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代汉语第二册第10讲教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04827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PPT
  • 页数:36
  • 大小:40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第二册第10讲教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汉语 第二 10 教材 课件
    资源描述:

    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下册)(下册)教学课题教学课题:(五)同义词辨析例解;讲解练习五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同义词个案,提高辨析和运用同义词的能力。2.通过讲解练习五,巩固本部分所学知识,增强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同义词辨析。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二课时。一、学习一、学习词义分析举例词义分析举例之(五)之(五)同义词辨析例同义词辨析例 举例举例1:【軍【軍 師師 士士 卒卒 兵兵】“军”、“师”、“士”、“卒”、“兵”,意义较多,但大多数互不相干的,只有作为军事方面的用词,在一定场合下用法有些相近,但基本意义仍不同。“军”和“师”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左传晏婴论季世:“卿无军行。”墨

    2、子鲁问:“并国覆军。”左传庄公十年:“齐师伐我。”孙子兵法作战:“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暴師:谓军队在外,蒙受风雨霜露。同是指军队,在先秦“师”字一般指出征在外的军队,而“军”字则不是。汉代以后,多用“军”字指军队,“师”字逐渐很少用来指军队,“军”字也就可指出征在外的军队。例如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引军北还。”但成语还只说“出师不利”。“军”和“师”又都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军”是春秋以后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据司马法载,一万二千五百人是一军(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师”是西周以前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有六师,诗经大雅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据

    3、周礼地官小司徒,一师是二千五百人。后代往往沿用“军”、“师”为军队大的编制单位,一般“师”比“军”小,人数因时代或辖属而有所不同。“士”是武士、甲士。上古用车战的时代,“士”是战车上的甲,与作为步兵的“卒”是不同的。左传襄公十年:“诸侯之士门焉。”(门:用作动词,攻打城门。)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卒”是步兵。史记陈涉起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卒”也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是比“伍(五人)”大的基层编制。孙子兵法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卒:一百人以内。)“兵”是兵器。上古时代,“兵”一般不当兵卒讲。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战国以后,“兵”也可以当军队

    4、讲。史记陈涉起义:“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汉代以后,“兵”逐渐与“卒”同义,可以用来指士兵。举例举例2 2:【庙:【庙 观观 寺寺 庵庵】一般来说,汉代以后,庙是一般的庙宇,奉祀的是“神”;观是属于道教的,奉祀的是“仙”;寺是属于佛教的,奉祀的是“佛”;庵是佛教的小的庙宇,一般供尼姑居住。“庙”本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诗经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雝雝(yng):和洽貌。宫:家。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荀子大暑:“寝不踰庙。”寝:居住的规模。引申为供奉神祇的地方。史记封禅书:“于是作渭阳五帝庙。”“观”本是台观(高大的建筑物)的意思

    5、。后来用来指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康骈剧谈录慈恩寺牡丹:“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历。”“寺”本是官署的意思,东汉以后,指称佛教的庙宇。洛阳伽蓝记王子坊:“王侯第宅,多题为寺。”又:“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庵”本是圆形草屋,也作“菴”。刘熙释名释宫室:“草圆屋曰蒲。蒲,敷也,总其上而敷下也。又谓之庵。”引申为佛教的小的庙宇,一般是尼姑居住的。徐宏祖游天都:“扶杖望朱砂庵而登。”举例举例3 3:【青:【青 苍苍 碧碧 绿绿 蓝蓝】五个字均表示颜色,多有相近之处,但不等同,如“青”、“苍”、“碧”都是蓝色,但有深浅分别。上古“青”是蓝色,不当黑色讲。

    6、墨子辞过:“青黄刻镂之饰。”庄子逍遥游:“负青天,然后图南。”中古以后,“青”才有黑色的意思。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苍”是深蓝。墨子所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荀子解蔽:“墨以为明,狐狸而苍。”“碧”在上古没有颜色的意思,本是玉名。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后来指称浅蓝色(青白色)。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青”、“苍”、“碧”虽然都是蓝色,但有深浅的分别。人们对颜色的分辨,并不都是整齐划一的,因此三个词有时候可以通用。“苍天”也叫“青天”,又叫“碧空”或“碧落”。“青草”又叫“碧草”,

    7、“青苔”又口“苍苔”。“绿”即今天说的绿色。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左传成公九年:“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绿色和青色距离较远,混用的情况较少。“绿草”指嫩草,与“青草”的意义不尽相同。“蓝”字在上古不表示颜色,而是指一种染蓝色的植物。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荀子劝学:“青,取于蓝而青于蓝。”直到中古以后,“蓝”字还很少用来表示颜色。杜甫冬到金华山观:“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举例举例4 4:【一【一 壹壹】现代汉语中“壹”是“一”的大写。但在古代两个字意义和用法都有不同。“一”是具体的数字。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

