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外国文学简编》课件第十一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905210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PPTX
  • 页数:41
  • 大小:1.2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外国文学简编》课件第十一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外国文学简编 外国文学 简编 课件 第十一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文学第一第一节节 概述概述一、西方文学一、西方文学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背景1、战争与革命带来的困惑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学研究的理论发现3、贫富的反差和阶级的对抗,催动着拜金主义和拜物主义的泛滥4、严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西方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最后希望,人们转而求助于形形色色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未来主义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烈的一个文艺流派。创始人:创始人:意大利诗人、剧作家、理论家托马佐马里内蒂(18761944),他在1909年2月20日法国的费加罗报上发表惊世骇俗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

    2、的诞生。基本基本特征:特征:“否定一切”主张:主张:要求变革社会制度,寄希望于一个高度发达、充分自由的“未来”王国。在他们的政治主张中,包含着明显的无政府主义倾向。而在文化上,他们则是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抛弃已有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创造全新的属于“未来”的艺术。成就:成就:未来主义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除主将马里内蒂外,重要的诗人还有意大利的帕拉采斯基(18851974)、卢齐尼(18671914)、帕皮尼(18811956),法国的阿波里奈尔(18801918),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等。未来主义运动虽存在时间不长,且主张过于偏激,但影响遍及全欧,并对现代主义

    3、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奠基意义。超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源于法国的又一个具有鲜明先锋精神的文学流派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916年的达达运动,以其“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的叛逆精神给超现实主义以有力的启示;1919年,小说磁场的发表和文学杂志的创刊,是运动的先声;1924年,超现实主义团体的建立和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其后,超现实主义二三十年代在法国形成高潮,四五十年代拓展为世界性现象,影响波及欧、美、非、亚几大洲。直到1969年,第四章的发表,宣告超现实主义团体正式解散主张:主张:深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执意追求的是现实与梦幻的结合,是不受任何理性干预的“纯粹的精神学自发

    4、现象”。提倡“自动写作法”,提倡写梦和“白日梦”,以此谋求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的内在真实,展示纯粹精神的神奇魅力。创始人:创始人:安德列布勒东(18961966)安德列布勒东(18961966)是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为超现实主义运动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曾参加达达运动,1919年,与苏波合作写出了第一部“自动写作法”的小说磁场,并与阿拉贡、苏波共同创办文学杂志,为超现实主义提供了舆论阵地。从1924年起草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开始,布勒东写下了包括第二次、第三次宣言在内的大量理论文章,使其成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最有权威的理论家。他的创作除著名小说娜嘉(1928)外,主要成就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如疯狂的爱情

    5、(1937)、诗抄(1948),与艾吕雅合作的无瑕的观念(1930)等诗集,以及散文集失却的足迹。他的诗歌想象奇异,意象怪诞,具有梦魇的魅力,又常失之晦涩难解。他的回忆性散文,落笔自如,行文洒脱,在叙述中暗含着哲理的思考。路易阿拉贡(18971983)是超现实主义的主将之一,也是法国20世纪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早年和布勒东等一起投身达达运动,又一起发起了超现实主义运动,诗集节日之火(1919)、永动集(1926)和小说阿尼塞(1921)等,都是超现实主义的最初成果。长篇散文巴黎的土包子(1926)以丰富的联想、潇洒的基调,描写了一个“土包子”眼中光怪陆离的巴黎,成为超现实主义成功的范例之

    6、一。1927年,阿拉贡加入法国共产党,并终生作为一个党员作家从事创作。30年代初,他曾两度访苏,并接受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地下抗敌斗争,并写下断肠集(1941)、爱尔莎的眼睛(1942)、法兰西晨号(1945)等多部优秀诗集。二战后,发表了长篇小说共产党员(19471951),反映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革命活动。1958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受难周。1964年,他在为加洛蒂的论文集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作的序中,正式表示放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的后期小说假假真真(1964)、处死(1965)等属“新小说”之列。阿拉贡漫长的一生中留下的丰富创作和理论,不仅记录

