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二单元.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858093
  • 上传时间:2023-01-18
  • 格式:PPTX
  • 页数:26
  • 大小:1.6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二单元.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汉语第二版 古代汉语 第二 课件 单元
    资源描述:

    1、第二單元通論文字知識語言和勞動一道,伴隨着人類的産生而産生。有聲語言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爲了把信息固定下來,流傳下去,或者把信息傳到遠方,人類經過漫長的摸索,最終創制了記録有聲語言的視覺符號系統文字。一、漢字的結構與許慎“六書”説1.漢字的性質漢字基本上屬於表意體系文字。就漢字的構成來説,只有表意和形聲兩大類。漢字作爲成熟的文字體系從殷商的甲骨文算起,已有3 400多年的歷史。漢字記録語言的方式,從總的方面來看,大致有三種:纯表意、纯表音、半表意半表音(形声字)。表音字是借用現成的字,或借用表意字,或借用形聲字,因此,與文字本身的構造無關。所以,就漢字的構成來説,只有表意和形聲兩大類。形聲字

    2、雖然帶有表音成分,但其音符有時又兼有表意作用,如:珥(玉做的耳飾,音符“耳”兼表意)。所以,漢字基本上屬於表意體系文字。2.許慎説文解字與傳統“六書”来源:傳統分析漢字結構,有“六書”的説法。“六書”之名始見於周禮。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裏没有説出“六書”的具體内容,只是作爲教國子的六藝的一部分,大概是識字的科目。首次説出六書内容的,是東漢班固承襲西漢末劉歆七略而作的漢書藝文志,它説:“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明確指出“

    3、六書”是指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這六種造字的方法。漢末鄭玄周禮注引劉歆再傳弟子鄭衆的解釋:“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對“六書”解釋最詳細的漢代學者是許慎。許慎在説文解字叙中提出“六書”的分目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並逐一下了定義,舉了例字。以上三家之説基本相同。清代以後,漢字結構的分析,一般采用許慎的名稱,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许慎的“六书”说(1)象形。許慎説:“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字是早期的圖畫文字,是從圖畫脱胎出來的。(2)指事。許慎説:“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所謂“視而

    4、可識”是説這種字的字形一看便知,所謂“察而見意”是説要仔細察看才能知道意義。(3)會意。許慎説:“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就是説,把幾個相關的字放在一起,合併它們的意義,表示出一個新的意義。(4)形聲。許慎説:“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一定是合體字。形聲字由意符、聲符兩部分構成。(5)轉注。許慎説:“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關於轉注,歷來争論最多(互训、引申等),至今莫衷一是。(6)假借。許慎説:“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意思是説,語言中有某個詞,没有爲它專門造一個字,而是依照該詞的讀音找一個同音字來寄託該詞所表示的事物。3

    5、.關於形聲字意符與聲符的位置基本上有以下六種配置方式:左形右聲江姑誅財 右形左聲頂期錦視 上形下聲菜室簡露 下形上聲斧愁婆資 外形内聲固閣衢裹内形外聲聞問辯讎 在這六種基本配置中,以左形右聲最爲常見,其次是上形下聲;外形内聲、内形外聲則比較少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特殊的配置方式。如形在一角、聲在一角。(2)省聲和省形省聲就是省去聲符中的一部分 珊,從玉,删省聲。(珊瑚)犖(),從牛,勞省聲。(毛色不純的牛)省形就是省去意符中的一部分 屨,從履省,婁聲。(古代的鞋。漢以前名屨,漢以後名履)弑,從“殺”省,式聲。(臣殺君或子殺父)(3)一形一聲,是形聲字構成的基本形式。有些形聲字表面看起

    6、來是由許多字符組成,但分析形聲字,不能以字符爲單位,應當以意符、聲符爲單位。如:鴻。由氵、工、鳥三個字符組成。古人造“鴻”字時,所謂“以事爲名”,是以“鳥”爲意符,所謂“取譬相成”,是取“江”爲聲符,儘管“江”也是一個形聲字,有它的結構、音義,但用它造“鴻”字的時候,是整體作爲聲符拿過來使用的。(4)關於意符的表義作用(5)關於聲符的表音作用從現代漢字來看,聲符的表音作用是很微弱的,許多字聲符相同而讀音不同。如“江”與“紅”都從“工”得聲,而讀音不同。據統計,説文解字所收的形聲字有7 504個,今讀音與聲符完全相同的只有355個,約占形聲字總數的4.7%(聲、韻相同而聲調不同的有753個,約占

