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进展的幻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炎症性肠病进展的幻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炎症 性肠病 进展 幻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炎症性肠病及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及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顾芳顾芳 【定义【定义】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l l 是一组是一组病因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l l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和克隆病(隆病(CrohnsCrohns Disease Disease,CDCD)。)。二者在病因、发病二者在病因、发
2、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机制及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概况【概况】l 欧 美 多 见,欧 美 多 见,西 方 国 家西 方 国 家 U C 的 发 病 率 稳 定 在的 发 病 率 稳 定 在10/100000,C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为57/100000。我国少见,近年有发病有上升趋势我国少见,近年有发病有上升趋势 l l 年轻人年轻人多见,发病年龄多在多见,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性别无差岁。性别无差异异 l l终生复发倾向终生复发倾向 l l 近年近年IBDIBD的研究报告日渐增多,在病因与发病机的研究报告日渐增多,在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方
3、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l 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l 迄今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多因素相互迄今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属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作用所致,属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l 发病机制假设:感染、饮食等因素作用发病机制假设:感染、饮食等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使肠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导于易感人群,使肠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导致肠粘膜损伤致肠粘膜损伤 一、微生物因素一、微生物因素 l IBDIBD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阿米巴等感染性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阿米巴等感染性肠炎相似;肠炎相似;用转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动
4、用转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动物模型物模型,在无菌状态下不能诱发与在无菌状态下不能诱发与IBD相似的相似的肠道病变肠道病变 l l 细菌、病毒、真菌等中细菌、病毒、真菌等中迄今未找到某一特异微迄今未找到某一特异微生物病原与生物病原与IBD有恒定关系有恒定关系l l病原微生物可能是本病的促发因素病原微生物可能是本病的促发因素二、环境和遗传因素:二、环境和遗传因素:IBDIBD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是涉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是涉及多基因的疾病及多基因的疾病l l 家庭聚集现象:家庭聚集现象:IBDIBD患者的亲属发病率高于普通患者的亲属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人群,CDCD高于高于3030倍,倍,UCUC约
5、高约高1515倍;单卵双生子同倍;单卵双生子同患率患率高于高于双卵双生子双卵双生子l l 种族和移民的发病率:不同种族及不同地理位置种族和移民的发病率:不同种族及不同地理位置IBD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别;亚洲移民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别;亚洲移民及其后代移居欧美后,其其后代移居欧美后,其IBDIBD的易感性增加的易感性增加lIBDIBD与免疫遗传性疾病:某些与免疫遗传性疾病:某些IBDIBD患者常伴发与患者常伴发与遗传基因相关的疾病遗传基因相关的疾病lIBDIBD相关基因:相关基因:HLA-HLA-类抗原基因:类抗原基因:HLA-DRHLA-DR2 2、-DR-DR9 9、D
6、RBDRB1 1*01030103与与UCUC呈正相关,呈正相关,-DR-DR4 4与与UCUC呈负相关;呈负相关;-DR-DR7 7、DRBDRB3 3*03010301、-DQ-DQ4 4与与CDCD呈正相关,呈正相关,-DR-DR2 2、-DR-DR3 3、-DR-DR4 4与与CDCD呈负相关呈负相关 细胞因子基因:细胞因子基因:TNF-TNF-、IL-1IL-1、IL-1raIL-1ra、IL-10IL-10、IL-4RIL-4R、IL-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ICAM)-1-1等基等基因与因与IBDIBD有关有关 IBDIBD易感基因:易感基因:CDC
7、D的易感基因位于第的易感基因位于第1616条染色体,条染色体,UCUC的易感基因的易感基因位于第位于第2、6号染色体;尚有研究发号染色体;尚有研究发现现IBD的易感基因位于的易感基因位于1p、3q、4q、7、10、12、22号染色体号染色体。易感基因的进一步确定及定位有待易感基因的进一步确定及定位有待研究研究三、三、免疫因素免疫因素l l 损伤机理:损伤机理:促促发因素作用于易感者,激发肠粘膜发因素作用于易感者,激发肠粘膜免疫炎症反应亢进免疫炎症反应亢进并并释放出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释放出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 介质介质组织破坏与炎性病变组织破坏与炎性病变 l l 致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平
8、衡失调为致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为IBDIBD的的 一个重要发病机制。一个重要发病机制。CDCD的的T T细胞常显示效应功能增细胞常显示效应功能增 强,是一种强,是一种THTH1 1细胞优势应答的疾病细胞优势应答的疾病THTH1 1型炎症型炎症 ,UCUC的的T 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倾向于细胞反应趋于低下,倾向于THTH2 2 型炎症型炎症l l 促发免疫炎症反应的原因:观点不同促发免疫炎症反应的原因:观点不同(1)(1)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病原:迄今未能完全证实迄今未能完全证实(2)(2)结肠粘膜可能存在与遗传有关的上皮细胞异常:正常结肠粘膜可能存在与遗传有关的上皮细胞异常:正常结肠
