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教学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畜牧微生物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教学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畜牧 微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 感染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 1-一般概念一般概念v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或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对人或动物机体具有致病作用对人或动物机体具有致病作用的各类微生物。的各类微生物。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条件性病原微生物(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机或机会致病菌:会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才表现出致病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才表现出致病作用。中毒性病原微生物:中毒性病原微生物:少数腐生性微生物和一些植少数腐生性微生物和一些植物病原真菌,虽不在人和动物机体内寄生,但能物病原真菌,虽不在人和动物机体内寄生,但能在原来生长繁殖处产生有毒产物,若这些毒物
2、随在原来生长繁殖处产生有毒产物,若这些毒物随食物或饲料进入机体,可使机体中毒,这些微生食物或饲料进入机体,可使机体中毒,这些微生物称为中毒性病原微生物。物称为中毒性病原微生物。-2 2-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一)致病性(一)致病性(pathogenicity)又称病原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特定寄主体内引起感染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特定寄主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性能。的性能。各种病原微生物,各具有其独特的病原性,各种病原微生物,各具有其独特的病原性,通常只能引起一定的感染过程,如多杀性巴氏杆通常只能引
3、起一定的感染过程,如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畜禽出血性败血症、猪瘟病毒致猪瘟病,因菌致畜禽出血性败血症、猪瘟病毒致猪瘟病,因此,病原性是病原微生物此,病原性是病原微生物“种种”的特性。的特性。-3 3-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二)毒(二)毒 力力 系指系指同一种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不同分离不同分离株的病原性株的病原性在程度上的差别。在程度上的差别。它是病原微生物菌它是病原微生物菌(毒毒)株的株的“个体个体”特性。特性。通常毒力愈大病原性愈强。通常毒力愈大病原性愈强。不同菌不同菌(毒毒)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强毒株、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弱
4、毒株和无毒株。-4 4-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起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u毒力的测定毒力的测定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5 5-毒力因子:病原微生物构成毒力的物质侵袭力: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在其中生长繁殖,并能深入扩散的能力毒 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对机体有毒性的物质-6 6-(1)定殖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u1 1、侵袭力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吸附和侵入能力:细菌具有细菌具有粘附能力的结
5、构粘附能力的结构粘附粘附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及眼结膜等处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及眼结膜等处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作用所清除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作用所清除-7 7-黏附素:凡细菌表面能与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表面黏附素:凡细菌表面能与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表面受体黏附的结构成分。受体黏附的结构成分。细菌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结构成分:革兰氏阴性菌菌毛;非菌毛黏附素:外膜蛋白(OMP)以及脂磷壁酸(LTA)等。u1 1、侵袭力侵袭力-8 8-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起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直接接触传染 由病畜
6、与健畜直接接触,如啃咬、交配、舐舔、吮吸等传递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直接接触传染 由病畜与健畜直接接触,如啃咬、交配、舐舔、吮吸等传递病原微生物而引起。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痢疾志贺氏菌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在美国有7个地区多达1500个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二)病原微生物的排出(二)进行科学饲养管理给健康畜禽群体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选用血清型符合等适当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提高畜禽的抗病力。在病死后,病原微生物仍可随其尸体向外界散播,这也是重要的传染来源。在体内扩散:细菌分泌的蛋白酶称为胞外酶。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的毒力应相应减弱或消除。
7、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一)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散播与定植(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病原体(pathogen):对人或动物机体具有致病作用的各类微生物。它是病原微生物菌(毒)株的“个体”特性。(1)定殖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二)病原微生物的排出(四)发生传染病后采取正确措施应及时隔离病畜,必要时采取封锁措施及紧急接种,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第一、抗原的伪装或抗原变异。(1)外毒素(exotoxin):无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F1 D甘露糖残基动物、组织细胞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大肠杆菌F4(K88)猪的小肠前段大肠杆菌F6(987P)猪的小肠后段大肠杆菌F
8、2 人的小肠u1 1、侵袭力侵袭力-9 9-t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霍乱弧菌t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亡,造成溃疡:痢疾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t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溶血链球菌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班,造成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
9、菌班,造成龋齿。龋齿。-1010-1111-(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抗吞噬作用:抗吞噬作用:第一、不与吞噬细胞接触,如通过外毒素破坏细胞骨第一、不与吞噬细胞接触,如通过外毒素破坏细胞骨架以抑制吞噬细胞的作用,如链球菌溶血素。架以抑制吞噬细胞的作用,如链球菌溶血素。第二、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第二、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第三、在吞噬细胞内生存,如沙门氏菌可抑制溶酶体第三、在吞噬细胞内生存,如沙门氏菌可抑制溶酶体与吞噬小体的融合;李斯特杆菌被吞噬后,很快从吞与吞噬小体的融合;李斯特杆菌被吞噬后,很快从吞噬小体逸出,直接进入细胞质。噬小体逸出,直接进入细胞质。第四、杀死或损伤吞噬
10、细胞。第四、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u1 1、侵袭力侵袭力-1212-抗体液免疫机制:抗体液免疫机制:第一、抗原的伪装或抗原变异。第一、抗原的伪装或抗原变异。第二、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第二、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第三、通过第三、通过LPS、OMP、荚膜及、荚膜及S层等的作用,层等的作用,抑制抗体产生。抑制抗体产生。(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u1 1、侵袭力侵袭力-1313-(3)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内化作用对细菌的意义:宿主为进入其内的细内化作用对
11、细菌的意义:宿主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杀灭。宿主免疫机制的杀灭。(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u1 1、侵袭力侵袭力-1414-1515-(3)繁殖与扩散 在体内增殖: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快,在体内增殖: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快,易在体内生存。易在体内生存。在体内扩散:细菌分泌的蛋白酶称为胞外酶。在体内扩散:细菌分泌的蛋白酶称为胞外酶。主要作用:通过水解性酶类(透明质酸酶、胶原酶、主要作用:通过水解性酶类(透明质酸酶、胶原酶、链激酶等),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链激酶等),使组织疏松、通透性
12、增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原菌扩散。u1 1、侵袭力侵袭力-1616-(3)繁殖与扩散u1 1、侵袭力侵袭力-1717-u 2.2.毒毒 素素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外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大多数情况下,外毒素一般简称毒素。大多数情况下,外毒素一般简称毒素。-1818-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有毒性的可溶性蛋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如白,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等;也有存于胞内(胞周间隙),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
