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860906
  • 上传时间:2023-01-19
  • 格式:PPTX
  • 页数:83
  • 大小:1.8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脑电图 基础知识 判读 课件
    资源描述:

    1、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定义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将脑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轴,把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原理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元的电活动,因此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和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监测脑功能脑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将神经元综合电位变化放大记录显示于屏幕上或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来自于皮层大锥体细胞顶树突的突触后电位。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系统调节。神经元相互结合成神经网络,同时也可按某种节律同步放电。自发脑电活动:无明显刺激

    2、情况下,大脑皮层自发产生节律性电位变化。图2 脑电图(EEG)记录皮层锥体神经元放电记录方法电极: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金质或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迷病人可用针电极。电极安放位置:国际电极放置法(10-20电极放置法)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 一般奇数表示左侧,偶数表示右侧。左右侧各取个电极,加上前后位上的额中点(Fz)、中央点(Cz)、顶点(Pz)以及两个耳电极共21个电极。此法的特点是电极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电极以标准位置适当的分布于头颅主要部位。、前后矢状线:从鼻根至枕外粗隆取一连线,在此线上,由前至后标出个点,依次命名为:额极中点(Fpz)、额中点(Fz)、中央点(C

    3、z)、顶点(Pz)、枕点(Oz)。额极中点至鼻根的距离和枕点至枕外粗隆的距离各占此连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横位:从左耳前点(耳屏前颧弓根凹陷处)通过中央点至右耳前点取一连线,在此连线的左右两侧对称标出左颞中(T3)、右颞中(T4)、左中央(C3)、右中央(C4)。T3、T4点与耳前点的距离各占此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包括Cz点)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侧位:从Fpz 点向后通过T3、T4点至枕点分别取左右侧连线,在左右侧连线上由前至后对称地标出左额极(Fp1)、右额极(Fp2)、左前颞(F7)、右前颞(F8)、左后颞(T5)、右后颞(T6)、左枕(O1)、右枕

    4、(O2)各点。Fp1、Fp2 点至额极中点(Fpz)的距离与O1、O2点至Oz点的距离各占此连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包括T3、T4)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其余的左额(F3)、右额(F4)点分别位于Fp1、Fp2 与C3、C4点的中间;左顶(P3)、右顶(P4)点分别位于C3、C4与O1、O2点的中间。根据国际脑电图学会的建议,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主要通过矢状线,冠状线及国内线将21个电极(包括2个耳电极)适当分布于头颅的所有部位。图6 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示意图Fp1CzT3T4Fp2O1O2F7T5T6F8PzOzPpzFzC3C4P3P4F3F4

    5、鼻根点枕外粗隆点A1A220%20%10%20%20%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F3/F4左/右额(frontal)C3/C4左/右中央(central)P3/P4左/右顶(parietal)O1/O2左/右枕(occipital)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

    6、int)Pz顶中线(parietal midline point)Oz枕中线(occipital midline point)常用诱发试验 睁闭眼试验 在脑电图记录中指示被检者睁眼,经过10秒钟左右让其闭眼。正常表现为波抑制。背景脑电活动中的慢波、局灶性棘波等常不被抑制。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让被检者闭眼,以2030次/分的速率进行3min过度换气。原理:过度换气使CO2过度排出,血中碱性相对增高,引起脑部毛细血管收缩,神经细胞相对缺氧,致神经细胞功能减弱,而出现异常波。正常反应:部分成人可见脑电图慢波增多、波幅增高,通常在过度换气结束后30秒内恢复背景。异常反应:出现病理波。对于癫痫失神发作是最

    7、为有效的诱发试验,顾癫痫病人过度换气诱发时间适当延长。注意事项:过度换气停止时机:出现波或手脚肢麻、口周麻木。年龄60岁不做。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1530cm处,嘱其闭眼,给予某个频率的闪光510s,刺激中止后10s用下一个频率刺激。一般由低频逐渐转换至高频(1-28Hz自动闪光)。正常反应:可见节律抑制;或节律同化:脑电图出现频率与闪光的频率一致、倍数反应、分数反应。异常反应:可出现病理波 剥夺睡眠诱发试验 主要用于疑有癫痫的受检者。经24小时不睡眠后进行脑电图描记。剥夺睡眠诱发阴性时,随即再进行睡眠诱发,有可能加强其诱发效果。机制:剥夺睡眠后使大脑应激性提高,或降低了其

