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文学欣赏》课件第2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918393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PPTX
  • 页数:48
  • 大小:3.2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学欣赏》课件第2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学欣赏 文学 欣赏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2章文学欣赏东方诗境万千气象:古代诗歌章节目录 contents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李白第三节成一代诗史开无数法门:“诗圣”杜甫章节目录 contents第四节诗怀袒裼浅切平易:白居易及其诗作第五节绮丽婉曲清新俊逸:晚唐“小李杜”第六节气骨偏胜思理见长:独辟蹊径的宋诗章节目录 contents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李白第三节成一代诗史开无数法门:“诗圣”杜甫孟浩然(689740)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曾抱着勃勃的雄心赴长安应举,但落第的结局导致了他人生态度的转变,他常与僧道往来,寄情于山

    2、水田园,以隐居作为精神解脱的途径,以淡泊的心态来看待人生。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一、孟浩然虽然孟浩然诗也颇多不遇之愤和恋阙之情,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那些表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闲适隐逸生活的作品。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一、孟浩然王维()盛唐时代杰出的诗人,字摩诘,其名和字都取意于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王维多才多艺,他精通音乐、绘画和书法,早年曾为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的教习排练事务,又是著名画家,后人甚至推许他为南宗画派的祖师。文学

    3、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二、王维王维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充满豪情的精神风貌。这一时期的诗多表现畋猎征战生活和边塞风光,笔势刚劲,境界阔大。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二、王维最能代表其诗歌艺术特点的还是后期那些表现禅意的山水田园诗。王维厌恶官场的丑恶,在山水田园中寻找心灵寄托。由于他深悟佛教禅宗的养性之道,这类

    4、诗往往创造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意境,表现其超尘绝俗的精神。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二、王维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旧唐书本传称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他有过两次出塞的亲身经历,对广大戍边将士的生活有深入了解,其诗多以冷峻的笔触反映边塞生活,表现立功报国志向,同情士卒遭遇,揭露军中矛盾。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三、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

    5、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三、高适岑参(约)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曾两度出塞,在边地生活达六年之久,所以对边塞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征战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体验。由于当时西域边境民族关系

    6、较为融洽,保持着稳定局面,加之诗人怀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其边塞诗洋溢着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四、岑参高适和岑参同是边塞诗人,但由于视角不同,诗风也不同。高适关注的

    7、是边塞生活的现实矛盾,是现实的悲欢离合,所以,其笔调是冷峻深沉的。岑参则以好奇的眼光打量异域的奇特风光,以大胆夸张的想象、遒劲活泼的语言、昂扬奔放的气势,表现西域瑰丽的景色,从而形成雄奇阔大的风格。文学欣赏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四、岑参章节目录 contents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李白第三节成一代诗史开无数法门:“诗圣”杜甫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李白一生浪迹四方,痛饮狂歌,希求建立不世功业,但他那“不屈己、不干人”、不肯“摧眉折腰”的性格,使他无法立足政坛,“申管晏之谈”,成“廊庙之具”,只可能成为一位俯仰天地、横

    8、绝古今的伟大诗人,这是中国文化的大幸。文学欣赏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李白李白以天马行空的盖世才华写下的大量诗作,凸显了一个自由翱翔、不可羁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二人作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唯有李白能成为盛唐气象的代表。李白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酒,有剑,有马,有月,有琴,有花,构成长天绿水、花光百里、体现盛唐光彩的诗意境界,也构成他“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化人生境界。其中最能激发其生命豪情的是酒与剑。酒和剑的意象表现诗人桀骜不驯、超卓不凡的英豪气概,诗中的月意象则表现他真纯亲切的世俗情怀。(如:把酒问月)文学欣赏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

    9、”李白李白诗中还充满着与山川草木融为一体的天地自然之心。他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祖国的名山胜水,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足迹所到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他闪闪发光的名篇,使接踵而来的诗人产生“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的感叹。李白受道家返璞归真的审美观的影响和大自然的陶冶,诗歌语言清新自然,任情率真,浑朴天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还以七言绝句盛称于世,其七绝多体现这种语言特点。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文学欣赏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李白李白的人生,就是身在浊世而神游八极的“诗化人生”。李白蔑视权贵

