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场上 岩层 运动 发展 基本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本章提要本章提要本章特点本章特点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有较多的基本概念 有较多的基本规律l矿岩层运动和破坏形式的判断方法l岩层纵向组合运动的分析方法l岩层推进方向岩层运动各阶段的参数特点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 P P1 1 3.1 3.1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上覆岩层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上覆岩层破坏形式的判断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 岩层破坏形式的转化3.33.3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3.4 3.4 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上覆岩层运动
2、参数的确定 3.23.2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P P2 2上覆岩层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上覆岩层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一 弯拉破坏的运动形式1 运动过程上覆岩层悬露如图3.1(a)在其重力作用下弯曲如图3.1(b)端部开裂如图3.1(c)形成“假塑性岩梁”如图3.1(d)自行跨落如图3.1(e)P P3 3m il ihlo(b)(a)(c)(d)P P4 4(e)岩层运动由弯曲沉降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是岩层中的最大弯曲拉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即:ttmax(3.1)2 力学条件力学条件图3.1弯拉破坏的运动形式P P5 5二 剪(切)断破坏的运动形式弯曲变形端部开
3、裂(图3.3(a)整体切断跨落(图3.3(b)1 运动过程P P6 6lo(a)(b)图3.2 剪切运动的基本形式 P P7 72 剪断的充要条件剪断的充要条件当采场推进至岩梁端部开裂位置附近,剩余抗剪断面上的剪应力超过限度,虽其中部还未裂开,只要岩层下部有少量运动空间,岩层即被剪断。3 显现特点显现特点动压冲击支架阻力不够顶板沿煤壁切下如图3.3(a)台阶下沉如图3.3(b)P P8 8(a)(b)(a)(a)(b)(b)图3.3 剪断运动形式对工作面的威胁P P9 9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 悬跨度达到极限跨度中部裂断弯拉破坏深入煤壁的两端部断裂力学过程弯坏
4、的力学过程,就是其支承条件由双嵌固梁向简支梁发展的过程。如图3.4(a)(b)P P1010q1=m1r1q Lo21 22 42q Loq Lo28h1ABLo(a)q2=mir1 AOB(b)ni=1Om图3.5 岩梁的支承条件与弯距 a-嵌固状态;b-简支状态P P1111工作面推进至岩梁悬跨度达极限值L0时,梁端弯矩MA为:122021LqqMA当梁端部的拉应力A为:(3.12)F悬露岩层由弯曲发展至破坏的力学过程和条件为 tAALmqqmLqqWM2022122021268)(P P1212tAmL220(3.13)当悬露岩层上部存在较为软弱的岩层时,则形成由不同岩性的岩层组成下硬上
5、软的组合岩梁,其端部裂断时的拉应力A为:20212)(LmmmniiA当悬露岩层上部无比其软弱岩层时,该岩层只受本身重力的作用,其端部裂断时的拉应力可按下式计算(3.14)P P1313式中 m 强度高的下部支托层厚度,m;im随支托层同时运动上部较软弱的岩层的厚度,m。在梁端部开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端部弯矩减少,梁的中部弯矩将逐渐增加;随着支承条件向简支梁的转化,中部弯矩将向接近 2214)(3oniioLmmm的数值发展。P P1414在嵌固梁向简支梁转化的过程中,当岩梁中部拉应力达到 20212)(Lmmmnii时,中部必然拉开,岩梁发展至跨落或保持“假塑性岩梁”状态。岩梁端部和中部开裂
6、的力学条件应为 A0t=为了便于应用,其力学条件可用岩梁悬露的极限跨度L0表示。(3.15))(2120niitmmmLP P1515当=0,即单一岩层弯曲破坏时,20tmL(3.16)tniim1显然,L0值随岩梁厚度m、允许抗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的增加而减小。支托层上的软岩厚度 岩梁剪坏的力学过程 当岩梁悬跨度达到极限跨度0L时,梁端因拉应力超限而开裂;F岩层剪坏的力学过程和条件P P1616关于基本顶的厚度范围,宋振骐院士等曾经在开滦范各庄矿岩层运动实测的研究中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基本顶范围约为采高的56倍。岩梁运动幅度大,对采场矿压有明显影响的过程,称为岩梁处于显著运动过程,既通常所
