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第四章拉深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模具第四章拉深模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 第四 章拉深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023-1-20模具第四章拉深模模具第四章拉深模模具第四章拉深模模具第四章拉深模第一节第一节 拉深模的设计基础拉深模的设计基础n拉深是把一定形状的平板毛坯或空心件通过拉深模制成各种空心零件的工序。在冲压生产中拉深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序,用拉深工序可得到的制件一般可分为三类:n1、旋转体零件:如搪瓷脸盆、铝锅等。n2、方形零件:如饭盒、汽车油箱等。n3、复杂形状零件:如汽车覆盖件等。模具第四章拉深模一、拉深变形过程一、拉深变形过程 的分析的分析 1、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n圆筒形件的拉深过程如图41所示。直径为D的圆形平板毛坯2被凸模1拉入凸、凹模的间隙里,形成直径为d高为H的空
2、心圆柱体4。在这一过程中,板料金属是如何流动的呢?n如图42所示,把直径为D的圆板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直径为d的圆板,另一部分是直径为(Dd)的圆环部分,把这块板料拉深成直径为d的空心圆筒。在这个拉伸试验完成后,发现板料的第一部分变化不大,即直径为d的圆板仍保持原形状作为空心圆筒的底,板料的圆环部分变化相当大,变成了圆柱体的筒壁,这一部分的金属发生了流动。模具第四章拉深模 图图4 43 3所示的扇形所示的扇形chefchef是从板料圆环上截是从板料圆环上截取的单元,经过拉深后变成了矩形取的单元,经过拉深后变成了矩形c c h h e e f f。n 扇形单元体变形是切线方向受压缩,径向方向受
3、拉伸,材料向凹模口流动,多余的材料(图中阴影部分)由于流动填补了双点划线部分。设扇形面积为A1,拉深后矩形面积为A2,由于拉深时厚度变化很小,可认为拉深前后面积相等,即A1=A2,所以,H(Dd)/2。n综合起来看,平板毛坯在凸模压力的作用下,凸模底部的材料变形很小,而毛坯(Dd)的环形区的金属在凸模压力的作用下,要受到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径向伸长、切向缩短,依次流入凸、凹模的间隙里成为筒壁,最后,使平板毛坯完全变成圆筒形工件为止。模具第四章拉深模2、拉深时的应力、拉深时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情况状态和变形情况n拉深的变形区比较大,金属流动性大,拉深过程中容易发生起皱、拉裂而失败。因此,有必要分析
4、拉深时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找出发生起皱、拉裂的根本原因,在制订工艺和设计模具时注意它,以提高拉深件的质量。n设在拉深过程的某一时刻,毛坯处于如图44所示情况,分析各部分的应力状态。1)平面凸缘部分(A区)主变形区 由于凸模向下压,迫使板料进入 凹模,故在凸缘产生径向拉应力1,小单元体互相挤压产生切向压应力3,由于压边圈提供的压边力产生法向压应力2,在这3个主应力中 2的绝对值比1、3的绝对值小得多。凸缘上1、3是变化的,是凸缘外到内,1是由小变大,而3的绝对值则是由大变小,在凸缘的最外缘3的压应力是最大的,则材料在切向上必然是压缩变形。如果被拉深的材料厚度较薄,压边力太小,就有可能是凸缘部分
5、的材料失稳而产生起皱现象。模具第四章拉深模2)凸缘圆角部分(凸缘圆角部分(B区)过渡区区)过渡区 这部分的材料受到径向拉应力1,切向压应力3,以及凹模圆角的压力和弯曲受压作用共同产生法向压应力2,,此处的1值的绝对值最大,则材料会在径向上发生拉 伸变形,材料有变薄的倾向。3)3)筒壁部分(筒壁部分(C C区)传力区区)传力区 该部分受到凸模传来的拉应力1和凸模阻碍材料切向自由压缩而产生的拉应力3,显然,1的绝对值大,径向是拉伸变形,径向的拉伸是靠壁厚的变薄来实现的,故筒壁上厚下薄。4)4)底部圆角部分(底部圆角部分(D D区)过渡区区)过渡区 该部分受到径向拉应力1和切向拉应力3的作用,厚度方