    7、了政治斗争的历史,也反映了近一个世纪来法国文坛的风风雨雨。后期象征后期象征主义主义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作家:主要作家: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英国的艾略特(详见本章第三节)、爱尔兰的叶芝(18651939)、俄国的勃洛克等。主张:主张:后期象征主义依然坚持着凭借直觉把握内在真实的创作方法,主张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象征、意象中隐含人生的哲理。不同的是,后期象征派诗人大都主张超越狭窄的生活圈和纯粹个人情感的局限,力图深刻地反映整个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他们认为,诗歌创作中起作用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还应包括整个文学传统和时代意识。保罗瓦雷

    8、里(18711945),法国著名学者型诗人。早年写诗,深受马拉美影响,其诗论也是对马拉美纯诗理论的发展。世纪之交,他放弃创作,专心从事学术研究。1912年重新提笔,用五年时间写成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海滨墓园(1926)是诗人最负盛名的杰作。诗人身处墓地,面对太阳照耀的大海,对静与动、生与死的矛盾进行哲理的思考,完成了绝对永恒与人生变易的总题旨,肯定了投入现实、面向未来的积极思想。全诗意象丰富,思想深邃,格律严谨,是以古典风格传达现代意识的名篇。他的后期短诗多收入1922年出版的幻美集。马里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他热爱雕塑艺术,曾任罗丹的秘书,其妻也是一位雕塑家。他在诗歌创作

    9、中注重冷静观察,精确描绘,着意于雕塑美。他的早期诗歌收入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其中豹一诗最为著名。他在长期酝酿后写成的杜伊诺哀歌十首,对生与死等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的思索。长篇日记体小说马尔特劳利得布里格随笔(1910),以一个丹麦敏感青年的回忆和自白,传达了一代年轻人的苦闷。艾兹拉庞德(18851973)是美国著名的诗人、评论家。他长期旅居国外,先是在伦敦发起意象派运动,推动了现代英美诗歌的发展;后又前往法国,最后定居意大利。1909年,出版了狂喜和人物两部诗集,1915年,还出版了英译中国古诗集中国,他的意象派理论,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休赛尔温毛伯利(1920)是他的

    10、重要作品,对英国文化现状进行了嘲讽。从1917年至1959年分批发表的长诗诗章,纵论世界文化,气势恢弘,艰深难解。他的诗学理论,以及他对乔伊斯和艾略特等的扶植,都使他在20世纪英美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一个特殊的地位。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在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表现主义反对客观再现,强调主观表现,认为艺术创作的任务在于表现主观的真实、内在的本质和永恒的品格19世纪末,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声。20世纪最杰出的代表是卡夫卡和捷克的科幻作家恰佩克(18901938)等。而美国的奥尼尔,既写出过一些出色的表现主义作品,也创作了不少现实主义的戏剧

    11、。意识流意识流小说小说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阿迪雅丹(18611949)的月桂树已被砍尽(1887)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芙(18821941)、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相继出版了他们的力作,他们的创作被后人归入同一股潮流。特点:特点:在创作中努力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得以充分自由地呈现;他们淡化了情节因素,因为结构严谨的情节,只能是作家臆造的赝品,而意识的自然流动才是唯一的真实;他们扬弃了全知型的叙述角度,让小说家退出小说,代之以叙述者角度,以求得逼真的效果。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

    12、法国著名作家。他出身于上层社会,天资聪慧敏感,终身为病所累。1896年,他将发表过的随笔、纪事等汇集为优游卒岁录。1906年,哮喘病不时发作,迫使他不得不闭门写作,开始构思长篇巨作追忆逝水年华。这部小说融进了作者一生的体验和感悟。全书共分七部。1913年,发表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开始反应冷淡,后逐渐引起注意。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1919)获龚古尔文学奖。1920年至1921年,发表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1921年至1922年,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其后的三部,都是作者去世后发表的:女囚(1923)、女逃亡者(1925)、重现的时光(1927)。小说的主线是叙述者“我”的追忆和联想,但又不限于个

    13、人的单线回忆,而是枝杈横生,主题交错,形成交响乐的结构。整部作品是对一种现实的逐渐发现,这种现实只存在于记忆之中“真正的天堂,是失去的天堂”。凡是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在艺术中得以再现的人、事和物,就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就会产生出意义、焕发出光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小说的主题概括为“时间”和“回忆”。二、俄苏文学二、俄苏文学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文学象征派象征派:它又分为“年长的一代”: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吉皮乌斯(18691945)、索洛古勃(18631927)、勃留索夫(18731924)、巴尔蒙特(18671942)等,还有“年轻的一代”:勃洛克(18801921)、别雷

