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地面解决方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透水地面解决方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透水 地面 解决方案
- 资源描述:
-
1、高渗透区域建设解决方案高渗透区域建设解决方案2014.1.28l高渗透地面促渗措施目录l有组织排、渗措施l湿地系统强化措施一、解决措施一、解决措施二、渗透技术二、渗透技术l高承载地面植草系统l高承载透水艺术地坪系统一、解决措施一、解决措施一、高渗透地面促渗措施一、高渗透地面促渗措施 1、控制地面硬化面积(建筑、地库综合投影面积)在30%以下;2、绿化面积满足45%以上;3、采用高渗透材料进行地面硬化;4、渗水不利区域采用砂、石回填,盲管系统促渗。5、采用本区域材料景观施工,保证自然材料原始渗水性能。绿地等非硬化地面绿地等非硬化地面 绿地是非硬化地面,是雨水下渗的主要途径。绿地是很好的渗透设施,
2、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植物根系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为了增强绿地的入渗能力,可在绿地设计时增加绿地中乔冠草的合理搭配绿地中乔冠草的合理搭配,同时还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保育径流的速度,延长径流在绿地中的滞留时间;此外,在竖向设计上,利用微地形的起伏微地形的起伏延长地表水流动的时间和距离,使降雨最大程度的回渗。地形处理时,应避免做较大的地形起伏,多做缓坡,以免在降雨较大时造成水土流失。如无法避免的出现陡坡,则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分段拦截分段拦截。如可以通过低矮植物,也可以设置结合景观美学的人工砌体或者截水沟进行拦截。道路、广场等硬化地面道路、广场等硬化地面 在满足功能
3、要求的前提下,公园道路、广场利用透透水性地面水性地面可以有效增加地面的渗水性。常用的透水性材料有嵌草路面和草皮砖、渗水性地砖、各种疏松粒料(卵石、碎石、木屑等)、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等。草皮砖因有草类植物生长,与多孔沥青及混凝土地面相比,能更有效地收集雨水径流。利用道路与绿地的高度差进行雨水收集,即将绿地低于路面10 20 cm 建成下凹式绿地。研究表明,下凹绿地的雨水入渗量是绿地高于路面入渗量的3 4 倍。广场雨水收集可以采用广场坡度将雨水汇集到广场边缘,流入设置在广场外围的种植池内,通过种植池的植物对雨水进行初期净化处理,提升水质,当雨水过大时,可通过溢水管将水排至蓄水系统。对于有设置水景
4、的广场则可直接将初期雨水弃流后,通过集雨口的滤网对雨水进行简单过滤后进入水景系统。二、有组织排、渗措施二、有组织排、渗措施 1、生态区域污废水“零排放”;2、旱季中水补充浇灌,满足全年饱和渗水;3、雨季减少地表径流,满足自然渗水量;4、建筑、地库顶面有组织排水,满足地面渗透要求。屋顶排水屋顶排水 屋顶雨水的集蓄利用是将屋顶作为集雨面,通过收集 落雨管 滤池 贮水系统等渠道利用雨水。除此之外屋顶绿化也是降低屋面径流,有效利用屋面雨水的主要途径。城市绿地中的建筑所占比例一般较小,该部分的雨水建议以收集集蓄利用为主。园林绿地中的建筑多为单栋建筑,在集蓄利用中需修建分散的集蓄利用系统来容纳屋顶雨水,或
5、者与铺装广场雨水以及园林建筑内产生的污水合并处理。屋面雨水水质较绿地水质差,尤其是降雨初期的雨水,携带了大量屋顶污染物,从雨水处理的角度看,需要将初雨径流弃流。弃流的雨水可以进入城市污水管网,也可以雨后排放到绿地中,充分利用绿地土壤的净化能力。三、湿地系统强化措施三、湿地系统强化措施1、发挥人工湿地净化效能;2、利用人工湿地提高水量渗透:日常水量供应的不间断性;3、湿地生态系统强化水分涵养即渗透。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