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九单元.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858087
  • 上传时间:2023-01-18
  • 格式:PPTX
  • 页数:29
  • 大小:1.9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九单元.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汉语第二版 古代汉语 第二 课件 第九 单元
    资源描述:

    1、第九單元通論古音知識一、爲什麽要學一些古音知識語言是由語音、語法、詞彙三種要素構成的符號系統。這三個要素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在學習古代漢語的過程中,古今漢語在詞彙、語法方面的不同是比較容易體會得到的,而古今語音的差異却不那麽容易察覺。其實,有不少現象都透露出語音演變的信息。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殻,在語言學研究中,語音研究是最基本的部分。学习古汉语为什么最后才学语音?漢字是表意文字,具有“超時空”的性質,雖然古今語音不同,但是對於一般的閲讀並不會造成太大的障礙;這樣一 來,學習古音就顯得不是那麽迫切了。但是,當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古漢語水平的時候,情况就不是這樣了。許多詞彙語義現象,許多語法現象

    2、,還有古代文體的構成,都跟古音有關;閲讀與理解的過程中遇到的不少問題要通過古音得到解决。所以,學習古漢語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古音知識是重要的一環,研究古代漢語更要精通古音。学习古音的作用加强对通假和“假借字”的辨识与理解判断连绵词研究同源词加强对古诗押韵和平仄的理解有利于古籍校勘二、傳統音韻學基本知識 反切“反切”是用兩個漢字拼注另一個漢字讀音的注音方法。例如:棟,多貢切。“棟”是 被切字,“多”是反切上字(簡稱切上字、上字),只取其聲母;“貢”是反切下字(簡稱切下字、下字),只取其韻母和聲調;“切”是標誌字(唐以前用“反”字,唐以後一般用“切”字,有的書用“翻”或“紐”)。反切注音的方法産生於

    3、東漢末年,服虔、應劭等人注漢書時已經使用,魏晉以後開始廣泛使用。由於反切可以準確地注出幾乎每一個漢字的讀音,所以很快成爲最主要的注音方法。变化中的反切語音是變化的,被切字、切上字、切下字的讀音都在變化,如果處在不同的語音環境 裏,原本相同的聲母、韻母和聲調都有可能發生不同的變化;因此,如果拿今天的讀音去 拼古代的反切,往往拼不出正確的讀音,如:蕭,蘇雕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上字聲母不同。貌,莫教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下字韻母不同。亥,胡改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下字聲調不同。而,如之切。今讀,不讀。被切字與切上字聲母不同,與切下字韻母、聲調不同。因此,要利用古代的反切注音,就必須要學

    4、習相關的音韻學知識。字母 傳統音韻學中,聲母叫“聲”、“紐”或者“聲紐”。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即用漢字來代表它所屬的聲母,如用“端”代表聲母。字母的産生大概在唐代末年,是在翻譯佛 經的過程中受到梵文的影響創制的。現存最早的字母是世紀初在敦煌發現的唐末和尚守温創制的“三十字母”。傳統音韻學通行的是宋人創制的“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大致可以代表唐宋間漢語的聲母系統。韻 韻是指一個音節内包含主要元音、韻尾和聲調的部分。韻和我們現在通常講的韻母的 概念並不相同,因爲韻母包含介音(韻頭)的成分,而韻可以不考慮介音;韻包含聲調的成分,而韻母則不區分聲調。按照韻尾的不同,韻可以分爲三類:陰聲韻(無韻尾或韻

    5、尾是元音),陽聲韻(韻尾是鼻音),入聲韻(韻尾是塞音)。古入聲韻在普通話和多數北方方言中已經失去了輔音韻尾,演變成了陰聲韻。跟韻相關還有一個術語是“韻部”。韻部是指一個音節内包含主要元音和韻尾的部分,韻部與韻的差異在於韻部不需要區分聲調。四聲 漢語是一種聲調語言。最早發現漢語有聲調的是南朝齊、梁間的周顒、沈約等人,他 們發現了漢語有四個聲調,並將其定名爲“平、上、去、入”。這四個字是四聲的代表字,不過最初可能帶有描述調值的用意,但是詳細的情况已經不得而知了。四聲當中,入聲比較特殊,因爲入聲字帶有塞音韻尾,所以與其他三聲的區别不僅僅是在音高上。古四聲到現代漢語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平聲分化爲陰平

    6、和陽平兩類,清聲母字變爲陰平,濁聲母字變爲陽平;上聲中清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仍然是上聲,全濁聲母字變爲去聲;去聲仍然是去聲;入聲消失,併入其他調類,全濁聲母字變爲陽平,次濁聲母字變爲去聲,清聲母字變到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都有。對於聲調還應該注意區分調值和調類兩個概念。調值是聲調具體的高低昇降的音值。調類是聲調的類别,其命名是同古四聲相關的,而與具體的調值無關。三、漢語語音史述略上古音指周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 詩經音系爲代表。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代的語音,以 切韻音系爲代表。近代音指元明清時代的語音,以元代周德清所作的 中原音 韻音系爲代表。現代音則以北京音系爲代表。上古、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時

