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医学精品课件:治则治法(2018年版) - 4课时.ppt

  •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 文档编号:4876697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格式:PPT
  • 页数:84
  • 大小:5.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治则治法(2018年版) - 4课时.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医学精品课件:治则治法2018年版 4课时 医学 精品 课件 治则治法 2018 年版 课时
    资源描述:

    1、2023-1-201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针灸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其中治疗大法是较高层次的。治疗方法是指具体治疗办法,也可以是治疗措施。2023-1-202 治则治法研究的意义治则治法研究的意义 治则治法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的中心环节。对治则治法的研究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阐明证的病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2023-1-203 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 从

    2、远古时代的治法开始,随着实践的积累,中医从远古时代的治法开始,随着实践的积累,中医学逐渐有了治则的内容,学逐渐有了治则的内容,内经内经集先秦治则治法研集先秦治则治法研究之大成,提出究之大成,提出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正治反治、扶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正治反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则的基本内容,由等治则的基本内容,由此奠定了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此奠定了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2023-1-204 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记载了不少药物,为治则治法的发记载了不少药物,为治则治法的发展奠定了药物基础,辨证论治大师张仲景,创制了不展奠定了

    3、药物基础,辨证论治大师张仲景,创制了不少著名的方剂,为治则治法奠定了方剂基础。少著名的方剂,为治则治法奠定了方剂基础。2023-1-205 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金元时期金元时期中医治则治法理论渐趋完善(金元四大家)创立了不同的治则中医治则治法理论渐趋完善(金元四大家)创立了不同的治则治法流派。治法流派。朱丹溪朱丹溪 滋阴派滋阴派 在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李东垣李东垣 补土派补土派 治疗上当以升发脾阳为主。“内伤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由生”张从正张从正 攻下派攻下派 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刘完素刘完素 寒凉派寒凉派,治疗上以清热通利为

    4、主,善用寒凉药物。(六气皆可(六气皆可从火化)从火化)2023-1-206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医治则治法理论长足发展中医治则治法理论长足发展 李中梓李中梓 重视阴阳水火的相互关系,提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的论调。张介宾张介宾 提出以温补为主要治则的新思想,治疗重在滋阴补阳。吴又可吴又可 提出了“客邪贵乎早逐”的基本原则,主张“急证急攻”叶天士叶天士 论述了温病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2023-1-207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治则治法的源流研究清末清末以来治则

    5、治法研究更趋完备以来治则治法研究更趋完备 王清任王清任 确立了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王泰林王泰林 总结出治肝三十法,丰富了中医肝病的治疗手段。唐容川唐容川 提出了止血、宁血、消瘀、补虚的治血四法。2023-1-208治则的定义治则的定义 治则治则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是用以指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是用以指导治法的纲要。导治法的纲要。2023-1-209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又称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又称“治治之大法之大法”。治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治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在根据四诊(望、

    6、闻、问、切)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在对疾病进行全面地分析、综合与判断的基础上,而制对疾病进行全面地分析、综合与判断的基础上,而制订出来的对临床立法、处方、遣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订出来的对临床立法、处方、遣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它上承诊断、下启治法,联系临床,是的治疗规律。它上承诊断、下启治法,联系临床,是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的桥梁。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的桥梁。2023-1-2010 治法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2023-1-2011 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它从属于一定治疗原则。例如,各种疾病从邪正关系它从属

    7、于一定治疗原则。例如,各种疾病从邪正关系来说,不外乎邪正斗争、消长、盛衰的变化。因此,来说,不外乎邪正斗争、消长、盛衰的变化。因此,在治疗上,扶正祛邪就成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在治疗上,扶正祛邪就成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在这一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所采取的益气、养血、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所采取的益气、养血、滋阴、补阳等方法,就是扶正的具体方法,而发汗、滋阴、补阳等方法,就是扶正的具体方法,而发汗、吐、下等方法,则是祛邪的具体方法。吐、下等方法,则是祛邪的具体方法。2023-1-2012 治法包括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治法包括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内治法包括内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

