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同步测试参考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旅游学概论》同步测试参考答案.doc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学概论 旅游 概论 同步 测试 参考答案
- 资源描述:
-
1、旅游学概论同步测试参考答案单元一 认识旅游模块一 旅游的起源一、选择题1. D 2.A 3.C 4.B二、思考题1.答案解析:古代的旅行家很难等同于今天的旅游者。尽管古代旅行活动很早以前就已经产生,但人们出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游玩和愉悦,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长途的旅行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且以愉悦为目的的游玩又往往为古代农业社会的伦理所不容,因此,古代的旅行家往往出于科学考察、官宦迁嫡、宗教朝圣、探亲访友等原因出行,中途或者会有一定的游山玩水的经历,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出行的本质。2.答案解析:古代文人的旅行活动给今天的我们留下 极为宝贵的财富。一方面,古代文人旅行后往往会留下传诵千古的名篇,古代文
2、人对于祖国山川河流的审美情趣,对于山水风光的描绘都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可以说,正是古代文人的思想,影响着我们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古代文人往往会在游览目的地留下墨宝或其他遗迹,这些遗迹又成为今天的旅游者争相观览的宝贵遗产,丰富了原有的景观。3.答案解析:审美意识是旅游活动得以产生的基础。在原始社会,人们为生计所迫,无暇欣赏周围的景观,其审美主要集中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旅行和迁徙活动中,人们对于山川河流更多的敬畏和恐惧,少有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更无法愉悦身心,因此难以产生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对生活之外的领域的审美开始产生,这时人们开始
3、关注自然山川之美,旅游活动开始萌芽。模块二 旅游的内涵与外延一、选择题1. C 2.D 3.C 4.D 5.B二、思考题1.答案解析:利:国家法定假期为人们进行较远途的旅游提供了制度保障。黄金周制度的实行,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公民的旅游消费,选择黄金周出行的旅游者连年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弊:黄金周的实行使得全国公民出游时间过于集中,严重影响了游客出游体验,在交通、景区管理等各方面出现了大量问题。且在旅游旺季,旺盛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侧的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矛盾,而在旅游淡季,旅游者人数剧降,旅游供给侧又会造成巨大的资源闲置,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答案解析:旅游活动必然带来旅游者
4、在空间上的转移,旅游活动的产生基本上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们生活于其惯常居住地,熟悉的人物及事物、工作与家庭早已无法激起人们心中的兴奋,因而,人们倾向于离开惯常居住地,寻求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新奇的、变化莫测和不可预期的生活所在地,同时由于社会角色扮演的原因,人们碍于社会对自己的期望,需要时刻努力维持角色所需要的外在形象,而这种努力使得人们无法真正的体验到放松和休闲的感觉,因而,逃离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人文、经济、风俗、语言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异地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都与惯常生活地有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得旅游者产生一种新鲜的、不
5、可预期的、有着强烈的心理冲击的体验。因此,非惯常生活地往往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说,外边的风景更美好。3.答案解析:苍凉感与旅游的精神愉悦性并不相悖。首先,这里的愉悦并不仅仅代表开心,而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能意味着开心、放松,也可能意味着深刻的心灵体验,也可能意味着知识的获取体验,与黑色旅游类似,大漠孤烟尽管并不能带给旅游者开心的感受,但却是一种难得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对心灵的震撼,经历过这类心灵的洗礼,旅游者可以获取通达内心的愉悦感。三、案例分析:(1)旅游活动的产生一方面需要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等客观条件,也需要旅游动机等主观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
6、到了大幅提升,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大提升,然而,繁重的工作却使得人们无法获取足够的闲暇时间,人们旅游动机持续累积,急需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而短暂的周末时间的限制使得人们无法前往较远的旅游目的地,因此,仅有的机会就只有黄金周了,因此,尽管黄金周存在着诸多不便,人们依然会选择黄金周出行,造成全国旅游行为的井喷现象。(2)丹恩提出驱使人们出游的内在驱动力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力”,一类是“拉力”。人们生活于城市的水泥丛林中,由于日常生活的乏味、工作的压力等诸多原因而推动旅游者走出城市,远离人造物而投身于大自然,此谓“推”力;而山林、乡村等旅游目的地则恰恰代表着自然和清新,对于工作和生活于城市
7、森林的人们有着巨大吸引力,是为“拉”力。推拉两种力共同作用,使得赏花、山林、乡村和主题公园成为清明小长假的明星旅游目的地。模块三 旅游的意义一、选择题1. B 2.D 二、思考题1.答案解析:人们在朋友圈炫旅游照是为了获取认同感。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认同感的方式多种多样,荣誉、财富、事业上的成功、知识、见识、气质、生活的美满等都是人们获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而旅游经历却成为获取认同感的最佳方式之一。在一次成功的旅游经历中,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可以体现旅游者的价值判断及人生态度;旅行途中,旅游者行为可以反映出旅游者的道德素养;对不同景观的审美体验则反映出旅游者的知识水准及情感体验;旅游经历的多寡意味
8、着旅游者本身的见识与人生体验的丰富程度;同时,出游本身则意味着充足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及金钱,而时间与金钱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将是稀缺资源。因此,晒出旅游照片能够尽情彰显出旅游者本人比他人更为优越的一面,促使旅游者获得更多的所属群体成员的赞赏与艳羡,进而大大增进旅游者的自我认同感。2.答案解析: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阳明心学注重“知行合一”,陆游有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旅游或旅行,历来都被赋予着非凡的教化意义。在旅游途中,各地风土民情、历史人文、地理气候验证和丰富着旅游者心中所学的间接知识;同样,在旅途中,旅游者不可避免的与不同的人群发生着各种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体验人
