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混凝土要点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绿色混凝土要点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混凝土 要点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绿色建筑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建筑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ilding Materials an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l1建筑材料的历史沿革l2传统建筑材料所带来的问题l3绿色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l4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l5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二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l1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l2 什麽是高性能混凝土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l3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原理及其技术性能l4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术l5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与展望 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
2、1.建筑材料的历史沿革建筑材料的历史沿革l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不断进步的。它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3次较大的变革,第一次是从原始社会穴居巢处的天然土石、草泥藤条到封建社会的人工烧制砖瓦;第二次是从漫长的石灰石膏气硬性胶材时代到19世纪水泥的出现;第三次是从钢筋砼的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材料的发明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出现。目前正经历着以各种高性能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出现为标志的第四次重要变革。l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每一种重要的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加速社会
3、发展的进程,并对社会经济的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材料和能源、信息技术构成了现代科技的的3大支柱。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1.建筑材料的历史沿革建筑材料的历史沿革l建筑材料作为材料领域的重要分支,从原始半坡村落小屋的草泥、椽木、藤条到现代构筑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从本能的燕雀衔泥到人工的纤维增强,从遮风避雨到保温隔热,从远古的石器、青铜器到当今的钢材时代,记载着人类社会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它的生产和应用不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进程,而且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以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因此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因素。一一 绿色建筑
4、材料绿色建筑材料2.传统建筑材料所带来的问题传统建筑材料所带来的问题l建筑材料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为社会带来巨大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然而,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指水泥、混凝土、粘土砖及产生污染的化学建材)的生产和使用不仅是矿产资源和能源的主要消耗者,而且也是人类生存空间的主要争夺者,是人居环境污染的重要责任者。据统计,我国建材产品每年消耗粘土、石灰石和砂石资源约50亿吨,消耗能源达2.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工业能耗的1/6),破坏农田达6700公顷,仅水泥和石灰每年排放CO2就达6亿吨,占全国工业排放CO2量的40%左右,年粉尘、烟尘及SO2排放量超
5、100万吨,废渣排放量达1000万吨。我国的社会总产品只是原料投入的30%,大部分原料变成了废弃物,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又污染了环境。到2010年我国水泥产量从目前的年产6亿吨增至8亿吨,全世界水泥产量从目前的年产15亿吨增至18亿吨,仅水泥工业就将增加大气层中CO2量15亿吨,将严重影响地球环境,使地球温室效应加剧。传统的建材工业已经成为资源用量最多、能源消耗最多、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2.传统建筑材料所带来的问题传统建筑材料所带来的问题l另一方面,人们为改善居住条件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人们对居室的要求不再是遮风避雨、维持生存,而是追求更为舒适和
6、有利于身心健康,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到如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型建材就是很好的证明。然而,由于传统装修材料散发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有毒气体,致使出现了很多装修病,轻则使人气喘、胸闷,重则感染、发烧、呕吐甚至诱发病变。人造板及107胶中的甲醛,油漆中的苯、二甲苯及氯乙烯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定为人的致癌物。这些物质在表干后仍缓慢释放,在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浓度较高,且往往得不到重视,危害很大。铅及铬等重金属盐类或氧化物是颜料、油漆、涂料的重要成份,它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尤其对婴幼儿的智力影响很大。花岗岩等石材及新拌砼可使居室氡浓度增加,氡及其仔体是形成肺癌的重要原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科技发展到今
7、天,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建筑及装饰材料对人居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果,认识到美化居室决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健康作代价,健康意识渐浓的现代人,正急切地期待绿色材料进入家庭。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3.绿色建材的基本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特征l到目前为止,人们尚未对绿色建材的定义加以准确表述,但与传统建材相比,我认为它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l(1)在生产过程中,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尽可能少地使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采用尾矿、废渣和废液等废弃物;不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废料;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铅、铬及其化合物。l(2)在使用过程中,应最大程
8、度地满足人居所要求的健康、舒适、卫生、安全、环保与美观,且应具有灭菌、除臭、防火、调温、调湿等多种功能和良好的耐久性能。l(3)在完成使用寿命后,可再生循环利用或易于转化为对环境无显著影响的物质。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3.绿色建材的基本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特征l由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传统建材主要追求的是材料的使用性能,而绿色建筑材料追求的不仅仅是良好的使用性能,它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特别强调与人居环境协调共存,实际上它是一种对资源、能源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再生资源利用率高的具有优异使用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绿色建材不仅仅是指某一具体的产品,它主要指对环境
