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学(第七版)》课件第15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税务会计学(第七版)》课件第15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务会计学第七版 税务 会计学 第七 课件 15
- 资源描述:
-
1、学习目标1.掌握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风险类型、企业税务风险的检验方法和控制方法。2.掌握税务筹划的目标和原则,节税、避税和税负转嫁的基本方法。3.理解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和特点、企业税务风险的评估和预警。4.理解税务筹划的概念、动因、特点,节税、避税和税负转嫁的基本含义。5.了解风险的定义和特征、风险控制基本理论。6.了解税务筹划风险及其管理要求。第一节 税务风险一、风险的定义与特征1.风险的定义2.风险的特征二、税务风险的定义与特点1.税务风险的定义税务风险是税收征纳双方在涉税行为中因未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而导致利益可能遭受的损失。纳税人在处理涉税事项时会面临税务风险,
2、同样,税收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也存在税务风险。因此,税收征纳双方都可能面对税务风险,但本节所述税务风险仅指作为纳税人的企业的税务风险,即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因违反税收法规的有关规定,而导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正确、不准确,没有充分利用有关税收政策,导致企业遭受经济利益的损失,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2.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1)税务风险的特殊性。税务风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风险。一般认为,商业风险越大、损失越大,意味着将来的收益可能越大。但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而言只能是净损失,不可
3、能有收益。(2)税务风险的主观性。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对同一涉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地区、不同税务机构对税收法规的解释不同,税款征纳双方较难在沟通中产生认同,将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3)税务风险的必然性。企业作为经济人,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税后利润最大化是其永恒的目标,而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分配,税收执法者具有解释权和自由裁量权,从而导致企业和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类型1.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1)企业管理者的税务风险意识弱。(2)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3)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水平低。2.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1)税收法规制度不明晰。(2)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
4、。(3)税收司法不公。税收司法包括税收行政复议和税收行政诉讼。目前,我国的税收行政复议制度是在上一级税收机关内部执行,很难保证其公正性。就税收行政诉讼来说,由于目前还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难以保证税收司法结果的公正性。一旦征纳双方出现税收争议,司法系统仍需主管税务机关解释相关法条。因此,司法的公正性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给纳税人带来相应的税务风险。3.企业税务风险的类型(1)税收立法引起的税务风险。是指任何一个国家的纳税人都必须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依法纳税。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收法律、法规具有可变性,一旦国家的税收法律发生了变化,相对稳定的企业组织架构、经营方式等与变化的税收立法之间
5、可能产生不协调,由此导致税务风险。(2)税收执法引起的税务风险。是指在成文法规定下,税收执法主体依据法定职权,按照一定的执法程序和相关制度将税收实体法的法律法规适用于行政相对人或事件时,在程序法与实体法运用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在具体适用上发生理解与执行上的偏差而致使纳税人可能遭受的损失。(3)税收司法引起的税务风险。是指征纳双方针对特定的纳税事宜寻求公正的解决途径时,因司法处理不当,致使纳税人可能遭受的损失。(4)税收违法引起的税务风险。是指因纳税人违反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而遭受处罚所引起的损失。(5)纳税不当引起的纳税机会风险。是指当纳税人在面临多种纳税方案时,因纳税人的选择导致多
6、缴、早缴税款而失去其他投资机会所引起的损失。四、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1.风险控制理论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控制方法又是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风险控制方法反映了风险控制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步骤,具体包括:(1)风险识别。(2)风险衡量。(3)风险控制决策。2.企业税务风险的检验方法(1)实地调查法。(2)账证资料审查法。1)审阅法。2)逆查核对法。3)抽查法(选查法)。4)比较分析法。3.企业税务风险的评估和预警(1)企业税务风险评估。(2)企业税务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对企业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风险预警既是一种预警系统,又是一种预警机制。通过建立
7、风险预警系统或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的免疫力、应变力和竞争力,保证企业处变不惊,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这样,在企业风险和危机尚未形成时就会发出警报,引起管理层的重视,从而将危机消灭在还没有形成或者处于萌芽状态之时,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4.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方法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方法是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所发现的税务风险进行规划控制和安排的方法。具体包括:(1)税务风险规避法。税务风险规避法是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做某事的方法,也是避免税务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企业不能仅仅为了避免税务风险而放弃既定经营计划、