    8、抽搐阈值的结果。常见伪差的识别心电伪差 在背景活动中杂有规律的与心跳一致的棘波或尖波样波,波幅相等,主要由于耳垂电极接触血管。排除:将耳极变换位置。心电伪差(2)肌电伪差 头颈部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波幅,频率教脑电波快。排除方法:嘱病人全身放松,不要咬牙、皱眉,如病人过分紧张科令其微张口呼吸。肌电伪差(1)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阻增高接触不良所致伪差(2)眨眼或眼球运动产生的伪差 最为常见的伪差,其电位差来源由眼肌收缩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在额极、额部最为明显。排除:用手轻压双眼或贴胶布。眼动伪差(1)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普通脑电图(无纸或

    9、走纸)动态脑电图(Holter)录像脑电图(Video-EEG)动态脑电图(Holter)将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磁带记录盒或微型数字磁盘,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而后重放分析。优点:观察到的是自然活动及自然睡眠状态的长时间记录,对于发作性异常的捕捉有意义。缺点:在脑电图有变化时看不到当时患者的行为或病情变化伪差较多是其缺点。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示脑电图变化和患者的视频图像 优点l 可以进行长时间监测并可现时观察到患者的情况和脑电图变化l 对于发作性疾病特别是癫痫的正确诊断和癫痫起源的确定极有价值l 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护也有重要意义。l 可

    10、及时排除干扰和伪差 缺点l 病人活动不方便l 摄像范围有限l 小儿难以长时间监测l 监测环境的限制,影响病人的生物发作规律 适应症l 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l 确定发作类型判断发作起源l 适用于发作频繁的病人脑电图导联的种类单极导联(参考导联):一个作用电极与一个非作用电极(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最标准,但易受颞部脑电活动影响。一般只能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双极导联:头皮上两个作用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用于异常波定位。2.脑电波记录脑电图记录的是头皮两电极间电位差的波形。放于零电位上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放于非零电位上的电极为作用电极。单、双极导联比较单极导联最标

    11、准,可观察到活化现象双极导联伪差少,利于定位脑电图判读脑波的分类0.53Hz(不足4Hz)波47Hz(不足8Hz)波 慢波波 813Hz 不足14Hz快波1417Hz(不足18Hz)中间快波1834Hz(不足35Hz)波35Hz 波滤波:0.5-100Hz走纸速度:每秒3cm位相:脑电波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同位相:两个波的波顶与波顶、波底与波底完全一致。位相倒置:波的周期和波幅相等,但方向相反(呈针锋相对)。正常成人脑电图脑波特征: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表示方法周波/秒,C/S,CPS,Hertz(Hz)常规走纸速度 3cm=1秒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12、。频带:0.5-3HZ频带:4-7HZ频带:8-13HZ频带:18-30HZ频带:30HZ脑波特征-波幅代表一个波的高度表示方法 用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V,那么1 10 V 10 100 V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V,中波幅2575 V,高波幅75 V 除alpha节律外,头的二侧相应部位记录的脑电活动波幅不对称是异常表现 注意:波幅不对称常由脑外因素引起,特别是记录电极的空间距离不等或阻抗不同 脑波特征-波形二个电极间电位差变化的形式 谓之波形。二个相同的波连续出现,谓之电活动。三个以上大小、形状相同的脑波称之为节律。

