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性发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社会性发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社会性 发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023-1-2512023-1-252印度狼孩印度狼孩2023-1-254 1920 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一个巨大的白蚁穴附近,发现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一个巨大的白蚁穴附近,发现狼群中有两个狼群中有两个“狼孩狼孩”(狼哺育的女孩狼哺育的女孩),),他把她们送到了孤儿他把她们送到了孤儿院,院,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具备狼的特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具备狼的特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凌晨喜暗怕光,凌晨1 1时到时到3 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粗野地把衣服撕掉
2、。2023-1-255n阿拉玛到第阿拉玛到第2 2个月,可以发出个月,可以发出“波、波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回到人间的第口渴了。回到人间的第11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n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波、波”和叫牧师夫和叫牧师夫人人“妈妈”)。)。4 4年后掌握了年后掌握了6 6个单词,第个单词,第7 7年学会年学会4545个单词。她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 1年年4 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 1年年7 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
3、不用支撑的站立,是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在2 2年年7 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 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会用四肢。2023-1-256n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话,智力只相当于3 3、4 4岁的孩子。岁的孩子。n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1010岁儿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童的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9595,脑细胞间的神经,脑
4、细胞间的神经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2023-1-257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n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n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n重庆女人辣,上海男人顾家,n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n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等等。n刻板印象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023-1-2511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相关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如何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2023-1-2512个体与他人形成各种必要的个体
5、与他人形成各种必要的心理联系心理联系以及个体以及个体人格人格不断演进不断演进的过程。的过程。其核心是个体形成与他人的心理联系,发展自己其核心是个体形成与他人的心理联系,发展自己的人格。始于出生,持续终生。其中婴幼儿期、的人格。始于出生,持续终生。其中婴幼儿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是社会性发展的童年期和青少年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关键阶段。社会性发展的概念社会性发展的概念2023-1-2513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相关概念社会性发展相关概念一、依恋一、依恋(一)亲子依恋(一)亲子依恋(二)成人依恋(二)成人依恋(三)父母教养方式(三)父母教养方式二、同伴关系二、同伴关系三、人际关系三、人际关系2
6、023-1-2514亲子依恋亲子依恋依恋依恋是指个体在童年早期是指个体在童年早期寻求并力图保持寻求并力图保持与特定人物与特定人物(主要是母亲)情感联系与身体联系的一种(主要是母亲)情感联系与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倾向。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最初形式最初形式表现为婴儿与成人表现为婴儿与成人(常为常为母亲)的依恋。母亲)的依恋。动物研究-幼猴对母猴的依恋n幼猴在出生后不久 即被与母猴分离。然后,向幼猴提供两个玩具母猴做为母猴替代物。第一个玩具母猴是由铁丝网做成。第二个玩具母猴由毛巾布和泡沫橡胶做成。两个玩具母猴都可以在胸部附加奶瓶,供幼猴取食。n结果:无论它是否提供食物,幼猴会依附于软布做的
7、玩具母猴。n说明 玩具母猴向幼猴提供了一种安全感。2023-1-25172023-1-2518n为什么婴儿与母亲能迅速建立起社会性的互动为什么婴儿与母亲能迅速建立起社会性的互动模式?模式?n 一是父母能够引发婴儿的先天反应(一是父母能够引发婴儿的先天反应(依恋类型依恋类型)n 二是婴儿也能引发父母的喂养行为(二是婴儿也能引发父母的喂养行为(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人类研究2023-1-2519依恋的类型依恋的类型n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实验n(1)婴儿与母亲一起进入一间舒适的实验室内n(2)一位陌生人进入该房间,并坐下来先与婴儿的母亲,后与婴儿进行交流;n(3)母亲不引人注意地走出房间;n(
8、4)母亲返回,陌生人走出房间;n(5)母亲离开,婴儿独自呆在房间内;n(6)陌生人返回;n(7)母亲再次返回。n以上七个片段各持续3分钟n结果结果:母亲离开后;母亲回来后;与陌生人相处时三种条件下表现分析。2023-1-2520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voidant attachment,attachment,也叫类型也叫类型A A)当母亲离开,让婴儿与陌生人相处一端时间后,母亲当母亲离开,让婴儿与陌生人相处一端时间后,母亲在爱重新返回来时,婴儿躲避母亲或不理母亲。这类在爱重新返回来时,婴儿躲避母亲或不理母亲。这类婴儿即使母亲在房间里,他也不太理会;而当母亲离婴儿即使母亲在房