8、投融资计划等,从而导致正常经济行为被扭曲。因此,选择税务风险规避法时,应该谨慎周全,不能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常用的规避措施有:停止某些特定的经营活动(行为),避免选择低回报率、高税务风险的投资项目,设定新的活动目标,制定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具体措施等。(2)税务风险控制法。税务风险控制法是使税务风险程度和频率最小化的方法。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税务风险的损失程度。税务风险控制法更多的是事前控制,即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操作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税务风险触发的机会,或对内部纳税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不可预见的税务风险事件的损失降到可接受的范围。事中、事后税务风险控制,是为
9、了补救或减小税务风险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其实施的主要途径一般是:调整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计划或规程;调整有关会计处理方法;及早清偿所欠税款,以避免遭受更大的税务违规处罚。(3)税务风险转移法。税务风险转移法是将税务风险转移给参与该项经营计划(行为)的其他企业的方法,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税务风险转移。如根据现行税收法规,通过兼并重组、合并分立、改变销售渠道或销售方式等手段,将税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4)税务风险保留法。税务风险保留法是一种风险融资方法,是指遭遇税务风险的经济主体自我承担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其重心在于寻求和吸纳风险融资资金,但这取决于当事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一是在税务风险发生后,以积
10、极的态度和行为承担因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即在法律、法规和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由处罚带来的风险支出;二是为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做好准备,事先预提风险准备金;三是在市场及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重新定价产品或服务,以弥补因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五、税务稽查与企业税务风险防控1.税务稽查的意义(1)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火墙。(2)税务稽查效率决定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3)税务稽查是有效提高纳税遵从度的重要手段。2.企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如果企业被税务稽查,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1)被举报,尤其是被内部人举报。税务稽查的许多线索来自举报,尤其是内容翔实、证据确凿的内部人举报。举报的内部
11、人可能是出于维护税收法律的尊严、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感,也可能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遵纪守法,“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还应善待员工,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权利和人格。当执法机关接到内部人举报时,实施检查的可能性非常大。(2)被评估确定为稽查对象。许多稽查对象的确定,是执法部门纳税评估的结果。如果纳税人税负长期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者是跳跃性盈亏,则容易被确定为稽查对象,尤其是每年确定的重点检查行业中多年未被检查的企业。(3)被牵连。有些企业被检查是因为其关联企业被检查。执法机关在检查企业时,认为发现的某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同样存在于其关联企业,或发现其他线索,会通
12、知被查企业的关联企业的主管部门进行检查。(4)非税收原因。税务执法部门可能因需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而开展税务稽查。3.税务稽查引发的税务风险(1)补税、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一旦查出企业存在少缴税款的问题,一般会要求补税并加收滞纳金。滞纳金相当于占用国家税款的时间成本,其性质类似于利息,但比利息要高出很多,以我国现行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计算率,相当于按年利率18%计缴税款罚息。罚款是违法行为应该付出的代价,至于罚款多少,是有一定弹性的。(2)除补税、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之外,被媒体曝光。媒体上经常有纳税人偷逃税款的报道,这些报道一般都是税务或海关等执法部门为发挥税务稽查的震慑作用主动向媒体爆料的。这使企业
13、在有形损失之外,又增加了无形损失。(3)除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和被曝光之外,还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涉税而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有关条款,与税收有关的罪名包括逃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等罪名,最轻判处三年徒刑,最重可判无期徒刑。4.税务稽查风险的防控针对税务稽查所引发的税务风险,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1)努力减少被稽查的税种、时间跨度和关联企业户数。如果稽查的税种涉及一两个税种,则争取不被稽查其他税种;如果稽查的时间是当年,则争取不被追溯到以往年度;如果稽查的户数是一家企业,则争取不被稽查关联企业。总之,稽查的税种和关联企业户数越少越好,时间跨度越短越好。(2)