6、向上受到凸模的弯曲作用而产生压应力2。材料变形为平面应变状态,径向拉伸变形,是靠壁厚变薄来实现的,这部分材料变薄最为严重,最易出现拉裂,此处称为危险断面。5)5)圆筒底部(圆筒底部(E E区)不变形区区)不变形区 这部分材料一开始就被拉入凹模中,始终保持平圆形状,它受两向拉应力1和3的作用。变形是三向的,1和3是拉伸,2是压缩。由于拉伸变形受到凸模摩擦力的阻止,故变薄很小,可忽略不计。见图4-4模具第四章拉深模图4-4模具第四章拉深模3、拉深变形的特点、拉深变形的特点n综合对拉伸过程的应力和变形的分析可以看到,拉深会产生一些特定的现象,即起皱、拉裂和硬化。1)起皱发生在圆筒形凸缘部分,如图45
7、所示,是由切向压应力引起的。起皱的危害很大,首先,起皱变厚的板料不易被拉入凸、凹模的间隙里,使拉深件底部圆角部分受力过大而被拉裂。即使勉强拉入也会使工件留下皱痕,影响工件的质量。它还会使材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与磨损加剧,损害磨具的寿命。模具第四章拉深模n3)拉深后工件在各个部分的厚度是不同的如图46所示。n2)在底部圆角与直壁相接部分工件最薄,最易发生拉裂,如图47所示。模具第四章拉深模n拉深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必然伴随着加工硬化,如果工件需多次拉深才能成形,或工件是硬化效应强的金属,则应合理安排退火工序以恢复材料的塑性,降低其硬度和强度。n总之,了解拉深工艺的这些特点后,在制订工艺、设计模
8、具时,应考虑如何在保证最大变形程度下避免毛坯起皱和工件被拉裂。模具第四章拉深模二、拉深因数二、拉深因数、拉深因数的概念和意义、拉深因数的概念和意义n对于旋转类工件来说,拉深因数是指拉深后工件的直径与拉伸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之比,拉深因数用表示。如图48中:第一次拉深因数m1为:m1d1/D;第二次拉深因数m2为:m2d2/d1;第n次拉深因数mndn/dn。n工件直径dn与毛坯直径D之比称为总拉深因数,即:工件成形所需要的拉深因数。总的拉深因数:m总 dn/Dm1m2mnn若工件是非圆形件,则总的拉深因数m总工件周长/毛坯周长显然,拉深因数永远小于1,且m越小,变形程度越大。n变形程度是有
9、限的,也就是存在极限拉深因数,它是由危险截面的强度来决定的。极限拉深因数是使拉伸工件不破裂的最小拉深因数。注:注:当总拉深因数极限拉深因数,就必须进行多次拉深。合理的分配每次拉深因数是很关键的,一般希望在保证极限拉深因数的前提下,尽可能取小的拉深因数,这样就可以减少拉深次数,提高经济效益。模具第四章拉深模2 2、影响极限拉深因数的因数、影响极限拉深因数的因数 在制定拉深工艺时,拉深次数愈少愈好亦即希望尽可能的降低极限拉深因数在不同的条件下极限拉深因数是不同的,影响极限拉深因数的因数有以下几个方面:n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力学性能在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中,影响极限拉深因数的主要指标是材料的屈强比、硬化指
10、数、厚向异性因数、伸长率。n屈强比s/b(材料的屈服点与抗拉强度值比)越小,即 s值小而b值大,材料易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易被拉裂,对拉深越有利,可使拉深极限因数越小。n硬化指数n值愈大,材料变形愈均匀,愈不易发生拉深细颈,因此拉裂和危险截面变薄也会推迟出现,可使极限拉深因数减小。n厚向异性因数大,板平面方向比厚度方向变形容易,则主变形区不易起皱,危险截面不易变薄、拉裂,可使板料极限拉深因数减小。n材料的深长率是材料的塑性指标,值愈小,塑性变形能力愈差,则极限拉深因数也会增大。模具第四章拉深模拉深条件拉深条件模具的几何参数:模具的几何参数:n)凸、凹模的间隙)凸、凹模的间隙Z 模具的间隙适当大些,
11、材料被拉入间隙后的挤压小,摩擦阻力也小,拉深力也会减小,极限拉深因数亦减小。n2)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rd 凹模圆角半径rd适当大些,材料沿凹模圆角部分的流动阻力小,拉深力也会减小,则极限拉深因数会随之减小。n3)凸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rp 凸模圆角半径适当大些,会减低板料绕凸模的弯曲拉应力,工件不易拉裂,极限拉伸因数也会变小nZ、rb、rp的增大都有个适量的问题,因为Z过大,会影响工件质量;rb过大会引起压边面积减小,易起皱;rp过大,也亦产生内皱。有关Z、rb、rp值的选取将在后面作介绍。n摩擦与润滑条件摩擦与润滑条件:凹模与压边圈的工作表面应制作的比较光滑,且应采用润滑剂,以有
