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第四章病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第四章病因.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精品课件:第四章 病因 医学 精品 课件 第四
- 资源描述:
-
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结合科中西结合科 李晓明李晓明 l疾病与健康相对而言l疾病的发生与变化取决于;正气、邪气l正气:指人体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 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l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l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l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l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正能胜邪则不发病 邪胜正负则发病l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2、。一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l概念: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l分类:外感病因 六淫、疠气、内伤病因 情志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宜、五脏虚 病理产物病因 瘀血、痰饮等。其他病因 外伤 虫兽咬伤 寄生虫l分析方法:1、审证求因(病因辨证)2、取象比类l内容: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l辨证求因是中医认识病因的特有方法和主要手段。一切辨证求因是中医认识病因的特有方法和主要手段。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由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由于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于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机体对致病因素
3、的反应各异,因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异,因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疾病所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其症状和体根据疾病所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其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辨证求因因”,进而,进而“审因论治审因论治”。如根据患者出现身体某部刺。如根据患者出现身体某部刺痛、舌有紫斑等,就可判断为瘀血致病;如出现脘腹胀痛、舌有紫斑等,就可判断为瘀血致病;如出现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泻等,就可判断为食积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泻等,就可判断为食积所伤。据此分别采用活血化瘀
4、、消食化滞来去除病因,所伤。据此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消食化滞来去除病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l取象比类是把疾病的症状、体征广泛地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现象进行联系比较,并加以概括,以此来认识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例如把游走不定、变化多端、动摇不定的临床表现比作风;把黏滞、重浊、趋下的临床表现比作湿等等。l风、寒、暑、湿、燥、火分别代表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简称“六气”。l当其成为致病因素时,称“六淫”,又谓“六邪”。1.气候变化异常,超出人体承受限度。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 2.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
5、适应气候变化。l1.季节性: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l2.区域性 l3.相兼性l4.转化性l六淫包涵了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各种致病因素。l外感病因 六淫l脏腑功能失调 “内风”、“内燥”、“内火”、“内寒”、“内湿”l证候与外感六淫颇为相似,但病机截然不同l 风为春天主气风为春天主气,风病多见于春季。,风病多见于春季。l 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1.风性开泄,易袭阳位(头面部、肺部、肌表)2.风为百病之长(风寒、风热、风湿等)3.善行数变(风痹、风疹、风水)常见病证常见病证1.伤风伤风: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咽痒咳嗽2.风痹风痹:四
6、肢关节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3.风水风水:发热,恶风,头面浮肿,严重时迅速遍及全身,小便不利4.风疹风疹: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丘疹,或团块状,时隐时现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辛散、疏风l 独见夏令独见夏令l 性质和致病特点: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性炎热,阳热亢盛证候(伤暑)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中暑)3.暑多挟湿湿热症状(暑湿)常见病证常见病证:l1.伤暑头痛、身热、汗多、心烦、口渴欲饮、乏力l 2.中暑-头晕、胸闷、面色苍白甚者晕厥、l 手足厥冷、冷汗不止,脉虚大。l3.暑湿身热、困倦、纳呆、恶心、便溏等治疗原则:清热祛暑(伤暑)清心开窍(中暑)l 秋季主气:初秋温燥 深秋凉燥l 性质与致病特
