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九单元.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九单元.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第二版 古代汉语 第二 课件 第九 单元
- 资源描述:
-
1、第九單元通論古音知識一、爲什麽要學一些古音知識語言是由語音、語法、詞彙三種要素構成的符號系統。這三個要素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在學習古代漢語的過程中,古今漢語在詞彙、語法方面的不同是比較容易體會得到的,而古今語音的差異却不那麽容易察覺。其實,有不少現象都透露出語音演變的信息。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殻,在語言學研究中,語音研究是最基本的部分。学习古汉语为什么最后才学语音?漢字是表意文字,具有“超時空”的性質,雖然古今語音不同,但是對於一般的閲讀並不會造成太大的障礙;這樣一 來,學習古音就顯得不是那麽迫切了。但是,當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古漢語水平的時候,情况就不是這樣了。許多詞彙語義現象,許多語法現象
2、,還有古代文體的構成,都跟古音有關;閲讀與理解的過程中遇到的不少問題要通過古音得到解决。所以,學習古漢語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古音知識是重要的一環,研究古代漢語更要精通古音。学习古音的作用加强对通假和“假借字”的辨识与理解判断连绵词研究同源词加强对古诗押韵和平仄的理解有利于古籍校勘二、傳統音韻學基本知識 反切“反切”是用兩個漢字拼注另一個漢字讀音的注音方法。例如:棟,多貢切。“棟”是 被切字,“多”是反切上字(簡稱切上字、上字),只取其聲母;“貢”是反切下字(簡稱切下字、下字),只取其韻母和聲調;“切”是標誌字(唐以前用“反”字,唐以後一般用“切”字,有的書用“翻”或“紐”)。反切注音的方法産生於
3、東漢末年,服虔、應劭等人注漢書時已經使用,魏晉以後開始廣泛使用。由於反切可以準確地注出幾乎每一個漢字的讀音,所以很快成爲最主要的注音方法。变化中的反切語音是變化的,被切字、切上字、切下字的讀音都在變化,如果處在不同的語音環境 裏,原本相同的聲母、韻母和聲調都有可能發生不同的變化;因此,如果拿今天的讀音去 拼古代的反切,往往拼不出正確的讀音,如:蕭,蘇雕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上字聲母不同。貌,莫教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下字韻母不同。亥,胡改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下字聲調不同。而,如之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上字聲母不同,與切下字韻母、聲調不同。因此,要利用古代的反切注音,就必須要學
4、習相關的音韻學知識。字母 傳統音韻學中,聲母叫“聲”、“紐”或者“聲紐”。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即用漢字來代表它所屬的聲母,如用“端”代表聲母。字母的産生大概在唐代末年,是在翻譯佛 經的過程中受到梵文的影響創制的。現存最早的字母是世紀初在敦煌發現的唐末和尚守温創制的“三十字母”。傳統音韻學通行的是宋人創制的“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大致可以代表唐宋間漢語的聲母系統。韻 韻是指一個音節内包含主要元音、韻尾和聲調的部分。韻和我們現在通常講的韻母的 概念並不相同,因爲韻母包含介音(韻頭)的成分,而韻可以不考慮介音;韻包含聲調的成分,而韻母則不區分聲調。按照韻尾的不同,韻可以分爲三類:陰聲韻(無韻尾或韻
5、尾是元音),陽聲韻(韻尾是鼻音),入聲韻(韻尾是塞音)。古入聲韻在普通話和多數北方方言中已經失去了輔音韻尾,演變成了陰聲韻。跟韻相關還有一個術語是“韻部”。韻部是指一個音節内包含主要元音和韻尾的部分,韻部與韻的差異在於韻部不需要區分聲調。四聲 漢語是一種聲調語言。最早發現漢語有聲調的是南朝齊、梁間的周顒、沈約等人,他 們發現了漢語有四個聲調,並將其定名爲“平、上、去、入”。這四個字是四聲的代表字,不過最初可能帶有描述調值的用意,但是詳細的情况已經不得而知了。四聲當中,入聲比較特殊,因爲入聲字帶有塞音韻尾,所以與其他三聲的區别不僅僅是在音高上。古四聲到現代漢語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平聲分化爲陰平
6、和陽平兩類,清聲母字變爲陰平,濁聲母字變爲陽平;上聲中清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仍然是上聲,全濁聲母字變爲去聲;去聲仍然是去聲;入聲消失,併入其他調類,全濁聲母字變爲陽平,次濁聲母字變爲去聲,清聲母字變到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都有。對於聲調還應該注意區分調值和調類兩個概念。調值是聲調具體的高低昇降的音值。調類是聲調的類别,其命名是同古四聲相關的,而與具體的調值無關。三、漢語語音史述略上古音指周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 詩經音系爲代表。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代的語音,以 切韻音系爲代表。近代音指元明清時代的語音,以元代周德清所作的 中原音 韻音系爲代表。現代音則以北京音系爲代表。上古、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時
7、期。中古音述略 中古音是研究漢語語音史的基礎。中古音以切韻音系爲代表。切韻是隋朝陸法言在顔之推等八人討論的基礎上編撰的一部韻書,原本已失傳,只保留一部分殘卷。切韻在唐宋兩代經過多次修訂,書名也有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宋陳彭年等修訂而成的廣韻。廣韻與 切韻在分 韻上略有差異,但是音系基本上是相同的。由於切韻原本已經看不到了,所以現在研 究中古音實際上主要依據的是廣韻。廣韻按平、上、去、入四聲分卷:平聲由於字多分爲兩卷,其他三聲各一卷,共五卷。五卷總共韻,上平聲韻,下平聲韻,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每韻之中同音字排在一起,叫做一個“小韻”(或稱“紐”),每小韻在第一個字下用反切注音。近代音述略 近
8、代音以中原音韻音系爲代表。中原音韻是元代周德清編纂的一部曲韻韻書,分個韻部,每個韻部下又依平聲陰、平聲陽、上聲、去聲歸字,凡同音字歸在一起,以 圓圈或空格隔開,叫作一個“小韻”(或一“空”),一般不注反切。總的説來,中原音韻音系已經比較接近現代普通話的面貌,後來經過明清兩代的演 變,一步步形成了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音系。上古音述略 上古音以詩經音系爲代表。研究上古音主要的依據是詩經的用韻和漢字的諧聲系統。科學的古韻分部始於清初的古音學家顧炎武,他通過分析 詩經、楚辭等韻文的 用韻,將古韻分爲十部,寫了 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表這五種 闡明古韻的著作,合稱 音學五書。其後,江永、段玉裁、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