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十五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病理学(第十五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第十五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 十 五 章病理学第 2 页目录页01肾小球肾炎CONTENTS PAGE 02肾盂肾炎03泌尿系统常见肿瘤04肾功能不全目录页第 3 页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肾小球肾炎0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见病理类型第 4 页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是以肾小球损伤和改变为主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两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原发于肾脏的独立疾病,肾为唯一或主要受累的脏器。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免疫性、血管性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通常所说的肾小球肾炎一般是
2、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本节主要讲述的内容。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第 5 页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由免疫因素引起的,主要机制为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病因 与肾小球肾炎有关的抗原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包括肾小球性抗原(肾小球基膜抗原、足细胞、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细胞膜抗原等)和非肾小球性抗原(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等)。外源性抗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和螺旋体等生物性病原体的成分,以及药物、外源性凝集素和异种血清等。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第 6 页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
3、复合物。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方式和部位不同,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基本形式。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体与肾小球固有的或植入的抗原成分直接反应,在肾小球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和炎症反应。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机体在外源性抗原及非肾性抗原的内源性抗原刺激下,产生相应抗体,抗原与抗体在血液循环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液流经肾时沉积于肾小球引起肾小球肾炎。第 7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最常见的肾炎类型。本病的发生与感染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关,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1病理变化 肉眼观,两
4、侧肾脏轻微或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表面较光滑,颜色暗红,故称“大红肾”(图15-1)。有的病例肾脏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出血点,称“蚤咬肾”(图15-2)。切面见皮髓质分界清楚。镜下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且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性细胞浸润,以致肾小球体积变大,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图15-3)。图15-1 大红肾图15-2 蚤咬肾图15-3 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观)第 8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病理临床联系(1)尿的变化 肾小球毛细血管狭窄使其滤过率下降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患者出现血尿、管型尿、少尿。少数患者可出现无尿和肾衰
5、竭。(2)水肿 轻者为晨起眼睑水肿,重者全身水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后引起钠、水潴留及超敏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3)高血压 主要原因为钠、水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加。3预后 儿童患者预后良好,95%以上儿童患者在数周或数月内痊愈。成人预后较差,多转变为慢性肾炎。第 9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又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以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为特征。本型较少见,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1病理变化 肉眼观,双肾颜色苍白,体积增大,皮质表层有点状出血,切面皮质增厚(图15-4)。镜下观,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
6、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溢出的单核巨噬细胞组成。肾小球球囊变窄甚至闭塞,压迫毛细血管丛,发生萎缩和纤维化(图15-5)。图15-5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观)图15-4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第 10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一般认为,患者的预后与病变的广泛程度及新月体的数量有关。出现新月体的肾小球比例小于80%者预后稍好;大于80%者预后不佳,患者多死于尿毒症。受累的肾小球小于50%者预后较好。临床上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早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可导致明显血尿、蛋白尿,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水肿。新月体形成后,球囊腔阻塞,故迅速出现少尿、无尿
7、、氮质血症。随着病变进展,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肾单位功能丧失,最终发生肾衰竭。2病理临床联系3预后第 11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以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病变特点,肾小球内可无明显的炎症反应,故又称膜性肾病。多见于成人,起病缓慢,病程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病理变化 肉眼观,双肾肿大,颜色苍白,故称“大白肾”。晚期,肾体积缩小,表面呈颗粒状。镜下观,早期病变不明显,随病情发展,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发生弥漫性增厚。晚期,基底膜极度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逐渐变窄,肾小球可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电镜观,可见基底膜增生形成
8、钉状突起,插入沉积物之间,状如梳齿。随病变发展,钉状突起逐渐变粗,将沉积物包埋于基底膜内,使基底膜显著增厚,沉积物进行崩解,使基底膜出现虫蚀状空隙。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基底膜外侧有细颗粒状荧光,内含IgG和C3。第 12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三)膜性肾小球肾炎2病理临床联系 此型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如下:(1)高度蛋白尿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严重损伤,通透性显著增高,大量血浆蛋白由肾小球排出,引起严重的非选择性蛋白尿。(2)低蛋白血症 长期大量的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引起低蛋白血症。(3)高度水肿 由于低蛋白血症,同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组织间液回流减少,引
9、起全身性水肿。由于组织间液增多,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肿。(4)高脂血症 低蛋白血症可刺激肝合成更多的脂蛋白,从而出现高脂血症。第 13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三)膜性肾小球肾炎3预后膜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变较轻者,症状可部分或全部缓解;但多数患者预后较差,病情进行性加重,发展到晚期大量肾单位纤维化,可导致肾衰竭和尿毒症。第 14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四)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为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共同结果,即临床上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本病病变特点为大量肾小球纤