    14、(18801934)、维伊万诺夫(18661964)等。1893年,梅列日科夫斯基发表论现代俄国文学衰落的原因及新流派一文,提出将“神秘的内容、象征、艺术感染力的扩大”作为“新艺术的三大要素”。该文是俄国象征主义的文学宣言。勃留索夫从1894年起至1895年连续编辑出版的三部俄国象征主义者诗文集,是象征派在俄国成为独立诗派的标志。他们还创立出版社和刊物。该派已成为俄国文坛一支劲旅。象征派诗人在十月革命后出现分化,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乌斯、巴尔蒙特流亡国外,勃留索夫、勃洛克则转向革命。阿克梅阿克梅派派:代表人物有古米廖夫(18861921)、阿赫玛托娃(18891966)、曼德尔什塔姆(1891

    15、1938)。他们以阿波罗杂志为核心集结在一起。1913年古米廖夫在该杂志上发表象征主义的继承和阿克梅主义,打起了该派的旗号。它既是象征主义的继承者,又是反对者。主张:主张:反对象征派迷恋于神秘的“来世”,提倡返回尘世、返回物质;反对朦胧不清的语言和形象,要求语言有明确的含义;反对虚幻、抽象的描写,要求对事物作具体、清晰的描绘,对人的复杂内心活动也要有明确、细微的刻画。阿赫玛托娃在1912年、1914年、1917年连续出版黄昏、念珠、白色的云朵三本诗集,成为阿克梅派的代表。其诗多为抒发个人感情,包括爱情生活,大胆直露内心,技巧娴熟,用语明朗,比喻贴切,别具一格,受到普遍赞赏。也有一些诗因流露出悲

    16、观、空虚或病态的情绪而受到非议。20年代又出版诗集车前草(1921)和耶稣纪元(1922)。未来派未来派:1911年谢维里亚宁(18871941)在彼得堡的宣言自我未来主义序幕为开端。1912年又有马雅可夫斯基等一批青年诗人在莫斯科发表宣言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前后二者分别被称为自我未来派和立体未来派。前者不满于现实,宣扬个人至上;后者是现存秩序的叛逆者,否定文化遗产和资产阶级艺术。马雅可夫斯基早期醉心于未来主义,热衷于探求新词汇和形式方面的实验,故意引进一些粗俗或古怪的形象。他早期创作是未来主义的代表,对诗歌的语言和形式都有革新,也表露出对未来的向往,饱含激情,但有时不免流于形式主义,晦涩难懂

    17、。非主潮非主潮文学文学非主潮文学作品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末陆续出现。内战结束后,新经济政策使得20年代的苏联国内社会生活开始活跃,苏共政策也支持文艺的自由发展,文学创作开始走向多样化。普拉东诺夫(18991951)的小说切尔古文是对意识流手法的初步探索,其中多少有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同时带有“反乌托邦”的色彩。费定(18921977)的城与年(1924)和列昂诺夫(18991994)的獾(1924)企图以冒险传奇情节代替平直的因果关系情节模式,但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结构框架之内。而左琴科(18951958)和布尔加科夫(18911940)等讽刺文学高手则大量采取夸张怪诞的手法。皮里

    18、尼亚克(18941938)的裸年(1921)偏向于对阴暗面作自然主义的描写。扎米亚京(18841937)的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强调超阶级的人道主义。巴别尔(18941940)则以骑兵军(1926)观照了战争的惨烈,论者认为它“极奇异的浪漫成分掩盖了历史的本质”。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探索语言上的革新,成为先锋派的前导。沃洛申(18771932)追求诗歌的新形式,使之带上浓厚的神秘象征主义色彩。第二第二节节 卡卡夫夫卡卡德语作家弗朗茨弗朗茨卡夫卡卡夫卡(18831924)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前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业余作家,但是他的那些风格独特的小说,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在强大的

