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风景名胜区与环境保护法规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1369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PPT
  • 页数:86
  • 大小:6.6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风景名胜区与环境保护法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风景名胜 环境保护 法规 课件
    资源描述:

    1、4 4 风景名胜区与环境保护法规风景名胜区与环境保护法规 本章提要本章提要首先介绍了风景名胜区法规的概念及特点,首先介绍了风景名胜区法规的概念及特点,阐述了风景名胜区阐述了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批与建设管理规划、审批与建设管理的有的有关规定;在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同时,关规定;在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同时,明确了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环境保护的明确了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标准体系及基本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基本原则与标准体系及基本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内容。本本 章章 内内 容容4.1 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4.2 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规4.1 风景名胜

    2、区管理法规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 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一定地域规模,具有观赏价值和游览条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典型性、代表性地域。4.1.1 风景名胜区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4.1.1.1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及特点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及特点 风景名胜资源,包括自然风景名胜资源和人文风景名胜资源两大类。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特点是:大都具有自然风景名胜,又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

    3、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风情。风景名胜区资源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和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自然资源与文化历史遗产。做好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我国文物古迹、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繁荣社会经济、普及科学知识、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大意义。4.1.1.2 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首先是对风景名胜区土地的保护,土地乃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载体。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4.1.1.3 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保护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保护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了对林木植被的保护措施,其中包括:(1)风景名

    4、胜区应当做好封山工作、植树绿化、护林防火和防治病虫害工作,切实保护好林木植被和动植物的生长、栖息条件。(2)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林木,不分权属都应当按照规划进行抚育管理,不得砍伐。确需进行更新、抚育性采伐的,须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4.1.1.4 风景名胜区林木植被保护风景名胜区林木植被保护(3)对风景名胜区和名木古树要严加保护,严禁砍伐、移植,并且要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复壮措施,防止损害。(4)在风景名胜区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过管理机构同意,并限制数量,只能在指定范围内进行。此外,还应提高名胜区林木的观赏价值,进行林木改造,从以营造用材林为主,转移到以营造风景观赏

    5、林为主。太原古槐被砍被毁保护范围包括:古建筑、古园林、古石刻等文物古迹;革命遗迹、遗址和其他人文景物,以及对人景物所处的环境。保护人文景物的内容包括防雷、防火、防洪、防震、防虫蛀、防盗等。此外,还要定期维修,维修时要有完备的施工方案,以不改变原貌为原则。4.1.1.5 风景名胜区人文景物的保护风景名胜区人文景物的保护2010年11月14日,百年清华学堂失火 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溪、泉、瀑、涧、潭等。风景名胜区水资源的保护,首先要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其次是保持水系的完整,加强对地下水、地表水的管理,防止过分开采和利用。4.1.1.6 风景名胜区的水资源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水资源保护太湖水污染(1

    6、)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方针政策,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上的效益,协调各项事业之间的关系。(2)充分认识资源的特点和价值,突出风景区特性和自然环境的主导作用。(3)深入调查研究,搞清风景名胜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防止盲目攀高,贪大求洋。4.1.2 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4.1.2.1 规划的原则规划的原则(1)根据风景名胜区的历史与现状、总体布局规划、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划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2)确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游览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

    7、的组织管理措施;(3)对风景名胜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生产生活和管理设施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和规划;(4)估算投资和效益等。4.1.2.2 规划的内容规划的内容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市县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市、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并向省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并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一般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4.1

    8、.2.3 规划的审批规划的审批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和设施应有偿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占用,确需建设房屋或其他设施时,需经管理机构按规划进行选址定点,并办理审批手续。对风景名胜区内与景观不协调的建设项目,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都要限期治理或逐步迁出。迁出前,不得扩建、新建设施。4.1.3 风景名胜区建设风景名胜区建设4.1.3.1 建设用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在风景名胜区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其用地申请程序是:(1)持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申请具体地点;(2)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核发风景名胜区建设用地许可证;(3)建设单位持许可证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9、,县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划拨土地。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应当根据规划,积极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按照规划确定的游览接待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游览者。”4.1.3.2 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的限制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的限制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严格依据规划,组织各项设施的统一开发和管理。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违反规划,不得为了争取资金而迁就投资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凡依据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进行的建设施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景物及周围林木植被、水体、地貌不受污染。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场地,进行绿化

    10、,恢复环境原貌。4.1.3.3 建设施工管理建设施工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设在风景名胜区的所有单位,除各自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都必须服从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4.1.4 风景名胜管理风景名胜管理4.1.4.1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风景名胜区应设置维护游览秩序和治安的机构或专职人员,经统一培训后上岗。治安管理人员应配备必要的装备、加强治安巡逻和检查。为了确保国家财产和游人的安全,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对