13、,如胞内(胞周间隙),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肠毒素。(1)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u 2.2.毒毒 素素-1919-特点:特点: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器官;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也不同;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学物质敏感。-2020-类毒素(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和抗毒素(antitoxin):):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
14、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常用来预防注射。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用来预防注射。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作治疗用。-2121-(2)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于菌体裂解时释放;,于菌体裂解时释放;作用于白细胞、
15、血小板、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统,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种细胞和体液系统,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但相对毒性较弱;但相对毒性较弱;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异性。特异性。-2222-多为细胞外寄生物引起!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在美国有7个地区多达1500个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细菌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又称病原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
16、下,能在特定寄主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性能。(四)感染发生的条件无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F1 D甘露糖残基动物、组织细胞局部感染 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定植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局部病理反应。(4)脓毒血症 化脓菌通过血流散播,致使多数组织器官出现化脓性感染。慢性感染:病程往往长达数月至数年,如结核病、麻风病等。(二)病原微生物的排出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统,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也有存于胞内(胞周间隙),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
17、毒力中毒性病原微生物:少数腐生性微生物和一些植物病原真菌,虽不在人和动物机体内寄生,但能在原来生长繁殖处产生有毒产物,若这些毒物随食物或饲料进入机体,可使机体中毒,这些微生物称为中毒性病原微生物。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各种病原微生物,各具有其独特的病原性,通常只能引起一定的感染过程,如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畜禽出血性败血症、猪瘟病毒致猪瘟病,因此,病原性是病原微生物“种”的特性。在传染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潜伏期内,以至病愈后相当一段时间,甚至带菌(带病毒)动物的终生,都有排出病原微生物的可能。项目项目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产生
18、菌产生菌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LPS)释放时间释放时间一般随时分泌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致病特异性致病特异性不同外毒素各不相同不同病原菌的内毒素作用基本相同毒性毒性强*弱抗原性抗原性完全抗原,抗原性强不完全抗原,抗原性弱制成类毒素制成类毒素能不能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差耐热性强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1mg1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 2亿(亿(20002000万)只小鼠或一万)只小鼠或一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100%100%,但及时注射,但及时注射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降低。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
19、之降低。1mg1mg破伤风毒素可杀破伤风毒素可杀死死100100万只小鼠,万只小鼠,1mg1mg白喉毒素可杀死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1000只豚鼠。只豚鼠。-2323-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通过非易感动物通过非易感动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2424-细菌毒力增强的方法: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回归易感动物是增强细菌毒力的
20、最佳方法回归易感动物是增强细菌毒力的最佳方法本动物本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动物-2525-(一)感染(一)感染(infection)的概念的概念 又称传染又称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从而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感染。感染。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v传染病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本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质上是有区别的。病原体病原体 传染性传染性流行性流行性 地方性地方性 季
21、节性季节性 免疫性免疫性二、感染的发生二、感染的发生-2626-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学研究侧重于感染。侧重于感染。如将防治传染如将防治传染病的重点转移病的重点转移到预防感染,到预防感染,则可收到事半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功倍之效。-2727-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体的毒力相对较弱,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体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伤害,且很快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伤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表现临床症状。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表现临床症状。带菌状态:带菌状态: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
22、仅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僵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僵持状态,就称为带菌状态。这种长期处于带菌状态的持状态,就称为带菌状态。这种长期处于带菌状态的宿主,称为带菌者,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宿主,称为带菌者,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伤寒玛丽伤寒玛丽”: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在美国有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在美国有7个地区多达个地区多达1500个个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2828-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
23、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按发病时间的长短:按发病时间的长短:急性感染:急性感染:病程仅数日至数周,如流行性脑膜炎和病程仅数日至数周,如流行性脑膜炎和霍乱等;霍乱等;多为细胞外寄生物引起!多为细胞外寄生物引起!慢性感染:慢性感染:病程往往长达数月至数年,如结核病、病程往往长达数月至数年,如结核病、麻风病等。麻风病等。多由细胞内寄生物引起!多由细胞内寄生物引起!-2929-病原细菌
24、,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培养出细菌就等于感染嗎?(一)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散播与定植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从传染原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污染饲料、水、空气、土壤、畜舍、场地、器具,以及动物、植物和人类体表等。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局部感染 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定植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局部病理反应。(四)发生传染病后采取正确措施应及时隔离病畜,必要时采取封锁措施及紧急接种,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
25、在美国有7个地区多达1500个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又称病原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特定寄主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性能。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的毒力应相应减弱或消除。中毒性病原微生物:少数腐生性微生物和一些植物病原真菌,虽不在人和动物机体内寄生,但能在原来生长繁殖处产生有毒产物,若这些毒物随食物或饲料进入机体,可使机体中毒,这些微生物称为中毒性病原微生物。间接接触传染 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媒介物传递,间接地使健康动物发生传染。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淋病奈瑟氏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