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西医大学).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西医大学).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精品 课件 中医 基础理论 北京 中西医 大学
- 资源描述:
-
1、 绪 论一、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一门学科.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为专业基础课性质。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理论体系的形成1、形成标志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托名黄帝。包括素问、灵枢各9卷,81篇,共162篇。王冰编次为24卷,经林亿等校正流传至今。系统阐释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
2、防等,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2、体系的确立 难经:阐释并发展黄帝内经。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伤寒杂病论:第一部临床辨证论治专著。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张仲景,张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314首方。伤寒论是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创立了六经辩证。以治疗外感病为主。金匮要略以脏腑病机理论进行证侯分证,记载了40多种疾病,262首方剂。以治疗内伤杂病为主。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托名神农。记载365种药物。奠定了药物学基础。(二)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针灸学专著。充实和系统了经络、腧穴和针灸治疗的方法和理论。脉经:晋代
3、王叔和。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诊脉的理论、方法和每一种脉的临床意义。是脉学专著。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系统论述了对各种病症的原因、病理和临床证侯。是第一部病因病机证侯学专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为方书。载方前者5300,后者2000。外台秘要:唐代王焘。载方6千。2、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言)提出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儿科学专著。妇人大全良方:宋代陈自明。圣济总录宋代政府组织编写。载方2万。李杲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v脾胃论脾胃论 v活法机要活法机要v内外伤辨惑论内外伤辨惑论v兰室秘藏兰室秘藏v医学发明医学发明v东垣试效方东垣试效方v脉
4、诀指掌脉诀指掌刘完素:学说: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治疗:用药以寒凉为主,学派:寒凉派。张从正:学说: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治疗:以汗吐下为法祛邪。学派:攻下派或攻邪派。李杲: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补脾胃为主,学派:补土派,脾胃学派。朱震亨:学说:倡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滋阴降火为主,学派:滋阴派或养阴派。3、明清时期3.1整理研究成果: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医学纲目:明代楼英。普济方:明代朱棣。载方6万余。证治准绳:明代王肯堂。医宗金鉴,四库全书 子部:清代国家组织编写。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清代陈梦雷。3
5、.2命门学说:赵献可、张介宾(景岳)。3.3温病学说: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的临床学科。瘟疫论:明代吴又可(有性)。戾气导致外感热病理论。外感温热论:清代叶天士(桂)。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温病条辨:吴鞠通(塘)。创立三焦辨证。湿热病篇薛生白(雪)。温热经纬:王士雄(孟英)。总结和普及温病学说。王世雄、余霖王世雄、余霖 3.4瘀血理论医林改错:清代王清任。重视实践,解剖,发展瘀血致病理论。4、近现代时期4.1整理中国医学大成:近代曹炳章,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4.2中西汇通:主张西学中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近代张锡纯。4.3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北京四大名医v汪逢春 v萧龙友v孔
6、伯华 v施今墨 我校名医-秦伯未v著有:秦氏内经学内经类证内经知要浅解金匮要略浅释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医入门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等 我校名医-任应秋v著有:任应秋伤寒论语译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v任应秋金匮要略语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v任应秋主编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宋元明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v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v任应秋点校医学启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v任应秋主编中医各家学说(中医专业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v任应秋如何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v任应秋运气学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v任应秋阴阳五行上海:上
7、海科学技术出版社,v任应秋主编内经章句索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v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 1.1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将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联系成有机的整体。1.2在生理上互相联系。每个脏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又有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1.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有诸内必形诸外。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1.4在诊断上要综合分析。察其外而知其内.局部的病变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1.