    11、尚未开发的名胜区的部分危险地段及水域或猛兽出没、有害生物生长地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作出防范说明。4.1.4.2 风景名胜区治安、安全管理风景名胜区治安、安全管理风景名胜区要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饮食服务,保证游人饮食、住宿等的卫生和安全。要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环境卫生法规,制定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在风景名胜区游览的游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游览管理规定。4.1.4.3 风景名胜区游览、卫生管理风景名胜区游览、卫生管理 风景名胜区应当根据地方特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游览纪念品,发展多种服务业,停止那些破坏景

    12、观、污染环境的产业。由于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性,决定了风景名胜区的生产和服务事业发展的局限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做好说服组织工作,使单位和个人知道在风景名胜区进行经营活动前,应得到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同意,并须持有营业执照,在规定的时间、区域和营业范围内经营。4.1.4.4 风景名胜区产业管理风景名胜区产业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指出:“风景名胜区应根据资源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游览休息和科学文化活动。有条件的应按照规划逐步建立游人咨询中心,采取多种形式介绍风景名胜区,指导游览活动,提供服务。风景名胜区的一切游览活动都要讲求科学、文明、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排除低级、落后、迷信等不健

    13、康的活动。”4.1.4.5 风景名胜区文化、宣传管理风景名胜区文化、宣传管理风景名胜区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包括人员的年龄、身体素质、政治素质及文化技术水平等。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资源状况、范围界限、生态环境、各项设施、建设活动、生产经营、游览接待等情况,都应当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资料,并建立健全档案制度。4.1.4.6 风景名胜区职工队伍管理风景名胜区职工队伍管理本本 章章 内内 容容4.1 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4.2 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规4.2 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为人

    14、类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和资源。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产生了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问题。4.2.1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4.2.1.1 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的概念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百年大计,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决定性的影响。环境保护法规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的,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即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于1984年,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环境保护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具体有以下职责:(1)

    15、贯彻并监督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等;(2)组织起草或拟定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规章标准及技术经济政策等;4.2.1.2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及基本职责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及基本职责(3)统一部署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监督实施;(4)建立监测制度,拟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5)组织全国的环境科学研究、教育、宣传、业务培训与考核等,并组织推广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技术;(6)指导国务院有关部、委的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调查与掌握全国的环境质量

    16、状况及发展趋势,并提出改善措施;(7)代表国家,组织与开展国际环境保护工作的合作与交流;(8)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等。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并督促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方针及地方性法规与规章;(2)按法定权限范围组织起草或拟定地方性的环境保护法规、规定及标准等;4.2.1.3 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基本职责基本职责(3)依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划与计划,拟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规划与计划并督促

    17、实施;(4)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调查并掌握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5)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教育,环境宣传及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等;(6)调查、处理本辖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案件。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环境保护机构,如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管理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这些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及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并协助政府处理本辖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4.2.1.4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其职责境保护机构及其职责 1.立法概述立法概述 现代意义

    18、上的环境保护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环保立法已初步形成体系。我国宪法对环境保护作了原则规定;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环境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等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等的保护作了规定。4.2.2 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规4.2.2.1 环境保护立法及环境保护法规的调整对象环境保护立法及环境保护法规的调整对象 2.环境保护法规的调整对象环境保护法规的调整对象 环境保护法调整的对象是人们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环境法律关系既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人们在各自同自然环境打交道的过程(开发、利用、保护环境活动

    19、)中形成的。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4.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5.综合利用的原则 4.2.2.2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强制性标准,也是环境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3.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 4.环境监测制度 4.2.2.3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一定地区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前,事先对该项目将会对周围地区的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进行的调查、预测和评

    20、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实行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也是落实“预防为主”原则的体现,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并实行审批制度。4.2.2.4 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 2.“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了上述“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及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及申报登记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国家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收取一定金额的环境补偿费用。我国的排污收费有两种:超标准收费,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收费。环境保护法第27条

    21、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4.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制度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制度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人民政府应对该地区企事业单位排污设施造册登记,并综合它们对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了解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概念熟悉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管理学习参考学习参考法律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规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1、省、自治区、直辖市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较大市法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较大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3、特区法规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规部门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环保总

    23、局令,环保部令 约60项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市规章较大市规章较大市的人民政府较大市的人民政府特区规章特区规章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规国际条约国家之间缔结的法律文件:公约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决议、宣言一般会通过国内法来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要执行环境影响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包括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包括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

    24、响的一切切基本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和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以及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含义和意义 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 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作为强制的法律制度约束任何主体在进行某种活动时对环境造成危害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客观、公开、公正地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内容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2)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送审审批机构审查小组审查办法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分类管

    25、理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2)审批管理 3)后评价与跟踪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管理工程施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工程施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垃圾污染等。加强环境保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根据)根据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建立监控体系;建立监控体系;(2 2)未经处理的泥浆