7、说的来压过程。来压结束时顶板下沉量:(2)采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采高和推进速度的变化。弯拉破坏转变为剪断破坏当悬露岩层上部无比其软弱岩层时,该岩层只受本身重力的作用,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岩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及结构情况E下=E上,m下=m上中部必然拉开,岩梁发展至跨落或保持“假塑性岩梁”状态。最大剪应力Qmax和抗剪端面面积S分别为:用h0表示,由支护强度PT决定。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映岩梁强度特征和对工作面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工作面支护有较高的支护强度,岩层将沿放顶线切下。岩梁为不等高支承的铰接岩梁。两岩层将形成两个传递岩梁分别单独运动,C0-初次来压步距
8、,h-采高;-冒高当工作面煤壁推至开裂位置或构造断裂面附近,在梁中部拉应力的大小仍未达到超限的情况下,由于悬露岩层端部残余抗剪断面不足,其剪应力超限,造成岩层沿工作面煤壁附近整体切断而跨落。当工作面煤壁推至开裂位置或构造断裂面附近,在梁中部拉应力的大小仍未达到超限的情况下,由于悬露岩层端部残余抗剪断面不足,其剪应力超限,造成岩层沿工作面煤壁附近整体切断而跨落。如果工作面支护有较高的支护强度,岩层将沿放顶线切下。悬露岩层剪坏的力学条件是:max梁端抗剪断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SQ23maxmax最大剪应力Qmax和抗剪端面面积S分别为:2)(2)(121maxniGiLmmLqqQGccmmS1P
9、 P1717整理得以岩层悬露跨度表示的剪坏力学条件为:niicmmmLG1)(34F理论判断理论判断根据力学条件分析,理论上判断是很简单的。岩层的两种破坏形式是随地质和采动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的。上覆岩层破坏形式的判断上覆岩层破坏形式的判断L0LG中部被拉坏形成弯拉破坏L0LG端部被剪坏形成剪切断破坏岩层破坏形式的转化岩层破坏形式的转化P P18181 工作面推至端部开裂位置附近弯拉破坏转变为剪断破坏提高推进速度2 强制放顶剪断破坏转化为弯拉破坏排除整体切断塌垮的危险P P19193 改变开采程序4 在推进方向上LLG运动形式由弯坏转变为剪坏遇到图示的断层构造图3.6 工作面前方构造断裂面对岩
10、层运动形式的影响P P20203.13.1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3.33.3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3.23.2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岩层运动和组合的力学分析岩层运动和组合的力学分析直接顶和基本顶直接顶和基本顶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 3.4 3.4 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 P P2121岩层纵向运动:弯曲沉降形成假塑性岩梁发生冒落重新组合离层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情况下几个岩层组合在一起同时运动?岩层运动和组合的力学分析岩层运动和组合的力学
11、分析P P2222F离层发生的位置与条件岩层的接触面或软弱夹层上取决于组合岩梁中各岩层的弯曲刚度和各夹层的强度离层位置剪应力超限tannc P P2323F 岩层纵向运动的基本趋势岩层的运动发展趋势是由下而上的F传递岩梁形成的力学原理传递岩梁传递岩梁把每一组同时运动(或近乎同时运动)的岩层看成一个运动整体,称为传递力的岩梁,简称“传递岩梁”。P P2424 3 3 1 1mHm1m2m2ABCLkL1L2L3LnLn-1A1A2A3An-1An图3.9 上覆岩层运动情况 A-冒落带 B-裂隙带 C-缓沉带P P2525思考思考相邻的两岩层是同时运动组成一个岩梁,还是分开运动形成两个岩梁呢?准则
12、:准则:下上maxmax下上maxmax两岩层组合成一个传递岩梁同时运动,如图3.10(a)所示P P262615 基本顶岩梁周期来压模型18 考虑岩层弯曲沉降时的冒高10 传递岩梁的形成1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3 离层后上下岩层的运动组合情况由岩层的强度差别决定,上部岩层强度较下部岩层越高,下部岩层越先于上部岩层运动,上部岩层运动滞后的时间越长。(七)开采程序的影响岩梁的显著运动步距a0除整体切断采场外,岩层冒落都是由弯曲沉降而来,推断冒高必须考虑岩梁沉降和岩层变形能力及下步运动空间的高度。两岩层在外载(上部岩重)作用下的运动组合分析(2)SA与KA值的实际意义是确定的(反力中心)。即
