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章-苏轼分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08109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PPT
  • 页数:31
  • 大小:1.8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苏轼分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 分析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 苏轼苏轼 第一节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与创作道路苏轼的人生观与创作道路 第二节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第三节第三节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 第四节第四节 苏轼的词苏轼的词 第五节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课前思考课前思考|你对苏轼的生平事迹有哪些了解?你对苏轼的生平事迹有哪些了解?|你能背诵苏轼哪些诗、词和文?你能背诵苏轼哪些诗、词和文?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苏轼(苏轼(1037-1101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山人(今属四川)。和父亲苏洵、

    2、弟苏辙并称“三苏三苏”。是集诗、词、文、画等一身的通才式的大文学家。是集诗、词、文、画等一身的通才式的大文学家。一、生平经历一、生平经历 第一期第一期(1037103710691069),),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第二期第二期(1069106910851085),),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贬谪黄州时期。第三期第三期(1085108510931093),),被召还及外放时期。被召还及外放时期。第四期第四期(1093109311011101),),远谪惠州、儋州时期远谪惠州、儋州时期。|第一期(第一期(1037103

    3、710691069),读书、应举、初入仕途),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时期。1.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2.2.应举入仕应举入仕 21 21岁时,苏轼与苏辙随父进京,第二年兄弟岁时,苏轼与苏辙随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苏轼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苏轼的文章后说: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人头地也。可喜!可喜!避此人,放出一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第二期第二期(1069106910851085),),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请求外调、

    4、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贬谪黄州时期。1.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施行新法,苏轼请求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施行新法,苏轼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2.元丰二年(元丰二年(10791079)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苏轼被捕入狱,历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朝野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时五个月,朝野营救者络绎

    5、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最后,神宗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使了事。|第三期第三期(1085108510931093),),被召还及外放时期。被召还及外放时期。第四期第四期(1093109311011101),),远谪惠州、儋州时期远谪惠州、儋州时期。宋哲宗元佑元年(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1086),旧党当权,苏轼被),旧党当权,苏轼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苏轼又被贬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苏轼又被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苏轼总结自己一生,

    6、说:“问汝平生功业,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州、惠州、儋州。”二、苏轼的思想二、苏轼的思想 苏轼思想通达,融汇三教,而以儒为骨。苏轼思想通达,融汇三教,而以儒为骨。儒家儒家君子固穷的坚毅精神,经时济世的用世君子固穷的坚毅精神,经时济世的用世情怀情怀 老庄老庄轻视有限时空,超然物外,顺应自然轻视有限时空,超然物外,顺应自然 禅宗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看取当下,随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看取当下,随缘自适缘自适三、苏轼的艺术成就三、苏轼的艺术成就 宋文、宋诗和宋词在苏轼手中宋文、宋诗和宋词在苏轼手中达到了高峰,后人称苏轼创造了宋达到了高峰,后人称苏轼创造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代文学的最

    7、高成就。文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诗苏、黄苏、黄 词词苏、辛苏、辛 书、画书、画宋四家(宋四家(苏轼、蔡襄、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黄庭坚、米芾)元赵孟頫元赵孟頫 绘绘苏轼像苏轼像 苏轼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天下第三行书”。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行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浑然一体。字行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自我来黃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自我来黃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雨月秋萧瑟。臥闻海

    8、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苦雨,雨月秋萧瑟。臥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势來不已。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势來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温苇。那知是寒小屋如渔舟,濛濛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温苇。那知是寒食,但見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萬里。也拟哭途穷,死灰食,但見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萬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吹不起。一、苏轼的文道观一、苏轼的文道观 1.1.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2.2.道不限于儒家之道,泛指事物的规律。道不限于儒家之道,泛指