9、生百态;无论是细雨温润的江南、大漠孤烟的西北、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还是峻极于天的山岳、波涛奔腾的长江大河,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与旅游者心中无数的诗篇互相应和、激荡,进而澎湃出对大好河山的无尽赞叹,无形中旅游者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升。三、案例分析旅游是一种人生体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杨澜眼中,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在人生中一定要经历至少一次的旅行,旅行实际上是一段微缩的人生。与整个人生一样,在旅行过程中,有着许多未知的变数,可能美好,也可能并不美好,但不论是好的经历还是不好的经历,它们都会在自已的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同时也会成为自己一生的宝贵财富。单元二 旅游资源模块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
10、类一、选择题1. C 2.D 3.C 4.C二、思考题1.答案解析:旅游资源与其他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一样,其最初并不是因人类需要而产生的,也不会因人类的需要而发生改变,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自在性。自然旅游资源如泰山、黄河、天池等皆是大自然千百年的造化所形成,在美丽的山川河流形成之初并非是为了人类的欣赏而变得更美丽的,其内在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先于人类审美的。而人文类型的旅游资源如云冈石窟、“三孔”建筑群、贵州千户苗寨等,尽管这些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在建造之初也有意识的融入了人类的审美意识,但是它们依然是具有自在性的,它们并不是为了旅游者的观赏而建造的。2.答案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
11、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其物质形态上,其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其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上,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进程中早已与地域文化深入融合、密不可分。正如旅游者在参观曲阜孔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仿佛自己就站在当年孔子所站的那一方土地上,从而达到旅游体验的“畅爽”(flow)感,而一旦将孔庙建筑整体转移到国外,则会变成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张飞庙尽管已经迁移,但其短距离(32公里)的迁移并没有割裂张飞庙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结,并且张飞庙新址与原址地理特征和环境极其相似,可以说,尽管张飞庙迁移了,但在其本质上并没有迁移。反之,若张飞庙的迁移是一种长距离的迁移,远到足以脱离其原址的地域文化范围,比如北京,则张飞
12、庙就不再是原来的张飞庙,转而成为另一个新的旅游资源。3.答案解析:与其他人类资源如煤、石油等类似,旅游资源最初也具有一定的潜在性。旅游资源的潜在性主要是指一种潜在的待开发的状态,同时也包括已开发但尚未耗竭其旅游价值的那一部分资源。而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完全的开发,则转化成为成熟的旅游产品从而为旅游者所利用。旅游资源的潜在状态并非是指完全不为人类所知,而是指尽管已经为人类所知晓,但可进入性较差,无法为人类所利用,更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模块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1. B 2.B 3.C 4.C二、思考题1.答案解析: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具有一定对立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发本身便
13、是对旅游资源的一种破坏。不论对于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开发利用便意味着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改造,另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味着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而随着旅游者的大量进入,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而大量旅游者的踩踏、触摸和攀爬也会加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退化和损坏。另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首先,旅游资源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为人类所利用,不能利用的事物便不可称之为资源。其次,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能够反过来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一者,在旅游资源未经开发利用之前,往往不为人知,对其保护更是无从谈起了;二者,某些旅游资源尽管已经为环保和文物部门所保护,但由于保护
14、资金的缺乏,往往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时,如果旅游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解决保护旅游资源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来参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也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2.答案解析:旅游资源的开发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旅游产业是一种经济产业,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各种开发和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对区域经济和就业的促进。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一个旅游资源的成功开发往往会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给当地经济带来增长。3.答案解析:旅游资源遭受的损害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
15、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一方面包括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台风、雷电、冰雹、洪水、火灾、老化和风化作用。例如我们许多石窟造像、石碑已经被侵蚀的面目全非,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古建筑也随着木质材料的老化而倾颓不可复见。另一方面,一些生物性的因素也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损害,如蝗灾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白蚁啃噬、鸟类粪便腐蚀、植物的生长等对人文景观造的损害。(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一方面是由于旅游开发建设不当引起的原始风貌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旅游者和当地人的不当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一方面,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或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规划,或由于利益的驱使,旅游