9、间里,他也不太理会;而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也不感到焦虑。开时,婴儿也不感到焦虑。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也也叫类型叫类型B)婴儿在母亲离开后表现出苦恼、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婴儿在母亲离开后表现出苦恼、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婴儿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对重新见到母亲感到非婴儿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对重新见到母亲感到非常高兴。这类婴儿可以和陌生人相处得很好,但明显常高兴。这类婴儿可以和陌生人相处得很好,但明显表现出对母亲的偏爱。表现出对母亲的偏爱。反抗型依恋反抗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也也叫类型叫类型C)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存在两种相反的
10、情感。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存在两种相反的情感。母亲回来后,既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母亲回来后,既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比如,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跑向母与母亲的接触。比如,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跑向母亲,但是母亲要抱他时,婴儿反而生气的拒绝、挣脱。亲,但是母亲要抱他时,婴儿反而生气的拒绝、挣脱。n依恋模式通常形成与婴儿期,n成年人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反映着他们与母亲的依恋风格。2023-1-2522nHazanHazan和和Shaver Shaver 要求被试阅读下面三段内容,并指出哪要求被试阅读下面三段内容,并指出哪些反映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所想、所感、所为:
11、些反映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所想、所感、所为:nA A 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nB B 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C C 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
12、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成人依恋n结果:与婴儿的依恋模式类似,结果:与婴儿的依恋模式类似,n安全依恋类型安全依恋类型(60%);回避型;回避型(20%);焦虑;焦虑F反抗型反抗型(20%)爱情2023-1-25242023-1-25252023-1-25262023-1-25272023-1-2528什么样的爱情可以开花结果?2023-1-2529依恋类型和爱情关系依恋类型和爱情关系:爱情依恋理论爱情依恋理论n安全型安全型: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爱、义务和信任,忽略同伴的缺点,接纳和支持。约占
13、56%n回避型回避型:害怕亲密,怀疑他人。相信真爱不会长久,电影和爱情小说里描写的那种深爱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很少恋爱。约占25%n矛盾型矛盾型:多次恋爱,难以得到他们追求的长久快乐。唯恐失去伴侣,屈从对方;分离焦虑。约占19%n各种类型所占比例与婴儿依附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n当人们进入一个安全、持久的人际关系时,他们的依恋类型会改变依恋类型会改变。2023-1-2530n 包姆玲德(包姆玲德(Baumrind,1967)教养方式)教养方式n第一种:权威型父母(管之、望之、教之、爱之)第一种:权威型父母(管之、望之、教之、爱之)n 培养出的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幸福感,并
14、有很高的自尊,非常受同龄人的喜爱,在学校表现较好。教养方式教养方式2023-1-2531n第二种:专制型父母第二种:专制型父母(管而不教,严而苛刻管而不教,严而苛刻)培养出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没有自尊并且在学校里不是好学生。第三类第三类:放任型父母放任型父母(自由发展,有求必应自由发展,有求必应)培养出的孩子:散漫、对行为缺少约束,随心所欲,常常缺乏吃苦耐劳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学校常常表现不佳。2023-1-2533第四类第四类:疏忽型的父母疏忽型的父母(自由发展,不管不问自由发展,不管不问)培养出的孩子常常缺乏责任感,对人比较冷漠,做事随心所欲,缺乏自尊和自信,敏感。权威型父母对孩
15、子的发展最为有利,因为既对孩子有高度的期望和积极支持,又对孩子有必要的行为塑造。这也符合马科比等(Maccoby&Martin,1983)八字诀:控制、期望、沟通、关爱。2023-1-25342023-1-2535 实践性思考实践性思考 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你认为你小时候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你认为你小时候与父母形成的依恋类型是哪一种?父母常常采与父母形成的依恋类型是哪一种?父母常常采用的教养方式是哪种类型?用的教养方式是哪种类型?2023-1-2536影响亲子互动模式的因素影响亲子互动模式的因素n激素激素n人类的刻板印象人类的刻板印象n长期的分离和短期的分离长期的分离和短期的分离2023-
16、1-2537n激素对依恋的影响 母亲怀孕时对婴儿的兴趣会迅速增加,快速形成依恋。由此产生的高唤醒、焦虑等有助于其担当母亲的角色。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生理层面依恋的形成受激素控制,发展迅速,仅出现在孕妇。心理层面则受强化(婴儿的样子、气味、体味等)影响,发展相对缓慢,发生在母亲、父亲等身上。2023-1-2538印刻现象印刻现象n动物习性学的奠基人洛仑兹曾人工孵化了一群小鹅。小鹅孵后第一次遇到的活动对象是洛仑兹,它们跟在洛仑兹身后走动,而不理睬其他的对象。n后来有研究用一只旋转前进的木制鸭子在小鹅孵化后首先出现在它们面前,小鹅则尾随木鸭转动而前进。2023-1-2539n人类是否存在印刻现象?人
17、类是否存在印刻现象?争议、意义!争议、意义!n Kennell和Klaus(1979)发现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第一个小时是婴儿对母亲形成联结的关键期。n只有母亲与孩子在敏感期内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才会形成联结。这种联结提高了母亲对婴儿的爱,更关注婴儿的需要。n如果没有形成,母亲可能会忽视甚至虐待孩子。2023-1-2540n对人类依恋的研究代表人物是鲍尔比鲍尔比(John Bowlby,1907-1990)。儿童对母亲依恋关系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个阶段:n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婴儿出生后逐步形成和母亲的社会交往关系,开始是用发声、微笑、动作等表示这种关系