    8、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鎰: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壹”是抽象的概念,表示专一、无二心。左传成公十三年:“是用宣之,以惩不壹。”宣:揭露。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壹”一般只用于“专一”的意义,“一”除了用作具体的基数外,还用作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统一、一致。荀子王制:“和则一,一则多力。”但是,由于“一”“壹”同音,有时候可以互相借用。仪礼士相见礼:“君答壹拜。”这是借“壹”为“一”。荀子劝学:“淑人君子,其仪一兮。”“一”是指专一,这是借“一”为“壹”。

    9、“一”和“壹”通用,不能说明二者没有分别。荀子解蔽:“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 一。不 以 夫 一 害 此 一,谓 之 壹。”这 里“一”“壹”并用,可见“一”“和“壹”是有分别的。二、讲解练习五二、讲解练习五(一)解释下列名词:四六:文体名,也称“四六文”,就是骈体文。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称骈四俪六。此文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成为文章的正宗,唐代称为“时文”,晚唐至明称“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称骈体文。其语言特点是:骈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饰。工对:骈体文和近体诗中的一种对仗,因其对得工整,故称“工对”。它要求在对仗中用相同

    10、“事类”的词语相对,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等。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赋体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四种主要形式:骚赋、古赋、骈赋和文赋。骚赋产生于汉初,由楚辞演变而成,其写作模拟楚辞,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这种赋体在形式上同楚辞相似,也以“兮”字入句;其内容则重在“写志”而不重在“体物”。古赋是指骚赋以外的汉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这种赋体往往可分为三部分。开

    11、始有段近似序的散文。中间常用问答的形式,篇幅也较大,极力铺陈夸张;韵文中夹杂散文,用散文叙述,用韵文描写。结尾再用一段散文,发些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类似楚辞的“乱”或“讯”。古赋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四言和六言,杂以三言和五言。(二)(二)简述赋体的演变和各种赋体的特点。简述赋体的演变和各种赋体的特点。古赋在六朝时期发展成为骈赋,如江淹的别赋。这种赋体一般都是四六句,且讲究对偶和平仄,堆砌典故。实际上,骈赋等于有韵的骈体文,既具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又体现出赋铺陈夸张的特色。另外,骈赋到唐宋时期,科举中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而又称“律赋”。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唐宋

    12、古文家在赋的创作上,极力摒弃骈俪之习,通篇贯串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在艺术形式上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创作了一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赋,如苏轼的赤壁赋等。(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辨析带的同义词(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横线):1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 湘南。(萧统文选序)译文:楚君不从善如流,臣下(此处指屈原)进谏逆耳忠言,因深思远虑,于是被流放到湘江之南。“思”和“虑”都有“思考”的意思。“思”指根据确定的意愿去思考,“虑”指对问题反复周密地思考,力求得到最佳选择。2余监抚馀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译文:我在监国和抚军的空闲中,度过了许多

    13、闲暇的日子,广泛阅读了各类文章。“观”和“览”都有“看”、“阅读”的意思。“观”指有目的有意识地看,“览”指广泛地看。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译文:晚霞与孤独的野鸭相伴同飞,秋水和高远的天空浑然一色。“与”和“共”都是介词,表示对象,这里用法相同,可译作“和、跟、同”等。“与”另有动词“给与”和连词“和”等用法,“共”另有副词“共同”、“总共”等用法。4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译文:君王何不趁着年轻力壮而放弃那些邪恶的行为呢,为什么不改变这种做事情的态度?驾驭着千里马往前奔驰吧,随我来,我为你在前面带路。“驰”和“骋”都

    14、有马快跑义,但“驰”是指使劲赶马使马快跑,需要人驱赶。“骋”是指纵马奔驰,即马随意狂奔,不需要人驱赶。这里二者连用,意思是放马奔跑。5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屈原离骚)译文:当初君王已经与我有相约之言,后来心意改变又有了别的想法。我并不为离开朝廷而难过,只是为君王的屡次改变主意而感到伤心。“离”和“别”都是动词,都有“分开”的意思。但其程度上有细微差别,前者浅,后者深。楚辞离骚王逸注:“近曰离,远曰别。”6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枚乘七发)译文:如今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子弟,一定是在深宫闺门之内居住和生活,内有照料日常生活的保姆,外

