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体系解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评价指标体系解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评价 指标体系 解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与合格评估指标体系陈小虎2015年1月提纲一、合格评估的新理念二、合格评估的主要目的(内容)三、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四、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几个特点五、如何理解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六、指标体系方案七、合格评估指标简要解读八、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调整说明23一、合格评估的新理念1、合格评估2、新理念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学校是质量保障和评估的主体以生为本,为生服务二、合格评估的主要目的(内容)1、努力实现“四个促进”促经费投入增加促办学(教学)条件改善促教学管理规范促教学质量提高 2、达到“三个基本”办学(教学)条件基本达标3、切实体现“二个突出”突出服务地方(区域)行
2、业指向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向4、有效进行“一个引导”引导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45三、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 继承性:原方案框架和原则上的继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但内容、内涵均有较大变化。发展性:针对新建本科特点、历史阶段使命等基本内容的分类评价和针对性。62、导向性原则 依据教育规划纲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指标体系设计上注重三个规律的和谐统一。1)适应高等教育(高校教学)的共同规律 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办学定位服务、人才规格应用)3)适应人的生命需
3、要的基本规律三、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73、可操作性原则 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合格指标体系的分类体现(医学、艺术、民办等)三、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8四、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几个特点 1、强调了领导作用,要求学校各级领导班子遵循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2、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引导新建本科学校合理定位,立足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新建本科学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3、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调了教师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培训。4、强调教学经费投入,特别是政府对学校生均拨款的保障。9 5、强调了专业结构优化和课程建
4、设,注重专业布局与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6、强调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7、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了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强调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8、强调产出导向,注重师生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就业情况考察。9、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格培养,体现了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四、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几个特点10五、如何理解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1、指标的基本(合格)性与发展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开放性、创新性、多样性)2、指标的硬要求和软保障硬要求:利用率:发展导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审核式的相关核心要求)
5、11 3、教学应用人本三位一体 教学:教学中心地位(就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应用型:定位、两个突出、专业能力、就业及就业质量形成导向链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个人教育)学校教育要体现公共人、公民和专门人才的统一 人本:为学生服务和为教师服务(核心是为学生服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指标体系中有7处学生满意度 替国家把关和为学校服务把关重点,服务全面和导向12“三个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教学经费及投入 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管理、专业与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档案
6、管理、实习实训设备管理等 教学质量基本保证:基本达到学校的目标要求主要:学生思想品德、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专业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体育与美育、学生就业和就业质量、师生评价和社会评价多个方面,综合评价体现替国家把关,要全面认真13一)问题导向式、发展导向式、工作心得二)“4321”的理解四促进三基本要不含糊,体现了把关、负责二突破一引导下真功夫,体现了促引,开放创新发展三)提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学校自觉、学校受益怎样面对评估:评估是发展的最好机遇达到:形成自我反思、自我不断持续改革的自评自改的机制,真正成为自己是评估主体自评 自我受益 被评 想评真评 真面真收益
7、真知自己新增14序1234567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来源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成人院校改制或改建的本科院校独立学院转制的本科院校学分校独立升格或者转设的本科院校全新创建的本科院校数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本科院校数量军队院校移交地方的本科院校数量合计新建本科院校数量31521406872399新增四)新建本科院校基本情况新建本科院校总数:399所(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公办:263所,民办:136所现有的399所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有7个来源,其中,专科学校升格是其主要来源。7个来源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分布情况如下:15五)从新建到新兴本科的观点新兴到新型应用型建设定位六)必须面对的问题两化:普及化、现代化一
