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再认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再认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管 导管 相关 感染 再认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再认识背 景 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尤其是在ICU,血管内置管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导管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单纯的外周静脉导管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多种形式的导管应运而生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并且加重医疗负担。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医疗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更为必要。ICU的工作环境危重危重意外意外繁忙繁忙压力压力昂贵昂贵SICU危重病人各类管道留置72小时后评估表
2、 一般项目(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入院日期 置管日期)留置种类-深静脉/气管插管/气切/留置导尿管/其他导管(胃管、血滤管道等)留置原因 留置天数 穿刺部位 拔除与否/日期 导管培养时间/导管培养结果 医生签名ICU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 CRBSI)我国有报道CRI感染率达8.54%,CRBSI感染率达1.54%美国每年CRBSI发生超过20万次,英国每年也超过6000次,CRBSI的病死率为12-25
3、%关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相关概念 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插管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导管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皮下囊感染(pocket infection):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有微生物显著生长(15 CFU)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4、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插管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分为临床定义和微生物学定义 临床插管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 cm 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例如发热或出口部位溢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微生物学的插管部位感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中培养出微生物,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
5、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导管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 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皮下囊感染(pocke
6、t infection):指完全植入皮下装置与血管内导管连接的皮下囊感染性积液;常有囊上方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患者出现细菌血症
7、或真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寒颤和低血压)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显的血行感染源 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 在明确血管内CRBSI时应注意区别感染是直接源于导管还是因其他感染部位导致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能够排除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同一致病
8、菌 目前临床实际过程中两者较难区分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导管相关血行感染致病菌 常见的致病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白色念珠菌 少见的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 鲍蔓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报道 近年来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病原体 念珠菌引起的血行感染率为5.8%Jarvis WR,Edwards JR,Culver DH 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Nosoc
9、omial Infections.Surveillance System.Am J Med.1991 Sep 16;91(3B):185S-91S 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是CRBSI常见的病原菌 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Jarvis WR,Edwards JR,Culver DH 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Na
10、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Surveillance System.Am J Med.1991 Sep 16;91(3B):185S-91S 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的死亡率最高,约达8.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CRBSI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真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Mermel LA,Farr BM,Sherertz RJ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I
11、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1 Apr;22(4):222-42CRBSI的临床表现 发热、寒颤 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医院获得的心内膜炎 骨髓炎 其他迁徙性感染症状 由于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和敏感性,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断 在缺少实验室检查依据时,具有血行感染临床表现的患者,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仅能作为CRBSI的间接证据 在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获取导管标本培养和血培养结果供分析 CRBS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重视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需重视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 半定量(平皿滚动法)或定量(导管搅动或超声
12、)培养技术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和定性培养技术相比,诊断的特异性更高 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定量培养结果1000CFU,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即可诊断CRBSI 拔除导管后导管培养诊断 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而拔除导管时,应同时对导管尖端及导管皮下段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法培养 对于多腔导管,由于每一个导管腔都可能是CRBSI的可能的感染源,为提高阳性检出率,需对每一个导管腔进行培养,即使该导管腔为空置,也应对其进行培养很多情况下需要不拔除导管的诊断方法,尤其是病情危重或在新位置重新置管危险较大时 传统观点认为,CRBSI的诊断依赖于拔除导管或经引导丝更换导管后做导管尖端的培养.然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