    15、有负责教育的师傅。“居”和“处”都有“居住”的意思。“居”指长久定居,“处”指停留,短时间的居住。(四)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对仗: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双双相对,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谓结构两两相对,即“北海虽赊”对“东隅已逝”,“扶摇可接”对“桑榆非晚”。词性上也基本上是相对的,即实对实(“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虚对虚(“虽”对“已”,“可”对“非”),动对动(“赊”对“逝”,“接”对“晚”),静对静(“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2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江淹别赋)上下联的句法结

    16、构都是“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巡曾楹”和“抚锦幕”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空揜”对“虚凉”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词性上是实词相对:动词对动词(“巡”对“抚”)、名词对名词(“曾楹”对“锦幕”)、形容词对形容词(“空”对“虚”);虚词相对:连词对连词(“而”对“而”)。(五)利用工具书查出下列典故的出处:1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徐孺榻: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徐孺榻表示对贤士的礼待。这里用来指洪州出人才。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东汉赵岐

    17、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后因以三径代指隐士的家园,也指家园。(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良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2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洛阳伽蓝记王子坊)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互文:“鳏寡”与“茕独”

    18、、“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引用:改引董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语见汉书食货志上。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司马迁报任安书)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省略:“仆又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又薄从上之雍”。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文心雕龙情采)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引用:“皋壤”见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6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萧

    19、统文选序)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代称:以“目游心想”指代读书,以“移晷”指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对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代称:“白首”代年老。比喻:用“青云”比喻志向的高远。引用:二句改引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8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肠之药。(枚乘七发)对偶:“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对“甘脆肥膿,命曰腐肠之药”。代称:“皓齿蛾眉”是“美女”的代称,“甘脆肥膿”是“丰盛甘美的酒食”的代称。比喻:将“皓齿蛾眉”的

    20、美女比作斧子,将“甘脆肥膿”的酒食比作毒药。9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赵壹刺世疾邪赋)比喻:“咳唾自成珠”喻言语珍贵,“金玉”喻品德高尚,“兰蕙化为刍”喻贤人不被重用。引用:“披褐怀金玉”一句,语出老子七十章:“是以圣人披褐怀玉。”代称:“被褐”指穿粗布衣的寒士,是“贫贱之人”的代称。按:教材引文误“咳唾”为“咳吐”,今正。10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江淹别赋)对偶:“珠与玉兮艳暮秋”对“罗与绮兮娇上春”。代称:“珠”、“玉”、“罗”、“绮”都是“歌女”的代称。互文:这两句互文见义,即“珠与玉”、“罗与绮”都“艳暮秋”、“娇上春”。(七)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

    21、代汉语: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淹沉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枚乘七发)译文:如今像太子这样的病,只应让世上的君子,见识广博而记忆力强的人,乘着机会向你谈论一些有益于你健康的事情,改变你的思虑心意,并且时常不离左右,来作为你的辅佐者。那么淹溺沉迷的逸乐,纵情放恣的想法,放纵过度的心思,还会从哪里来呢!(八)下面是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的一段,试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的典故,分析其“四六”格式: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四四),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六六),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四四)?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六

    22、六)?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四四),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六六),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四四)。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四四),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六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译文:诸位有的在封疆做官,有的是皇室至亲,有的心中接受过朝廷的言语重托,有的在宫中接受过先王临终的遗命,所受之言还在耳畔,怎能忘掉忠心?先帝陵墓上的新土还没有干,嗣位的新君又在何处?如果能够化灾祸为好事,忠于先帝,服事新君,共同立下救助皇帝的功勋,不辜负先君的遗命,那么有功的一定受爵受赏,可指山河为誓。如果有人留恋末路的城池,徘徊在十字路口,坐观成败而看不清形势,一定会遭到以迟后为罪名的诛伐。请

    23、看今天的世界,到底是谁家的天下!宣室:汉末未央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于宣室召见贾谊,问鬼神事。这里是用典,指皇帝的宫殿。一抔之土:指皇帝的陵墓。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陵是汉高祖的陵墓。这里用典,是指唐高宗的陵墓。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这里指继位的新君唐中宗李显,当时已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后至之诛:传说夏禹北伐共工氏,在会稽山大会诸侯,防风氏因为迟到,被处以死刑。这里是用典,号召人们积极响应,警告那些怀有坐观成败想法的人。(九)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九)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

    24、,并翻译成现代汉语:离骚序 王逸标点: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 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

    25、,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三闾的职责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明确了贤良之士的标准规范,来激励国中贤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

    26、的来访。他的建议都能被采纳,他也尽职尽责地做事,因而怀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与别人一起进谗言诋毁他,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

    27、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离骚的行文,依照诗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比拟君王,用宓妃佚女来比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托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词语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伤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1、课外深入研读“词义分析举例”(五)同义词辨析例。2、预习文选部分诗经选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第二册第10讲教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048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