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教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生命 活动 调节 免疫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关于绪论关于绪论目标目标1.简介高中选修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简介高中选修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生物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和、生物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产业、生物科学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生物工程产业、生物科学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四部分内容基于四部分内容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线,也说明了教主线,也说明了教材各部分有一定的交叉和联系材各部分有一定的交叉和联系目标目标2.认同认同“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内容,对于我们适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内容,对于我们适应应21世纪的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世纪的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世纪又被
2、描述为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在人类社世纪又被描述为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而产生的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巨大的人口压力而产生的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依赖于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依赖于生物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和进步。发展和进步。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含体液调节)教学建议气温高,如何保气温高,如何保持体温的恒定?持体温的恒定?大量排汗,怎大量排汗,怎样保持水和无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机盐的平衡?体力消耗大,体力消耗大,怎样补充能量?怎
3、样补充能量?怎样抵抗疾怎样抵抗疾病的侵袭?病的侵袭?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人体的稳态一、一、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与稳态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三、血糖的平衡及意义三、血糖的平衡及意义四、四、人体的体温及其意义人体的体温及其意义 人体与代谢有关的系统与功能(初中)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初中)皮肤的结构与功能(初中)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高二第三章)动物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高二第四章)一。内环境和稳态 内环境的相对稳态,是体内细胞、器官进行正常功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和器官的活动不断消耗营养物质并排放
4、代谢产物,从而破坏了内环境的稳态;但是通过调节,各有关器官系统会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向外界排出代谢产物,进而保持了内环境的稳定。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及应答性反应都是机体调节活动的结果。以稳态为中心,将高二和高三的调节知识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水中的草履虫直接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水中的草履虫直接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的每个细胞能与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吗?【教学引入教学引入】:【教学建议】1。出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重点解决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关系。通过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获得营养和排除废物的媒介),形成内
5、环境的概念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外液)(教学建议:首先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教学建议:首先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这是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在联系的基础各结构间的关系,这是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在联系的基础画图要求:五个箭头)画图要求:五个箭头)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有细胞内液)(有细胞内液)组织液组织液血浆血浆淋巴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体液体液组织液组织液血浆血浆淋巴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外液1/31/3细胞内液细胞内液2/32/3淋巴循环淋巴循环血液的成分血液的成分血
6、浆血浆血细胞血细胞血清血清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质质红细胞红细胞 内环境的物质组成 (1)血浆:水和无机盐 血浆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抗体等)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如尿素、二氧化碳等)经血液运输的各种激素(2)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内内环环境境 微碱性,微碱性,pH7.357.45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物质。如无机盐离子、营养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物质。如无机盐离子、营养物质物质(血糖、氨基酸、脂类血糖、氨基酸、脂类、维生素维生素)、蛋白质、蛋白质
7、、激素、抗体、尿素以及溶解的激素、抗体、尿素以及溶解的CO2、O2等。等。机体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细胞外液机体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细胞外液(实质是一种盐溶液实质是一种盐溶液组组成成血浆血浆成分与血浆基本一样成分与血浆基本一样细胞之间的液体细胞之间的液体大多数体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大多数体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成分与组织液、血浆基本一样成分与组织液、血浆基本一样三者关系:三者关系: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渗透渗透汇入汇入渗透渗透渗透渗透(1)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的物质交换:(1)血浆中的营养物质以及红细胞运输的氧气
8、可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可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因此,血浆与组织液间的交换是双向的。(2)特殊情况下,渗入到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可进入毛细淋巴管,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这一过程是单向的。释疑:为什么从组织液淋巴是单向的?释疑:为什么从组织液释疑:为什么从组织液淋巴是单向的?淋巴是单向的?一层内皮细胞互相叠合,一层内皮细胞互相叠合,形成形成“瓣瓣”状结构,防状结构,防止液体倒流。止液体倒流。当淋巴液充盈淋巴管而当淋巴液充盈淋巴管而扩张管壁时,管壁平滑扩张管壁时,管壁平滑肌会相应收缩。肌肉收肌会相应收缩。肌肉收缩,挤压淋巴管,由于缩,挤压淋巴管,由于毛细淋巴管内的瓣膜阻毛细淋巴管