    19、传统文学森林中独辟蹊径,开创了新的文学思潮。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在他去世之后,他竟然成为许多新潮派争相奉祀的一代文宗。生平生平卡夫卡生于奥匈帝国波希米亚的首邑布拉格市。他父亲是一个犹太百货批发商人,对子女十分专制,犹如一个暴君。这使卡夫卡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严重的精神压抑,1901年,他进入布拉格大学德语部,开始学习日耳曼文学,后遵父命改学法律。但他仍继续研读文学,对福楼拜尤其注意,并在大学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结识了同学马克斯勃罗德,二人成为知己。1906年卡夫卡大学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在法院实习一年后,到布拉格的一家私人保险公司任职员,九个月后改到工伤保险公司任职。1912年末,卡夫卡的18

    20、篇寓言式小说出版,其中有8篇在1908年发表过。这一年他还创作了著名小说判决、变形记,并完成了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后被勃罗德改名为美国)的大部分。卡夫卡的健康状况一直存在问题,1917年开始咯血,所患病症为结核病。1917年秋确诊为结核病后,暂时地离开了公司,直至1922年7月才因病离职退休。此前,他的优秀小说判决(1916)、变形记(1916),短篇小说集乡村医生(1919)、在流放地(1919)已经出版。病中他仍继续写作他的主要长篇城堡,并于1923年将短篇小说集饥饿艺术家交付出版。卡夫卡的病情不断加重,虽然换过几个地方疗养和治疗,最后还是走上了“不治”之路,英年早逝。他最后告别人间的地方是

    21、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终年仅41岁。创作创作卡夫卡的最初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且影响不大。从1912年至1922年病重离职间,卡夫卡创作了78篇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除上述的判决、变形记外,重要的还有在流放地(1914)、乡村医生(1917)、为科学院作的报告(1917)、猎人格拉胡斯(1917)、中国长城建造时(19181919)、饥饿艺术家(1922)、地洞、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1924)等。长篇小说失踪的人(19121914)、审判(19141918,又译诉讼)、城堡(1922)都不曾写完,生前也未曾发表过。除小说外,卡夫卡还写有散文、随笔、格言、书信、日记等。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22、卡夫卡小说的特点城堡城堡是卡夫卡特色最鲜明、含义最难解的作品之一。有的批评家认为:“这部作品远远胜过他的其他作品。”在这里,荒谬和不义权力成了孪生子。城堡成了专制统治的象征。卡夫卡笔下的城堡内,封建专制统治的特色一应俱全:庞大的统治机构,高高在上、毫无效能的官员,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严重的官僚主义,对百姓进行的威慑式统治以及由此造成的百姓虚假的驯服。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专制主义的、闭关自守的、与现代气息完全隔绝的世界。卡夫卡的成就卡夫卡的成就卡夫卡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又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作家死后西方一次又一次掀起的“卡夫卡热”,证明了他的创作对现代文学的巨大价值和意义。他

    23、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所体验的各种痛苦感受,如灾难感、陌生感,特别是恐惧感和无能为力感。那笼罩在人们头上的阴影,有确指的社会内涵,更有无所不在的形而上的力量。卡夫卡先于时人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并且表现得极为深刻。卡夫卡的艺术经验已经被许多作家吸取。人们发现他作品的艺术特征同许多现代主义流派都有关系。于是一些流派如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都极力和他攀亲,把他说成是自己流派的开创人或重要代表。这一事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卡夫卡创作的巨大价值。第三第三节节 艾略特艾略特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是现代西方的重要诗人、

    24、戏剧家和批评家。他的荒原被认为是现代西方诗歌中的里程碑。艾略特于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个大砖瓦商家庭里,曾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1670年移居美国波士顿。祖父毕业于哈佛神学院,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办者。父亲经商,母亲是名门闺秀,富有诗人气质。他的家庭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而且一直保持了新英格兰加尔文教的传统。他于1906年进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受到新人文主义者欧文巴比特和哲学家桑塔耶纳的影响,学习了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涉猎了文学、宗教、历史甚至东方文化等广阔的领域。1910年至1911年去法国,在巴黎大学听柏格森讲哲学,接触了波德莱尔、马拉美、拉弗格等象