9、的贡献和功能。比如粉煤灰、矿渣的资源化既可以解决占用农田、污染环境的问题,又能够解决土木工程资源短缺的问题,因而它具备绿色建材的特征。1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4.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l首先,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及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绿色建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建材较少利用的低品位矿石,有效地节约了宝贵的矿产资源,而且还可以大量利用矿渣、粉煤灰、磷渣、碱渣、酸渣等工业废渣与副产品,以及生活中的废弃物及其它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从而既解决了可持续性生产中的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减少了因煅烧天然矿物所消耗的能源及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CO2、SO2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同时它在
10、完成使用寿命后还能够再生利用或易于降解为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比如可将废弃的建筑物及构件进行分捡、破碎、筛分处理,不仅可为砼提供丰富的人造骨料资源,也将大大改变过度开山或挖取河床以及由此引起的破坏自然景观、造成水土流失的状况,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大大减轻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压力和环境负荷,为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充分的物质条件。1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4.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l其次,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看,绿色建材是在传统建材基础之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产品,它采用大量的工业副产品及废弃物为原料,其生产成本比使用天然资源会有所降低,因而会取得
11、比生产传统建材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烧成温度在1450以上,它不仅要求高品位的石灰石原料、消耗更多能源和资源,而且排放更多的有害气体,而采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节能环保型的高性能贝利特水泥,其烧成温度仅为1200-1250,预计每年可节省1000万吨标准煤,可减少CO2总排放量25%以上,并且可利用低品位矿石和工业废渣为原料,这种水泥不仅具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化学侵蚀性,而且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再如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每年产生粉煤灰约1.5亿吨,要将这些粉煤灰排入灰场需增加占地约1000公顷,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300亿元,如将
12、这些粉煤灰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所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1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4.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l第三,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看,良好的人居环境、洁净的水源、无污染的食品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而人体健康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节约,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绿色建材避免使用了对人体十分有害的甲醛、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含有汞、铅、铬化合物等物质,可有效减少居室环境中至癌物出现的可能。使用绿色建材减少了CO2、SO2的排放量,可有效减轻大气环境的恶化,减少大范围酸雨发生的可能、全球温室化效应的加剧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异常。反之,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
13、,任其发展和蔓延,将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没有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和资源,也就没有了人类自身,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4.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l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十分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总的来讲它一般包括三种生产即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物质生产指人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将它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该过程产生生活资料满足人的需要,同时产生废弃物返回环境;人的生产指人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产出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所提供的生活资料,同时
14、产生废弃物返回环境;环境生产是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包括消纳污染和产生资源。人和环境的系统通畅和谐与否取决于三种生产的关系,因此只有三种生产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讲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应用科学技术及经济管理知识,纠正由于无节制的技术激增所造成的负面后果,其主要方面就是通过保护和减少浪费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及对材料更好地循环利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建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5.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 l绿色建材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得到研制开发。近
15、20年来,国际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绿色建材发展非常重视,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西欧、北欧等已就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也讨论制订了环境协调和制品的标准,大大推动着国外绿色建材的发展。l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如美国环保局(EPA)设置了室内空气部,正在开展应用于室内的空气质量控制的研究计划。加州大学设置了室内空气系,研究和制订了评价建筑材料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测试建筑材料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体系和方法;提出了预测建筑材料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5.