16、开发者大量砍伐森林、破坏山体、大兴土木等行为都有可能对景观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另外,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旅游开发者往往会对景观进行过度的开发,大量旅游购物场所、旅游住宿和餐饮设施的建设都严重的改变了景观的原真性,使得景区变得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大大降低了旅游景观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行为则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如当地居民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对文物的盗取、对树木的盗伐、对野生动物的盗猎等行为都将严重的破坏旅游景观。单元三 旅游者体验模块一 旅游审美一、选择题1. B 2.B 3.D 4.A二、思考题培养自我审美
17、意识;研究游客的审美需求与动机;尊重游客和旅游地各自的审美习惯;掌握和运用旅游观赏原理;提高再创造的能力。三、案例分析学习各类知识,掌握传播技巧,帮助游客体验景观的美学价值;塑造美的形象,展示文明风采,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找准切入点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感知力;语言生动形象, 内容丰富能够提高旅游者的审美理解力;使游客意犹未尽, 留有足够的空间, 能够提高旅游者的审美创造力模块二 文明旅游一、选择题1. A 2.D 3.A 4.A二、思考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做一名文明的旅游工作者。导游是个职业,也是一份事业,更是传播中国文明的使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提升自己的文明程度,依法进行导游活动自觉维
18、护国家和民族尊严,遵循道德原则。工作中积极倡导文明旅游。(1)帮助游客了解、欣赏环境和景观的同时,应鼓励游客表现出对景区环境、景观负责的行为,预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为。(2)导游讲解是导游的核心工作,在倡导文明旅游的过程中,导游应把文明旅游的倡议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风趣幽默的形式,有效传达给每一位旅游者,让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欣然接受。三、案例分析从我国文化的角度来看,我国一直奉行的是以“仁、义、礼、智、孝”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于公民的公德心和文明修养方面的培养还较为薄弱,这就导致了公德文化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定的氛围。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也是引发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一大因素。国社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
19、环境保护意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随意性决定了人们并不重视由不文明旅游行为引发的后果,常常在无意当中就会造成旅游环境的人为伤害。模块三 旅游与文化一、选择题1. B 2.D 3.C 4.D二、思考题1.旅游与文化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重要载体。众所周知,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独特的旅游文化是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源泉。2.(1)科学制定文化旅游产
20、业融合发展规划(2)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3)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4)着力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三、案例分析1.必要性:(1)有利于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2)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3)宣传、继承、发扬文化的现实要求2.可行性(1)旅游文化主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相关资源丰富(3)开发条件适宜(4)时代性较强(5)时代性较强单元四 旅游业模块一 认识旅游业一、选择题1.B 2.C 3.C 4.C 二、思考题1.旅游业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哪些重要支撑作用?答:旅游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灵活,既有适合广大民众参与就业的大量岗位,又有适合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人才创
21、业的众多机会,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适合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意热情。旅游业是中国扶贫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目标准、成本低、见效快、受益面广、返贫率低、受益期长等主要特点。旅游扶贫正在成为发挥旅游综合功能、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新方式、新路径、新载体。2.旅游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发挥了哪些桥梁作用?答:旅游是开放的窗口、友谊的桥梁,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国家层面与民间外交最活跃、最有效的渠道。中国改革开放后,旅游业走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目前,中国每年入境和出境旅游总规模近2.5亿人次,已有1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旅游对增进民
22、间交往、促进民众感情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3.旅游业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旅游业资源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发展,是世界公认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产业,是支撑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明、共享生态文明最有优势、最富潜力的美丽产业、朝阳产业。通过构建绿色旅游发展框架和管理制度,树立绿色旅游发展理念和绿色产业形象,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良性互动;通过开展旅游资源的生态化开发,构建绿色产品产业体系,打造绿色旅游目的地开发样板地,引导旅游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启动绿色旅游标准化建设,启动绿色旅游认证体系,推动绿色旅游技术研发和基地建设;通过绿色旅游公益宣
23、传,引导绿色旅游消费,引领全社会的低碳生活方式。三、案例分析思考:“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将会对“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产生哪些深刻影响?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将会极大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丝绸之路汇聚了世界上最精华的旅游资源,沿线分布着80%的世界文化遗产;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因而也被视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同时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