    25、征主义诗人的作品。1911年至1914年在哈佛学习印度哲学和梵文。1914年至1915年在德国和英国学习,在牛津大学完成了关于英国新黑格尔派哲学家布拉德雷的博士论文,因战争无法回哈佛进行答辩,于是定居伦敦,先在海格特学校教法文和拉丁文,后在劳埃德银行当职员。曾任先锋派杂志自我主义者的助理编辑,1922年出任文学评论季刊准则主编,直到1939年。从20世纪20年代到去世,他一直是费伯出版社董事。1927年加入英国籍,宣称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在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引起西方世界的轰动。1908年,艾略特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阿瑟西蒙斯名噪一时的著作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开始迷

    26、恋象征主义诗歌,这导致了他与维多利亚英国诗歌传统的决裂。1914年结识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领袖庞德后,开始接受意象主义的某些观念。创作创作艾略特早期诗作除一些短诗外,以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最有代表性,这些诗歌合成一集于1917年出版。1922年出版的荒原是艾略特中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登峰造极的成果。荒原之后,他继续写出不少优秀的诗作。四个四重奏(19351943)是艾略特晚期的重要作品,它描写一个人皈依宗教之后的精神历程,力图传达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诗人想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轨迹、人类命运的思考探求一种永恒的、普遍的真理,但又宣扬了“终点即起点”的历史循环论和尘世空幻的思想。

    27、艾略特于30年代之后主要致力于戏剧创作。其中以大教堂凶杀案(1935)、合家团圆(1939)和鸡尾酒会(1950)最为著名。这些戏剧在形式上采用诗体,在内容上多以宗教为题材,较为明显地宣传了宗教意识。艾略特的文艺理论对现代西方文坛的影响也很大。他的一些见解颇为精辟,如把欧洲文学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思想;强调作家的创作不能脱离传统,但作家个人的才能又可以像催化剂那样促使传统发生变化的观点;号召作家努力表现时代精神;关于“感受的分化”和“客观对应物”的论点等。这些观点为当世和后来的理论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二、荒原二、荒原荒原是西方现代诗歌中的一首经典诗作,它从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

    28、作中吸取营养,采用神话、传说、人类学和文学著作中的许多典故,形成一部小型史诗的规模,在一个复杂的象征框架中以极其强烈的暗示和多层次多侧面的意象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没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西方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和魏士登女士的从祭仪到神话为荒原提供了象征结构的总体框架。诗人意在说明一战后的西方失去了信仰,犹如先民失去了他们的繁殖神,因而变成一片精神的荒原;现代的西方人只有回归宗教,重新获得信仰,才能像先民找回他们的繁殖神那样,使倾颓的西方文明获得新生。荒原是一首典型的现代主义诗作,换言之,它不是叙事诗,也不是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它把看来互不关联的

    29、戏剧性场面拼接起来,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组合起来,纳入一个关于“荒原”的象征结构,从而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面和意象获得了内在的联系,揭示了西方文明衰退的历史必然性。特点特点第四第四节节 乔伊斯乔伊斯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爱尔兰作家詹姆斯詹姆斯乔伊斯乔伊斯(18821941)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运用象征结构和“意识流”手法,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文体。他的尤利西斯与艾略特的荒原一起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生平与创作生平与创作乔伊斯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望族,祖上数代人都热衷于政治活动,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16岁入都柏林大学学院,1902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

    30、,他发表过论易卜生的长篇文章。毕业之后不久即去巴黎专攻医学,次年因母病回爱尔兰省亲,在都柏林待了一年多。此时他邂逅一旅店女侍诺拉巴纳克尔,并与之相爱,数月后携其赴欧洲大陆,在的里雅斯特、罗马等地以教书为业,开始创作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斯蒂芬英雄,同时也创作一些诗歌。1916年出版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这本书为乔伊斯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在苏黎世时期乔伊斯开始构思尤利西斯。1922年,这部作品出版,在西方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确立了乔伊斯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1918年,乔伊斯还出版了他唯一的剧本流亡者。其后十余年,他致力于创作芬尼根守夜人,该书于1939年出版。作品作品综