    8、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清、消、补八种方法。八种方法。2023-1-2013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14 预预 防防 为为 主主 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云:云:“是故圣人不治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不亦晚乎”。治未病治未病20

    9、23-1-2015未病先防未病先防(相当于一(相当于一 级预防)。级预防)。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加强锻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同时能动地适炼,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维护应客观环境,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维护人体健康。人体健康。既病防变既病防变(相当于二级预防)。指在疾病发生后,要早期诊断,(相当于二级预防)。指在疾病发生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或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扩散。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或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扩散。

    10、2023-1-2016张仲景的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就有中就有“见肝之病,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传脾,当先实脾”如肝气郁结,除精神郁如肝气郁结,除精神郁闷,胸胁苦满等症状,闷,胸胁苦满等症状,还常出现纳差,食减,还常出现纳差,食减,腹胀等脾病症状,故治腹胀等脾病症状,故治肝病之时,常加用健脾肝病之时,常加用健脾之法。之法。2023-1-2017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18治 病 求 本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

    11、”(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本,本质、本原、根本、根源。治病求本,就是在治本,本质、本原、根本、根源。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中医辨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中医治疗中最基本的原证论治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中医治疗中最基本的原则。则。2023-1-2019治治 病病 求求 本本 外感血虚肝阳上亢瘀血痰湿头痛2023-1-2020治治 病病 求求 本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纪故

    12、治病必求阴阳。故治病必求阴阳。阴平阳秘,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乖戾,疾病乃起。神乃治,阴阳乖戾,疾病乃起。”阴阳阴阳失调是人体失去生理状态而发生病理变失调是人体失去生理状态而发生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因,治疗疾病就是要解决阴化的根本原因,治疗疾病就是要解决阴阳失调的矛盾,使之重归于新的动态平阳失调的矛盾,使之重归于新的动态平衡。衡。2023-1-2021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

    13、,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2023-1-2022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23 正

    14、 治 反 治2023-1-2024正正 治治 法法 正治法正治法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致时,采用逆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法则。致时,采用逆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法则。热者寒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虚者补之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实者泻之2023-1-2025反反 治治 法法 反治法反治法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不相一致而出现一些假象时,采用本质不相一致而出现一些假象时,采用顺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顺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2023-1-2026反反 治治 法法 热因热用热因热用 用温热药治疗热证用温热药治疗热证 (真寒假热)。真寒假热

    15、)。例:由于内脏虚寒,阴邪太盛,格阳于外例:由于内脏虚寒,阴邪太盛,格阳于外而反见发热、面红的,则属假热,当用温热药而反见发热、面红的,则属假热,当用温热药治疗。治疗。2023-1-20272023-1-2028反反 治治 法法 寒因寒用寒因寒用 用寒凉药治疗寒证(真热假寒)。用寒凉药治疗寒证(真热假寒)。例:热邪内炽,里热太盛,阳郁于内,格例:热邪内炽,里热太盛,阳郁于内,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证候。当用寒凉药治其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证候。当用寒凉药治其假寒之证,就是以寒治寒的假寒之证,就是以寒治寒的“寒因寒用寒因寒用”。2023-1-2029反反 治治 法法 塞因塞用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治疗

    16、闭塞不通的证候。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的证候。例:中气不足,脾虚不运所致的脘腹胀满,因其病的本质为虚,例:中气不足,脾虚不运所致的脘腹胀满,因其病的本质为虚,采用补中益气健脾的方法从其闭塞而治。采用补中益气健脾的方法从其闭塞而治。气虚血枯引起闭经,不用通经的方法,而用补气养血的方药气虚血枯引起闭经,不用通经的方法,而用补气养血的方药治疗,这些都是以补开塞的治疗,这些都是以补开塞的“塞因塞用塞因塞用”。2023-1-2030反反 治治 法法 通因通用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泄的证候。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泄的证候。例:因饮食积滞所致的腹泻,用消导通下方药治疗。例:因饮食积滞所致的腹泻,用消导通下方