    10、、狂放不羁、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代表了世代中国人理想中的独立人格形象;李白一生对自由的追求,道出了世代中国人渴望自由的心灵诉求;李白以诗酒生涯构筑的原本虚幻的生存方式,也成了世代中国人超越现在苦难、寻求精神家园的一种寄托。总之,李白以独特的品格及其“诗化人生”方式,丰富我们的想象,抚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动,助我们宣泄,使我们振奋以至起舞和翱翔,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建构了精神家园。文学欣赏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李白章节目录 contents第一节摹山范水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第三节成一代诗史开无数法门:“诗圣”杜甫第二节天马行空卓尔不群:“诗仙”李白杜甫(12770)字子美,河南

    11、巩义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兼有诗歌创作传统的家庭里,这对养成他积极入世的价值观,成为终生以诗歌关注国计民生的伟大现实主义大师,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学欣赏第三节成 一 代 诗 史 开 无 数 法 门:“诗 圣”杜 甫由于杜甫始终坚持忠君立场,关注君、亲、师、友等多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和梳理,落脚在“下悯万民疮”,体现了“亲亲而仁民”的孔孟之道,所以他得到了“诗圣”的誉称。第一期至第三期是杜诗现实主义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时期,成熟的主要标志,一般认为是杜甫完成了部“诗史”。杜诗紧贴现实,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四分之一世纪的大小历史事件,展现了唐帝国由开元天宝盛世跌落下来,日甚一日地走向没落的整个过程,并揭示

    12、封建制社会由盛转衰的某些普遍规律,成为形象化的唐帝国没落史。诗中所提供的社会历史状况,特别是战争、动乱的画面,以及各地百姓的生存状态,各类人物的遭际和精神面貌,一般史书不可能表现得那样生动形象、惊心动魄。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概括同类事物的本质,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世相。这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力量。文学欣赏第三节成 一 代 诗 史 开 无 数 法 门:“诗 圣”杜 甫经过千难万险来到成都的杜甫,进入生平的第四期,即漂泊西南时期。在成都,他得到朋友的各种帮助,在浣花溪畔建起草堂,本想就此安居乐业,但灾难接连进袭。李杜都是盛唐诗艺的集大成者。盛唐人解决了六朝以前状物(形似)与言志分离的问题,使主体与

    13、客体能互相渗透,造成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境界,酿出雄浑高华、意境浑成、气象阔大、大吕黄钟般的诗美风范。杜甫逝世之前,即漂泊西南的后半段,流寓夔州短短两年,作诗数量大增,他著名的七律大都产生于此时,诗风沉郁顿挫、遒劲苍凉、博丽深闳,每首诗都有曲折而难以穷尽的意蕴。文学欣赏第三节成 一 代 诗 史 开 无 数 法 门:“诗 圣”杜 甫秋兴八首之第一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14、,潦倒新停浊酒杯。文学欣赏第三节成 一 代 诗 史 开 无 数 法 门:“诗 圣”杜 甫在成都,杜甫把类似“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民生关怀扩展为对虫鱼鸟兽的生命关怀,夔州以后,不论是伦理关怀还是生命关怀,都不再追求某一焦点问题的解决,而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寄托或归宿。只要“我”写着,“我”思索着君国大事,“我”忧念着亲友、众生以至万类,“我”在精神上就得到慰安。“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挂门帘要给学飞的小燕儿留通道,劝小孩子不要任意打哺儿的母鸦,仁慈之心表现为菩萨心肠,形而下的具体关怀变成一种形而上的宗教情怀。杜甫晚年,无论创作的数量,还是对真(如细节描写)、善(由伦理关怀到宗教情怀)、美的