    31、观乔伊斯的全部作品,可以说他的创作有一个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都柏林人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家青年时期的画像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混合,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的,而芬尼根守夜人则是后现代主义的。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短篇小说集包括15个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的故事,按照童年、青少年、成年和社会活动顺序编排,在结构上具有某些象征色彩。就内容而言,这些故事力图描绘爱尔兰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现代社会精神和道德上的瘫痪。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是一本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主人公斯蒂芬所经历过的事,乔伊斯几乎都经历过,但乔伊斯却对自传性的材料进

    32、行了精心的艺术加工。从小说的叙事结构看,画像具有那种“教育小说”(或者说“启悟小说”)的模式。乔伊斯力图表现具有诗人气质的艺术家从婴幼时期直到成年的心理和精神成长过程。芬尼根守夜人的创作构思于20世纪20年代,历十余载而成书。这部作品在晦涩和神秘方面大大超过了已经相当难读的尤利西斯。乔伊斯把意识流技巧和操纵语言的实验推到了极端,使这部作品至今仍是研究家们众说纷纭、难于索解的“天书”。全书写一夜之间的梦呓,宣扬历史不断循环重复、文明按轮回方式发展和衰落等观念。二、二、尤利西斯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经典的现代主义作品。全书共有三个主要人物。斯蒂芬德达路斯是一个颓丧的知识分子,思想敏

    33、锐,富有艺术气质,总在思考人生、世界、自然、宇宙,但总找不到出路,他渴望摆脱生活和环境的束缚,寻求精神的归宿。利奥波尔德勃鲁姆是一个广告推销员,11年前幼子的夭折和妻子的不忠使他深感痛苦。作为犹太人的后裔,他始终有一种流落异乡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他也渴望寻求安慰和解脱。他的妻子莫莉勃鲁姆是一个耽于肉欲、追求享乐的女子,由于丈夫的性无能,她公开与情人来往,表现了现代小市民女性的猥琐和庸俗。小说在写法和结构上模仿荷马史诗奥德赛,以象征手法写三位主人公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8时到次日凌晨2时许,十八个多小时在都柏林的活动和精神历程。作者通过勃鲁姆夫妇和尤利西斯夫妇的对照,用古代英雄反衬了现代

    34、人在欲望驱使下的卑微、平庸和渺小。作者悲叹人性的堕落,但他对自己笔下三个“非英雄”的种种弱点,也多少持欣赏甚至夸耀的态度,这就使这部小说的意蕴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尤利西斯对传统的小说形式进行了最彻底的变革与创新。它摒弃了以人物、情节和故事为主要因素的传统结构,开创了一种以内心独白为基本框架的新形式。这种被称作“意识流”的新小说不讲究塑造人物、编织故事,而是着力于挖掘人物的深层意识乃至潜意识活动。它往往采用复杂的象征结构,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自然主义的描述。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人物的意识屏幕,外在世界反映在这块屏幕上,引起人物的感受、反应和联想。这些联想忽远忽近,忽前忽后,有时清晰完整,有时支离

    35、破碎,甚至朦胧模糊。此外,作品中还有无数的隐喻、象征、典故、双关语、俏皮话、方言、俚语以及外国语。这部作品还模拟各种文体和其他艺术的风格。第七章主要采用新闻广告体语言。第八章采用了大量的烹调和饮食语汇。第九章主要采用了学术研讨的文体和旁征博引的手法。第十章主要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第十一章主要采用赋格的音乐结构。第十三章采用了通俗文学中色情故事的庸俗笔调。第十四章不仅采用了大量的医学术语,还模拟了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文体。第十五章主要写幻觉和梦境,同时借鉴了戏剧的结构。第十七章则采用了一种枯燥乏味的仿科学文体。尤利西斯采用了现代主义的多种风格和技巧以及游戏的笔墨和文字,这使它成

    36、了一部十分艰深、费解的作品。这种完全置情节和人物于不顾的做法也未必可取。但是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这部小说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从变革传统的角度看,它无疑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巨著。第五第五节节 奥尼尔奥尼尔尤金尤金奥尼尔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在世界剧坛上也极负盛名。他以多种创作手法,写出了约50部不同风格的剧本,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探析了人生。传奇一生传奇一生奥尼尔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孩提时代起,全家人就跟随当演员的父亲四处巡演,过着近乎流浪的生活,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这使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也使他受到了戏剧艺术的熏染。奥