    7、期。中古音述略 中古音是研究漢語語音史的基礎。中古音以切韻音系爲代表。切韻是隋朝陸法言在顔之推等八人討論的基礎上編撰的一部韻書,原本已失傳,只保留一部分殘卷。切韻在唐宋兩代經過多次修訂,書名也有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宋陳彭年等修訂而成的廣韻。廣韻與 切韻在分 韻上略有差異,但是音系基本上是相同的。由於切韻原本已經看不到了,所以現在研 究中古音實際上主要依據的是廣韻。廣韻按平、上、去、入四聲分卷:平聲由於字多分爲兩卷,其他三聲各一卷,共五卷。五卷總共韻,上平聲韻,下平聲韻,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每韻之中同音字排在一起,叫做一個“小韻”(或稱“紐”),每小韻在第一個字下用反切注音。近代音述略 近

    8、代音以中原音韻音系爲代表。中原音韻是元代周德清編纂的一部曲韻韻書,分個韻部,每個韻部下又依平聲陰、平聲陽、上聲、去聲歸字,凡同音字歸在一起,以 圓圈或空格隔開,叫作一個“小韻”(或一“空”),一般不注反切。總的説來,中原音韻音系已經比較接近現代普通話的面貌,後來經過明清兩代的演 變,一步步形成了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音系。上古音述略 上古音以詩經音系爲代表。研究上古音主要的依據是詩經的用韻和漢字的諧聲系統。科學的古韻分部始於清初的古音學家顧炎武,他通過分析 詩經、楚辭等韻文的 用韻,將古韻分爲十部,寫了 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表這五種 闡明古韻的著作,合稱 音學五書。其後,江永、段玉裁、戴

    9、震、孔廣森等在顧炎武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研究,至王念 孫、江有誥,古韻分部的工作基本完成。近代以來,章炳麟、黄侃、王力等的研究則使古 韻分部更加精密。变化声母声母韵母韵母声调声调上古26个十一类三十部五个声调,分舒、促两类中古37个159个四个声调、长入并入去为舒声近古21个46个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全浊上变去四、雙聲叠韻和古音通假雙聲是指兩個字的聲母相同,叠韻是指兩個字的韻相同。古漢語中的聯綿詞是由兩個 音節組成的,這兩個音節通常具有雙聲或叠韻的關係。由於聯綿詞絶大多數是上古産生的,判斷其語音關係需要依據上古音。觱沸幫母、蚍蜉並母、黽勉明母、蜘蛛端母、踟躕定母、忸怩泥母、陸離來母、猶豫以母、

    10、參 差清母、蟋蟀心母、蒹葭見母、邂逅群母、杌隉疑母、鴛鴦影母(以上雙聲)芣苢之部、蜉蝣幽部、螵蛸宵部、芍藥藥部、須臾侯部、觳觫屋部、從容東部、扶蘇魚部、尺 蠖鐸部、倉庚陽部、俾倪支部、蜥蜴錫部、峥嶸耕部、差池歌部、潺湲元部、棲遲脂部、徘徊微部、逡巡文部、顑頷侵部、踥蹀葉部、菡萏談部(以上叠韻)蔽芾幫母月部、綿蠻明母元部、輾轉端母元部、間關見母元部、燕婉影母元部(以上雙聲兼叠韻)通假判斷古書中的通假字要以古音爲依據。一般來説,本字和借字的讀音應該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具體而言,就是本字和借字應該具有雙聲和叠韻的關係。比如:何以舟之?維玉及瑶,鞞琫容刀。(詩經大雅公劉)舟:通“周”。舟、周:端 母,幽

    11、部。也有一些通假字不完全符合雙聲、叠韻的條件,這可能是因爲有的字音發生了特殊的變化,或者是由於方言的影響。不過這時聲母的發音部位往往是相同的,韻母則往往存在“對轉”(即韻部表中同一類的韻部)關係。比如:八月剥棗,十月穫稻。(詩經豳風七月)剥:通“攴”。剥:幫母,屋部。攴:滂 母,屋部。如果聲母或者韻部相差較遠,確定其爲通假就要特别謹慎,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其 一,古書中要有成例;其二,有古人的訓詁作爲依據。五、古書的讀音破讀 破讀又稱“讀破”(按,“讀破”術語另有一用,即指用本字來改讀古書中的假借字),是用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别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例如:詩經周南序 云“風,風也”,經

    12、典釋文引徐邈説:“上如字,下福鳳反”。所謂“上如字”,即前一個“風”讀它的本音,讀平聲,是名詞,這裏指國風;後一個“風”讀去聲,是動詞,諷動之 義。名詞“風”本讀平聲,引申出“諷動”之義後,爲了表示差異,改讀去聲,這就是破讀。破讀現象大多是屬於聲調不同的情况,古人把它叫作“四聲别義”。“四聲别義”是從詞義演變的角度來説的,破讀是從文字的讀音方 面來説的。今天破讀字的讀音當以現代漢語詞典爲準。()現代漢語詞典作爲獨立的音項、義項保留的,如:王,名詞,平聲;動詞,去聲。衣,名詞,平聲;動詞,去聲。()現代漢語詞典未作爲獨立音項、義項,而只是在括號中加以注明的。如:從,動詞(跟隨),平聲;名詞(跟隨