    9、事物的规律。3.3.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二、苏文的分类二、苏文的分类 1.1.政论或史论文,如政论或史论文,如上神宗皇帝书上神宗皇帝书、范增论范增论、贾谊论贾谊论、教战守策教战守策等。等。2.2.随笔、游记等叙事记游散文,如随笔、游记等叙事记游散文,如超然台记超然台记、喜雨亭记喜雨亭记、石钟山记石钟山记等。等。3.3.赋,如赋,如前赤壁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赤壁赋。三、苏文的风貌三、苏文的风貌 1.1.善于翻新出奇。善于翻新出奇。2.2.叙事、抒情、说理的完美结合。叙事、抒情、说理的完美结合。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吾文如万斛泉涌,

    10、不择地皆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文说说)如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3.3.以以“辞达辞达”为准则。为准则。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答谢民师答谢民师书书)第三

    11、节第三节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一、诗歌内容一、诗歌内容 几乎没有不可以入诗的题材,几乎没有不可以入诗的题材,“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情”1.对现实的批判,如对现实的批判,如荔枝叹荔枝叹抨击陋习。抨击陋习。2.对人生的思考,如对人生的思考,如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蕴含哲理,透露着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蕴含哲理,透露着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苏轼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

    12、,诗中的哲理通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二、诗歌风格二、诗歌风格 1.苏诗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苏诗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2.苏诗用典、对仗精工,浑然天成。宋诗以才学为诗苏诗用典、对仗精工,浑然天成。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就在于大量地用典。苏诗中也有用典过多之病。的特点就在于大量地用典。苏诗中也有用典过多之病。“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3、苏诗新而能变,机趣洋溢,间有奇笔

    13、妙想,而风格、苏诗新而能变,机趣洋溢,间有奇笔妙想,而风格基调是清雄奔放、弛纵自如并兼有清逸简淡。基调是清雄奔放、弛纵自如并兼有清逸简淡。“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作品赏析:作品赏析:游金山寺游金山寺 第四节第四节 苏轼的词苏轼的词 一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二二.变革词体变革词体 三三.开拓词境开拓词境 四四.以诗为词的写作手法以诗为词的写作手法 五五.多样的风格多样的风格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14、寒。起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词以逸思遐想,构造了一个清旷澄澈的境界,融会全词以逸思遐想,构造了一个清旷澄澈的境界,融会了睿智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词人寥落而又空阔的胸襟。了睿智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词人寥落而又空阔的胸襟。上片: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15、侧重写天上。下片: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之外,于是花间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寅胡寅酒边词序酒边词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16、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第四节第四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一、苏轼的影响一、苏轼的影响 1.由于苏轼的拓展词境、变革词风,以他的文坛领袖由于苏轼的拓展词境、变革词风,以他的文坛领袖的地位,又热心提携后进,影响所及,造就了蔚为壮观的的地位,又热心提携后进,影响所及,造就了蔚

    17、为壮观的元祐词林。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毛滂、元祐词林。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毛滂、贺铸即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贺铸即是其中的主要人物。2.北宋灭亡后,苏词的影响流播南北。南渡词人中,北宋灭亡后,苏词的影响流播南北。南渡词人中,如陈与义、叶梦得、张元幹,直到张孝祥、陆游、陈亮、如陈与义、叶梦得、张元幹,直到张孝祥、陆游、陈亮、辛弃疾,都继承了苏轼以词言志咏怀的传统,成为南渡词辛弃疾,都继承了苏轼以词言志咏怀的传统,成为南渡词坛的主流。由于苏学盛于北,苏词的豪放雄奇与坛的主流。由于苏学盛于北,苏词的豪放雄奇与“深裘大深裘大马之风马之风”相融,开金源之盛,蔡松年、赵秉文、元好问是相融,开金源之盛,蔡松年、赵秉文、元好问是其中代表。直到金与南宋灭亡,苏轼词的影响依然未减。其中代表。直到金与南宋灭亡,苏轼词的影响依然未减。二、苏轼的意义二、苏轼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章-苏轼分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0810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