    37、尼尔是不安分的,在大学里读了一年书便不辞而别,开始浪迹天涯。到洪都拉斯淘金,当水手去过非洲、南美、欧洲。在南美,他曾酗酒堕落,流落街头。1912年,奥尼尔在康涅狄格州当上报纸记者,同时写作诗歌。不久因患肺结核住进疗养院。在此期间,他认真阅读了从古到今的大量经典剧作,并下定决心从事戏剧创作。1914年,他在哈佛大学的47戏剧工作室学习一年。1916年,加入普罗文斯顿剧院,开始在小剧场上演他的短剧。这一时期的研究和探索,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20年,天边外的成功上演,确证了他作为天才戏剧家的禀赋。其后的十年里,他相继完成了琼斯皇(1920)、毛猿(1921)、安娜克里斯蒂(1922)

    38、、上帝的女儿都有翅膀(1923)、榆树下的欲望(1924)和大神布朗(1925)等多部风格各异的剧本,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声名显赫的剧作家。1936年,为表彰他的“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奥尼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天边外“天边外”是相对闭塞农庄而言的“外面的世界”,富于诗人气质的罗伯特相信“一切奇迹都发生在小山外面”,一心向往着到大海上去漂流四方。但是,临行前露斯的爱情告白却绊住了他的脚,代他远游的是他的哥哥一直爱恋着露斯的安德鲁。这是一次阴错阳差的转换:不想走的走了,不想留的留了,露斯最后还竟发现她真爱的是安德鲁,而不是罗伯特。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每个人

    39、都没得到想要得到的,每个人都是失败者。命运戏弄着人们,理想和现实之间仿佛存在着无法跨越的距离。然而,人们又往往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临终前的罗伯特,仍艰难地爬到大路上,望着小山后面的日出,发出了兴奋的悲鸣:“小山外面不是很美吗?这一次我要走了。我得到了旅行的权利解放的权利到天边外去!”现代人的无奈与困惑中,回荡着古代悲剧的旋律。榆树下的欲望老农庄主年轻的妻子爱碧与他前妻的儿子伊本为争夺农庄的继承权形成尖锐冲突,而青春的生命又在对峙中迸发出强烈的爱情,并生下了一个孩子。由于伊本怀疑爱碧生下孩子是为了赢得继承权,爱碧竟亲手杀死亲生婴儿以证明她对伊本的真爱。欲望摧残着人性,也昭显着人性。在物欲统治

    40、的世界里,情爱的胜利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生命。榆树下的欲望悲剧,仿佛是费德尔与美狄亚故事的重演。但经过现代文明涂染的情恋,却难以再现古代悲剧的崇高感。在物欲与情欲的交错中,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现代人处境的尴尬。欲望”包含物欲与情欲,剧中展开的正是物欲与情欲间微妙而激烈的矛盾。论者通常喜欢将奥尼尔归为表现主义作家,这主要是因为他在20年代前期完成的几部著名剧本:琼斯皇、毛猿、上帝的女儿都有翅膀和大神布朗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奥尼尔的戏剧艺术更显圆熟。主要作品有悲悼(1931)、啊,荒野!(1933)、无穷的岁月(1934)、送冰的人来了(1939)、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19391941,于奥

    41、尼尔去世后的1956年上演)和月照不幸人(1943)等。剧本多为写实风格,但又融进了现代手法,在平实中显示出丰富和深邃。奥尼尔始终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人生经历和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使他选择了悲剧:“对于我来说,只有悲剧才具有那种有深意的美,这种美也就是真。悲剧构成了生活与希望的意义。”美奥尼尔:论悲剧,见美国作家论文学,243页,北京,三联书店,1984。奥尼尔的成就,大大提升了美国戏剧在世界剧坛的地位。第六第六节节 福克纳福克纳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出生在南方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尔巴尼。曾祖父老威廉福克纳是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一个上校,很有

