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预防接种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接种 相关 学科 基础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预防接种相关学科基础知识预防接种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3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细菌与病毒细菌与病毒 基本性状基本性状 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 感染与致病机制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4细菌的细菌的形态形态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三类。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三类。绝大多数细菌是吸附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绝大多数细菌是吸附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体的表面,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
2、镜下进行测量,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一般以微米(一般以微米(umum)为单位)为单位。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5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某些细菌具有荚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某些细菌具有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膜、鞭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其主要功能维持菌体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其主要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位,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位,可
3、以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可以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形成疏水性屏障,允许水和某些小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形成疏水性屏障,允许水和某些小分子物质被动性扩散,特异性营养物质的选择性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分子物质被动性扩散,特异性营养物质的选择性进入和废物的排出。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为细胞质或称原生质,由水、蛋白质、脂类、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为细胞质或称原生质,由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 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与致病性有关
4、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与致病性有关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6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细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水分占细菌总重量的水分占细菌总重量的75%90%75%90%,除水分外,主要包,除水分外,主要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等括碳、氢、氮、氧、磷和硫等还有少数的无机离子,如钾、钠、铁、镁、钙、还有少数的无机离子,如钾、钠、铁、镁、钙、氯等。氯等。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7细菌的物理性状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 半透明体,可
5、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表面积 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物质交换。带电现象 带负电荷,这种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半透性 允许水及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有利于吸收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渗透压 细菌体内含有营养物质和无机盐,渗透压高。若处于比细菌内渗透压更高的环境,菌体内水分逸出,胞质浓缩,细菌就不能生长繁殖。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8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营养类型 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菌 该类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异养菌 该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腐
6、生菌以动植物尸体、腐败食物等作为营养物质;寄生菌寄生于活体内,从宿主的有机物获得营养。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9细菌的营养物质细菌的营养物质 水:水: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均须有水才能进行。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均须有水才能进行。碳源碳源: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病原菌主要从糖类获得碳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病原菌主要从糖类获得碳。氮源氮源:需要量仅次于碳源。病原微生物主要从氨基酸、蛋白胨等有机氮需要量仅次于碳源。病原微生物主要从氨基酸、蛋白胨等有机氮化物中获得。化物中获得。无机盐:无机盐:主要功用是构成有机化合物,成为菌体的成分;作为酶的组主
7、要功用是构成有机化合物,成为菌体的成分;作为酶的组成部分,维持酶的活性;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运输;调节菌体内的渗透压;某成部分,维持酶的活性;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运输;调节菌体内的渗透压;某些元素与细菌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密切相关。些元素与细菌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密切相关。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许多细菌的生长还需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子,许多细菌的生长还需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子,通常为有机化和物,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通常为有机化和物,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0细菌生长繁殖细菌生长繁殖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细菌生长繁
8、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适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适宜的环境包括氢离子浓度(宜的环境包括氢离子浓度(pHpH)、温度、气体、渗透压等。)、温度、气体、渗透压等。细菌个体繁殖:细菌个体繁殖: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细菌分裂数量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为代时,多数细菌为倍增所需要的时间为代时,多数细菌为20-3020-30分钟。分钟。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耗竭,有害代谢物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耗竭,有害代谢物质的逐渐积累,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质的逐渐积累,细菌繁殖
9、速度渐减,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等四期。停滞。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等四期。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1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特征保持稳定。遗传使细菌的种属特征保持稳定。细菌的形态结构、新陈细菌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致病性、免疫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特征是由细菌遗传物代谢、致病性、免疫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特征是由细菌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质所决定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子代与亲代之
10、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出现差异则称为变异。变异现象有形态结构的变异、与子代之间出现差异则称为变异。变异现象有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细菌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传染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传染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如如以毒力减弱而保留免疫原性的菌株制成减毒活疫苗,已成功地用于某以毒力减弱而保留免疫原性的菌株制成减毒活疫苗,已成功地用于某些传染病的预防。些传染病的预防。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2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称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
11、主体外的感染称外源性感染。-来自体内正常菌群,极少数曾感染过而潜伏下来的细菌又重新感来自体内正常菌群,极少数曾感染过而潜伏下来的细菌又重新感染为内源性感染。染为内源性感染。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损害较轻,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染后损害较轻,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感染。-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同时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病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同时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病原菌在入侵后会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
12、,导致病原菌在入侵后会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导致病理生理变化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为显性感染。理生理变化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为显性感染。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3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致病机制 侵袭力侵袭力:侵袭力主要依靠细菌的粘附因子、荚膜、侵袭侵袭力主要依靠细菌的粘附因子、荚膜、侵袭性酶类、微菌落与细菌生物膜、整合素与细胞骨架等因素性酶类、微菌落与细菌生物膜、整合素与细胞骨架等因素发挥作用。发挥作用。毒素: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 细菌入侵数量:细菌入侵数量:细菌毒力愈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愈小;细菌毒力愈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愈小;反之则
13、菌量愈大。反之则菌量愈大。细菌入侵部位细菌入侵部位:各种致病菌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这各种致病菌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这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的微环境有关。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的微环境有关。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4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用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多数呈球形和近似球形,少数为子弹形、砖块形。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5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 病毒核心:病毒核心:病毒体核心成分主要为核酸,构成病毒基因病毒体核心成分主要为核酸,构成病毒基因组。病毒核酸为病毒的感染、增殖、
