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郁证.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郁证.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精品 课件 郁证
- 资源描述:
-
1、郁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刘立公 顾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运用计算机对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郁证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条,穴位个,总计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为:大陵、神门、心俞、百会、通里、少冲、间使、劳宫、水沟、足三里、关元、中脘、鱼际、灵道、内关、下巨虚、公孙、商丘、三阴交、涌泉、然谷、上脘。常用经络及其穴次为:心、心包、膀胱、督、任、胃、脾、肾。常用部位及其穴次为:手掌、头、臂阴、足阴、上背、胸脘、足阳、腿阳。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针(包括补、泻)、刺血、缪刺。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本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如下:【循经取穴特点】、多取心经、心包经穴:心经为穴
2、次,心包经为穴次,分占各经穴次的第一、二位。中医认为“心藏神”,故对于“神失所藏”引起的情志不舒,当取心经和心包经穴。常用穴为神门、通里、少冲、灵道;大陵、间使、劳宫、内关等。如脉经载:“心病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春当刺中冲,夏刺劳宫,季夏刺太陵,皆补之;秋刺间使,冬刺曲泽,皆泻之;又当灸巨阙五十壮,背第五椎百壮。”、多取膀胱经、督脉穴:膀胱经为穴次,督脉为穴次,分占各经穴次的第三、四位。因为膀胱经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而督脉与膀胱经相连,故治疗本证当取相应背腧穴及督脉穴,以调整肝、心、心包、脾、胃、肾等脏腑之功能;又因为膀胱经与督脉均入脑,而“脑为元神之府
3、”,与精神活动相关,故本证的膀胱经与督脉穴次较高。常用穴为心俞、络却、胆俞;百会、水沟、神道、风府等。如千金要方取神道、心俞等穴治疗“悲愁恍惚,悲伤不乐”。、常取任脉穴:任脉为穴次,占各经穴次的第五位。因为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与肝、心、脾、肾皆相关,故治疗本证也取任脉穴。常用穴为关元、中脘、上脘、巨阙等。如古今医统云:“诸气逆上,腹中雷鸣,呕逆烦满,忧思结气,心痛:太冲、太仓、胃脘(并宜灸)。”、选取脾、胃经穴:脾、胃经均为穴次,并列为各经穴次的第六位。因为忧虑过度,可致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故治疗也选用脾胃经穴。常用穴为公孙、商丘、三阴交;足三里、下巨虚等。如外台秘要载:三阴交主治
4、“心悲气逆”;针灸集成载:足三里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太息善悲”。中医学认为,本证与肝关系较大,因此古人也选用大敦、行间、太冲等穴,但统计结果显示,古人选取肝经穴次并不高,仅穴次,占各经穴次的第十二位,其原因尚待探讨。现代临床也根据循经取穴原则治疗本证 如吴北燕氏1 以针灸治疗抑郁症,取心、肝、脾、肾四经及任、督脉腧穴,如内关、神门,太冲、行间,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照海,中脘、气海、关元,百会、四神聪等穴,吴氏的取穴原则与上述古代统计结果相似。又如杨秀娟氏等2以针刺任、督脉穴为主治疗抑郁症,取神庭、百会、大椎、身柱,膻中、巨阙等穴;黄学军氏等3 用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疼痛,取疼痛部位所在经络的穴
5、位,均为循经取穴之例,可见古人的循经取穴原则仍被今人所采用。【分部取穴特点】、多取上肢阴面穴:手掌部为穴次,手臂阴面为穴次,分别占各部穴次的第一、三位。因为本证多取心经、心包经穴;而从现代全息观点来看,手掌和前臂阴面分别与头面部和胸腹部相应,故上肢阴面穴的次数很高,如甲乙经曰:“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千金要方云:“通里主卒痛烦心,心中懊憹,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铜人载:大陵主“喜悲泣,惊恐”;类经图翼言:“劳宫:捷径云,治忧噎”;采艾编翼道:“五痫悲惊恐,神门及少冲”。其他常用穴还有间使、鱼际、灵道、曲泽等。现代临床也用上肢阴面穴治疗本证,如梁粤氏5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手智针
6、,即内关、神门、劳宫三穴,这与古代取穴原则是一致的。、多取头部穴:头部为穴次,占各部穴次的第二位。因为“脑为元神之府”,故治疗本证多取头部穴。如灵枢口问云:“人之哀而泣涕出者补天柱经侠颈”;太平圣惠方载:风府主治“多悲恐惊悸”;神应经曰:“喜哭:百会、水沟”;百证赋道:“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资生经记载了作者的亲身体验:“执中母氏久病,忽泣涕不可禁,知是心病也,灸百会而愈,执中凡遇忧愁凄怆,亦必灸此”。其他常用穴还有络却、风池等。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与大脑皮层相关,因此现代临床治疗本证比古人更多地选用头部穴。如九省市协作组6用电针治疗抑郁症患者,取百会、印堂穴;康波氏等7用电针治疗
7、抑郁症,取百会、印堂、脑户、前顶、后顶,均为例。现代又发明了头皮针,故常用头皮针治疗本证,如孔尧其氏8治疗郁证,针刺头皮针额旁2线、额中线、顶中线,用抽添补泻;梁粤氏5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取智三针,即前发际正中及其两侧,均为例。头皮针在古代是没有的,是今人对古代头部穴的发展。、多取足阴部穴:足阴部为穴次,占各部穴次的第四位,因为本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故当取肝、脾、肾三经穴;而在“四肢部一级全息元”中,足与头面相对应4,故足阴部的穴次较高。如甲乙经载:然谷主治“心如悬,哀而乱,善恐”;针灸聚英载:涌泉主“善悲欠,小腹急痛,”;针灸大成载:公孙与冲阳配合治疗“腹月真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
8、”。其他常用穴还有商丘、大敦、行间、太冲、隐白、照海、大钟等。现代临床也用足阴部穴治疗本证,如肖仁鹤氏9治疗癔病性抑郁症,针刺涌泉穴,即属此例。现代还常将足阴部穴与上肢部穴配合使用,如杜晓山氏10用针灸治疗郁症,以太冲配内关为主穴;骆方氏11治疗抑郁症,针补大钟穴,泻郄门穴;符文彬氏12以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取四关穴,即合谷配太冲。古代虽然也有上下配穴者,但不如今人这样明确,这是今人发展的结果。、多取上背和胸脘部穴:因为本证与心、肝、脾三脏相关,故上背部与胸脘部的穴次较高,上背部为穴次,胸脘部为穴次,分别占各部穴次的第五、六位。如太平圣惠方云:“忧噎,灸心俞”;医说言:“五噎诸气,妇人多有此
9、疾此病缘忧思恚怒,动气伤神,气积于内,气动则诸证悉见灼艾膏肓与四花穴”;扁鹊心书载:“一人功名不遂,神思不乐,饮食渐少,日夜昏默,已半年矣,诸医不效,此病药不能治,令灸巨阙百壮,关元二百壮,病减半,令服醇酒,一日三度,一月全安,盖醺酣忘其所慕也”;甲乙经曰:“伤忧悁思气积,中脘主之”。其他常用穴还有神道、胆俞、上脘、日月等。现代临床亦选用上背和胸脘部穴治疗本证,如姜凤莲氏等13治疗老年期抑郁症,针刺肝俞、心俞、肾俞等穴;李林章氏等14用排针法刺夹脊穴,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郁证;吴北燕氏1用针灸治疗抑郁症,捏脊上下各五遍,这些均是取背部穴的例子。选用胸脘者,如李成贤氏等15报道“肝神”组穴有解郁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