16、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l丹麦、挪威为了促进绿色建材的发展,推出了“健康建材”标准,国家法律规定对于出售的涂料等建材产品在使用说明书上除了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瑞典已正式实施新的建筑法规,规定用于室内的建筑材料必须实行安全标签制,制订了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指标限值。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自发布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后,至今实施“蓝天使”的产品已达7500多种,占全国商品的30%。英国也是研究开发绿色建材较早的欧洲国家之一。另外,芬兰、冰岛等国家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日本对绿色建材的发展非常重视。日本于1988年开展环
17、境标志工作,至今已经有2500多种环保产品。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5.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l近年来,绿色建材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装饰业对绿色建材开始给以重视,特别是城市居民对于绿色建材给予了的极大关注,建设部已明令禁止使用含较多游离甲醛的107胶等多年使用过的材料,北京市已明令禁止在砼中使用尿素等可产生氨气的防冻剂,此外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已经或即将出台。我国也成立了相应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水性涂料(乳胶漆)是建材第一批首先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乳胶漆的推广和应用是对过去使用油漆等传统的内墙装饰材料的重要变革。l我国也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18、国家引进了一些绿色建材,同时在引进的基础上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纤维增强石膏板等绿色装饰材料,一些防毒、消毒、灭菌等绿色材料也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一一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5.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展望l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在过去的岁月中,传统建筑材料为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要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净化环境、消除污染、开发资源、节约能源,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存空间,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
19、有理由相信21世纪将是绿色材料的世纪。二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1.1 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l砼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然而在许多国家中砼面临着耐久性不良的严重问题,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砼结构如大坝、轨枕和桥梁在没有达到使用寿命前就已严重劣化,不得不花巨资进行维修或重建,仅美国每年用于砼的维修或重建费用就高达几百亿美元。因材质劣化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破坏甚至崩塌事故屡屡发生,其中水工、海工建筑与桥梁尤为多见。1980年3月27日北海Stavanger近海钻井平台Alexan
20、derKjell号突然破坏,导致123人死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造成大面积发射性污染,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在日本海沿岸,许多港湾建筑、桥梁建成后不到10年便见砼表面开裂、剥落、钢筋外露,其主要原因是碱骨料反应。在北京三元里立交桥桥墩建成后不到两年就发生“人字形”裂纹,许多专家认为是碱骨料反应所至。在天津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更严重的是在1987年山西大同的砼水塔突然破坏,水如山洪暴发一样冲下,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破坏。二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1.1 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l种种事件告诉
21、我们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性不亚于强度,我们的设计人员只重视强度而忽视耐久性的状况是该改变的时候了。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耗资巨大的重要建筑如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各类大坝以及海洋钻井平台、跨海大桥、压力容器等对耐久性有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这些重大结构工程耐久性砼工程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二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1.2 混凝土在特种结构中将获得更多应用混凝土在特种结构中将获得更多应用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外壳、有害化学物的容器等恶劣环境下的结构物,对砼要求的使用寿命将为几百年,而不是
22、普通砼的50年,对砼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1.3 混凝土已进入高科技时代混凝土已进入高科技时代 过去认为砼材料不论从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制还是施工工艺都比较简单,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但是从80年代初期砼技术已有很大进展,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砼的强度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所要求的范围,对砼的要求已远不是停留在对结构设计强度的满足,而是包括与施工相适应的和易性和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等诸多方面,商品砼的飞速发展和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的要求、各种工程裂缝的出现和防治以及各种大桥、大坝及海洋、海岸工程的日益增多的需求,使得
23、砼技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复杂的多;在原材料方面球形水泥、活化水泥的出现使得相同流动性的砼需水量大幅降低,各种超细矿物粉体和高性能减水剂的出现,为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砼的性能提供了关键性材料,使砼的性能设计和控制达到了更高的水准,砼技术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时代。二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必要性1.3 混凝土已进入高科技时代混凝土已进入高科技时代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土木工程界近十余年来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砼技术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高性能砼(HPC)的开发应用以及商品砼生产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砼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为在各种条件下的
24、砼工程的施工和保证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创造了条件,同时泵送砼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对结构混凝土均匀性要求的提高,工作性也成为新拌砼的重要性能指标,此外体积稳定性、抗冲击、耐磨、耐疲劳、耐化学腐蚀等性能也受到特别重视,。特别是随着粉体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已认识到将工业废料如水淬矿渣、粉煤灰、天然沸石等制造超细粉后掺入混凝土中,不仅对提高砼工作性、改善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降低绝热温升减少温度裂缝、抑制碱集料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劳动条件、尤其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砼的高性能化已成为土木工程界的共同呼声。二二 高性能混
25、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什麽是高性能混凝土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什麽是高性能混凝土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2.1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HPC)l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的研究是当今土木工程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199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召开会议,首先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这个名词,认为HPC是同时具有某些性能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与优质原材料,配制成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并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特别适合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二二 高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