8、配: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围绕指标体系,但不条条解读新增16六、指标体系方案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内容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2教师队伍3教学条件与利用4专业与课程建设1.1 学校定位1.2 领导作用1.3 人才培养模式2.1 数量与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2.3 教师培养培训3.1 教学基本设施3.2 经费投入4.1 专业建设4.2 课程与教学4.3 实践教学175质量管理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7教学质量5.1 教学管理队伍5.2 质量监控6.1 学风建设6.2 指导与服务7.1 德育7.2 专业知识和能力7.3 体育美育7.4校内外评价7.5 就业18七、合格评估指标简要解读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1
9、.1学校定位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阶段性需要,注重办学特色培育。注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本指标:重在责任使命和服务域明确,功能域清晰,创新性寻找自己,办出了自己,让大家很简单、不费力就读懂,明白了自己。例如:我在哪儿,对本地研究深入不深入,规划中反映;我是谁,阶段目标是什么,路径怎么走,效果如何,本地就业比例等,发展性如何等。19 办学特色培育是引导学校办出地方、行业特色的导向。体现所生所在所长的优势或趋势;要把学校的服务域和功能域用阶段性目标明确清晰地给予反映
10、 学校定位该指标要求: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什么?为谁办?怎么办?要鲜明具体。并且注意“四个为主”的情况:(1)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是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以及服务人民的快乐幸福生活需要(3)以教学为主,是否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依据自身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4)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比例是否适当,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保障20 办学的“六个使命”(举例):(1)成为地方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型、职业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地和支撑地(2)成为地方市场型、实
11、用性、成品作品型、专利型科技成果的孵化地、研发地、提供地和转化地(3)成为地方人文、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拓的主载体和主阵地(4)成为地方引智引业的中转地、桥梁和集散地(5)成为地方专门管理人才和管理干部人才的储备地(6)成为服务地方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积极参加者和有力服务者 综合指标,综合考察考察实现的使命、路径、符合度和成效21办学路径清晰:(1)地方化之路(2)学职一体化之路(3)合作教育之路(4)“做”中“学”之路(5)专利作品化之路(6)中国化、学校化、特色化之路22 1.2领导作用 1.2.1领导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育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
12、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办学定位准确,路径明确,目标清晰 执行力、贯彻性,实践教学(办学)思路 一致性、集中性和可持续性问题 感受爱校爱生的氛围,校园氛围 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学校创新改革情况23 1.2.2教学中心地位 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重视建立并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教学中心地位学习中心学生中心地位学生发展中心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体现在目标上、实践上和效果上 阶段性目标、评估性、研究生目标24 学生和教工的满意情况(1)教学经费支持情
13、况(2)教师收入情况(3)支持教改和实施情况(4)学生第二课堂体系效果,对学生投入情况(5)教师培训提高等(6)服务师生的各种有效措施(7)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服务水平和态度(8)教学条件满足情况25 1.3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与自己人才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1.3.1人才培养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清晰,效果明显;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能力中的核心力)五力提法是部文件提法。坚持多样性人才观(纲要31条)目标规格多
14、样性、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多样 人与一个人、人才与一个人才的区别26 看三级人才模式:校级人才模式,专业或学院人才模式,教学环节人才模式 思路是否清晰,人才培养类型明确,开放理解重在可行和结果,创新性和保障性 例如:人才类型: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程度人才培养方案:知、能、素的构建及要求教学模式合作教育27 1.3.2产学研合作教育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四合作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契约化、制度化、体系化),积极探索并建立与业界全面稳定、互动多赢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看成效:合作教育主要指的是
15、共办、共建、共管、共创的教学合作项目或平台。包括教科一体化平台,资质平台等;包括软资源合作和硬资源合作等。看认识:充分反映两突出、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和办应用型学校的根本路径 看组织和制度:鼓励机制 看业界参与的程度:全过程、全方位、软硬件等 1.基本问题及思考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但从评估的结果来看,评估专家对于参评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价较差,这一观测点的合格率仅为61.65%。尽管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全面启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但推进的广度、深度还不够,与业界合作举办专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建立实践教
16、学基地和实验室等方面的进展缓慢,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的受益面小,尚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渠道有待拓宽、层次有待提升、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2)专科教育所占比重过大。新建本科院校专科教育的比重过大,专科专业布点数占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布点总数的44.78%,专科生占在校生总数达到了29.18%,分别比2011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其中甚至还有22.86%的院校专科生超过了在校生总数的一半,新疆、江西、山东、陕西等省新建本科院校专科生占在校生总数的三成以上。由此看来,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专科层次教育向本科层次教育的转型尚未成功。3)校级领导班子年龄偏大、学位层
17、次偏低问题依然突出。在新建本科院校校级领导班子校均配备达到8.4人。56岁以上的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占43.20%,年龄结构整体偏大。从学位结构来看,16.22%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无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占32.99%,校级领导班子的学位层次结构整体偏低。28关于“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的问题及思考(增)2、发展性问题及思考1)基于低水平合格创新型应用型本科观点2)办学理念不明确3)办学使命不具体4)办学道路不明确5)办学举措不落实6)人才培养模式太全面7)人才规格太空泛等29关于“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的问题及思考(增)303.发展性思考1)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的新使命四功能具体化服务域和