9、内的瓣膜阻碍淋巴回流,淋巴只能碍淋巴回流,淋巴只能流向大静脉,最后回到流向大静脉,最后回到心脏。心脏。细胞如何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如何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呼吸、循环、泌尿、消化细胞通过呼吸、循环、泌尿、消化四大系统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四大系统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排泄系统循循 环环 系系 统统细胞细胞内环境内环境体液、神经系统的调控体液、神经系统的调控营养物质营养物质CO2O2代谢产物代谢产物体液成分的更新体液成分的更新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血液流经肺、血液流经肺、小肠、肾脏、骨骼肌小肠、肾脏、骨骼肌之后,成分会发生什之后,
10、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么变化?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输送水、离子、激素等物质输送水、离子、激素等物质 提供提供O2、有机物、有机物 带走带走CO2、含氮废物、含氮废物 血液循环的必要补充血液循环的必要补充淋巴循环淋巴循环 1.1.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组织液的组织液的90 90%渗回血浆,渗回血浆,10%10%渗入毛细淋巴管内)渗入毛细淋巴管内)2.2.运输大部分脂肪成分和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运输大部分脂肪成分和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总淋巴管总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各级淋巴管各级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结2。问题:人体
11、生活的外界环境是经常变化的,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则必须相对稳定。引导学生分析内环境哪些理化因子需要保持稳定?(温度、渗透压、血糖浓度、O2和CO2浓度、pH等)并举例分析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产热和散热的平衡;(2)保持)保持O2、CO2浓度的相对平衡浓度的相对平衡通过呼吸系统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气体交换;和循环系统的气体交换;(3)维持血糖浓度在)维持血糖浓度在80120mg/dL消化系统、排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的参与,激素调节等泄系统、循环系统的参与,激素调节等(4)维持激素的相对平衡)维持激素的相对平衡反馈调节起很重
12、要作用反馈调节起很重要作用(5)引入新的教学环节)引入新的教学环节血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血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调调节(节(缓冲系统缓冲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乳酸钠乳酸钠机体机体剧烈剧烈运动运动乳酸乳酸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增强、增呼吸运动增强、增加排气量、排出加排气量、排出蔬菜蔬菜水果水果中的中的进入进入血液血液过多的过多的由肾脏排出由肾脏排出 应当指出的是,血浆中缓冲对的作用必须在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的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产生的多余酸、碱等代谢产物需经肺和尿排出体外。PH值稳态值稳态1.H2CO3/NaHCO3缓冲缓冲2
13、.NaH2PO4/Na2HPO4缓冲缓冲H+OH-NaH2PO4 Na2HPO4 CO2+H2O H2CO3 NaHCO3H+OH-经肺呼出经肺呼出肾脏排出肾脏排出微观领域(分子、细胞水平)的稳态:微观领域(分子、细胞水平)的稳态:3。通过上述分析形成稳态的概念,强化生命的整体性契机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维持内环境恒定是各个细胞赖以生存及正维持内环境恒定是各个细胞赖以生存及正常活动的前提条件,常活动的前提条件,所有的生命机制不论如何所有的生命机制不论如何变化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内环境中保持生命变化都只
14、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内环境中保持生命条件的稳定。条件的稳定。现代生物学中,稳态的概念已经扩展开来,现代生物学中,稳态的概念已经扩展开来,它不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状态,也可它不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状态,也可指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活动乃至整个的活动乃至整个机体机体的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和调节。的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和调节。许多生命活动许多生命活动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分子水平存在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分子水平存在基因表达稳态,器官水平存在心脏活动稳态,基因表达稳态,器官水平存在心脏活动稳态,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也存在稳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也存在稳态。态。学以
15、致用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儿童缺钙儿童缺钙 佝偻病佝偻病中年缺钙中年缺钙 骨质软化病骨质软化病老年缺钙老年缺钙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血钙过低血钙过低 肌肉抽搐肌肉抽搐血钙过高血钙过高 肌无力肌无力转氨酶过高,肝脏受损转氨酶过高,肝脏受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健康,强化自我保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健康,强化自我保健意识。意识。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疑难点拨 设计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要把盛有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的3支试管分别放在60C热水、沸水和冰块中放足5min后,再将相同温度下淀粉酶溶液注入淀粉溶液中,继续保持5min。这样才能保证3支试管中
16、除温度条件即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控制变量)完全相同,造成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原因才可肯定是不同的温度条件(实验变量)影响所致.强化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温度,其它条件(如pH值、酶浓度、底物浓度)应控制相同。(2)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而实验需要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二.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稳态的具体实现过程)教学建议(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4幅图、1个
17、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借助直观生物解剖图作适当复习。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水分子和无机盐的离子是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因此,血浆和组织液中水、无机盐的含量(浓度)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细胞内外水、无机盐的含量也处于动态的稳定之中。所以,影响内环境水、无机盐稳态的因素主要是人体对于这两类物质的摄入与排出的平衡。水的平衡:水的平衡:利用教材图表分析,获利用