    42、传奇色彩。他在战后经营过铁路与银行,当过州议员,创办过大学,并且成为庄园主,最后在一场仇杀中被人杀死。曾祖父的这些经历,福克纳十分熟悉。老福克纳也曾经是一个小说家,这对福克纳有一种潜在的影响。生平生平1929年年一生一生中的转折中的转折。1、他的第三部小说萨托利斯于1月31日出版。2、同青梅竹马的艾斯德尔富兰克林有情人终成眷属。3、在10月份又发表了一部小说喧哗与骚动。无论从作品反映的社会内容还是从运用的艺术技巧来说,这都是一部非凡的作品,显示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深入了解与才华横溢的小说技巧。创作创作当我弥留之际:在艺术技巧上很能体现福克纳的风格。全书共59节,通过15个人物的不同叙述与观

    43、察,多角度地将情节展现出来。每一节都由其中一个人物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大量采用了内心独白或意识流的手法。小说中对每一个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是通过人物自己的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其他人对他的观察这三种方法来完成的。八月之光:具有反种族主义的明显的倾向性,被认为是福克纳小说创作中最具现实主义特征的一部。押沙龙!押沙龙!:又一部颇能体现福克纳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这部作品同喧哗与骚动等几部重要作品相类似:让洛莎小姐和老康普生来讲述托马斯塞德潘的故事,并让昆丁引导读者一起来分析、探讨前两人叙述中耐人寻味的东西,填补他们留下的“空白”。作者那种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方法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一方面刻

    44、画出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叙述者的精神面貌。1962年6月,福克纳发表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最后一部小说掠夺者。一个月以后,他便因心脏病猝然发作而与世长辞了。福克纳创作的重要意义在于:福克纳创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一,深刻地描绘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特征,刻画出这个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与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其二,不仅写了南方人,而且写了20世纪的南方现代人,写出了现代人所关心的问题,如异化、精神出路等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其三,在小说创作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将乔伊斯等人运用的意识流手法更推进一步,深入地发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运用多角度叙述增加小说的立体层次,以“时序颠

    45、倒”、“象征”、“对位”等手法把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与神秘感充分表现出来。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对现代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喧哗与骚动二、喧哗与骚动情节情节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主世家现在败落了。康普生先生整天酗酒,陶醉在对过去时光的缅怀之中;康普生太太则在无病呻吟中变得越来越冷酷无情。他们的四个子女中,大儿子昆丁非常骄傲,但是精神脆弱,为乱伦的爱情所苦;二儿子杰生是个冷酷无情的实利主义者,连妹妹靠卖身为她女儿挣来的抚养费他都要克扣,妹妹要看一下自己的女儿,还得给他付钱,他甚至残酷到

    46、要对自己的白痴弟弟施以阉割的酷刑;小儿子班吉精神失常,不断受到杰生的虐待;女儿凯蒂热情开朗,但是在被人玩弄之后有了身孕,匆匆嫁给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后又遭遗弃,被迫沦落为妓女。小说的情节围绕着凯蒂的故事展开,全书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由四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凯蒂的故事: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讲述的时间是1928年4月7日;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讲述的时间是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这一天讲完他的故事后就自杀了;第三部分是“杰生的部分”,讲述的时间是1928年4月6日;第四部分是“迪尔西的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里采用第三人称来写,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4月8日。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

    47、,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多角度叙述手法,并把这种手法同意识流和象征手法结合起来。由于运用得十分巧妙,虽然从四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叙述同一事件,却没有造成重复之感。相反,四个不同的视角使得整个事件显得更有层次、更具立体感,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的流露也变得格外充分,显得更加自然。在意识流手法上,福克纳也是运用得恰到好处,前三部分根据三个叙述者精神方面的不同病态,他采用了适应白痴、临终前精神崩溃者以及偏执狂、虐待狂的不同的意识流手法,更加充分而准确地揭示了处于这三种病态中的不同精神状态。第四部分是以十分清醒的笔调写出来的,增强了作品的客观效果。福克纳在喧嚣与骚动中所成功运用的艺术手法,为他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的艺术道路。本章思考1现代主义是一个统一的流派吗?2为何许多现代主义流派都视卡夫卡为“宗师”?3在荒原中“精神荒原”是如何“拼贴”而成的?4通过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对应关系作家要传达什么意图?5奥尼尔的戏剧如何展示现代人的人生困境?6从喧哗与骚动看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外国文学简编》课件第十一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052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