    17、药治疗。因瘀血所致的崩漏,用活血逐瘀方药治疗,都属因瘀血所致的崩漏,用活血逐瘀方药治疗,都属“通因通用通因通用”。2023-1-2031反反 治治 法法 反治法反治法,主要是顺从疾病所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主要是顺从疾病所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与正治法相反,实质上是在治病求本原则的指导下,与正治法相反,实质上是在治病求本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灵活运用的一种治疗法则,是正治针对疾病的本质而灵活运用的一种治疗法则,是正治法在特殊情况下的体现。法在特殊情况下的体现。2023-1-2032 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的,同属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的,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但是,

    18、正治与反治的概念有别,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但是,正治与反治的概念有别,方法上有逆从之分。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相符者,采方法上有逆从之分。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相符者,采用正治;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的属性不完全一致者,用正治;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的属性不完全一致者,则适于用反治。由于在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本质与则适于用反治。由于在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本质与其征象的属性是相一致的,因而,正治是最常用的一其征象的属性是相一致的,因而,正治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种治疗法则。2023-1-2033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19、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34标标 本本 缓缓 急急 标标,即现象;,即现象;本本,即本质。,即本质。本本标标正邪正邪正气正气邪气邪气病因、症病因、症状状病因病因症状症状病变部位病变部位内脏内脏体表体表发病先后发病先后旧病旧病新病新病原发病原发病继发病继发病2023-1-2035标标 本本 缓缓 急急 中医治病的总原则固然是中医治病的总原则固然是治病求本治病求本,但临,但临床上还得对标、本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标本缓床上还得对标、本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标本缓急而确定具体治疗步骤,或急而确定具体治疗步骤,或“急则治其标急则治其标”,或或“缓则治其本缓则

    20、治其本”,或,或“标本同治标本同治”。2023-1-2036标标 本本 缓缓 急急 急则治标急则治标 标病甚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患者生标病甚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整个治疗的进行,这时就应先治标病。命或影响整个治疗的进行,这时就应先治标病。例:肝病患者,出现腹水胀满、呼吸喘促、二便不利,就应先例:肝病患者,出现腹水胀满、呼吸喘促、二便不利,就应先利尿逐水治其标,待缓解后再养肝保肝治其本。利尿逐水治其标,待缓解后再养肝保肝治其本。癌症化疗病人,白细胞、血小板低下,先解决目前问题。癌症化疗病人,白细胞、血小板低下,先解决目前问题。2023-1-2037标标 本本 缓缓 急急 缓则治本

    21、缓则治本 用于病势较缓的病证用于病势较缓的病证 。例如:肺结核病人例如:肺结核病人 阴虚肺燥,阴虚肺燥,午后发热、咳嗽标。午后发热、咳嗽标。阴虚本。阴虚本。治疗时不应把重点放在退热止咳以治标,而应着重滋阴润肺以治本。治疗时不应把重点放在退热止咳以治标,而应着重滋阴润肺以治本。解决了阴虚肺燥,发热、咳嗽等症状也就自行消失。缓则治本,是在病解决了阴虚肺燥,发热、咳嗽等症状也就自行消失。缓则治本,是在病势较缓时以治本为先。势较缓时以治本为先。2023-1-2038 标标 本本 缓缓 急急标本同治标本同治标病、本病俱急,在时间和条件上又不允许单治标标病、本病俱急,在时间和条件上又不允许单治标或单治本时

    22、所采用的一种治则。或单治本时所采用的一种治则。例:肾阳不足的浮肿患者复感风寒出现恶寒无汗、咳嗽胸满、腰痛尿例:肾阳不足的浮肿患者复感风寒出现恶寒无汗、咳嗽胸满、腰痛尿少、全身浮肿等,病之本在肾虚水泛,病之标为风寒束肺,两者俱急。少、全身浮肿等,病之本在肾虚水泛,病之标为风寒束肺,两者俱急。这时需解表宣肺与温阳化水同时并举,这就是标本同治。这时需解表宣肺与温阳化水同时并举,这就是标本同治。2023-1-2039 标标 本本 缓缓 急急 一般来说,凡病势发展缓慢的,当从本治;一般来说,凡病势发展缓慢的,当从本治;发病急剧的,首先治标;标本俱急的,又当标发病急剧的,首先治标;标本俱急的,又当标本同治