    7、10%)。在造字之時,“取譬相成”,作爲聲符的那個字的讀音與該形聲字的讀音應該是相同或相近的,今天之所以二者讀音不同了,是由於語音的發展變化造成的。(6)關於聲符的表意作用有些形聲字的聲符兼有表意作用。關於這一點,許慎已經有所察覺。説文解字中的“亦聲”字,大多數是聲符兼有表意作用。許慎認爲它們是會意字,同時,構成會意字的字符之一兼表聲音。實際上“亦聲”字大多是加注意符的分化字(又稱古今字、區别字)。關於聲符的表意作用,宋人王聖美曾提出“右文説”(因爲形聲字的聲符大都處於右邊,所以認爲聲符表示意義的學説被稱作“右文説”),認爲“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宋人的“右文説”有其合理的成分,他們注意到

    8、聲符具有表意作用的現象,看到了從聲音研究語源的途徑,但是他們把問題過於絶對化,而且所舉例证分析説明也不够精細。二、古今字古今字指先後産生的、有區别字義作用的、形體不同的字,即古今區别字。古和今是相對而言的,没有絶對的時代標準。清儒段玉裁説:“古今無定時,周爲古則漢爲今,漢爲古則晉、宋爲今。”産生在前的稱爲古字,産生在後的稱爲今字。古今字是漢字在孳乳分化過程中所産生的一種歷史現象。造字之初,數量有限。而語言中的詞彙是相當豐富的,而且一個詞,尤其是常用詞,往往兼有幾種意義。爲了適應記録語言的需要,解决字少詞多的矛盾,古人主要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假借,如用本義爲兵器的“我”來記録語言中的代詞“我”,用

    9、本義爲簸箕的“其”來記録語言中的代詞“其”。二是詞義有引申分化,而字形不變,如兄弟的“弟”,引申出孝悌義,仍用“弟”來記録。但一個字的職能過多,或者説它兼有多種意義,容易産生混淆,這無疑會影響人們的交際。爲了交際的需要,人們就要想辦法分散這個字的職務。分散字的職能的主要辦法,是以這個字爲基礎另造新字。假借使字義過多,需要分化的,都發生在没有本字的假借階段。大致分三種情况(1)加意符爲字的假借義造區别字(2)加意符爲字的本義造區别字(3)一個字借爲他用,既爲假借義造字,又爲本義造字三、異體字異體字指音、義完全相異體字指音、義完全相同而只是形體不同的字同而只是形體不同的字。1 異體字的構成()造字

    10、方法不同,如:羴(會意,甲骨文作)羶(形聲)、泪(會意)淚(形 聲)、埜(會意,甲骨文作)野(形聲,從里予聲)、(會意,從田中四木)囿(形聲,從囗 有聲);()同爲表意字而偏旁不同,如:鼓鼔皷、朙明;()同爲形聲字而聲符不同,如:勛勳、綫線、昵暱、烟煙、訛譌、褲 袴、蚓螾、饋餽;()同爲形聲字而意符不同,如:悖誖、杯盃、體軆、迹跡、雞鷄、鱉 龞、嘆歎;()同爲形聲字而聲符意符都不同,如:蹟迹、村邨;()同一意符、聲符而位置不同,如:鄰隣、裏裡、慚慙、和咊、雜襍、群羣、鵝鵞、期朞、闊濶、够夠2 異體字與古今字的區别異體字不同於古今字,其區别不在於“古”與“今”,因爲異體字的産生也有古與今的問題,

    11、如“羴羶”、“埜野”;異體字與古今字的區别主要在於字形不同,其字義是否相等。如果字形不同的兩個字在音、義上完全相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那就是異體字;如果兩者只是在某個意義上相同,而産生於後者對於前者有區别字義的作用,那就是古今字。四、繁簡字關於繁簡字必須注意以下幾種情况:(1)同形字。有些簡化字與古書中的某些字同形,實際上是音義完全不同的字。(2)同音替代字。簡化字中有些來源於意義不同的同音字。(3)兩字共簡化爲一形。五、文字通假1.文字通假的定義文字通假指古代文獻書面語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古人在記録語言中的某個詞時,一般是用本字,但有時也借用與本字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文字

    12、通假,有些是偶一用之。大概相當於現代人寫别字。東漢的鄭玄説:“其始書之也,倉卒無其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爲之,趣於近之而已。”這種通假現象會給閲讀古籍帶來麻煩。如果不知道古書中是通假,只是因形取義,就難免望文生義,造成錯誤。也有些通假字不是偶一用之,而是在古籍中常常出現。比如:“信”字的本義是言語真實,如老子八十章:“美言不信。”“信”經常被借來表示“伸展”的“伸”,如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2.文字通假與“六書”中的假借的區别“六書”中的假借是“本無其字”,如借用已有的“來”(本義爲小麥)字,借以記録來往之來的“來”;用已有的“其”(本義爲簸箕)字,借來記録代詞“其”。文字通假是

