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病毒的遗传转化接合示范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细菌和病毒的遗传转化接合示范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 病毒 遗传 转化 接合 示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细菌和病毒的遗传转化接合2(优选)细菌和病毒的遗传转化接合一、一、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n概念某些细菌概念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或其他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周围供体(donor)(donor)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n只有当整合的只有当整合的DNADNA片段产生新的表现型时,才能测片段产生新的表现型时,才能测知转化的发生。转化中接受供体遗传物质的称为知转化的发生。转化中接受供体遗传物质的称为受体受体(receptor)(receptor)。
2、P213(一)、细菌转化实验(二)、转化过程(三)、转化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一一)、细菌转化实验、细菌转化实验1.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荚膜 菌落 毒性类型光滑型S 发达 光滑有I,II,III粗糙型R 无粗糙无I,IIn野生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野生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n一种突变型为粗糙型一种突变型为粗糙型 n两者根本差异在于荚膜形成;两者根本差异在于荚膜形成;n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具特殊的抗原性;具特殊的抗原性;n不同抗原型是遗传的、稳不同抗原型是遗传的、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定的,一般情况下不发生互变。互变。2.Griffith2.Griffith转化研究转化研究P21
3、3Griffith对其试验结论及发展对其试验结论及发展n根据上述研究结果Griffith认为n(有毒)死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移到(无毒)活细菌中,并使之具有毒性,导致小家鼠死亡。n他将这种细菌遗传类型的转变称为转化,并将引起转化的物质称为转化因子(tranforming principle)。n以后一些研究者重复上述试验,并且加入了体外培养试验,即将加热杀死的SIII细菌与无毒RII细菌混合培养,然后注入小家鼠体内,同样导致家鼠死亡。表明n细菌在培养条件下也能够实现遗传类型间的定向转化。3.3.阿维利阿维利(Avery)(Avery)等的转化实验等的转化实验(1944)(1944)实验结果:来源
4、于加热杀死的SIII细菌,并使 RII细菌转化成为SIII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实验结论n 转化定义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转化。n Avery等人的实验也表明决定细菌遗传类型的物质是DNA,即证明了DNA就是遗传物质。(p36)n 由于他们采用的实验方法当时不被人们广泛接受,而且得出的结论与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不符合,而长期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P213细菌转化过程细菌转化过程v(一)转化的过程(一)转化的过程 非感受态细胞非感受态细胞 外源外源DNA被洗掉了被洗掉了转化因子转化因子 感受态细胞感受
5、态细胞 外源外源DNA仍与细胞结合仍与细胞结合 整合整合 吸收吸收吸附洗涤两种核酸酶:两种核酸酶:切为约切为约14kb14kb的片段的片段使外源使外源DNADNA片段变为单链片段变为单链(二二)、转化过程、转化过程P214(二二)、转化过程、转化过程1.感受态与感受态因子感受态指细菌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分子进行转化的生理状态。感受态主要受一类蛋白质(感受态因子)影响,感受态因子可以在细菌间进行转移,从感受态细菌中传递到非感受态细菌中,可以使后者变为感受态。一般认为感受态出现在细菌对数生长后期,并且某些处理过程可以诱导或加强感受态,以大肠杆菌为例,用Ca2+(CaCl2)处理对数生长后期的
6、大肠杆菌可以增强其感受能力。P214转化过程2.供体DNA与受体细胞结合(binding)结合发生在受体细胞特定部位;供体DNA片段为双链;结合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3.DNA的穿入和摄取当细菌结合点饱和之后,细菌开始摄取外源DNA;往往只有一条DNA单链进入细胞,另一条链在膜上降解。4.联会(synapsis)与外源DNA片段整合(integration)整合指单链的转化DNA与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稳定掺入到受体DNA中的过程,实际就是遗传重组的过程。研究整合的分子机制也就是研究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P214转化过程转化过程P213(三三)、转化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n共转化供体一条DNA片段
7、上的两个基因同时转化的现象称为。共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共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n利用共同转化绘制细菌连锁遗传图谱的基本原理:相邻基因发生共同转化的概率与两者的距离成正向关系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共同转化的频率越高,反之越低。因此可能通过测定两基因共同转化的频率来指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转化因子 感受态细胞 外源DNA仍与细胞结合研究整合的分子机制也就是研究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B苏氨酸缺陷型thr和亮氨酸缺陷型leu。中断杂交试验及重组作图。一般认为感受态出现在细菌对数生长后期,并且某些处理过程可以诱导或加强感受态,以大肠杆菌为例,用Ca2+(CaCl2)处理对数生长后期的大肠杆菌可以增强其感受能力。戴维
8、斯(Dawis 1950)U型管试验;将A、B品系混合接种在基本培养基表面;理解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和意义;重组体未减少 基本培养基具有F因子的菌株可作为供体,F因子中有控制F性伞毛(F pillus)形成的基因。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his2 +-+-+仅有一部分F因子(近原点处)被转移;平板上长出原养型菌落(+)。实验结果:来源于加热杀死的SIII细菌,并使 RII细菌转化成为SIII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中断杂交试验及重组作图。大肠杆菌存在两种类型品系:雌性与雄性分别作为接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受体。仅有一部分F因子(近原点处)被转移;重组体未减少 基本培养基细菌为单倍
9、配子体生物,异核体和二倍体只能暂存。转化与遗传图谱转化与遗传图谱v应用:应用:两个基因同时转化的效率(连锁或不连锁)两个基因同时转化的效率(连锁或不连锁)基因定位(遗传作图)(枯草杆菌)基因定位(遗传作图)(枯草杆菌)P215v杂交实验:杂交实验:trp2+his2+tyr1+trp2-his2-tyr1-(黎德伯格等)(黎德伯格等)v结果结果(转化子类型转化子类型):基因座位基因座位 trp2 +-+his2 +-+-+tyr1 +-+-数目数目 11940 3660 685 418 2600 107 1180 3660p215 trp2 34 his2 13 tyr1表表10-518二、接
10、合二、接合(conjugation)(一)、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二)、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三)、中断杂交试验作图概念:在原核生物中,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P215重点:接合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重点:接合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F F-、F F+、HfrHfr菌株的概念、区别和用途;中断杂交试验及重组菌株的概念、区别和用途;中断杂交试验及重组作图。作图。(一一)、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材料大肠杆菌材料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菌株的两菌株的两个营养缺陷型品系个营养缺陷型品系 A甲硫氨酸缺陷型甲硫氨酸缺陷型met
11、和生物素缺陷型和生物素缺陷型bio;B苏氨酸缺陷型苏氨酸缺陷型thr和亮氨酸缺陷型和亮氨酸缺陷型leu。方法方法 将将A、B两菌株混和,在基本培养基两菌株混和,在基本培养基(固体固体)上上涂布培养。涂布培养。结果结果 平板上长出原养型菌落平板上长出原养型菌落(+)。P21519461946年,年,黎德伯格和塔特姆的大肠杆菌杂交试验:黎德伯格和塔特姆的大肠杆菌杂交试验:1946年年 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原养型菌落频率原养型菌落频率10-7几种可能解释及其分析几种可能解释及其分析n 对上述试验结果原养型菌落可能产生于n 亲本细菌A或B发生了回复突变;n 两品系细胞通过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