    13、的人),平聲(舊讀去聲)。行,動詞,平聲;名詞(品行),平聲(舊讀去聲)。假借字的讀音 假借字一般要按其所代表的本字來讀。如:論語陽貨“歸孔子豚”,歸,假借爲“饋”,當讀。荀子非相“伊尹之狀,面無須麋”,麋,假借爲“眉”,當讀。孟子告子“屈而不信”,信,假借爲“伸”,當讀。也有少數假借字的假借義已經被當作是它的一個固有的義項,這時習慣上按假借字讀,而不按本字讀。如:論語里仁“顛沛必於是”,沛,通“跋”,讀,不讀。韻文中韻脚字的讀音由於語音的演變,許多古代的韻文用今音讀已經不押韻了。我們通過學習古音,瞭解這些韻文原本是押韻的就可以了,而没有必要用古音去讀。有一種現象需要注意:有時人們會在讀古詩時

    14、改變某個字的讀音,以求押韻,如前文提到的烏衣巷的“斜”字,有 人讀成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一種“叶韻”,是不可取的。事實上,“斜”在中古也不讀,按照中古音的構擬當爲。關於古書的讀音,還有一點應當注意,就是一些專有名詞讀音特殊,這與存古和方言有關。如:皋陶(),陶不讀;龜兹(),不讀;單于(),單 不讀;僕射(),射不讀,等等。【思考题】什麽是“反切”?默寫三十六字母表。漢語語音發展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爲幾個時期?各以什麽爲代表?默寫上古聲母表和韻部表。舉例説明什麽叫“破讀”?文選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世紀)到 春秋中葉(公元前世紀)大約年間的詩歌篇。先秦稱詩,漢代被

    15、奉爲經典之一,始稱詩經。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分爲風、雅、頌三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部分,合稱“十五國風”(簡稱國風),共篇,大部分是各諸侯國的民間歌謡。雅是西周王畿地區的正聲雅樂,分大雅、小雅,共篇,大部分是貴族的作品,小部分是民間歌謡。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共篇,是西周及春秋時魯國、宋國統治者進行宗廟祭祀的樂舞歌詞。诗经的发展与版本詩經經秦火後,至漢復傳,傳詩者共有四家,即齊之轅固、魯之申培、燕之韓嬰、魯之毛亨。四家解詩,多有不同。自東漢鄭玄因毛傳()作箋後,其他三家詩先後亡佚了。現在的詩經就是毛亨所傳。歷代爲詩經作注的著作很多

    16、,其中較好的注本有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詩集傳(宋朱熹著),毛詩傳箋通釋(清馬瑞辰著)。今人高亨的詩經今注、余冠英的詩經選也可參考。楚辭是公元前世紀到公元前世紀之間由楚國的偉大詩人屈原和他的學生在民間歌謡的基礎上加工、創造而成的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它的句式參差錯落,打破了 詩經以四言爲主的格局,因此適於表達更爲複雜的思想内容。楚辭的作品都是“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所以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楚辭以鋪陳見長,漢賦就是在它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楚辭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屈原。他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西漢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匯編成集,題名楚辭。現存最早

    17、的注本是東 漢王逸的楚辭章句。較好的楚辭注本有宋代洪興祖的楚辭補注、朱熹的楚辭集注。今注举例诗经关雎对古注的参考借鉴古注毛詩箋,漢毛亨傳,鄭玄箋,附唐陸德明音義。今存詩經最早的注釋是毛亨的毛詩故訓傳,簡稱毛傳。“傳”本是傳述的 意思,旨在注釋字句,闡明經義。鄭玄在毛傳的基礎上作箋,補充與訂正毛傳。“箋”本是表識的意思。鄭玄在文藝論(已佚,此據唐孔穎達毛詩正義所引)中説:“注詩宗毛爲主,其義若隱略,則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識别。”據鄭説,所謂“表”,是指對毛傳簡略隱晦的地方加以闡明;所謂“識”,是指把不同於毛傳的意見提出,使可識别。楚辭章句,東漢王逸撰。王逸,字叔師,生卒年不詳,東漢南郡宜城(今湖北宜 城)人。事迹見後漢書文苑傳。劉向編輯的楚辭原本 卷,王逸作楚辭章 句,加上了自己的 九思卷,成卷。王逸生於楚地,又去古未遠,能指明其中的楚地方言,對於後人研究 楚辭很有幫助。古注举例毛诗笺河广毛传郑笺陆德明音义古注举例楚辞章句国殇王逸所注王逸参考的古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九单元.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580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