    13、常见的不同波形的波常见的不同波形的波:正弦波 波的上行及下降支清楚圆滑 单时相波 是一种自基线向上或向下的单一方向的偏转双时相波 是含自基线向上与向下二个成份的波 三相波 基线上、下交替发生的三个成份构成,第一相为较小的负相波,第二相为正相波,第三相为高于第一相的负相波。常见于代谢性脑病,尤见于肝性脑病。也见于癫痫、颅脑外伤及朊病毒感染性等疾病。脑波特征:波形 棘波 形似尖钉,时限为2070毫秒。尖波 尖峰样,时限70ms(70200ms)通常上行支较陡,下行支较坡。棘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 由1个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多棘慢复合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多棘波多棘波 由2个或2个以上

    14、的棘波连续出现。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V,47cps的带有切迹的节律性电活动。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成,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出现,多见于中颞区。14/sec及及6/sec正性棘波正性棘波 弓形,见于一侧或双侧后颞及临近区域,出现在思睡期和轻睡期。突出于背景活动之上脑波特点-出现方式短程:持续出现12秒钟长程:持续出现510秒钟节律性:有规律的反复出现 无规律性:高度节律失调散在或偶尔出现游走性 爆发出现间歇出现脑波特征-分布与广度普遍性或弥散性一侧性分布局灶性分布 应与普遍分布所伴有的某个区域偏盛区分。局灶慢波 在波幅高的区域波率最低 局灶尖波(

    15、有波散倾向)在病灶部位尖波较持续 清醒期EEG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波和波。10Hz左右,波幅50V左右的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其中常混有波幅1020V的快波。8Hz左右时称为慢活动。成人正常清醒EEG类型 型:以反复节律出现的8-13cps的节律为主要波率波幅一般在10-100 v 之间,纺锤样,80左右成人 型6正常成人 低波幅活动7-11正常成人 小儿的特点 -频率的年龄变化不同年龄组脑电图组成的特点老年人正常EEG睡眠 在alpha节律解体后不久,突然出现相当明显的慢波,一些正常老年人在思睡期显示一串串双侧同步的delta波。睡眠深

    16、度减少,、期睡眠比例减少,而睡眠期中的醒觉时间随年龄增加。REM睡眠减少,7080岁REM睡眠减少到总睡眠时间的20以下。异常脑电图慢波活动异常局灶性慢波异常普遍非同步慢波异常双侧同步慢波异常局灶慢波异常定义:是指出现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电极的慢波。在少数情况慢波出现于一侧大脑半球的所有部位。多形性波 局灶波以不规则无节律性发生。病灶中心部分的慢波通常比病灶周围的慢波更持续,频率更慢,但波幅不一定是最高的。一般不被睁眼抑制,也不因HV有反应。波病灶周围常为波,此种波可能对睁眼及HV有反应。局灶慢波异常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程的病变局灶慢波的类型持续的脑结构病变(1)周围有波的病灶提示急性或进展的表浅的病

    17、变。(2)节律性活动的病灶,特别是频率范围内的节律病灶更可能由深部位的病变或陈旧病变所致。然而累计顶叶的局灶损害,不管其位置的深浅和病变的新旧,多半引起节律的波。(3)在睡眠中持续存在的局灶慢波可能由表浅的或癫痫源病变引起。(4)皮层病变常引起局灶的波幅降低。(5)皮层与中线深部结构病变可引起双侧同步性慢波。大脑的一过性障碍中,局灶的慢波一般在急性障碍的数小时或几天内消失,而慢波持续较久常提示已发生持续性脑损害。普遍非同步慢波异常特点(1)它具有普遍分布的特点,即出现在双侧大脑半球的所有区域或大部分区域。(2)两侧大脑半球相应区域的慢波没有一致的时间关系。例如,它们可能是同时出现在不同区域、不

    18、同时相但频率相同的慢波;同时出现在不同区域的不同频率的慢波;在某个时间出现在某些区域,在另一个时间出现在另一些区域等等。(3)反应性:此种类型慢波,在睁眼及警醒时减少,过度换气和放松时增加。它的反应性界于局灶性慢波和普遍同步慢波之间,比局灶慢波强,但不及普遍同步慢波。双侧同步性慢波异常特点(1)同时出现在两侧大脑半球的相应区域的正弦或规则的慢波。(2)通常呈节律间歇地出现,持续数秒,二侧同时开始,同时结束。(3)一个区域的波峰不总是与另一区域的波峰一致,但不同区域相同频率的波,双侧通常是同步的。(4)其分布是普遍的可能在二侧大脑半球的某个(些)相同区域最明显。分布及其优势部位,在不同时间可能不