12、利于拉深,可使极限拉深因数减小些。n压边条件压边条件:拉深时采用压边装置,会减小工件起皱的可能。模具第四章拉深模拉深次数:拉深次数:n材料第一次拉深时由于材料无硬化现象,塑性好,则材料的第一次极限拉深因数较小。每次拉深都要加剧材料的硬化,变形越来越困难,因此,第二次极限拉深因数要比第一次极限拉深因数大得多,并且后一次拉深因数总比前一次大。n材料的相对厚度材料的相对厚度t/D:t/D:材料的相对厚度愈大,拉深就愈不易起皱。n工件的形状:工件的形状:工件的几何形状不同,拉深变形过程中就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极限拉深因数也不同。n一般来说,当一个拉深工件的形状、尺寸、材料确定之后,主要应考虑相对厚度t
13、/D,其次要考虑凹模圆角半径,另外,还要注意润滑,使极限拉深因数减小,以减小拉深工件的拉深次数,提高经济效益。模具第四章拉深模3、极限拉深因数的确定、极限拉深因数的确定n在理论上,可根据拉深时材料拉应力不超过危险截面的强度来计算出第一次理想的极限拉深因数。但实际上,由于影响极限拉深因数的因素很多,所以每次拉深的拉深因数,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拉深条件下用试验的方法得到的。n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拉深因数可见表41和表42。n总结利用拉深因数确定拉深次数的方法是:首先计算拉深件坯料尺寸和相对厚度(t/D)100。计算总拉深因数M总:M总d/D d:零件直径;D:坯料直径;t:材料厚度。模具第四章拉深模根据
14、相对厚度t/D100值,从表41、42中查得各次拉深因数,若查得第一次拉深系数m1m总时,则需进行多次拉深。n在多次拉深时,根据验算:m总=m1、m2、m3、mn。即零件制品的总拉深因数等于各拉深系数的乘积,只要算出m总,然后在表41、42中查得各次拉深因数,通过估算可求得所需的拉深次数。n需注意的事,在实际生产中应取的极限拉深因数稍大于表中的值,以保证工件的质量。模具第四章拉深模三、拉深工件毛坯尺寸的确定三、拉深工件毛坯尺寸的确定n拉深工件毛坯的形状一般与工件的横截面形状相似,如工件的横截面是圆形、椭圆形、方形,则毛坯的形状基本上也相应是圆形、椭圆形、近似方形的。n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很多,有
15、等重量法、等体积法、等面积法等。拉深工件的毛坯尺寸仅用理论方法确定并不十分精确,特别是一些复杂形状的拉深件,用理论方法确定十分困难,通常是在已作好的拉深模中对一由理论分析初步确定的毛坯来试压、修改,直到工件合格后才将毛坯形状确定下来,再做落料模。注意毛坯的轮廓周边必须制成光滑曲线,且无急剧转折。n1、修边余量、修边余量hh由于金属流动条件和材料的各向异性,毛坯拉深后,工件边口不齐。一般情况拉深后都要修边,因此在计算毛坯的尺寸时,必须把修边余量计入工件。修边余量用h来表示。无凸缘的圆筒形工件的修边余量见表43;无凸缘的矩形工件的修边余量见表45;有凸缘的圆筒形工件的修边余量见表44。模具第四章拉
16、深模四、拉深工件工序尺寸的计算四、拉深工件工序尺寸的计算n1、无凸缘的圆筒形工件的工序尺寸计算无凸缘的圆筒形工件的工序尺寸计算 要计算无凸缘的圆筒形工件的拉深次数,就要知道每次拉深的变形程度,并由此来计算出每次拉深的直径,依次与工件的直径相比较,当半成品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工件的直径时,所计算的次数就是所需的拉深次数;也就是由表41、表42查得:m1,m2,m3,mn,来计算d1=m1D,d2=m2d1,dnmndn1,did(工件的直径)为止,即得到了拉深次数。n确定了拉深次数之后,以工件的直径为最后一次拉深的直径,合理的调整各次拉深因数(应大于、等于极限拉深因数表中的值),确定各次拉深半成品的
17、直径dn。无凸缘的圆筒形工件毛坯直径公式,经变换可得到各次拉深后半成品的高度公式:nHn=0.25(D/dn)-dn+0.43rn/dn(dn+0.32rn)Hn第n次拉深后的高度;D平板毛坯直径;dn第n次拉深后的直径;rn第n次拉深后的圆角半径。模具第四章拉深模 2、有凸缘圆筒形工件的拉深工序尺寸计算、有凸缘圆筒形工件的拉深工序尺寸计算n有凸缘工件的拉深从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上与无凸缘工件的拉深是相同的,只有有凸缘工件首次拉深时,凸缘只有部分材料转为筒壁,因此其首次拉深的成形过程及工序尺寸计算与无凸缘的有一定差别。n1)判断拉深次数)判断拉深次数n如右图所示的有凸缘拉深工件,其拉深因数m=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