    23、。总之,临床上必须以本同治。总之,临床上必须以“动动”的观点来的观点来处理疾病,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借以确定治疗处理疾病,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借以确定治疗的先后缓急。的先后缓急。2023-1-2040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41扶扶 正正 祛祛 邪邪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邪胜正则病进,正胜邪则病愈

    24、邪胜正则病进,正胜邪则病愈。2023-1-2042 在临床应用扶正祛邪原则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双方相互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所占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扶正与祛邪并举,或是先扶正后祛邪,或是先祛邪后扶正。在扶正祛邪同时并用时,应以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2023-1-2043扶扶 正正 祛祛 邪邪 扶正扶正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增强体质,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提高抗病能力,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虚者补之虚者补之”祛邪祛邪用攻泻等驱逐邪气的

    25、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用攻泻等驱逐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病邪,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实者泻之实者泻之”2023-1-2044扶扶 正正 祛祛 邪邪 扶正扶正临床上可根据病人正虚的具体情况,临床上可根据病人正虚的具体情况,运用运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治法。等治法。祛邪祛邪临床上可根据病人邪实的具体情况,运临床上可根据病人邪实的具体情况,运用用发汗、攻下、清热、温寒、消导发汗、攻下、清热、温寒、消导等治法。等治法。2023-1-2045 扶扶 正正 祛祛 邪邪 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

    26、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从而恢复健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康,即所谓“正盛邪自祛正盛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即所谓:“邪去正自安邪去正自安”。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2023-1-2046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47

    27、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理以及病变发展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理以及病变发展阶段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通过辨证,须采阶段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通过辨证,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用不同的方法治疗。风寒辛温解表风寒辛温解表 感冒感冒 风热辛凉解表风热辛凉解表2023-1-204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病因病理相同或处于不同的疾病,由于病因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在临床出现相同的证候,这时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在临床出现相同的证候,这时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例如:久

    28、痢、久泻、脱肛、崩漏、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病证,例如:久痢、久泻、脱肛、崩漏、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病证,凡属气虚下陷这一证型的,都可采用益气升阳的方法治疗。凡属气虚下陷这一证型的,都可采用益气升阳的方法治疗。失眠、心悸、贫血、月经不调等病证,在病变过程中若属失眠、心悸、贫血、月经不调等病证,在病变过程中若属于心脾两虚证,则都可以用补益心脾的归脾汤进行治疗。于心脾两虚证,则都可以用补益心脾的归脾汤进行治疗。2023-1-204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是因为是因为同病异证同病异证,故须,故须异治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是因为是因为异病同证异病同证,故可,故可同治同治。20

    29、23-1-2050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51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就是因时制宜。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就是因时制宜。如如 夏天人体腠理开泄,就不宜过用辛温之品,以防开泄太过,夏天人体腠理开泄,就不宜过用辛温之品,以防开泄太

    30、过,损伤津气,滋生他病。损伤津气,滋生他病。冬天人体肌肤致密,如外感风寒,则可重用辛温解表,使冬天人体肌肤致密,如外感风寒,则可重用辛温解表,使邪从汗解邪从汗解 。2023-1-2052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处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用药。根据所处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用药。西北地势高气候寒冷少雨,病多燥寒,治宜辛润,西北地势高气候寒冷少雨,病多燥寒,治宜辛润,寒凉之剂必须慎用;东南地势低气候温热多雨,病多寒凉之剂必须慎用;东南地势低气候温热多雨,病多温热或湿热,治宜清化,温热及助湿之剂必须慎用。温热或湿热,治宜清化,温热及助湿之剂必须慎用。2023-1-20