8、5在治疗上要整体考虑。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下病治上,上病治下。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联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昼夜阴阳的消长,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人能适应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1)季节气候的影响生理:春夏阳气发泄,多汗而少尿;冬季阳气收藏,少汗而多尿。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病理:冬春季多呼吸道疾病,夏秋季多消化道疾病。v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v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v素问金匮真言
9、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v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v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2)昼夜晨昏的影响 生理:白天人体阳气盛,夜晚阳气较衰。病理:百病,多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白天病情较轻,夜晚病情较重。(3)地方区域的影响 生理:南方人腠理多疏松,北方人腠理多致密。病理:地方病,如瘿瘤(地
10、方性甲状腺肿)。治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腠理: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v素问异法方宜论“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势使然也。”(二)辨证论治 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关系。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症:是症状。疾病进程中的临床表现。病: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致病。1、同病异治概念: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治法也不同。例如:同为
11、感冒病 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麻黄汤。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银翘散。2、异病同治概念: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例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为不同脏腑病变。若均表现出为“中气下陷”,则均可采用“补中益气升提”之法。第一章 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代表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说明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概念的形成和沿革:仅指日光的向背:如“阳者,高明也,山之南,水之北也。”概括事物属性
12、的方法:如寒热、明暗、昼夜、日月、水火等。哲学思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路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属性归类表(举例)朝向日光背向日光白天黑夜温暖寒冷河图洛书图二、阴阳属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一)普遍性 阴阳属性普遍存在于各种事物之中,但有其规定性。普遍性:如寒与热、明与暗、昼与夜、冬与夏、水与火、动与静等。规定性: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某些事物和现象。规定性:规定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都属于阴。(二)阴阳属性归类属属性性方
13、位(空间)方位(空间)时时间间季季节节温温度度湿湿度度亮亮度度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功能状态功能状态阳 上 外 左 南 天 昼春夏温暖干燥明亮升 动 快兴奋亢进气化阴 下 内 右 北 地 夜秋冬寒冷湿润晦暗降 静 慢抑制衰退成形(二)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1、无限可分性 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如昼为阳 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夜为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下半夜:阴中之阳。2、相互转化即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概念:对立:事物阴阳属性相反,如:寒与
14、热、明与暗、水与火等。制约:阴阳之间相互抑制、相互削弱。意义: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阴平阳秘。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二)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互根:阴阳之间相互依存,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如上为阳,下为阴。无上,无所谓下;而无下,也无所谓上。互用:阴阳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如气为阳,血为阴。气推动血的运行,血为气的物质基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王冰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类经:“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三)阴阳的消长平衡概念:阴和阳经常处于“阳消阴长”、“阴
15、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之中,以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例如:四季气温变化 冬 春 夏:阴消阳长 夏 秋 冬:阳消阴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概念: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v(五)阴阳的交感互藏 交感:相互感应。v1.阴阳之间相互感应产生万物v2.男女之气相互感应生成后代 互藏:相互包涵。阴中有阳
16、,阳中有阴。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阳:上半身 表 背 六腑 心 心阳 阴:下半身 里 腹 五脏 肾 心阴*五脏:心肺-阳 心-阳中之阳 肺-阳中之阴 肝脾肾-阴 肝-阴中之阳 脾-阴中之阴 或 阴中之至阴 肾-阴中之阴 或 阴中之少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功能、功能与功能之间都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可以用阴阳学说来说明。如1.气为阳,血为阴。气推动血的运行,血为气的物质基础。2.五脏为阴,主贮藏人体精气;六腑为阳,主传化水谷。脏腑阴阳相互协调,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