14、争取较少的罚款金额。如果出现少缴纳税款的情况,补缴税款、滞纳金一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但罚款是有弹性的。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罚款的标准应在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纳税人应尽量争取较低的罚款金额。(3)尽可能不被媒体曝光。被稽查企业在因缴纳罚款、滞纳金而导致经济利益受损之后,应尽可能不再被媒体曝光,致使“名利双失”。即在有形损失之外,不要再发生无形损失。被媒体曝光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虽然不能计量,但可能影响更大、更长远。(4)不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发生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表明税务机关已将稽查案例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一旦立案侦查,当事人一般会被判刑。如果是海关缉私的案例,海关可以直
15、接移送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纳税人应避免在“名利双失”之后再失去人身自由。5.主动配合税务稽查,努力降低税务风险配合税务稽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稽查地点选择。稽查时既可以在企业检查,也可以将纳税人的账簿等相关材料调到执法机关。企业应尽量争取执法人员同意到企业现场稽查,这样,既便于执法人员工作,又便于纳税人与执法人员及时有效地沟通,避免误判造成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2)稽查后勤保障。如果能够征得执法人员的同意实施现场检查,在后勤保障方面要做到周到、得当,以体现对稽查人员应有的尊重和诚意。(3)稽查争议处理。在稽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可能会就某些问题与企业沟通,出现不同看法亦属正常。
16、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执法人员意见缺乏法规支持甚至明显失据的情况下,纳税人应在对执法人员意见表示理解的同时,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切忌直接对立,甚至将业务问题变成面子问题,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第二节 税务筹划一、税务筹划的概念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税境,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规避涉税风险,控制或减轻税负,以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税务筹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税务筹划仅指节税,广义的税务筹划既包括节税又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本书中的税务筹划是指广义的税务筹划。二、税务筹划的动因与目标1.税务筹划的动因2.税务筹划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指税法、税制的完善程度及
17、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性、有效性。3.税务筹划的目标税务筹划的基本目标就是减轻税收负担、争取税后利润(财富)最大化,其外在表现是纳税最少、纳税最晚,即实现“经济纳税”。为实现税务筹划的基本目标,可以将税务筹划目标细化,具体是:(1)恰当履行纳税义务。(2)降低纳税成本。(3)控制企业税务风险。(4)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三、税务筹划的原则与特点1.税务筹划的原则(1)守法原则。(2)保护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即要体现自我保护。(3)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体现在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上,如销售(营业)收入的确认时间、准予扣除项目的确认时间、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确认与抵扣时间、销售与销项税额的确认时间、出口退
18、税申报时间、减免税期限等,都涉及时效性。此外,程序性税法与实体性税法如有变动,遵循“程序从新、实体从旧”原则也涉及时效性。(4)整体性原则。在进行一种税的税务筹划时,还要考虑与之有关的其他税种的税负效应,进行整体筹划,综合衡量,2.税务筹划的特点(1)事前性。(2)目的性。目的性表示纳税人要取得税务筹划的税收利益。这有两层含义: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低税收成本,低税收成本一般意味着高资本回报率。二是滞延纳税时间(非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纳税期的推后也许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如避免高边际税率),也许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减少利息支出)。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是税款的节省。(3)
19、普遍性。各个税种规定的纳税人、纳税对象、纳税地点、税目、税率、减免税及纳税期限等一般都有差别。这就给所有纳税人提供了税务筹划的机会,也就决定了税务筹划的普遍性。(4)多变性。各国的税收政策,尤其是各税种的实施细则等,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税务筹划也就具有多变性。纳税人应随时关注国家税收法规的变动,相应地进行税务筹划的调整。(5)专业性。四、税务筹划方法节税1.节税的含义节税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作出的涉税选择行为。2.节税的特点(1)合法性。节税是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在税
20、法允许甚至鼓励的范围内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2)符合政府政策导向。税收作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杠杆),各国政府都会根据纳税人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心态,有意识地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引导投资、引导消费,纳税人在实现节税目的的同时,也实现了政府的政策导向。(3)普遍性。各国的税收制度都强调中性原则,但在纳税人、征收对象(范围)、征收期限、地点、环节等方面总是存在差别,这就为纳税人节税提供了普遍性。(4)多样性。各国的税法不同,会计准则也不尽一致,甚至在每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其税法、会计准则也有变动,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越大、变动越多,纳税人节税的余地越大、形式越多。3.节税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