    15、追求都跨入了新的更高的境域,说后期是高峰、高潮期绝非过誉。文学欣赏第三节成 一 代 诗 史 开 无 数 法 门:“诗 圣”杜 甫章节目录 contents第四节诗怀袒裼浅切平易:白居易及其诗作第五节绮丽婉曲清新俊逸:晚唐“小李杜”第六节气骨偏胜思理见长:独辟蹊径的宋诗白居易()字乐天,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一生,以江州之贬为界分作两期。前期仕途顺利,大有壮志可为之势,遂“志在兼济”,多讽喻之作。后期屡遭挫折打击,壮志消磨,一心向佛,坚持“独善其身”,多闲适之作。文学欣赏第四节诗 怀 袒 裼 浅 切 平 易:白 居 易 及 其 诗 作白居易,早期以弘扬儒教为己任,论诗力主

    16、为政治服务,“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诗道指儒家关于诗歌的理论和要求。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须“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元、白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便是在上述诗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文学欣赏第四节诗 怀 袒 裼 浅 切 平 易:白 居 易 及 其 诗 作岁时,白居易曾将此前创作的余首诗编为四类:一讽喻,一闲适,一感伤,一杂律。四类中,他本人最重视讽喻诗与闲适诗,而讽喻诗正体现他兼济天下的抱负,亦与其诗论相合。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是其讽

    17、喻诗的代表作。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文学欣赏第四节江州之贬后,白居易仕途蹭蹬,思想滑坡以至“换尽旧心肠”。随着政治环境日益险恶,在前期还只偶然一现的佛道思想此时逐渐滋长,抱

    18、“独善其身”的态度,为自己安排“中隐”一途,以避牛李党争之祸,他力请外任,“似出复似处”,悠闲度日,此时大量“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讽喻诗”。白居易诗流传最广的是感伤诗中的两首长篇叙事歌行:长恨歌与琵琶行。从白居易讽喻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较之一般诗人他更擅长叙事,更重叙事技巧。琵琶行与长恨歌是诗歌史上歌行体名篇。它们叙事状物求实而不泥于实,描绘流丽而又情味隽永,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技巧,并且流传国外,传唱不衰。白居易的闲适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开掘题材、探索艺术技艺上做出了有益贡献。文学欣赏第四节诗 怀 袒 裼 浅 切 平 易:白 居 易 及 其 诗 作白居易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地

    19、位。他与元稹一道倡导“新乐府”运动,上承汉乐府“缘事而发,感于哀乐”传统,中继杜甫现实主义精神,下开晚唐一派诗风。白诗语言通俗平易,晓畅如话,在盛唐诗歌高度繁荣、后人难以上承的情况下,另辟蹊径进行创作。开拓者需要勇气,同时也难免失误,因此,即使后人评白诗病在太显太露,虽激切而缺少血肉,亦不能抹杀其在诗史上的独创性。文学欣赏第四节诗 怀 袒 裼 浅 切 平 易:白 居 易 及 其 诗 作章节目录 contents第四节诗怀袒裼浅切平易:白居易及其诗作第六节气骨偏胜思理见长:独辟蹊径的宋诗第五节绮丽婉曲清新俊逸:晚唐“小李杜”李商隐(约)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出身没落的小官僚家庭。李商隐的

    20、诗一定程度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通过对个人身世的吟咏,深刻地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悲愤。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一、李商隐 李商隐的咏史诗,曲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讽刺历史上帝王们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的殷鉴。有的咏史诗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最为人所称道。在这类诗中,有些借美人香草寄托怀才不遇之慨,有些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深情绵邈,感人至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

    21、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一、李商隐 李商隐站在晚唐诗坛的巅峰之上,他的诗继盛唐诗、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也就是说,盛唐时代李白、杜甫代表了唐诗的第一重境界,中唐时代韩愈、白居易代表了唐诗的第二重境界,晚唐时代李商隐、杜牧则代表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李商隐诗的艺术贡献,突出地表现为寄情深微、意蕴婉曲、词旨隐约而又意象丰美、缠绵悱恻而又难得确解,尤其是他的“无题”诗(锦瑟也可归入“无题”一类),自辟蹊径,沉博绝艳,独擅胜场,为后世吟咏无可名状之情开辟了一种出人意表的境界。以诗来表达深