    31、53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风寒表证辛温发汗解表。风寒表证辛温发汗解表。西北西北 辛温重剂麻黄、桂枝、细辛。辛温重剂麻黄、桂枝、细辛。东南东南 辛温轻剂荆芥、苏叶、淡豆豉。辛温轻剂荆芥、苏叶、淡豆豉。2023-1-205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人制宜因人制宜根据年龄、性别不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根据年龄、性别不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成人用药量宜大,小儿用药量宜小。成人用药量宜大,小儿用药量宜小。形体壮实者用药量宜大,形体弱小者用药量宜小。形体壮实者用药量宜大,形体弱小者用药量宜小。阳热体质或嗜食辛辣者,用药宜偏凉,慎用温热。阳热体质或嗜食辛辣者,用药宜偏凉,慎

    32、用温热。阳虚体质或嗜食生冷者,用药宜偏温,慎用苦寒阳虚体质或嗜食生冷者,用药宜偏温,慎用苦寒。2023-1-2055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必须全面地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023-1-2056治治 则则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因

    33、时因时 因地因地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2023-1-2057治治 法法治法治法治疗方法,是治则在具体应用中的体现。治疗方法,是治则在具体应用中的体现。治法包括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治法包括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2023-1-2058内内 治治 法法 内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内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补八种方法。汤剂、膏、丹、丸、散、酒剂汤剂、膏、丹、丸、散、酒剂 、片剂、糖、片剂、糖浆浆 、茶剂、茶剂 、冲剂等不同口服剂型。、冲剂等不同口服剂型。2023-1-2059外治法外治法1.1.敷贴疗法敷贴疗法 将膏药贴于患处治疗疾病的方将膏药贴于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法

    34、。2.2.熏洗疗法熏洗疗法 包括熏法与洗法包括熏法与洗法 3.3.热熨疗法热熨疗法 即借助热力的物理作用,以布包熨摩患处即借助热力的物理作用,以布包熨摩患处 。2023-1-20604.4.含漱疗法含漱疗法 即以药液含漱即以药液含漱 。5.5.雾化疗法雾化疗法 指用含有药物的液体经汽化装置指用含有药物的液体经汽化装置 、喷雾器或雾化器、喷雾器或雾化器而造成雾粒而造成雾粒 ,供病人吸或外用的一种治法,供病人吸或外用的一种治法 。6.6.噙化疗法噙化疗法 将药物含于口中将药物含于口中 ,借口温噙化药物以治病的方称,借口温噙化药物以治病的方称 噙噙化疗法化疗法 。7.7.药线疗法药线疗法 又称药捻疗

    35、法。又称药捻疗法。2023-1-20618.8.灌肠疗法灌肠疗法 将中药汤剂或粉剂稀释成灌肠液将中药汤剂或粉剂稀释成灌肠液 ,用作保留灌肠以治疗,用作保留灌肠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灌肠疗法疾病的方法称为灌肠疗法 。9.9.针刺疗法针刺疗法 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体表的穴位,以调整人体功能,达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体表的穴位,以调整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常用疗法到防治疾病的常用疗法 。10.10.艾灸疗法艾灸疗法 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 表的穴位上烧灼表的穴位上烧灼 、温熨,借、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

    36、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2023-1-2062推拿推拿 气功疗法气功疗法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 放血疗法放血疗法 磁疗磁疗 发泡疗法发泡疗法 刮痧疗法刮痧疗法 2023-1-2063治治 法法汗法汗法解表法,是用发汗的方药开泄解表法,是用发汗的方药开泄腠理腠理、调和营卫,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调和营卫,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法。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外感疾病初期。:外感疾病初期。分类:分类:1 1、辛温解表法: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方用麻黄汤、辛温解表法: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方用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等。等。2 2、辛凉解表法:用于

    37、外感风之邪,方用桑菊饮、银翘散等。辛凉解表法:用于外感风之邪,方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注意注意: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可过汗。: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可过汗。禁忌禁忌:表邪已解、麻疹已透、疮疡已溃、阴虚者:表邪已解、麻疹已透、疮疡已溃、阴虚者。2023-1-2064 桂枝汤服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桂枝汤服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水流漓,病必不除。若

