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4《论语》十二章-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20120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PPTX
  • 页数:44
  • 大小:2.2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4《论语》十二章-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论语 十二 课件 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论语十章 【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2、、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研习文本。(一)自主学习 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二)合作解疑 1.请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段落为单位,逐词解释,口头翻译,每人主讲一段。2.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3.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谄:奉承,献媚 其: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斯:

    3、这 与:欤 已矣:语气助词,加强语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说: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之人。礼之人。”子贡说:子贡说:“诗经上说:诗经上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等一样,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石,用刀雕刻之后玉石等

    4、一样,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石,用刀雕刻之后还要打磨。还要打磨。大概就是说这样的道理吧?大概就是说这样的道理吧?”孔子说:孔子说:“赐呀,现在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的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而:如果 輗:古代大车车辕与横木衔接的销钉。軏:古代小车车辕与横木衔接的销钉。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可以。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销钉,小车的横木两头少了销钉一样,它靠

    5、什么行驶呢?”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这 道:方法,途径 处:享有,据有 恶:厌恶 去:离开,摆脱 恶乎:哪里 造次:慌忙,仓促 颠沛: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孔子说:“富和贵,这是每个人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当的富和贵,这是每个人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君子不会享有它。贫困

    6、和卑贱,这是人们厌恶的东方法得到它们,君子不会享有它。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们厌恶的东西,如果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不会摆脱。君子如果西,如果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不会摆脱。君子如果背离了仁的准则,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背离了仁的准则,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之中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的时间背离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之中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孔子说:“君子明

    7、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宰:城邑的长官 无:不要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向孔子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向孔子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做不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做不成大事。成大事。”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病:指因饥饿而身体极度虚弱 兴:起

    8、身 愠:含怒;怨恨 穷:困窘 固:固守 斯:就 滥:胡作非为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因饥饿而身体极度虚弱,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因饥饿而身体极度虚弱,不能起身。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不能起身。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候吗?”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胡作非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诸:之于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说:孔子说:

    9、“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字 行:实践 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孔子说“大概大概是是恕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10、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异:与众不同的 独:独自 趋:快步走 立:立身,立身于社会 远:疏远,指不偏爱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陈亢向伯鱼问道: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夫子那里听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你在夫子那里听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伯鱼回答说:没有。

    11、曾经有一次,夫子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答说:没有。曾经有一次,夫子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我回答说:“没有。没有。他说:他说:不学诗,就没办不学诗,就没办法说话。法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庭中,他说:学礼了吗?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我回答说:没有。没有。他说:他说:不学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次教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次教诲。诲。”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

    12、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的意义,知道要学礼的意义,又知道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的意义,知道要学礼的意义,又知道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兴起,这里指激发人的感情 观:观察 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在礼的原

    13、则下怨刺时政。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在礼的原则下怨刺时政。近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近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第二课时 文本探究 1.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记载了子贡和孔子讨论如何对待穷和富的问题。孔子希望他的弟子记载了子

    14、贡和孔子讨论如何对待穷和富的问题。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因而在平时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还赞扬了子贡礼,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还赞扬了子贡“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地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认为,执政者能够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诚信既孔子认为,执政者能够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

    15、重要。诚信既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为政者取信于民的基础。为了阐明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为政者取信于民的基础。为了阐明诚信的意义,孔子打了个比方,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像车子诚信的意义,孔子打了个比方,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像车子上没有和一样,只有一个空架子,根本就无法行进。上没有和一样,只有一个空架子,根本就无法行进。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摆脱贫困的局面,但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摆脱贫困

    16、的局面,但是,对于君子而言,富与贵应当取之有道。即便贫困的生活再不好,是,对于君子而言,富与贵应当取之有道。即便贫困的生活再不好,想要去之也应有道,这才是君子所为。而这个道,就是仁义之道,想要去之也应有道,这才是君子所为。而这个道,就是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本章阐述义利观,指出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小人追求个人利益,本章阐述义利观,指出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

    17、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告诫子夏从政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孔子告诫子夏从政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可急于求成;另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可急于求成;另外,做事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益,要有长远的目光。外,做事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益,要有长远的目光。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

    18、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告诉人们,人生总难免有窘困的时候,面对困窘的境遇,重孔子告诉人们,人生总难免有窘困的时候,面对困窘的境遇,重要的是要坚持理想和操守。要的是要坚持理想和操守。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正人先正己,这是君子应该做到的。勇于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才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莫过于。与人交往,最重要的莫过于“忠忠”“”“

    19、恕恕”二字。二字。“忠忠”则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则能得到朋友的信任,“恕恕”则能处理好与朋友的矛盾、过则能处理好与朋友的矛盾、过失。如何贯彻失。如何贯彻“忠忠”“”“恕恕”二字,行事之前还需要常常扪心自问是二字,行事之前还需要常常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诗诗”和和“礼礼”是孔子教育学生

    20、的必修课目,他对自己的独生是孔子教育学生的必修课目,他对自己的独生子孔鲤的教育也是从此入手。这是孔子以身作则,子孔鲤的教育也是从此入手。这是孔子以身作则,“诗礼传家诗礼传家”。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2.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各抒己见【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让我们更多 地了争孔子 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

    21、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22、。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

    23、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7、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8、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

    24、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1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2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3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4“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5.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6.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7.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8.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9.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10.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4《论语》十二章-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20120.html
    晟晟文业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