    22、沉幽微、细腻隐曲的感情,李商隐的成就几乎是难以超越的,再要往前推进,这一任务就要留待五代以后大为兴盛的、风格上要眇宜修、蕴藉婉转的新文学体式“词”来完成了。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一、李商隐 杜牧()字牧之,宰相杜佑的孙子。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他的最高理想是恢复大唐帝国的繁荣与昌盛,因此,他很注意研究财赋兵甲等国家大政。他的古诗多反映其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他又十分清楚,唐帝国大势已去,谁也无力回天,所以在生活上又有放任自达、不拘小节的一面。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二、杜牧 杜牧的家庭出身、生

    23、活阅历和性情特点,决定了他思想敏锐,情怀旷达,诗风清新俊逸。与李商隐相比,他们虽然都十分注重学习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而富于变化的诗律,但杜牧在咏史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他尤其擅长用七言绝句来指点江山、直抒胸臆,字里行间锋芒毕露而又诗意深浓。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二、杜牧 杜牧借历史题材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政治的得失,别有一种更为深刻的批判力。过华清宫三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24、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二、杜牧 杜牧的咏史诗善于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形象生动的渲染,往往有深沉的感染力。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在七绝的写作上有着独特的成就,除咏史之外,抒情写景,无不才气俊爽、思致活泼。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二、杜牧 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艺概诗概)此论准确道出了李商隐和

    25、杜牧二人诗风的各自特点。“小李杜”的诗作,犹如双峰并峙,矗立在晚唐诗坛上。两位诗人各有一首意境颇为相同的名作,在晚唐这一时代的大背景下,有着英雄所见略同、异曲同工之妙。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文学欣赏第五节绮 丽 婉 曲 清 新 俊 逸:晚 唐“小 李 杜”章节目录 contents第四节诗怀袒裼浅切平易:白居易及其诗作第六节气骨偏胜思理见长:独辟蹊径的宋诗第五节绮丽婉曲清新俊逸:晚唐“小李杜”“盛唐气象”,宋人难以望其项背。当宋诗从晚唐五代诗孱弱狭窄的巷道中穿行出来准备腾跃的时候,面

    26、临的乃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并而至的局面。饱读经史的士大夫积极探讨拯衰救弊的途径。不论这些是促进思想的开放,还是强化精神的桎梏,都有助于养成宋人喜好思索的习惯,使宋代成为重理致、重气骨的时代,造成以义理为特征的宋学的彬彬之盛。与此同时,人们不能不考虑,诗文如何在政治、文化的新变中起推进作用。诗歌领域,风光几被唐人占尽。生在诗的“黄金时代”之后的人们,面临这样的抉择:是捧着祖先留下的金饭钵收前人余唾,墨守成规,炫耀往昔的阔绰,还是自出机杼,披荆斩棘,另辟蹊径?文学欣赏第六节气 骨 偏 胜 思 理 见 长:独 辟 蹊 径 的 宋 诗宋初半个多世纪,诗歌笼罩在晚唐五代的余风里,王禹偁学白居易,倡为白

    27、体(或乐天体),林逋、潘阆、魏野学姚合、贾岛,流行为晚唐体。这些流于浅俗,西昆体出现,以奥雅侈丽矫之。西昆派学李商隐,艺术上有创新追求,但堆砌雕琢太甚,流于艰涩,脱离生活,为世所诟病。平庸的宋人确有因袭和模仿的惰性,但有志气的宋人,坚定地选择了“难为”的革新之路。宋人既要救晚唐五代以来的衰敝,又要改变和发展盛唐诗的审美范式,自立门庭。在杜甫的影响下,与韩愈同时或后起的孟郊、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都在诗风新变中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白居易新乐府派继承杜甫关注现实的精神,走了追求平易浅俚、贴近世俗的路径。李商隐学了杜甫晚期律体的深细性与多义性,杜牧继承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两人都发展了杜甫咀嚼历史的