    38、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2023-1-2065治治 法法 吐法吐法催吐法,吐法是通过药物以及外界刺激,使催吐法,吐法是通过药物以及外界刺激,使人体产生呕吐,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人体产生呕吐,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适应症:食积停滞胃脘,顽痰留滞胸膈,痰涎阻塞气:食积停滞胃脘,顽痰留滞胸膈,痰涎阻塞气道;亦用于误食毒物尚在胃中等病证。道;亦用于误食毒物尚在胃中等病证。2023-1-2066 内经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其高者,因而越之”病邪侵入

    39、人体内部,如果所在的部位较高病邪侵入人体内部,如果所在的部位较高(胃脘以上),那我们就可以采用发越、涌吐(胃脘以上),那我们就可以采用发越、涌吐的办法来进行治疗。的办法来进行治疗。2023-1-2067治治 法法 下法下法泻下法,是用具有通下作用的方药通泻下法,是用具有通下作用的方药通导大便,或攻逐体内结滞和积水,或解除实热导大便,或攻逐体内结滞和积水,或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法。蕴结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寒、热、燥、湿等邪内结肠道,以:寒、热、燥、湿等邪内结肠道,以及水结、宿食、痰血、积痰等里实证。及水结、宿食、痰血、积痰等里实证。2023-1-2068治治 法法 分类分类:寒下、温下、润

    40、下、逐下、攻瘀等。: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瘀等。1.1.寒下法:用于里实热症。方用承气汤。寒下法:用于里实热症。方用承气汤。2.2.温下法:用于寒冷凝滞,胃肠冷积。方用大黄附子汤。温下法:用于寒冷凝滞,胃肠冷积。方用大黄附子汤。3.3.峻下法:又名逐水法。用于阳水实证。方用十枣汤。峻下法:又名逐水法。用于阳水实证。方用十枣汤。4.4.润下法:用于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秘结者。润下法:用于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秘结者。方用麻仁丸。方用麻仁丸。禁忌禁忌:正气不足,或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人阳虚体弱及脾:正气不足,或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人阳虚体弱及脾胃虚弱者。胃虚弱者。2023-1

    41、-2069 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治法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治法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根据病邪所在的部位采取合适的驱邪措施。如病邪在肌表,通过根据病邪所在的部位采取合适的驱邪措施。如病邪在肌表,通过发汗的方法,使肌表的邪气随汗而解;如病邪在内,又位于人体发汗的方法,使肌表的邪气随汗而解;如病邪在内,又位于人体的下部(如腹部、下肢、肠道等部位),使用通大便的方法,使的下部(如腹部、下肢、肠道等部位),使用通大便的方法,使病邪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如病邪在人体内部,又处于胃脘以上的病邪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如病邪在人体内部,又处于胃脘以上的部位,无法用通大便的方法来使其排出时

    42、,就需要选择吐法了。部位,无法用通大便的方法来使其排出时,就需要选择吐法了。通过促进或造成患者的呕吐,将积滞在人体胃脘以上部位的病邪通过促进或造成患者的呕吐,将积滞在人体胃脘以上部位的病邪排出体外,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因此,任何一种治法的选择,排出体外,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因此,任何一种治法的选择,实际上都是中医实际上都是中医“因势利导因势利导”观念的具体体现。观念的具体体现。2023-1-2070治治 法法 和法和法应用具有和解和疏泄的方剂来祛除半应用具有和解和疏泄的方剂来祛除半表半里之邪,或调整肌体不和的一种治法。表半里之邪,或调整肌体不和的一种治法。不同的病邪部位和不同的脏腑功能失调,不

    43、同的病邪部位和不同的脏腑功能失调,要用不同的和法。要用不同的和法。2023-1-2071分类分类1 1、和解少阳法: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少阳证。和解少阳法: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少阳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薄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薄 脉弦等。脉弦等。方药:小柴胡汤。方药:小柴胡汤。2 2、舒肝和胃法:用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舒肝和胃法:用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临床表现: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临床表现: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方药:逍遥散。酸,烦躁