9、粘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结肠粘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粘膜、对正常人无害的肠道共生菌及食物等抗原进粘膜、对正常人无害的肠道共生菌及食物等抗原进入肠粘膜,引发入肠粘膜,引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3)(3)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与结肠上皮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簇间存在共同抗原性,患者经病原体重复细胞抗原簇间存在共同抗原性,患者经病原体重复感染后可诱导机体对自身结肠上皮的交叉免疫反应。感染后可诱导机体对自身结肠上皮的交叉免疫反应。但迄今尚未发现自身免疫反应致病的确切证据但迄今尚未发现自身免疫反应致病的确切证
10、据 在在IBD患者血清中相继发现了针对结肠上皮细胞、患者血清中相继发现了针对结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胰液蛋白、热休克蛋白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胰液蛋白、热休克蛋白等一系列自身抗体,并发现了一些抗细菌、病毒等一系列自身抗体,并发现了一些抗细菌、病毒抗原及抗食物抗原的抗体抗原及抗食物抗原的抗体 核 旁 型 抗 中 性 粒 细 胞 抗 体(核 旁 型 抗 中 性 粒 细 胞 抗 体(p e r i n u c l e a rantineutra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pANCA):):UC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多在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多在70-80%,且存在于且存在
11、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疫性肝炎患者,CD及正常人多及正常人多 30;尚未发现;尚未发现pANCA致病的明确证据致病的明确证据多认为多认为pANCA可能不参与致病,可能为肠炎的结可能不参与致病,可能为肠炎的结果或遗传易感性的标志物,其真正意义尚待阐明果或遗传易感性的标志物,其真正意义尚待阐明 系统性表现 黏附分子 纤维母细胞 CD4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恶心、发热等)(ICAM-1,激活 刺激 激活 E-选择素)中性粒细胞 TGF-肥大细胞及 趋化及移动 IGF-1 浆细胞激活 纤维化 炎症TNF-IL-1IL-8巨
12、噬细胞溃疡诱发物质M细胞四、其他因素四、其他因素包括饮食、精神心理因素、过量吸包括饮食、精神心理因素、过量吸烟、口服避孕药、菌群失调、长期服用烟、口服避孕药、菌群失调、长期服用NSAIDs及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免疫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 起病多缓慢。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起病多缓慢。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替l 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发作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发作或加重或加重l 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消化系统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消化系统表现:主要包括
13、腹痛、腹泻、脓血便、腹部包块、泻、脓血便、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肛周病变等;瘘管形成、肛周病变等;(2)多种肠外表现;()多种肠外表现;(3)全身表现:发热及营养)全身表现:发热及营养障碍等障碍等 体征:腹部压痛、包块、肛周病变、营养不良及并体征:腹部压痛、包块、肛周病变、营养不良及并发症的体征发症的体征 并发症:主要包括并发症:主要包括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肠梗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肠梗阻、急性大出血、瘘管形成及肛周病变及癌变阻、急性大出血、瘘管形成及肛周病变及癌变【辅助检查【辅助检查】l 包括实验室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血、粪便血、粪便)、X线腹平片、结线腹平片、结肠镜检查及肠镜检查及X线
14、钡剂灌肠等线钡剂灌肠等l 粪便的病原学检查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粪便的病原学检查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应至少连续应至少连续3次行大便常规与培养及有关寄生次行大便常规与培养及有关寄生虫检查以排除痢疾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及虫检查以排除痢疾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及阿米巴、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阿米巴、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 【IBDIBD的诊断的诊断】IBDIBD无无特异性诊断指标,需排除特异性诊断指标,需排除各种可引起类似肠道炎症的病因后才能做出诊断各种可引起类似肠道炎症的病因后才能做出诊断 一、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l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
15、于19781978年(第一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杭州)及年(第一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杭州)及 1993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太原)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太原)制定出关于制定出关于IBDIBD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l20002000年全国年全国IBDIBD学术研讨会(成都)对学术研讨会(成都)对IBDIBD的诊断标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作了进一步修改准及疗效标准作了进一步修改(一)、(一)、UC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2000年成都会议)年成都会议)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
16、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分布。表现为: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常见粘膜粗糙,水肿、质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呈细颗粒状;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
17、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粘膜粗乱及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或)颗粒样改变;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多发小充盈缺损;刺样,肠壁多发小充盈缺损;肠管短缩,结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肠袋消失呈铅管样 粘膜病理学检查:粘膜病理学检查:活动期:活动期:固有膜内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及中固有膜内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急性炎性隐窝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细胞浸润,尤其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