13、岩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4 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17 不考虑岩层弯曲沉降时的冒高12 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当岩梁悬跨度达到极限跨度关于基本顶的厚度范围,宋振骐院士等曾经在开滦范各庄矿岩层运动实测的研究中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基本顶范围约为采高的56倍。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2 表达周期来压结束时的位态参数。2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限定变形(支架对岩梁运动进行限制):下上maxmax下上maxmax两岩层将形成两个传递岩梁分别单独运动,如图3.10(b)所示P P2727L1L2 =0.8 L1L 3 =0.8 L2 L2 1图3.10 传递岩梁的形成(a)(b)P P282
14、8F最大挠度和曲率2432maxEmL222maxEmL嵌固梁简支梁24325maxEmL2223maxEmL通式表达2432EmL222EmLP P2929H 两岩层在外载(上部岩重)作用下的运动组合分析L上=L下=LE下m下2 E上m上2E下m下2 E上m上2 上下两岩层同时运动上下两岩层分开运动且下部岩层先运动P P3030H两岩层在自重作用下弯曲沉降分析L下=1.25L上由E下m下2=(1.25)4 E上m上2判断E相同相同m下m上E下1.254 m上2时才同时运动下部先运动P P3131只有当E下1.254 E上同时运动m,E都不相同都不相同E下m下21.254 E上m上2同时运动E
15、下m下2 1.254 E上m上2分开运动m相同相同E下=E上,m下=m上下部先运动P P3232v岩层纵向运动发展规律岩层纵向运动发展规律1 随采场推进,岩层悬露达一定跨度弯曲沉降到一定值后,强度低的软弱夹层或接触面在轴向剪应力作用下破坏,发生离层,并为下部岩层的自由沉降和运动向上部岩层发展创造了条件。4 岩层的厚度较之岩性对岩层的离层和运动组合的影响重要的多。2 岩层的纵向运动总趋势大体上是由下而上发展的。3 离层后上下岩层的运动组合情况由岩层的强度差别决定,上部岩层强度较下部岩层越高,下部岩层越先于上部岩层运动,上部岩层运动滞后的时间越长。相反,则同时运动。P P3333直接顶所谓直接顶是
16、指在老塘(采空区)内已跨落,在采场内由支架暂时支撑的悬臂梁,其结构特点是在采场推进方向上不能始终保持水平力的传递。如图3.11(a)所示。基本顶是指运动时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传递岩梁的总合,在初次来压后,是一组在推进方向上能始终传递水平力的不等高裂隙梁。如图3.11(b)所示。()(a)(a)直接顶(b)基本顶 直接顶和基本顶直接顶和基本顶P P3434 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 实践证明,可能造成直接顶和基本顶两部分岩梁转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岩层厚度和断层等构造的影响。(2)采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采高和推进速度的变化。(3)
17、改变采空区顶板处理方法。(4)改变开采程序。P P35353.13.1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3.33.3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3.23.2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采场上覆岩层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岩层运动的发展过程影响岩层运动发展的因素3.4 3.4 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 P P3636直接顶所谓直接顶是指在老塘(采空区)内已跨落,在采场内由支架暂时支撑的悬臂梁,其结构特点是在采场推进方向上不能始终保持水平力的传递。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在有整体切落危险的坚硬
18、顶板岩层条件下,实行反程序开采,可避免切落危险。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18 考虑岩层弯曲沉降时的冒高岩梁经历一次相对稳定过程与显著运动的全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周期,描述岩梁运动周期长短的参数时周期来压步距C,是指岩梁完成一次周期性运动工作面所推过的距离。上覆岩层破坏形式的判断(2)SA与KA值的实际意义是确定的(反力中心)。12 采场上覆岩层运动本章首先介绍了采场上覆岩层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岩层的拉(弯)运动和剪(切)运动,分析了各自力学条件及判断形式,进一步讨论了以直接顶和基本顶为主的影响采场矿压显现的主要岩层的组成及识别方法;(2)采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采高和推进速度的变化。如果不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