    19、同,可从一个区域转换到另一个区域,或从优势部位到普遍分布。(5)反应性:睁眼或警醒时,双侧同步性慢波减少或消失,闭目期间,过度换气和思睡时增多,在睡眠期,异常的双侧同步的慢波消失,而在REM睡眠可能重新出现。双侧同步性慢波异常表现低至中等波幅的不规则的或非节律的波 中至高波幅的规则和节律的慢波 额部IRDA间歇性节律性delta活动(IRDA)枕部IRDA双侧同步性慢波异常意义脑深在部位及远离记录部位的异常,如脑底部中线病变。代谢中毒脑病,晕厥也见于正常人的思睡和睡眠期,儿童HV反应波幅的普遍性增高正常脑电活动的波幅,除活动外,实际上并无上限,因此当波幅异常地增高,甚至成人清醒状态下波幅 10

    20、0V,尽管是少见的,如不伴有其它异常类型,也不应视为异常。正常人活动,通常是低波幅间歇地出现,持续的中等波幅的活动和节律是异常的。节律的异常增加见于中毒、代谢障碍,特别是巴比妥类、其它镇静剂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普遍性低波幅活动正常生理情况少数正常成人的电活动类型波幅一过性降低睁眼精神活动焦虑疲乏轻度低波幅活动(1020V)见于少数正常成人异常 短暂性缺氧、中毒代谢障碍、外伤、Ep发作后状态持续性上述原因致持续性脑损害 累及皮质为主的变性病Huntington舞蹈病 双侧硬膜下血肿普遍性低波幅活动极低波幅活动波幅10 V在任何年龄均为异常 多数情况,波及快波在左右大脑半球的相同部位大体左右对称。一

    21、般枕区波有左右波幅差时,多为右侧波幅高,正常情况下两侧波幅差不超过20。波波幅的递增、递减 波对于睁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等有抑制反应。波和快波不显示异常的高波幅。不出现尖波、棘波等爆发性异常波。正常清醒期EEG波泛化:波不仅在枕部,而且在额、中央、顶、颞部等全导联部位都持续出现。多见于脑外伤后遗症、脑动脉硬化患者,提示存在有脑的广泛性轻度功能低下。波泛化 正常成人睡眠期脑电图 1期睡眠(思睡期)波逐渐解体,慢波渐增多,双侧顶部出现顶尖波。2期睡眠(浅睡期)睡眠纺锤波(14Hz左右)与K复合波显著,可见低幅波、波。3期睡眠(中度睡眠期)4期睡眠(深睡眠期)2Hz以下、波幅在75V以上的慢波增多

    22、。纺锤波时出现,时不出现。3期和4期睡眠合称为慢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期)脑电图类似1期睡眠表现,出现快速眼球运动,肌张力明显下降,被唤醒后多诉在做梦。异常脑电图异常脑电的出现方式按部位分:广泛性:出现于两侧脑的全部区域里 局限性:出现于脑的某一部分 半球性、区域性、局灶性按时间分:(多指慢波)散在性:混在基本节律中 间歇性、爆发性:突然开始突然结束,区别于背景脑电活动,主要用于描述癫痫样异常放电。连续性:基本节律为慢波异常脑电主要波形 尖波:时限为1/141/5s(70200ms),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棘波:时限为1/501/14 s(2070ms),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向上的波峰为负相,向下的波峰为正相。多棘波:连续出现2个以上的棘波。棘慢波:在棘波之后跟随一个300ms左右的慢波。多棘慢波:棘慢波中的棘波成分为多棘波。尖慢波:慢波接着尖波后形成的复合波。尖波、棘波的极性波峰向上负相波峰向下正相左枕、颞后尖波棘波(左额、中央、前中颞)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609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