18、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粘膜表层糜烂,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肉芽组织增生溃疡形成,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与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粘膜肌层间隙增大;潘氏细胞化生潘氏细胞化生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UC的上述特点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
19、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肠炎、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1.根据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项中之1项及项及/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2.根据临床表现及钡灌肠根据临床表现及钡灌肠3项中之项中之1项,可诊断项,可诊断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灌肠典型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灌肠典型表现者,可临床拟诊为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表现者,可临床拟诊为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4.临床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临床有典型症状
20、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和钡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疑诊诊”随访随访5.初发、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初发、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可随访不诊断,可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个月,观察发作情况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1.临床类型:临床类型:可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可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暴发型和初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暴发型和初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作;暴发型指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暴
21、发型指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2.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轻度中度中度重度重度腹泻腹泻6次次/日日明显粘液血便,明显粘液血便,T37.5。CP90/分,分,Hb30mm/h 3.病变范围:可累及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病变范围:可累及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或区域性结肠全结肠或区域性结肠4.病情分期:分为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缓解期活动期、缓解期 5.5.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
22、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二)、(二)、CD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2000年成都会议)年成都会议)临床表现: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临床表现: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病变,以及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阳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影像学检查:可见多发性、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影像学检查:可见多发性、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
23、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变等。变等。B超、超、CT、MRI可显示肠壁增厚、盆腔或腹可显示肠壁增厚、盆腔或腹腔脓肿等腔脓肿等肠镜检查: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的粘膜炎症、纵行肠镜检查: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的粘膜炎症、纵行或阿弗他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可有肠腔狭窄和肠壁或阿弗他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可有肠腔狭窄和肠壁僵硬等,病变呈跳跃式分布。超声内镜有助于确定范僵硬等,病变呈跳跃式分布。超声内镜有助于确定范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粘膜病理学检查:可见裂隙状溃疡、结节病样肉芽肿、粘膜病理学检查:可见裂隙状溃疡、结节病样肉芽肿、固有
24、膜底部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而隐窝结构正固有膜底部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而隐窝结构正常,杯状细胞不减少,固有膜中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粘常,杯状细胞不减少,固有膜中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粘膜下层增宽膜下层增宽手术切除标本:可见肠管局限性病变、跳跃式手术切除标本:可见肠管局限性病变、跳跃式损害、鹅卵石样外观、肠腔狭窄、肠壁僵硬等损害、鹅卵石样外观、肠腔狭窄、肠壁僵硬等特征。镜下除以上病变外,更可见透壁性炎症、特征。镜下除以上病变外,更可见透壁性炎症、肠壁水肿、纤维化以及系膜脂肪包绕病变肠段肠壁水肿、纤维化以及系膜脂肪包绕病变肠段等改变,局部淋巴结亦可有肉芽肿形成等改变,局部淋巴结亦可有肉芽肿形成 世界卫
25、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要点:)推荐的诊断要点:项目项目临床临床X线线内镜内镜活检活检切除切除标本标本非连续性或节段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病变性病变铺路石样表现或铺路石样表现或纵行溃疡纵行溃疡全壁性炎症病变全壁性炎症病变非干酪样肉芽肿非干酪样肉芽肿裂沟、瘘管裂沟、瘘管肛门部病变肛门部病变+(腹块)(腹块)+(狭窄)(狭窄)+(狭窄)(狭窄)+在排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耶尔森菌感染等慢性肠在排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耶尔森菌感染等慢性肠道感染、肠道淋巴瘤、憩室炎、缺血性肠炎以及白塞道感染、肠道淋巴瘤、憩室炎、缺血性肠炎以及白塞病等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病等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