18、,约两个月以后,由于母亲的照料和抚爱,儿童逐渐形成对母亲的依恋。n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 6个月):婴儿的依恋反应开始明显地局限于自己熟悉的人,这时母亲常常成为最主要的依恋对象。2023-1-2541n特殊情感联结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 3岁):婴儿6个月以后就逐渐表现出对依恋对象深切的爱感。例如,当母亲离开的时候,就表示烦燥,甚至哭闹起来。再继续下去,就会对生人表示警惕,开始“认生”了。n高级阶段高级阶段(3岁):儿童对母亲不只是单纯的依恋,而且对母亲的感情有所理解,表现出体贴的心情。到了青年期,虽然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前途,但在一定场合仍然要寻求母亲的关怀和爱抚。
19、n解释解释:认为动物和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逃避恐惧和危险,天生地需要对母亲的依恋。2023-1-2542父亲的独特作用父亲的独特作用 n父亲的性别角色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父亲的性别角色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基础 性别角色: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对儿子发展的影响:更少攻击性、更多依赖性,有较多地女性兴趣和行为模式。因势各异。对女儿发展的影响:自信,气质,异性榜样相处,尤其是婚姻发展。2023-1-2544 父亲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力 父亲是儿童重要的游戏伙伴,这样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
20、丰富儿童的社交内容,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父亲的积极参与、引导婴儿的游戏,激起婴儿的积极反应和兴趣,使婴儿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2023-1-2545n n如果父亲对孩子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大于如果父亲对孩子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大于智力发展的影响,那么孩子早年缺少父亲可能智力发展的影响,那么孩子早年缺少父亲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如何弥补或修复父爱缺失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如何弥补或修复父爱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带来的不利影响?2023-1-2546短期短期/长期分离长期分离 短期分离短期分离对孩子的影响有限(效应小,持续时间短,易修复)长期分离长期分离对孩子的影响重大(持续性、甚至不
21、可逆的损失)思考: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易出现的问题1,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2,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3,心理问题: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4,学习问题 5,生活问题 2023-1-2550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游戏和友谊游戏和友谊n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游戏。游戏的作用游戏的作用 游戏使儿童与同伴行为进行互动,扮演社会角色。同时,游戏也使儿童学习攻击,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攻击行为,让儿童探索自己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有助于儿童学会更准确的知觉世界。(幼儿园)2023-1-2551 瑞士著
22、名心理学家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将游戏分为两类:1.前社会性游戏-儿童自己一个人玩耍。如6个月婴儿。2.社会性游戏-有其他伙伴参与,更具社会性。包括自由式、规则式和创造式游戏。皮亚杰将创造式游戏作为“儿童的工作”。2023-1-2552友谊友谊n儿童在友谊上表现出来的趋势与儿童在游戏上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交往也在不断增多。n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是在游戏中发生的。游戏和友谊的发展反映了认知能力的发展。2023-1-2553n儿童友谊的发展阶段儿童友谊的发展阶段 1.3-7岁,友谊不稳定。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友谊就是一起玩。2.4-9岁,单向帮助。这个阶段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
23、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3.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这个阶段的儿童能互相帮助,但还不能共患难。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4.9-15岁,亲密共享。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开始从品质方面来描述朋友,认为自己与朋友的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5.15岁起,向高级阶段发展。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获得自我的身份为特征。2023-1-2554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3.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4.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n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男孩子和
24、女孩子在天性和友谊发展模式上是有差异的,这个阶段的儿童都喜欢与同性的同伴交往。人际关系n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也被称为“人际人际交往交往”。n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青年期的人际关系n同伴关系(室友关系)2023-1-25562023-1-25572023-1-25582023-1-25592023-1-2560防止被同学杀死的99条注意事项,看看你违反了哪一条?2023-1-25612023-1-25622023-1-25632023-1-25642023-1-25652023-1-2
25、5662023-1-25672023-1-25682023-1-25692023-1-25702023-1-25712023-1-25722023-1-2573好的室友关系2023-1-2574芦山地震之中国好室友n这位大哥在地震的时候,抱着宿舍的六个电脑,背着三个单反,提着一个小乌龟冲出宿舍,他一个人拯救了全宿舍的财产。对他的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2023-1-2575建立人际关系的七要素n一、真实;n二、对别人感兴趣(而不只是让别人对自己感兴趣);n三、倾听;n四、体谅;n五、诚实;n六、乐于助人;n七、守时2023-1-2577 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