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答题 技巧 大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页,共101页。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第二页,共101页。答案 1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1分)分)写春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写春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分)分)乐景哀情,乐景哀情,从反面衬托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从反面衬托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1分)分)2 这两句诗使用拟人手法,构思新奇,貌似不这两句诗
2、使用拟人手法,构思新奇,貌似不合常理,实则曲折巧妙。(合常理,实则曲折巧妙。(2分)分)第三句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把恨引长。(2分)分)第三页,共101页。春日京中有怀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上林苑里
3、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释注释】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风日,春光风物。道,说。长安。风日,春光风物。道,说。1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并作简要分析。2、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
4、,你是、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如何理解的?(第四页,共101页。【答案】1、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像东都洛阳朋友们像东都洛阳朋友们“尽兴尽兴”赏景,一虚一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实,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花发”与与“叶新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2、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
5、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第五页,共101页。教学目标分析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卷的诗词鉴赏题,总结出题规律、题目类型总结答题模式,学习在操作中规范答题语言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术语的使用第六页,共101页。第第第七页,共101页。1 1、鉴赏诗歌、鉴赏诗歌作品的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达技巧。2 2、评价诗歌、评价诗歌作品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一、明确考纲要求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考什么)
6、第八页,共101页。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第九页,共101页。2 2、鉴赏古诗的语言、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第十页,共101页。第十一页,共101页。第十二页,共101页。二、近年考题二、近年考题 浏览与简析浏览与简析 (怎么考)(怎么考)第十三页,共101页。200
7、7-年高考语文试题海宁卷古诗鉴赏考点 07年 小斋即事刘一止 宋 五律 写志 2题3问 11分 内容手法 情感 08年题李世南画扇蔡肇 宋 七绝 题画 2题4问 11分 内容景趣效果 09年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宋词 田园 2题4问 11分 内容手法情感构思 10年 雨雪曲 江总 南朝陈 乐府诗边塞2题4问 11分 环境内容效果情感第十四页,共101页。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四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理。且离不开景、情、境
8、、理。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三是篇幅短小,基本取材于诗歌的律绝,词曲的小令。四是文本基本取材于唐宋。第十五页,共101页。第十六页,共101页。应该说,试题充分考虑到考生与传应该说,试题充分考虑到考生与传统诗歌的隔阂,取材、命题较为浅统诗歌的隔阂,取材、命题较为浅易。但古诗鉴赏却年年失分严重。易。但古诗鉴赏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题不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题不规范、不完整,容易漏掉一些要点,范、不完整,容易漏掉一些要点,只能只能“意会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而不能有效地“言言传传”,殊为可惜。,殊为可惜。第十七页,共101页。第一种模式第一种
9、模式 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第十八页,共101页。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
10、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第十九页,共101页。练习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第二十页,共101页。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美丽的初春景象(步步骤一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11、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构成一幅沙洲上静睡不动。构成一幅明净绚丽明净绚丽的的春景图。春景图。(步骤二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后愉悦闲适愉悦闲适的心境。的心境。(步骤三步骤三)第二十一页,共101页。答案:答案:“片云片云”“孤月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片云”在空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我”都孤都孤独寂寞。独寂寞。“落日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上句“落日落日”的意
12、象相对,的意象相对,虚实结合。虚实结合。两联两联情景交融,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冷清清意境。意境。概括,概括,高考示例高考示例第二十二页,共101页。秋夜朱淑贞秋夜朱淑贞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此诗无一“情情”字,而无处不含字,而无处不含“情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简要分析诗
13、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凉。答:凉。“凉凉”字既写秋夜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字既写秋夜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凄凉(或心凉)。由感受床上之月凉巧妙过渡到写凄凉(或心凉)。由感受床上之月凉巧妙过渡到写天上之月透过梧桐缺处照耀,使凉床、月影与梧桐天上之月透过梧桐缺处照耀,使凉床、月影与梧桐这样的景与深夜无眠的愁情有机交融,共同营造出这样的景与深夜无眠的愁情有机交融,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练习操作练习操作第二十三页,共101页。第二十四页,共101页。第二十五页,共101页。莲莲由于由于“莲莲”与与“怜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音同,借以表达爱情。梧桐梧桐是凄