    28、反思精神。唐音向宋调的转变,和艺术审美避陈旧、喜生新有关,更与忧国感时、反思历史的精神相表里。唐末五代,文人的注意力不在战场而在情场,不在马上而在枕上,对社会的思考和诗风的拓新便处于沉寂状态。文学欣赏第六节气 骨 偏 胜 思 理 见 长:独 辟 蹊 径 的 宋 诗到北宋仁宗时期,政治革新风起涛兴,正直的士大夫再也不能沉寂,或著书立说(如李觏),或上疏言事,探讨改善国计民生之路,诗文革新随之形成一种运动。欧阳修是运动的主将,在文界和诗界各有得力的骨干。诗歌方面,先是恢复关注现实的雅正传统,进而是逐步树立宋诗的审美风范。梅尧臣和苏舜钦是欧阳修推行诗体革新的左右手。梅尧臣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

    29、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文学欣赏第六节气 骨 偏 胜 思 理 见 长:独 辟 蹊 径 的 宋 诗到王安石,散文化、议论化更显峥嵘,以诗议论国事,倡行改革,展示出政治家的胸怀和气度,进一步增强了宋诗的气骨。在他笔下,咏史诗多了起来,注意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提供殷鉴。欧阳修诗议论政治,王安石诗反思历史,苏轼由于多次受到挫折、打击,开始体悟人生,把宋诗的思索又推进了一步。苏轼艺术追求的独特之处在于“求物之妙”,略“境”重“意”,即简化画面而强化理论,提高意象的概括力,加强诗的思辨色彩。为达成这一目的,苏轼在诗中还巧

    30、用比喻,多用典故。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到苏轼已经完成,但宋诗“直陈”乃至“发露”的大缺点也日益显露出来。文学欣赏第六节气 骨 偏 胜 思 理 见 长:独 辟 蹊 径 的 宋 诗苏门学士黄庭坚登上诗坛时,面对着的突出问题是宋诗的新变如何继续进行。他确定了两大努力方向,并且终生奉行:一是继承发扬宋诗重气骨、贵思理的优点,二是努力克服梅、欧、王、苏以来太直太露的缺点。为发扬优点,他始终强调去陈反俗。去陈,内容要生新,思致要深刻;他认为俗便不可医,力反浅俗和庸俗,保持内容的雅正和格调的高逸,再追求佛道妙理,更减少“俗尘气”。黄庭坚最可贵之处,是不甘居人后,敢于班门弄斧,领

    31、异标新,为天下倡,终以艰苦卓绝的创造,成为宋诗中一位别开生面的大家,并且开创了江西诗派,南渡前后的诗人无不受其沾溉,后世论者不能不把他作为宋诗风范的代表。文学欣赏第六节气 骨 偏 胜 思 理 见 长:独 辟 蹊 径 的 宋 诗北宋诗坛,自梅欧等反对西昆,诗风初变,王安石发展了议论化,增强诗的思辨性,扩大了转变唐风的战果。到苏轼,特别是黄庭坚,才变尽唐风,确立起宋诗的面目。苏黄之在北宋,犹李杜之在盛唐。有了欧、王、苏、黄的成就,宋诗才能与唐诗双峰并峙,各展其妙,也才引出数百年的唐宋诗之争。面对这场历史公案,人们提出“宋骨唐面”、“宋意唐格”,采取折中和互补的方法来了断。这说明,宋人丰富了中国的诗艺,其特点表现在“骨”(气格)与“意”(理致)。既然“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所以清人提出“寄言善学者,唐宋皆吾师”(蒋士铨辨诗)。文学欣赏第六节气 骨 偏 胜 思 理 见 长:独 辟 蹊 径 的 宋 诗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学欣赏》课件第2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183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