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常识三省六部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古代常识三省六部制.doc》由用户(二十一笔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古代 常识 三省六部制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唐时期,专制集权中央政体趋于完备,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六部的设立及分工,在我国行政制度史上是一大进步。首先,六部正式成为国家的行政执行机关,官员成为国家正式官员,与秦汉诸卿(诸卿中不少是宫廷私职)相比,六部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职务上都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官职。如诸卿中的光禄勋,就官名而言,等于皇帝的门房,不脱宫廷私职的气味。而吏部,显而易见是国家机构的名称。又如卫尉掌军事,卫是宫廷而言的,但是兵部,就一洗宫廷私家气味。其次,唐六部职能分明,分工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东汉魏晋以来,诸卿机构、官员、职能
2、置废无常,而尚书六曹也常行使诸卿的职权。诸卿、六曹职权交替,互相混淆,极大地阻碍了政务的推行。六部中职明责清,有助于避免相互推诿现象的出现。最后,六部的设立,使中央政府有了严密的行政机关。不再是以前诸卿时期的分散而无常的办事形式。中国古代化常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隋朝正式确,唐朝进步完善的种政治制度。隋唐宋的中央最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各有演变,隋,才整齐
3、划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三省”a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改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政权,它与掌管军事权的枢密院,合称“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政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明初沿,洪武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b门下省“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千,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
4、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逐渐扩,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左相、黄门监,皆因时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夫、起居郎等官。c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来。是魏晋宋的中央最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权机构之。“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诏令。“六部”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
5、尚书省是国家最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长官,总管本部政务。a.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选清吏司掌考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计。b.户部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长官为户部尚
6、书,曾称地官、司徒、计相、司农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地、户籍、赋税、俸饷及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d.兵部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掌管选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
7、、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光绪三(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e.刑部中国古代官署。隋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法院性质的理寺并列。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理寺掌重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
8、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f.部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长官为部尚书,曾称冬官、司空等。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其三民曹。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后置曹掌屯,有起部掌程,部掌航政及利。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司空。隋代开皇年始设部,掌管各项程、匠、屯、利。三公九卿制“三公”a.丞相,政府最政长官,有个秘书处三曹,下辖九卿。b.太尉,最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c.御史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
9、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武百官。御史夫下设御史中丞,驻在皇宫;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九卿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级官员,指官位很的。秦汉时期的卿,不定是九个,九卿其官职完备。a.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属九卿之;b.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c.卫尉,掌管宫门警卫;d.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e.廷尉,掌管司法审判;f.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g.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h.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和财政收;i.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的海池泽之税及官府业。在阅读古代传记和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些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之下
10、万之上的丞相,也有的负责开闭城门的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这些官职在学著作中有的有注解,有的则没有。那么,这些武官称到底是多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致,不妨根据有关材料和掌握的情况,列举下最常看到的40个,便于理解和对照。官政务尚书令。参议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政院长。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郡的政最长官。秦分三六郡,县。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尹。西汉京畿地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知府。地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11、(或省辖市副市长)。知州。地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知县。地政长官。相当于县长。县丞。协助县令治理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11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级机构负责。12。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作员。13典宝。协司宝掌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部。14都事。掌出纳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15主薄。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薄官职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16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17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因侍从
12、皇帝左右,地位渐,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的称呼始宋代。尊称医为郎中是南,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18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19税课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20从事。中央或地长官任的僚属,称“从事员”。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谏官光禄夫。皇帝边顾问之。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给
13、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活或政治秘书。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才,位从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后随设随罢。南宋度沿设,旋罢。明初设左右正,不久即罢。建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唐代诗陈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司谏、正。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夫、太中夫、谏夫、中散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隋朝改侍中为纳,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14、。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夫为长官,司谏、正为其所属。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事监察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事部长。都察院御史。古代最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军政员之。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清代巡抚主管省军政、民政。御史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千。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御史夫,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夫为司空。东汉改为司空。司
15、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夫之官遂废。监御史:官名。秦以御史监郡,称监御史。御史为监察之官,约秦始。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司法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相当于最法院院长。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法院政策司处长。吏。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部。巡检。掌地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作。理寺少卿。官职名。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理寺,历代因之,清为理院。教育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
16、相当于省教育厅长。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太太傅。官名。商、周两代已有太太傅及少傅,作为太的师傅。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以“太,君嗣也,不要施刑,刑其傅公虔,黥其师公孙贾。”是秦于战国时已有太师、傅之官,但名称与后世同否,三师(太太师、太傅、太保)三少(太少师、少傅、少保)是否悉置,则从断定。汉沿置,秩三千,位次太常。东汉秩中千。太对其执弟之礼。三国因置。学官。掌握学校教育的教官。宋以后以泛称各级儒学的教授、教谕等。明清两代,学官规定有不同等级的名,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各设训导的副职。负责在学员的管理教育。亦称“教官”,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