14、凉悲伤的象征。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常指代这类情感。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常指代这类情感。蝉蝉 寒蝉常常是悲凉惆怅的代名词。寒蝉常常是悲凉惆怅的代名词。鸿雁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西风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西路西路(秋天),(秋天),西成西成(秋收),(秋收),阳月阳月(农历十月),(农历十月),散散发发(在家闲居状),(在家闲居状),九重九重(京城或帝宫)等(京城或帝宫)
15、等第二十六页,共101页。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用 XXXX这一手法的?这一手法的?第二十七页,共101页。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写作表现手法分写作手法、表达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手法、表达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第二十八页,共101页。第二十九页,共101页。艺
16、术手法艺术手法1 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2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3 3 修辞方法修辞方法4 4 结构技巧结构技巧第三十页,共101页。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抒情、描写描写。抒情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1 1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2 2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即事感怀3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托物寓理4 4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喻今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怀古伤今5 5用典抒情用典抒情 描写:描写:白描白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17、等侧面描写等第三十一页,共101页。表现手法表现手法1 1、比兴、比兴/用典用典/对比对比2 2、衬托衬托:以动衬静: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3 3、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侧面虚写 /曲写(对写)曲写(对写):如以: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4 4、渲染、渲染/烘托烘托5 5、白描、白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6 6、象征、象征/托物言志托物言志7 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情、直抒胸臆8 8、侧面描写侧面描
18、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9.9.化虚为实化虚为实10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1 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写实和夸张田园乐写景方法:写景方法:衬托衬托渲染渲染 运用修辞联想想象运用修辞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诗中有画色彩搭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诗画结合 高高低低远近远近动静明暗虚实结合动静明暗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工笔细描 粗粗笔勾勒笔勾勒 乐景写哀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哀景写乐第三十二页,共101页。0101、比兴:渲染或导引、比兴:渲染或导引02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比喻:突出、化虚
19、为实0303、比拟:形象生动、比拟:形象生动0404、对偶:整齐含蓄、对偶:整齐含蓄0505、对比:鲜明突出、对比:鲜明突出06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07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双关:含蓄委婉、趣味08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夸张:浪漫、突出醒目0909、借代:简练含蓄、借代:简练含蓄1010、互文:言简意赅、互文:言简意赅11 11、反问、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设问:承启深化、强调1212、反复:强调突出、反复:强调突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第三十三页,共101页。结构技巧结构技巧 诗歌常见的技巧:诗歌常见的技巧:首尾照应首尾照应 过渡过渡 开门见山开门见
20、山 铺垫铺垫 层层深入层层深入 伏笔伏笔 先总后分先总后分 照应等照应等 先景后情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第三十四页,共101页。主要有:(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鹂空好音”等。(2)联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对比。(4)白描。白描。如“春种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21、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第三十五页,共101页。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体现,点出特点和效果。体现,点出特点和效果。(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的感情。第三十六页,共101页。练习示例 早行早行 陈与义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
22、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草虫鸣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寞。(步骤三步骤三)第三十七页,共101页。端居端居 李商隐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
23、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明确:明确:(步骤一)(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步骤二)(步骤二)诗人借助对诗人借助对“青苔青苔”、“红树红树”以以及及“雨雨”景、景、“月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三)(步骤三)表达了悲愁,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从其他角度
24、(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第三十八页,共101页。除除 夜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第三句采用曲写第三句采用曲写(对写对写)/侧面虚写的写法侧面虚写的写法(步骤一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我”,这其实正,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
25、念故乡和亲人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步骤二)。这样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切,感人至深(步骤三)(步骤三)。1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课堂课堂练习练习第三十九页,共101页。春行即兴春行即兴李华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