    26、和污水不得直接外排;)未经处理的泥浆和污水不得直接外排;(3 3)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废弃物;的废弃物;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管理(4 4)妥善处理垃圾、渣土、废弃物和冲洗水;)妥善处理垃圾、渣土、废弃物和冲洗水;(5 5)在居民和单位密集区进行爆破、打桩要执行有关规定;)在居民和单位密集区进行爆破、打桩要执行有关规定;(6 6)对施工机械的噪声和振动扰民,应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对施工机械的噪声和振动扰民,应采取措施予以控制;(7 7)保护、处置好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文物、古迹、爆炸物、)保护、处置好施工现场的地下

    27、管线、文物、古迹、爆炸物、电缆;电缆;(8 8)按要求办理停水、停电、封路手续;)按要求办理停水、停电、封路手续;(9 9)在行人、车辆通行的地方施工,应当设置沟、井、坎、穴)在行人、车辆通行的地方施工,应当设置沟、井、坎、穴覆盖物和标志;覆盖物和标志;(1010)温暖季节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布置。)温暖季节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布置。水污染防治法一、防治水污染的原则性规定1)水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2)水污染防护设施3)缴纳排污费用二、防治水污染的具体规定(自学)1)防止地表水污染的具体规定2)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具体规定一、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原则性规定 1)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 2)固体废弃物

    28、污染的防护设施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定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分类固体废物分类交通建设固体废物主要产生于施工阶段。交通建设固体废物主要产生于施工阶段。按来源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生活垃圾、弃土弃渣、表层弃土及废弃植物、拆建废物、生活垃圾、弃土弃渣、表层弃土及废弃植物、拆建废物、船舶垃圾、施工废物(材料包装品、剩余物料、机械废油渣等)和实验船舶垃圾、施工废物(材料包装品、剩余物料、机械废油渣等)和实验室废物。室废物。按固体的来源、组成与性质,按固体的来源、组成与性质,可分为可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弃土弃(包括弃土弃渣、拆

    29、建废物、剩余洁净物料、一般包装物等)和渣、拆建废物、剩余洁净物料、一般包装物等)和危险固废危险固废(包括工地(包括工地实验室废物、盛装危险废物的包装物、受油污或洗涤剂污染的棉纱和废实验室废物、盛装危险废物的包装物、受油污或洗涤剂污染的棉纱和废弃用品、废旧电池等)。弃用品、废旧电池等)。按固体的处置与管理而言,按固体的处置与管理而言,分为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固废更方便更方便操作。操作。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应本着固体废物处理应本着“减量化减量化”、“资源化资源化”、“无害化无害化”的的“三化原则三化原则”,充分从固废中回收利用再生

    30、资源,减少固体充分从固废中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对于交通建设项目,可采用多种工艺和技术对固体废物对于交通建设项目,可采用多种工艺和技术对固体废物进行进行“三化三化”处理与处置。例如,项目建设及营运期的生活垃处理与处置。例如,项目建设及营运期的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由于成分单一,不含污染物,可以回收用于农圾中的厨余垃圾由于成分单一,不含污染物,可以回收用于农业养殖。采用沥青冷(热)再生技术,可减少旧路改扩建或旧业养殖。采用沥青冷(热)再生技术,可减少旧路改扩建或旧路拆除中产生的沥青固废,并资源化。应用桥梁整体顶升更换路拆除中产生的沥青固废,并资源化。

    31、应用桥梁整体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可减少公路改扩建时旧建筑物的拆除废物等等。支座施工技术,可减少公路改扩建时旧建筑物的拆除废物等等。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一、防治大气污染的原则性规定 1)大气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 2)大气污染的防治设施 3)缴纳排污费用二、防治大气污染的具体规定(自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一、环境噪声污染的原则性规定 1)噪声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 2)噪声污染防治设施 3)缴纳排污费用二、环境噪声污染的具体规定课堂答题一、节约中长期专项规划二、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节能要求三、民用建筑节能四、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节约能源法五、新建建筑节能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的要求编制城镇规划对施工图设

    32、计文件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审查建设单位建筑节能责任施工单位的建筑节能责任工程监理单位的建筑节能责任执业人员的建筑节能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建筑节能责任建筑节能的设备要求 节约能源法法律责任一、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法律责任1)环境影响评价失实2)违反批准规划草案3)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4)环境评价机构的法律责任5)有偿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6)国家工作人员不尽职二、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责任1)拒绝检查或者检查时弄虚作假2)水污染防治设施不符合要求3)饮用水水源违法建设4)其他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三、违反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责任1)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2)污染环境防治设施不符合要求3)拒绝现场检查4)施工单位不及时处理固体废弃物5)其他规定法律责任四、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责任1)污染环境防治设施不符合要求2)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3)未有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4)大气污染的赔偿责任法律责任五、违反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法律责任1)污染环境防治设施不符合要求2)不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3)未完成治理任务4)产生偶发性噪声5)拒绝现场检查6)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夜间施工7)污染环境的赔偿责任法律责任六、违反节约能源法的法律责任1)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2)设计单位的法律责任3)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4)工程监理单位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案例1案例 2案例 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风景名胜区与环境保护法规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136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