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四版)》课件第三章 国际分工.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国际贸易(第四版)》课件第三章 国际分工.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第四版 国际贸易第四版课件第三章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 第四 课件 第三 国际 分工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及与社会分工的区别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及与社会分工的区别(一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各国货物、服务、生产要素等的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是其表现形式。(二二)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社会分工是指社会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分工,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而国际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建立以后才形成的。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是通过国内贸易进行的;而国际分工
2、的商品交换则是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的。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受国内价值规律的制约;而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则受国际价值规律的制约。国内的商品交换受到的限制比较少,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而国际分工之间的商品交换则受种种限制,如对外贸易政策、各国的货币政策、贸易壁垒、限制性商业惯例等。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期)(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国际分工以英国为中心3.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
3、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9世纪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世界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加深2.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片面地发展单一作物的国家3.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发达国家4.发达国家之间出现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一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电子、信息、服务、宇航、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二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为基础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三三)殖民体系瓦解殖民体系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4、后,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纷纷取得政治独立,开始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国外的资本和技术。(四四)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各国市场的相互融合和分工提供了基础。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五五)各国增长模式加快调整各国增长模式加快调整当前各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亚洲生产、美国消费”模式的再平衡;二是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两者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美国靠消费拉动、亚洲国家资源流向制造业部门的增长格局难以根本转变。(六六)世界经济结构在转型世界经济结构在转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普遍提出实行“
5、再工业化”,其主要方向是发展新能源和低碳产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制定“低碳经济”计划,并投以巨资。这些战略和政策调整,有可能使发达国家继信息技术之后,加快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特征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并促进相应产品和服务出口。但应看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不会终止国际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在低端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已几乎没有比较优势。因此,发达国家在加快发展新能源、环保、高科技产业过程中,客观上会加快传统产业对外转移。(七七)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贸易体制的建立与加强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贸易体制的建立与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
6、期,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取代了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大量建立,也促进了经贸集团内部分工和贸易的发展。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一)发达国家居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在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居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国际分工出现多种类型,但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这是由于:(1)发达国家处于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达国家一直处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
7、平。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纵深发展,使社会分工向广度和深化发展。(2)以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开创者。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建立的全球性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把世界各国纳入这些体系中。(3)发达国家是世界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是经济全球化的带头人。(4)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在众多的区域性经济贸易中效益最为显著,影响也最大。它们的内部分工又影响着国际分工。的贸易大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3。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国际分工类型多样化1.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2.水平型国际分工(Ho
8、rizont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1)同一产品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2)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3)工艺流程的专业化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Mixe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4.外包型国际分工5.网状型国际分工(1)这种类型的国际分工在投资过程中,充分考虑东道国本身的比较优势和特长。(2)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济、贸易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一方面,子公司受制于母公司,另一方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业务在分工协作基础上融为一体,相辅相成。(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全
9、面地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是在母公司控制之下进行的,其子公司也像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生产和经营。(4)许多经济贸易活动通过所设立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进行,通过“转移价格”进行公司内部的交易,通过“限制性商业惯例”维护编制的网络分工体系。(5)跨国公司通过网状分工体系,获取各种分工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大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3。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按产品所含的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多少进行分工。其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高、精、尖的复杂加工工业与发展中国
10、家简单的加工工业(如食品工业、胶合板工业、工艺品工业、农矿原料的初步加工工业等)的分工;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的分工;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之间的分工。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成为制成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巴西、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土耳其。在与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形式上,形成了初步的水平型分工。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四)区域性经贸集团内部分工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11、性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并存,在世界性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区域性经济集团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经贸集团内部通过贸易和投资等的自由化,通过各种计划、协调和扩大成员内部产业之间的分工,使内部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逐步提高。至2004年,欧盟的25个成员,其内部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从1980年的60.9%提高到2004年的67%。(五)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发达国家集中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75%以上,这使得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不断加强,并促进了它们之间贸易的发展。另外,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大举对新兴工业部门投资的同
12、时,也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夕阳产业,使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再有,工艺流程的国际专业化通常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企业生产实现的。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生产力促进国际分工发展(二)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三)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第三节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
13、,如矿产品只能在拥有大量矿藏的国家生产和出口。自然条件是多方面的,像地理条件、地质条件、资源状况、气候、国土面积等,它们都对国际分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热带作物一般只能在热带地区种植。如巴西生产咖啡,古巴生产甘蔗,加纳生产可可等。但应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因此,自然条件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第三节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三、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规模制约着国际分工发展三、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规模制约着国际分工发展(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需要人口稀少、地域广阔的国家往往偏
14、重发展农业、牧业、矿业等产业,而人口多、资源贫乏的国家往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于是,在国家间就有交换产品、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二)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和影响着国际分工现代大规模的生产,使分工成为必要的条件,这种分工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分工。随着劳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就越来越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生产,必须参与国际分工。(三)市场规模影响着国际分工国际商品市场规模制约着国际分工发展。国际商品市场的规模取决于:投入交换的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的人口密度,交换距离。第三节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四、资本流动四、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关键。资本国际化促进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