    13、本有其字,但在書寫時却借用了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它,如上文所舉的“蚤”通“早”。因此,“六書”中的假借是無本字的假借,一旦借用之後,就成爲該字的固定用法而被普遍使用;而文字通假是有本字的假借,其借用只是臨時的、偶然的,並不具有普遍性。3.文字通假與古今字的區别古今字是漢字在孳乳分化過程中形成的,是一種歷時的現象。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礎上産生的,因此,今字與古字在形音義上都有密切的聯繫,如:益溢、州洲、責債、取娶、昏婚。文字通假是漢字在使用的過程中産生的,是一種共時的現象。通假字與本字之間除了語音相同或相近之外,在字形、字義上不一定有聯繫。如:蚤早、歸饋。因此,文字通假與古今字的區别是顯而易見

    14、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字産生之後,古人有時還用古字。【思考题】1 爲什麽説漢字基本上屬於表意體系?2 舉例説明什麽是“六書”,許慎關於“六書”的定義是什麽?3 什麽是“古今字”?“古今字”與文字通假現象有什麽區别?4 什麽是文字通假現象?“六書”中的“假借”與文字通假現象有什麽區别?5 説文:“珊,從玉,删省聲。”“省聲”是什麽意思?6 説文:“娶,取婦也,從女從取,取亦聲。”這樣分析有何不妥?7 説文:“寶,珍也,從宀、從玉、從貝,缶聲。”這樣分析有何不妥?文選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約公元前372年前289年)鄒(今山東鄒城)人。他受業於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繼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體系,是

    15、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生活在列國諸侯混戰最激烈的時代。孟子提出“民貴君輕”、“春秋無義戰”,反對以力服人的“霸道”,提倡以仁義爲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的主張被認爲“迂遠而闊於事情”,不爲各國諸侯采納,孟子只好退而與弟子著書,即流傳至今的孟子。孟子長於辯論,善用譬喻,他的文章氣勢磅礴,雄辯有力,在先秦諸子的散文中極爲突出,對後世散文有很大影響。孟子共七篇,各篇分上下。篇名取自篇首二三字。孟子現在通行的注本有十三經注疏本(東漢趙岐注,宋孫奭疏),以及宋代朱熹的四書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正義。今注举例齊桓晉文之事(梁惠王上)齊宣王問曰1:“齊桓晉文之事2,可得聞乎?”孟子對曰:

    16、“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3,是以後世無傳焉4,臣未之聞也。無以5,則王乎6?”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7,莫之能禦也8。”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齕曰9: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10?”對曰:“將以釁鐘11。”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12,若無罪而就死地13。”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14?”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爲愛也15,臣固知王之不忍也。”1齊宣王姓田名辟疆。按,其祖先是姜姓齊國的大夫,後放逐齊康公而奪得齊國政權。齊宣王是田氏齊

    17、國的第四代國君。2齊桓、晉文指齊桓公和晉文公,他們都是春秋時的霸主。3道:説。4傳:傳述。5無以:不停止,意思是,如果一定要説的話。以,通“已”。6王(wn):王天下,用王道統一天下。7保:安,安撫。8禦:阻擋。莫之能禦:莫能禦之。9胡齕(h)是齊宣王的近臣。10之:到去。11釁(xn)鐘:上古的一種祭禮,殺牲以血涂鐘。12觳觫(h s):恐懼戰抖的樣子。13就:走向。14識:知道。諸:“之乎”的合音字。15愛:吝嗇。王曰:“然。誠有百姓者1。齊國雖褊小2,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爲愛也3。以小易大,彼惡知之4?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5,

    18、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6。”曰:“無傷也7。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8。”1誠:確實。2褊(bin):狹小。3無:通“毋”,不要。異:奇怪。4惡(w):哪裏,怎麽。5隱:痛,憐惜。6宜:應當。按,這是一個感嘆句,謂語“宜乎”置於主語“百姓之謂我愛也”之前。7無傷:没有損害,没有關係。8遠(舊讀yun):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遠。庖(po)廚:厨房。古注举例孟子章句,東漢趙岐撰。趙岐(?公元年),京兆長陵(今陝西咸陽市東 北)人,初名嘉,字邠卿、臺卿,後因避難改名,後漢書有傳。“章句”是古注的 一種,其特點是逐句逐章串講、闡發大意。不見諸侯(滕文公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二单元.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580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