18、教材图表分析,获取信息。取信息。(1)水的来源:)水的来源:3个;水的去路:个;水的去路:4个个 (2)水的摄入与排出的主要)水的摄入与排出的主要途径途径 (3)水的平衡)水的平衡 摄入量摄入量=排出量排出量正常成年人每天(24h)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机体通过调节排尿量,维持机体水的平衡摄入量/mL排出量/mL来自饮水 1300来自食物 900来自物质代谢 300由肾排出 1500由皮肤排出 500由肺排出 400由大肠排出 100共计 2500 共计 2500无机盐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钠盐的平衡钠盐的平衡 来源:食物 (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排出途径:尿液、汗液、粪便 代谢特点:排出量=摄入量 无
19、机盐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钾盐的平衡钾盐的平衡 来源:食物 (绝大多数被吸收)排出途径:尿液、粪便 代谢特点: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钠盐、钾盐平衡钠盐、钾盐平衡来源去路体内存在排出特点钠食盐肾脏排尿皮肤排汗 大肠排便主要在细胞外液中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食物肾脏排尿大肠排便主要在细胞内液中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难点、重点、综合性强)1.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水和无机盐是怎样维持平衡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维持平衡的?肾脏与水盐的平衡有关 肾小球(血管球)肾 肾小体单 肾小囊位 肾小管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形成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
20、用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 无机盐血浆900930708010.30.049.0原尿970微量10.30.049.0尿液950001.80.0511.0水平衡的调节水平衡的调节(实质还在讨论内环境实质还在讨论内环境稳态)稳态)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吃食物过咸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升高升高刺激刺激兴奋兴奋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产生下丘脑下丘脑分泌分泌释放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垂体后叶垂体后叶渴觉渴觉结果结果?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增加下丘脑、
21、垂体及其它内分泌腺位置示意图增加下丘脑、垂体及其它内分泌腺位置示意图.解决学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胰腺、胰岛等腺体解决学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胰腺、胰岛等腺体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认识上的困难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认识上的困难。醛固酮对钾和钠平衡的调节:血浆中血浆中Na+K+肾上腺肾上腺醛固酮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肾小管、集合管吸吸Na+泌泌K+血浆中血浆中Na+K+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中任何一项存在都会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钾钠平衡调节是唯一无下丘脑参与稳态调节作用无机盐的调节无机盐的调节 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的作用血钾血钠醛固酮分泌量肾小管与集合管活动含量升高含量降低增加重吸收Na+
22、分泌K+含量降低含量升高减少重吸收Na+分泌K+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结构与物质神经系统:下丘脑激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细胞)醛固酮(肾上腺)结构:肾脏 人体内水盐平衡是在神经-激素调节下,主要由肾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神经-激素调节。总结: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是以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为条件;是由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无机盐的平衡 钠以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多少来调节含量 钾以肾小管、集合管分泌的多少来调节含量 钠、钾平衡的直接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回扣当初的问题,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丢失大量的丢失大量的水分和
23、钠盐水分和钠盐大量出汗、大量出汗、剧烈呕吐、剧烈呕吐、严重腹泻严重腹泻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心率加快、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四肢发冷丢失丢失K+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渗透压渗透压心心律失常律失常1.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2.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保证机体细胞,特别是心肌细胞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保证机体细胞,特别是心肌细胞的正常活动。的正常活动。3.使代谢废物能及时排出体外。使代谢废物能及时排出体外。人体每昼夜有人体每昼夜有35-50g的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尿量过少会引起的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尿量过少会引起中毒而影响健
24、康。最低尿量需在中毒而影响健康。最低尿量需在500mL以上。以上。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教学建议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既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也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温调节、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密切相关,同时与水的功能亦有密切关系,在糖代谢中,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都有充分体现。该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可设计成较复杂的学科内综合题。(1)注意相关知识的迁移综合:如,血糖的三个来源,三个去路;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鉴定还原性糖的方法等内容学生已有一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联想,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2)本节课内容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涉及到了多种
25、血糖失衡症,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带领学生讨论带领学生讨论 血糖的来源有几条途径?血糖的去路 有几条途径?体液中的血糖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哪些激素参与了血糖的调节,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神经调节作用?)血糖平衡对人体有什么意义?血糖的调节血糖的调节血糖的来源血糖的来源(3个)个)动态平衡动态平衡血糖的去路(血糖的去路(3个)个)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和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升高血糖 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途径途径:增加去路,增加去路,减少来源减少来源.途径:增加来源途径:增加来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