10、维化和玻璃样变。多见于成人,预后较差。1病理变化 肉眼观,双肾体积变小,质地变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图15-6)。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皮质变薄。镜下观,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残存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间质纤维化并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肾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图15-7)。图15-7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观)图15-6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第 15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四)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病理临床联系 此型肾炎多由不同类型肾炎发展而来,早期临床表现多保留了原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
11、肾炎综合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1)尿的改变:由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功能丧失,血液通过残存的肾单位时速度加快,原尿增多,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限,尿浓缩功能降低,患者出现多尿、夜尿和低比重尿。(2)高血压:大量肾单位纤维化,肾组织严重缺血,肾素分泌增多,患者出现明显的高血压。(3)贫血:由于肾组织破坏,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体内堆积物破坏红细胞或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贫血。(4)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肾单位逐渐减少,滤过率降低,体内代谢物不能正常排除积聚在体内,导致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第 16 页二、常见病理类型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四)硬化性肾小球肾炎3预后
12、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但预后均极差。如不能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患者最终多死于尿毒症或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和心力衰竭。第 17 页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肾盂肾炎02 病因与发病机制 类型第 18 页第二节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肾盂黏膜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女性,其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10倍。根据病变特点和病程,可将其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种类型。第二节 肾盂肾炎第 19 页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又称逆行性感染,是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常继
13、发于尿道炎、膀胱炎之后,病原菌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的淋巴管上行到肾盂和肾间质引起感染。病变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肾。(一)上行性感染第二节 肾盂肾炎第 20 页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血源性感染较少见,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从机体感染灶侵入血流,随血流到达肾,从皮质经髓质蔓延到肾盂引起肾盂肾炎。两侧肾脏常同时发生病变。肾盂肾炎常见的诱因有以下3种:(二)血源性感染 尿路阻塞:尿路阻塞不仅减少了尿液对尿道的冲洗作用,而且可引起尿潴留,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引发感染。常见的原因有妊娠子宫、泌尿道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的压迫等。泌尿道黏膜损伤:多为医源性,如导尿术、膀胱镜检查、尿道手术等引
14、起的泌尿道黏膜损伤,或带入病原菌导致感染,从而诱发肾盂肾炎。尿液反流:如输尿管开口发育不良或输尿管畸形、下尿道梗阻时,尿液从膀胱反流入输尿管,可导致含菌尿液反流进入肾脏,引起细菌感染。第 21 页二、类型第二节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一)急性肾盂肾炎1病理变化 肉眼观,肾肿大、充血,表面散在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脓肿,周围有紫红色充血带(图15-8)。严重时,多个病灶可融合成大的脓肿。镜下观,肾盂黏膜充血、水肿,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炎症沿肾小管及其周围组织扩散,在肾间质引起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形成大小不等的脓肿(图15-9)。血源
15、性感染时,化脓性病变首先累及肾皮质内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继而病变可逐渐扩大,蔓延到肾盂。图15-8 急性肾盂肾炎(肉眼观)图15-9 急性肾盂肾炎(镜下观)第 22 页二、类型第二节 肾盂肾炎(一)急性肾盂肾炎2病理临床联系(3)尿的变化肾化脓性病变使尿液改变,出现脓尿、菌尿、蛋白尿和管型尿。膀胱和尿道的急性炎症的刺激,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2)局部表现肾肿大引起腰部酸痛和肾区叩击痛。(1)全身表现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常有发热、寒战、血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第 23 页二、类型第二节 肾盂肾炎(一)急性肾盂肾炎3结局 急性肾盂肾炎如能及时彻底治疗,大多可痊愈;如治疗不彻底或尿路
16、阻塞未消除,常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病变严重时可导致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急性坏死性肾乳头炎等。第 24 页二、类型第二节 肾盂肾炎(二)慢性肾盂肾炎1病理变化 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反复发作转变而来,也有的病例无明显的急性病史,开始即呈慢性经过。肉眼观,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肾。肾体积缩小,变硬,出现不规则凹陷性瘢痕并与肾被膜粘连(图15-10)。切面可见肾被膜增厚,皮质和髓质间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盂、肾盏变形,肾盂黏膜增厚、粗糙。图15-10 慢性肾盂肾炎(肉眼观)第 25 页二、类型第二节 肾盂肾炎(二)慢性肾盂肾炎1病理变化 镜下观,病变呈灶状分布,肾间质纤
17、维化并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萎缩、消失;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腔内有红染的胶样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早期,肾小球无明显改变;晚期,肾小球发生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图15-11)。图15-11 慢性肾盂肾炎(镜下观)第 26 页二、类型第二节 肾盂肾炎(二)慢性肾盂肾炎病理临床联系2 由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受累较严重,肾小管浓缩功能降低,可出现多尿、夜尿、低钾、低钠和代谢性酸中毒。肾组织纤维化可造成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压。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可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患者可出现脓尿、菌尿、蛋白尿和管型尿等,并伴有发热、腰部酸痛
18、等。结局3 慢性肾盂肾炎病程较长,如能及时治疗并消除病因,可控制病变发展,肾功能通过代偿维持相对正常。若病变广泛累及两侧肾,肾组织大量被破坏,最终可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尿毒症。第 27 页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03 肾细胞癌 肾母细胞瘤 膀胱癌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第 28 页一、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简称肾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除化学致癌物外,吸烟是引发肾癌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及接触石棉、石油产品和重金属等。遗传因素在肾癌的
19、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遗传性肾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第 29 页一、肾细胞癌肉眼观,肿瘤多见于肾脏上、下两极,上极更为常见。肿瘤界限清楚(图15-12)。镜下观,癌细胞主要由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形成。透明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轮廓清楚,胞质淡染、透明(图15-13)。(二)病理变化图15-12 肾透明细胞癌(肉眼观)图15-13 肾透明细胞癌(镜下观)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第 30 页一、肾细胞癌肾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肿瘤体积常已较大。腰痛、肾区肿块和血尿为具有诊断意义的三个典型症状,但三者同时出现的比例很小。无痛性血尿是肾癌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