7、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易伤肺阴常见病证常见病证:l1.外感症状发热、恶风寒、咽干咽痒,头痛l2.干燥症状皮肤干痒、口干咽燥、小便短少、便燥3.燥伤肺阴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喉干痛、痰中带血、咯血常见于秋季感冒、慢性咽喉炎、支气管扩张、便秘等疾病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辛凉轻宣、滋养肺胃l 多见于夏天多见于夏天 l 火、热、温。火、热、温。热为温之甚,火为热之极。l 性质和致病特点: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性炎上:热证、头面部症状、疮痬、扰乱心神。“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2.消灼津液:津液亏损 3.生风动血:筋脉失养、灼伤脉络破血狂行l 常见病证:常见病证:1.火热症候发热、口渴、
8、心烦、便燥、尿赤;头面部症状2.神志症候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四肢抽搐3.动血症候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紫癜、月经过多4.疮痬见红、肿、热、痛。临床常见肺炎、支气管扩张、上消化道出血、脑炎、牙周炎、扁桃腺炎、咽喉炎、痈肿疮疡等感染性或出血性疾病l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清热泻火l 多见于长夏季节多见于长夏季节 与工作及生活环境相关与工作及生活环境相关l 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湿性重浊,阻遏气机 重-易伤阳气 阻遏气机(湿痹、着痹)浊-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湿性粘滞 证候-分泌物或排泄物多滞涩不畅 病程-缠绵难愈3.湿性趋下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4.湿为阴邪,易伤脾阳 湿阻l
9、常见病症常见病症1.伤湿(湿阻)发冷、发热、汗出热不退、胸闷体重、腹胀纳呆、头身痠重、大便溏薄、尿少、浮肿、舌苔腻、脉滑濡 2.湿痹(着痹)关节肿痛沉重、屈伸不利、肌肤麻木3.湿疹 又称浸淫疮 多见于暑季感冒、关节炎、胃肠炎、盆腔炎、皮肤湿疹、急慢性肾炎等 治疗治疗 利湿或燥湿l 冬季主气冬季主气 气温骤降 汗出当风 涉水淋雨 喜食生冷 l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袭表-表寒证 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2.寒性凝滞、主痛 寒邪 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血瘀,疼痛3.寒性收引 皮毛-无汗 经脉、肌肉、关节-屈伸不利、麻木不仁4.寒性清澈 分泌物或排泄物-清稀 素问曰:
10、“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 于于寒。寒。”l常见病证:常见病证:1.寒邪袭表恶寒、发热、无汗、咳、喘、2.寒邪直中脾胃脘腹冷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呕吐清水,四肢欠温3.寒痹-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不利,遇寒加剧 “痛痹”.血瘀证.疼痛l 多见于风寒感冒、关节炎、胃肠炎。l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温经散寒一.填空:1.六淫包括_ _ _ _ _ _.2.风淫为百病之长,具有性开泄,_的特点.3.暑邪炎热,最易_,且暑多_.4.湿淫证候,伤湿的舌苔_,脉_或_.5燥淫证候,临床上有_与_之分.6.病因概括起来可分为_,_,_,_.二.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
11、点 A.凝滞 B.重着 C.病变缠绵 D.不易速去2.以下哪项不是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为百病之长 B.善行速变 C.生风动血 D.性轻扬3.以下不属于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性清冷 B.粘滞 C.收引 D.易伤人阳气4.下列哪一项与外感风邪无关 A.皮肤干枯 B.关节游走性疼痛 C.恶风出汗 D.脉浮缓5.属于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易生风动血 B.性粘滞 C.易伤肺阴 D.多挟湿三、简易病案1.患者王某某,女,30岁,每年夏至以后即出现食欲差,低热,疲倦乏力,大便溏薄,每日23次,舌苔黄腻,脉滑。2.患者蒋某某,7岁,早晨喝冷牛奶后,中午出现腹痛,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四肢发冷
12、,舌淡苔白腻。3.患者龚某某,男,72岁,突然高热2天,烦躁不安,汗出,咽喉疼痛,咳嗽痰黄,舌红苔黄,脉数。4.患者张某某,男,47岁,经常容易感冒,因出差在外,突遇气温骤降,未及时添衣,第二天即觉怕冷,微恶风,周身酸痛,头痛,无汗,咽痒,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缓。一、概念:l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邪。中医文献记载中又有“瘟疫”、“疫毒”、“疠气”、“异气”、“毒气”等名称。l疫疠有别于六淫。l发病急骤、病情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病死率高。l疫疠与麻疹、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霍乱、伤寒、结核病、急性肝炎、非典、禽流感等现代医学传染病相类似。l可从呼吸、饮食、肌表侵袭
13、。l发病与自然界气候,环境的特殊变化及卫生条件相关一、概念l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情绪的反映l情志伤: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心理承受能力,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等,此时七情成为致病因素。l脏腑精气血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l情志异常影响脏腑气血功能。五志过极,均可导致五脏致病、气血紊乱。1.直伤内脏、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2.促使病情恶化.怒伤肝:(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