18、功能域的作功(作为)特征和程度决定学校的特色特点应用为本、立地为根、提档(提质、提升)为要、拓新为机2)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的新功能四度一质3)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的新思路五个思路4)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的七定位5)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的六使命定位(举例)关于“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的问题及思考(增)2.教师队伍2.1数量与结构2.1.1生师比全校生师比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2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合理的控制班级授课规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辅导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0%在编的主讲教师中90%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
19、通过岗前培训 【注2】参考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以总量为总体判断、分析专业满足度,总量与专业数量的关系 (1)总量把握;(2)专业分布情况、数量与工作量分布;(3)外聘数量与工作量认定,教师资格证,看政策改变和发展趋势 认定标准参考民办补充说明(聘期和工作量)3132 2.1.2队伍结构 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下列之一可以视为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前提是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以上职称 有行业特评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
20、考评员资格 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二年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使用,效益良好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注:教师系列专业职称只能用于师范类专业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33 2.2教育教学水平 2.2.1师德水平 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引导教师把本科生教学的事当作最重要、最根本之事 2.2.2教学水平 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等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好,学生基本满意。教学水平要综合评价。重点:一听:听课,看教
21、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二看:试卷分析、毕业设计、教学获奖、教学效果三问:深度访谈、访学生四查: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获得成长等五访: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等 2.3教师培养培训 有计划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初见成效;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重视新办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有计划、有措施、有实效。把握总体要求、专业要求、多元满足。自己的总体是限制性。发展方向教师的双师(双能)构成、多元化的结构。数量上也是要高于1:22,一般是1:18(1:15是趋势)教学团队3435 2.3教师培训 教师发展培训
22、机构(教师发展中心)、制度、计划、目标(1)学术上有方向(大、小、天、地)(2)专业上有特长(3)教学上有特色(4)实践上有平台 分类发展、个人目标与专业学科建设目标协调 特别注意团队建设36关于“教师队伍”的问题及思考(增)1.基本问题及思考1)专任教师数量仍需扩充,学位结构仍有优化空间。新建本科院校生师比为19.50:1,高于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8.79:1的水平。生师比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限制招生要求的新建本科院校占83.94%,但是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的院校仅有28.83%。在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有一定比例的专任教师仅具有学士学位或不具有学位。从合格评估的情况来看,评估
23、专家普遍认为“数量与结构”指标是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题,观测点“生师比”和“队伍结构”的合格率分别为82.60%和29.79%。这些现实情况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扩充专任教师数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需要大量有生产、管理和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过去三年,尽管新建本科院校中双师型专任教师的比例持续上升,但目前这一比例仍不足两成,并且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比例甚至低于10%。大多数毕业后新入职的专任教师没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不具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背景,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总体上,新建本科院校双
24、师型专任教师的比例仍然偏低,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存在很大落差。37关于“教师队伍”的问题及思考(增)3)教师教学技能需进一步提升。新建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在过去三年一直保持在50%左右,这意味着约有一半的专任教师是只从事了几年教学工作的新上岗教师。评估专家就二级指标“教育教学水平”下的观测点“师德水平”给予了参评院校高度肯定,合格率为99.71%,观测点“教学水平”的合格率为92.92%,但是观测点“培养培训”的合格率为66.96%,一定程度上说明新建本科院校现有的培养培训体系还不能完全支撑专任教师队伍的长效发展。针对这样一批学历层次较高,但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有限
25、的青年教师,要加大培养培训,要重视发挥中老年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发挥学科背景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扩大授课信息量。2、发展性问题及思考1)总体数量不足:不能按照1:22长期建设队伍;队伍的有效利用机制需要创新建设2)质量与教师的关联性很弱3)教师队伍团队性尚未形成4)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尚未起色38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本设施 3.1.1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3】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较高。【注3】参考教发20042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