17、(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 调经论1.疾病的本质为阴阳失调。2.病因分阴阳:风暑火为阳,寒湿为阴.3.阴阳偏胜: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阳偏盛: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概念:机体的阳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是阳邪致病,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特点:阳胜则热实热证形成原因:感受温热阳邪 它邪化热 五志化火 气郁、痰、瘀血、食积、虫积等化热临床表现:高热,神昏,谵语,大汗,便秘。阴阳的偏盛、偏衰。阴阳平衡 阴盛 阳盛 阴虚 阳虚 (实寒证)(实热证)(虚热证)(虚寒证)阴偏盛: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18、概念:机体的阴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是阴邪致病,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特点:阴胜则寒实寒证:形成原因:感受寒湿之邪 过食生冷临床表现:形寒,肢冷,无汗。4.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阳偏衰:阳虚则寒概念:机体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阴相对偏亢而出现寒证.特点:阳虚则寒虚寒证形成原因: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饮食失节,过劳 久病失养临床表现:面色恍白,畏寒肢冷,溲清便溏阴偏衰:阴虚则热概念:机体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证.特点:阴虚则热虚热证形成原因:热病后期伤阴 五志化火伤阴 久病临床表现:低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19、舌红少苔,脉细数5.阴阳互损概念: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病变发展影响到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阴损及阳:阴虚的基础上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阳损及阴:阳虚的基础上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6.阴阳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证转阳证阳证转阴证.(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指导诊法: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四诊分阴阳:望诊:面色光滑润泽者为阳,面色沉浊晦暗者为阴;闻诊:凡气粗声高属阳,气弱声低则属阴。脉诊:浮、大、滑、数为阳脉;沉、涩、细、迟为阴脉。2、指导辨证:八纲是辨证的总纲.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阳:表、实、热 阴:里、虚、寒(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确立治则治
20、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阴阳 (1)阴阳偏胜的治则治法 实则泻之,损其有余。热者寒之:用寒凉清热药治疗阳胜而致的实热证.寒者热之:用温热祛寒药治疗阴胜而致的实寒证.(2)阴阳偏衰的治则治法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补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出现的虚热证。“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补阳的方法治疗阳虚出现的虚寒证。阴中求阳:概念: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适用于阳虚证。阳中求阴:概念: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适用于阴虚证。“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
21、 新方八阵 补略2、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性)分阴阳 温、热:阳 凉、寒:阴 五味分阴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升降浮沉分阴阳 升、浮:阳 沉、降:阴 具有重镇敛降作用的药物属阴,具有轻浮升散作用的药物属阳。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概念的形成和沿革 五材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种元素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哲学思想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在五材基础上发展而来,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二、五行学说
22、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尚书 洪范 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肝主疏泄。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升腾心阳温运血脉。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肺主肃降。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下行肾主水。(二)事物五行属性归类 1、取象比类法类比法 2、推演络绎法类推法 (五行归类表)自自 然然 界界 五五 行行 人人 体体 五五 五五 五五 五五 五五 五五 季季 音音 味味 色色 化化 气气 方方 节节 五五 五五 五五 形形 五五 五五 变变脏脏 腑腑 官官 体体 志志 声声 动动 角角 酸酸 青青 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徵徵 苦苦
23、 赤赤 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宫宫 甘甘 黄黄 化化 湿湿 中中 长夏长夏商商 辛辛 白白 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羽羽 咸咸 黑黑 藏藏 寒寒 北北 冬冬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 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 握握 心心 小肠小肠 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 忧忧 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歌歌 哕哕 肺肺 大肠大肠 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 咳咳 肾肾 膀胱膀胱 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 栗栗(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相生 概念: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具有助长、滋生、促进作用。规律:木 火 土 金 水 木依次相生,循环往复。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2、五行相克概念:五行的某一行
24、对另一行具有抑制、制约、削弱作用。规律:木 土 水 火 金 木依次相克,循环往复。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3、五行制化概念: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产生的调节作用,以维持五行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途径: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均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种关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木 相生 水 火 相克 金 土 4、五行相乘 概念: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规律:与相克次序一致。原因:克制一行过亢,或被克一行过衰。5、五行相侮 概念: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制。规律:相克次序的反向。原因:克制一行过衰或被克一行过亢。乘与侮的联系与区别 过亢 侮 乘
25、金 木 土 乘 侮 过 衰 v相乘相侮发生的条件:素问 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归属人体的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的统一。(五行归类表)(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特性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2、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1)相生方向的联系 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心阳温脾阳火生土;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肺-土生金;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金生水;肾藏精滋养肝血水生木。(2)相克方向的联系:肝主疏泄,制约脾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