14、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组。病毒核酸为病毒的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物质。信息物质。病毒衣壳病毒衣壳: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外壳称为衣壳。主要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外壳称为衣壳。主要功能是保护核酸免受破坏,并能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功能是保护核酸免受破坏,并能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胞。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病毒胞膜病毒胞膜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有包膜围绕,称为包膜病毒,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有包膜围绕,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病毒体称裸露病毒。包膜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抗无包膜的病毒体称裸露病毒。包膜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抗原性,可诱
15、发机体免疫应答;与病毒入侵细胞和感染性有关;具原性,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与病毒入侵细胞和感染性有关;具有保护核衣壳的作用;对干燥、热、酸和脂溶剂敏感。有保护核衣壳的作用;对干燥、热、酸和脂溶剂敏感。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6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温度:病毒耐冷不耐热,病毒标本应尽快低温冷冻保存。温度:病毒耐冷不耐热,病毒标本应尽快低温冷冻保存。PHPH:多数病毒在:多数病毒在PH5-9PH5-9范围内稳定,强碱或强酸条件下可被灭活。范围内稳定,强碱或强酸条件下可被灭活。射线:射线:X X射线、射线、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
16、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化学因素化学因素 脂溶剂、化学消毒剂、抗生素与中草药等脂溶剂、化学消毒剂、抗生素与中草药等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7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增殖是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利用病毒的增殖是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利用DANDAN多聚酶多聚酶或或RNAR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经过复杂的生化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经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出病毒的基因组。合成过程,复制出病毒的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经过转录、翻译过程,产生大量病毒蛋病毒基因组经过转录、翻译过程,产生大量病毒蛋白质,再经过装配,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这种以白质,再经过装配,最终释放出
17、子代病毒。这种以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繁殖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繁殖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8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复制周期 从病毒进入细胞开始,经基因组复制到子代病毒释出的全过程,成为一个复制周期。多数病毒复制周期至少要24小时以上。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19病毒的异常增殖病毒的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因细胞不能为病毒提供复制的必要条件,而没有病毒进入细胞后,因细胞不能为病毒提供复制的必要条件,而没有完整病毒体的产生,此类细胞称为非容纳细胞。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的感染过程称完整病毒
18、体的产生,此类细胞称为非容纳细胞。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的感染过程称之为顿挫感染。之为顿挫感染。缺陷病毒缺陷病毒 -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严重改变,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严重改变,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当缺陷病毒和辅助病毒同时感染时,可产生成熟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当缺陷病毒和辅助病毒同时感染时,可产生成熟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此时乙型肝炎病毒是辅助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此时乙型肝炎病毒是辅助病毒。-缺陷病毒虽不能复制,但却具有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的作用,又称为缺缺陷病毒虽不能复制,但却具有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的作用,又称为缺陷干扰颗粒。陷干
19、扰颗粒。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0病毒的干扰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 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的增殖可以抑制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的增殖可以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增殖,此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另一种病毒的增殖,此现象称为干扰现象。病毒间干扰机制:病毒间干扰机制:1.1.某一病毒作用于宿主细胞,诱导其产生抑制病毒复制的蛋某一病毒作用于宿主细胞,诱导其产生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称之为干扰素。白质,称之为干扰素。2.2.第一种病毒破坏了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或改变了宿主细胞的代谢途第一种病毒破坏了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或改变了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等,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
20、制过程。径等,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过程。病毒之间干扰现象能使感染终止、宿主不发病。病毒之间干扰现象能使感染终止、宿主不发病。在使用减毒活疫苗时,则应避免干扰现象发生。在使用减毒活疫苗时,则应避免干扰现象发生。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来源病毒感染来源:机体感染的病毒来自外环境,医源性感染机体感染的病毒来自外环境,医源性感染是不容忽视的来源。是不容忽视的来源。病毒感染传播方式病毒感染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水平传播: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和动物与人之间的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和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水平传播病毒感染率高传播。水平传播病毒感染
21、率高,可迅速繁殖和在体内扩散。可迅速繁殖和在体内扩散。2.2.垂直传播垂直传播:从亲代向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发生在胎儿从亲代向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发生在胎儿期、分娩过程和出生后的哺乳期。期、分娩过程和出生后的哺乳期。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对组织器官的损伤 免疫病理损伤 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 能否感染致病疾病,取决于病毒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力两方面因素。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3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抗原与抗体抗原与抗体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2、超敏反应超敏反应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4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组成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免疫监视。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5免疫系统三大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现免疫系统三大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现功能名称功能名称生理性(有利)生理性(有利)病理性(有害)病理性(有害)免疫防御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抗原性异物 超敏反应(过度)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病(不足)免疫
23、缺陷病(不足)免疫自稳免疫自稳清除损伤、衰老的细胞清除损伤、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破坏病防止肿瘤发生;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毒感染的细胞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染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6抗原基本概念抗原基本概念 抗原是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抗体或致敏淋敏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
24、反应的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物质。抗原两种基本性能抗原两种基本性能 免疫原性:系指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和免疫原性:系指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效应)淋巴细胞的性能。或致敏(效应)淋巴细胞的性能。免疫反应性或反应原性:系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免疫反应性或反应原性:系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和或致敏(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性能。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7抗原的主要特性抗原的主要特性 异物性异物性 化学结构与机
25、体自身成分不同的物质。异物性是抗原特异性的重要基础。大分子胶体大分子胶体 分子量大,表面抗原决定簇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控制或清除,其抗原性就强,蛋白质一般是良好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特异性 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发生反应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叫抗原决定簇。疫苗就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人工减毒或灭活的疫苗就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人工减毒或灭活的方法制成,是一种重要医用抗原。方法制成,是一种重要医用抗原。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二分。2020/11/328免疫佐剂免疫佐剂 可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可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