    44、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方药:逍遥散。2023-1-2072 3 3、调和肝脾法:用于肝脾失调。调和肝脾法:用于肝脾失调。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协痛,腹胀,腹泻等病证。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协痛,腹胀,腹泻等病证。方药:痛泻要方。方药:痛泻要方。2023-1-2073治治 法法 温法温法温里法,或祛寒法,是用温热的方药祛除寒温里法,或祛寒法,是用温热的方药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本法适用于里寒证,包括寒邪侵及脏腑、阴:本法适用于里寒证,包括寒邪侵及脏腑、阴寒内盛的寒实证和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的虚寒证寒内盛的寒实证和阳气虚弱、

    45、寒从内生的虚寒证 。2023-1-2074分类分类 1 1、温中祛寒法:、温中祛寒法:用于寒邪内侵中焦、阳虚中寒证。用于寒邪内侵中焦、阳虚中寒证。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脘腹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脘腹等部位冷痛,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部位冷痛,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或沉细。而润滑,脉迟或紧,或沉细。方药: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方药: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2023-1-2075 2 2、温经散寒法:、温经散寒法: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证。用于寒邪凝

    46、滞经络,血脉不畅证。临床表现:胸痛如绞,时作时止,感寒痛甚。恶寒喜暖,面色临床表现:胸痛如绞,时作时止,感寒痛甚。恶寒喜暖,面色晄晄白,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白,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方药: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方药: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炙甘草。2023-1-20763、回阳救逆法:回阳救逆法:用于亡阳虚脱,阴盛内寒危象。用于亡阳虚脱,阴盛内寒危象。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

    47、,脉微欲绝等为证候特点。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为证候特点。方药:四逆汤、参附汤。方药:四逆汤、参附汤。禁忌禁忌:温法所用的药物,性多燥热,易耗伤阴血,在临床上凡:温法所用的药物,性多燥热,易耗伤阴血,在临床上凡阴虚、血虚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应慎用和禁用。阴虚、血虚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应慎用和禁用。2023-1-2077治治 法法 清法清法清热法,是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清热法,是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达到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毒、凉血等,达到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里实热证里实热证 。分类:分类: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泻脏

    48、腑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泻脏腑(泻肺清热、清心降火、清肝泻火、清泻胃火等具体(泻肺清热、清心降火、清肝泻火、清泻胃火等具体治法。治法。2023-1-2078分类分类1 1、清热泻火法:用于热在气分,实热证。方用白虎汤。、清热泻火法:用于热在气分,实热证。方用白虎汤。2 2、清热解毒法:用于时疫温病、热毒疮溃证。方用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法:用于时疫温病、热毒疮溃证。方用五味消毒饮。3 3、清热凉血法:用于热入营血证。方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清热凉血法:用于热入营血证。方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注意:注意:因清热法所用方药多具寒凉之性,常能损因清热法所用方药多具寒凉之性,常能损伤脾胃阳

    49、气,一般不宜久用伤脾胃阳气,一般不宜久用 。2023-1-2079治治 法法 消法消法消导法或消散法,是用消食导滞、行气、化消导法或消散法,是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散的一种治法。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散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适用于气、血、食、痰、湿:适用于气、血、食、痰、湿(水水)所形成的积所形成的积聚、癜瘕、痞块等病证。聚、癜瘕、痞块等病证。分类分类:分为消食导滞、消痞化积、活血化瘀等:分为消食导滞、消痞化积、活血化瘀等。2023-1-20801 1、消食导滞法:用于食滞不化。方用保和丸。、消食导滞法:用于食滞不化。方用保和丸。2 2、消痞化积

    50、法:用于体内痰湿、消痞化积法:用于体内痰湿、气血相结,形气血相结,形成痞块症瘕等病证。方用枳术丸。成痞块症瘕等病证。方用枳术丸。3 3、活血化瘀法:用于血瘀证。方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法:用于血瘀证。方用桃红四物汤。2023-1-2081治治 法法 补法补法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本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脏腑气血阴阳虚:本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脏腑气血阴阳虚弱的病证。弱的病证。分类分类:补法一般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补法一般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补养心血法、补益心气法、养血柔肝法、益气健脾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医学精品课件:治则治法(2018年版) - 4课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766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