挖掘利用独特气候资源和地理条件,重点布局红枫、黄栌、黄花槐等彩叶林,重塑“千里乌江画廊”,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质量。2.缓坡产业生态屏障类。在石梁河与乌江交汇区、羊角街道朝阳至九里十三湾,羊角街道鹅岭段,乌江二桥至中咀段,江口焦村坝至银盘电站段,黄草至银厂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夯实绿色本底基础,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布局猪腰枣、笋竹、黄腊李、脆冠梨、日本甜柿等特色生态产业,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建设森林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3.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在城区和沿江城镇(白马镇、羊角古镇、江
22、口镇),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污染防控治理和城乡生态修复,开展城镇及各类园区绿化、零星间隙地植树和林相提升改造,建设江河岸线近绿亲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沿江(河)生态绿化品质和生态屏障功能水平。(二)落实“三带”空间布局。1.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在消落线以上50100米范围,结合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和“乌江岸线整治保护工程”,在城镇搬迁和港口码头整治后腾退的土地、江河两岸公共空间、非城镇建设用地后退蓝线控制区域等开展造林绿化和林相改造,建设生态缓冲隔离带,修复保护两岸生态系统,打造沿江生态廊道。2.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在海拔300800米区域,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23、经果林、中药材、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实施一批特色效益林业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3.高山生态防护林带。在海拔800米以上区域,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加强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实施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补植阔叶树和珍贵树木,增加森林植被,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防护效能。(三)着力提升森林数量。总建设任务2.65万亩,其中202年示范推动阶段0.35万亩,20222025年攻坚阶段2.3万亩。1.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主要内容:优先选择园地等非耕地实施,园地数量不足的,按照耕地坡度由高到低顺序依次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
24、要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中实施,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依据国土三调耕地、林地、园地等地类认定标准,采取粮与非粮间作(套种)方式种植农作物。对原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重新种植经济价值高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树种。建设规模:0.8万亩。实施阶段:20222025年攻坚阶段。2.农村“四旁”植树。主要内容:以绿化、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在耕地和园地的田间地旁上营造生态林或特色经济林;在农民房前屋后、农村道路两旁、江河两侧、农村塘库堰周围及村镇周边见缝插绿,尽量利用零星边角空闲土地开展“四旁”植树。农民房前屋后植树应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村道路两旁、塘库堰周围及村镇周边植树由村社统筹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